孔子讀後感範文(精選30篇)

孔子讀後感範文(精選30篇)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後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後感。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讀後感範文(精選3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子讀後感 篇1

  這本書講了孔子當時已經成名,所以他周遊列國,到處講學,宣揚儒家思想。有一天,他碰到三個小孩擋住了他的去路。當孔子問他們為什麼不讓路時,一個叫項橐的小孩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孔子對項橐產生了興趣,一連問了他幾個問題。項橐都對答如流。而項橐提出的問題,卻讓孔子無言以對。孔子被項橐深深折服,願為項橐的弟子。從此,項橐一舉成名!孔子的精神也被天下人所稱道……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感到,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任何人都會有他(她)的看家本領。正如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就比如我的奶奶吧,她才上過一年小學,所以,當我問她作業的時候,她總是傻乎乎地反問我:“這些字怎麼讀啊?”而這時候,我就會嘲笑她了。後來,我才發現原來她也是一個專家。記得有一次,我感冒了,咳嗽和鼻涕一起來訪,去醫院打了幾次吊針都不見效。當爸爸媽媽無可奈何之際,奶奶來到了。

  她見了我這副樣子,立刻從她的“百藥箱”中東抓一把,西抓一把,然後都放進鍋裡,熬了一個多小時,一碗稠稠的,黑黑的,看起來十分難喝的東西放在了我面前。她軟硬兼施地逼我喝了這碗茶,神奇的是,喝完後,睡了一覺,咳嗽與鼻涕竟跟我說再見了!自此以後,奶奶就被我們封為“涼茶專家”了!所以說啊,我們周圍所有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應該虛心、不恥下問地向周圍的人學習!

  連孔子這麼有名的人都能拜師,那我們呢?

  孔子讀後感 篇2

  孔子出生在春秋戰國中晚期的魯國。孔子本來是一個平凡的人,他之所以能蜚聲海內外,完全得益於他對知識的渴求,對學問的不懈努力與追求。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她的母親帶年幼的孔子來到了魯國的國都曲阜,靠親友的接濟和給別人做零活度日。孔子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對中國有影響,對國際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孔子很早就出去幹活,賺錢養家。孔子一邊幹活一邊學習。他不但鑽研歷代經典,在歷史經驗借鑑得失,他還把歷史的名人作為學習的物件,學習他們的事蹟,吸取他們的經驗他們的教訓。他崇拜周公。子產。管仲等人,並把他們當做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治國的道理和做人的方式。

  孔子最初開始收徒講學,大概是在27歲。那時他的學生還不多而且都是些希望出人頭地的平民子弟和士族子弟。他們看到有些統治者都向他詢問不懂的東西,所以對他很尊重。接著就投到了他的門下學習。孔子教學打破了原來的等級制度,向所有喜歡學習的人傳授知識。孔子對自己的學生沒有其他的要求,凡是喜歡學習的成年人不論老幼。貧賤。國籍等條件,都可以投到他的門下學習,這就是有名的“有教無類”。

  孔子還曾經做過一個不可思議的舉動,那就是周遊列國,在周遊列國的途中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孔子和他的弟子都沒有屈服。當然途中也有很多次當上了大官,但最終孔子還是繼續周遊列國。

  學習無止境,人不是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嗎?就像孔子一樣,學習才是自己的,名利都是浮雲。

  孔子讀後感 篇3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滿足,還要學習的知識,並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

  主要寫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於是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幾個月後來到了洛陽,在城外,孔子看見一架馬車,車旁站著一位70多歲的老人,孔子想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老子說:“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說:“學無止境!”這充分說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謙虛,禮貌待人,而且表明學習是沒有盡頭的,值得我們學習。我還認識到“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真正含義,這將激勵我努力學習。

  透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小學生呢?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4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憑藉堅忍不拔的意志成為了華夏文明中不可缺少的風采,論語,這記錄了孔子言行錄的傳書,當然也成為了現代人們口中淬的千古佳話。

  孔子的父親孔紇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英雄,卻在孔子嬰兒時期離開了人世,孔子的母親是顏員外的千金,姓顏名徵在,她在孔子少年時期為孔子提升了不少古代文化、禮儀、品德,可惜好景不長,在孔子十五六歲時母親也因病去世,還未成年的孔子沒有因為父母的離去而放棄學業,在大家的幫助下,他更加努力地學習,最終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辦起了中國古代第一所私立學校。

  現如今,孔子睿智、謙讓、講信用的好品格。成為了我們小學生的好榜樣,而在我心中,孔子的孝心也讓我敬佩不已。在孔子牙牙牙學語之時,顏徵在就給他誦童謠,小仲尼可以和母親簡單對話了,顏徵在就給他講故事,當小仲尼可以自己捧起書時,顏徵在就開始教他認字、寫字…。為了教育好兒子,顏徵在不僅要擔任好一個母親,更要做好一個好老師。當小仲尼懂事以後,他立志要好好學習,讓媽媽更快樂,長大後的孔子還念念不忘小時候母親對他的尊尊教導,在《論語為政》中說過:光對父母養,不是至孝,能對父母敬,才是大孝……

  是呀,讓父母快樂、放心,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孔子讀後感 篇5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為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說明了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但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為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說:“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為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為了國家、他可以“毀三都”、為了國家,他可以親自領兵。但是魯國的君上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不過,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為了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老師們!

  孔子讀後感 篇6

  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後,他每日彈奏,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手法從生疏漸至熟練。過了十天,師襄子對他說:“這首曲子你已經彈得很不錯了,可以再學一首新曲子了!”孔子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說:“我雖然學會了曲譜,可是還沒有學會彈奏的技巧啊!”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認為孔子的手法已經很熟練,樂曲也彈奏得更和諧悅耳了,就說:“你已經掌握了彈奏技巧,可以再學一首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雖然掌握了彈奏技巧,可是還沒有領會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來到孔子家裡,聽他彈琴,被他精妙的彈奏迷住了。一曲終了,師襄子長長吁了一口氣說:“你已經領會了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可以再學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還是說:“我雖然彈得有點像樣子了,可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樣的人啊!”又過了很多天,孔子請師襄子來聽琴。一曲既罷,師襄子感慨地問:“你已經知道作曲者是誰了吧?”孔子興奮地說:“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軀,黝黑的臉龐,兩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他莫非是周文王嗎?”師襄子趕緊離席拜謝,既驚訝又敬佩,激動地說:“你說得很對!我的老師曾告訴我,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學不厭,才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孔子學琴的經過,表現出孔子治學的嚴謹——一絲不苟,做事的認真——精益求精,讓我懂得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凡事都要持之以垣,不要只求表面功夫,做就要做好。

  孔子讀後感 篇7

  寒假期間,我重溫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它很有教育意義,使我感觸頗深。

  孔子年輕時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仍然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時他離開家鄉曲阜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曲阜距洛陽有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幾個月終於到達洛陽。見到老子後,他謙遜有禮,老子欣然收他為徒。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子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孔子。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人品。

  孔子真誠求學、謙虛好學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我。看看孔子,再想想自己,我覺得很慚愧。比起孔子,我主動學習、刻苦學習、謙虛學習的精神實在差遠了。看動畫片、玩電腦遊戲、讀課外書的興趣遠遠大於學習的興趣。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有時也是一副極不情願的樣子。考試成績好了,愛“翹尾巴”;成績差了,愛“發脾氣”;成績不好不壞時,有時還“無所謂”。就說這次語文考試吧,雖然得了全班第一,但也只有89分。這說明我還有一些基礎知識沒有掌握,作文水平還需要不斷提高,粗心的毛病還沒完全改掉。

  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千古聖人孔子都能謙虛求學,我想我透過勤奮努力也能做到。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後,我也要像孔子一樣謙虛好學,孜孜以求,主動學習,刻苦學習,快樂學習,爭取長大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8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孔子拜師》。文章主要講的是:孔子三十歲時已經遠近聞名了,但是他還是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了洛陽,拜老子為師,他謙虛好學,每天不離老師左右。

  讀了這篇文章,我十分佩服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他都已經三十歲了,也成為名人了,還要去洛陽拜老子為師。可是現在有很多人,一出名就會驕傲自滿,不求上進,只知道貪圖安逸。在去洛陽拜師的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最後終於來到了洛陽,他的毅力多麼頑強呀!見到老子以後,他每天不

  離老子左右,有不懂的問題就會問他,真是不恥下問。

  和孔子相比,我還相距甚遠呢!每次練小提琴時,媽媽都會給我指出毛病,我也會注意,但是每當練完一遍我就會坐下來休息,媽媽經常提醒我,可我總是不在意,總覺得自己已經練得挺好的了。現在想想,其實我還差得遠著呢!

  我現在每天晚上都要練快板和小提琴,雖然很累,但我不肯放棄每一項特長,因為這兩項特長我都很喜歡,以後我會努力把它們都練好。在生活中,我也能做到不恥下問。讀課外書的時候,我有不懂的詞就會問媽媽,媽媽也會耐心地給我解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學習孔子,做一個謙虛勤奮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9

  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孔子拜師》,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孔子有一種學而不厭,不恥下問,不怕辛苦,堅持不懈的美德,值得每個人去學習。

  《孔子拜師》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孔子年輕時,就已經是位名人了,可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所以他就離開家鄉曲埠到千里之處的洛陽找老子拜師求學的過程。老子名氣不如孔子,孔子仍然向他學習。

  讀了此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孔子有這種精神,我們卻沒有,之所以我們沒有是因為我們沒有恆心,做什麼事總會半途而廢,總是不能堅持到底。讀了這篇文章,我決心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使自己的學習更成功。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見到半途而廢的人。就連我們自己也經常會犯這些錯誤。比如:有一次我學書法,學到行書高階班的時候,我因為課太多所以沒學行書高階,所以導致我現在連一點書法字的影子也沒有了,就連握筆姿勢也變了,字也沒有以前寫得漂亮了,所以我們以後做事的時候千萬不要半途而廢呀!正所謂“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讀了這篇文章,我告訴大家做事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如果你能把握好時機,那麼你就是最棒的!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學海中勇往直前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孔子學而不厭、不恥下問、堅持不懈的精神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離成功更近。

  孔子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在老師的指導下讀了《孔子和學生》這篇課文,知道了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這篇文章真的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特別是孔子說的那段話: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子路很勇敢,但寬厚、忍讓方面仍待學習:子張處事謹慎,為人嚴肅,可是旁人卻不容易親近他。我這四個學生雖然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啊!這段話讓我深受啟發,體現了孔子善於發現學生優點的同時,也能夠指出學生的不足,告誡大家都需要不斷地相互學習。

  另外,大教育家孔子不僅能夠善於發現學生優點,並且覺得在這些方面自己比不上學生,還能夠虛心向學生學習,這是多麼好的老師啊!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身上也是優點、缺點並存,爸爸媽媽經常告誡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可我一直都聽不進去,現在想想真為自己的不謙虛而感到臉紅。

  為了讓自己進步得更快,我總結了自身存在的優點和不足,優點是:認真對待學習,聽話、愛好廣泛,並且動手能力特別強;不足是:稍有些膽小,有時還愛撒嬌。不過,我有信心改掉這些壞毛病,同時還要虛心地學習周圍同學的長處,讓自己身上的優點越來越多,變成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孔子讀後感 篇11

  書是一朵朵永不凋零的鮮花,一顆顆華彩四射的瑰寶;書是一條條潺潺的流水,流淌過身體的每一個角落,滌盪人類的心靈;書是一塊塊彩色的卵石,鋪起一條幽靜的小路,讓我們通往知識的殿堂。

  我從小酷愛看書。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已養成了每天堅持看一小時書的好習慣、養成每天摘錄精彩的開頭、好詞、好句。近幾天我又看了一本《中華美德故事》,其中《孔子好學不倦》這個故事對我啟發很大,受益頗深。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孔子的好學精神。孔子已經60多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別人不一樣,別人迫不及待的要學新曲子,而孔子總是刻苦的練習基本功,腳踏實地的練,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孔子是一個大學問家,知識豐富淵博,但他還要埋頭苦練,埋頭苦學,更何況我們還是沒有畢業的小學生呢?如果生活中遇到了難題,我們應該去請教老師或同學,這樣會使知識更加淵博。

  學習是成功的鋪路石,是進步的階梯,是一條讓你變得知識淵博的道路。只要你勤學、好學、博學、精學、樂學,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們現在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更應該努力學習,做一個21世紀勤奮好學的好學生,長大以後才能為祖國做出貢獻,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書就像一片知識的海洋,讓我自由的暢遊;書就像一塊知識的草地,讓我自由的奔跑;書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讓我自由的攀爬。

  孔子讀後感 篇12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叫《孔子游春》。它描述了孔子帶領弟子們到泗水河畔賞春,巧借河水誘導弟子的故事,表現了孔子對弟子的關愛及師生間真摯的情誼。全文分為賞春、論水和言志三部分。

  浪漫的泗水春景讓人賞心悅目,孔子的心情卻不平靜,浩蕩的泗水撩起他飛揚的思緒,在弟子們疑惑的目光裡,在他們好奇的探詢下,便有了孔子一段充滿智慧和靈性的宏論。他凝望泗水的綠波,意味深長地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岩,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盪滌汙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們聽了老師的一番宏論,無不驚訝。誰能料想,從司空見慣的流水中,老師竟能看出如此深奧的道理。這也是孔子遇水必觀的道理。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他帶領弟子走進生活,走進自然,走進泗水河畔,讓一花一草含情,讓一樹一木開口,讓一山一水育理,用生活這部博大精深的教科書教育弟子。

  “水好像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好像善施教化……水是真君子。”水的這些特性也正是真君子所具備的素養。孔子借論水實為教育弟子,其實也在教育後人。為人也應像水一樣,具備水的品行,胸懷志向,百折不回,求真求善求美,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做生活中的真君子。

  孔子讀後感 篇13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一生堅持理想,雖四處碰壁,卻絕不放棄。經過艱苦卓絕的人生歷程,他最終使自己從一個普通人,成為聖人,成為萬世師表。這個人,就是孔子,我們的中華民族就是因為有了孔子,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才能傳承兩千五百多年不中斷,並且創造出輝煌的文化,創了儒家學派。

  孔子十五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創立了儒家道德思想,有著一個非常大的心懷,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對弟子也是有教無類,並且因材施教。他謙遜好學,一生為了復興周禮,周遊列國,從不怕別人嘲笑,把心都放在老百姓身上,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道德信仰的文化核心,是全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徵,是我們這個民族道德文化的根本依據。

  《孟子》中講:“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他德牟天地,道貫古今,刪述六經,垂涎萬世。

  天不降仲尼,萬古如長夜。我們中華民族如果沒有了孔子,就不會有這麼光輝燦爛的歷史。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能傳承兩千多年不衰敗,這都是因為我們的中國有孔子。有這麼多英雄志士,像岳飛、蘇軾、文天祥,都有著一身的英雄豪氣,忠孝持家。他們都是我們中國的脊樑,中國因為有他們而驕傲,我也為我時中國人而自豪!

  孔子讀後感 篇14

  究竟怎樣才能提高學習成績呢?今天,我讀了《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才明白了這個道理。

  孔子在60歲時,學富五車、博覽群書,卻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還與眾不同。別人都迫不及待地想學習新的樂曲,往往一首曲子只願學習兩三天。而孔子呢?埋頭一練就是十天半月。明明彈熟了,卻還不肯換新曲,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孔子不但想把曲子練熟,還想透過旋律來揣摩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個性、思想、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感動了他的老師。

  看到這兒,我想到了自己,深感慚愧。有一次,我做作業時,遇到一道難題,怎麼也做不出來。這時,我突然想到《課課通》上不是有答案嗎?我為何不抄呢?第二天,作業發下來,我不但得了“優星”,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可是,當我讀了孔子的故事後,再翻開本子一看,覺得“優星”兩個字上佈滿了汙點,它彷彿在問我:“你真的會做嗎?這個答案真實嗎?”我越想越難受,反覆問自己:“你當時為什麼不自己把答案做出來?就算空著,這也是一種誠實的表現。你可想過虛心請教老師?你難道就不能像孔子一樣,真正地用心思考嗎?”

  《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貴在孜孜不倦,勤奮好學才是進步的階梯。學無止境,我們只有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攀登成功的頂峰。

  孔子讀後感 篇15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是啊!書是人類的朋友,書能使人進步,書能使人獲得樂趣,書能使人獲得知識。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孔子的故事》。

  這是孔子一生所經歷的事,寫成了一本書,孔子的一生,坎坷而偉大,他廣收門徒,傳播禮道,將復興周禮作為己任。後人雖然評論孔子過於執著,但他們卻不能瞭解孔子以禮治國的本性意義,當禮道深入人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的時候,嚴酷的刑法就會失去它的意義,這也並非是不能實現的幻想。

  孔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曾說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對於不正當得來的東西,即使再好的享受,他也不會動心。

  平時我們喜歡什麼東西,都會千方百計得到這個東西,而不惜傷害了別人。孔子他就不會那樣做,因為他知道那樣做會傷害到別人,所以他才不會用心計得到那東西。對於他來說,那是不正當的來的東西。以後我們一定要讓心靈享受更好的,不要被一些東西虛有的外表所誘惑!

  孔子一生經歷的事多姿多彩,正是經歷了這麼多,孔子才會成為,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們的精神對我們影響至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能給我們積極的思想,正確的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完善的人格。樹立了榜樣,就等於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榜樣是無比強大的力量源泉!

  孔子讀後感 篇16

  水,它剛強、哺育眾生,向來是人們的典範。《孔子游春》這篇文章就提到了水,還被孔子稱呼為“真君子”!

  春季到來,孔子帶領弟子們來到泗水遊春。美麗的春景讓人賞心悅目,唯獨孔子心境不平。弟子再三詢問,孔子凝望泗水的綠波說出一番意味深長的話:“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孔子的一番話讓我深思良久。沒錯,水才是“真君子”啊!它哺育眾生、不求回報、有情有義、無懼無畏!這不正是真君子的體現嗎?水在孔子眼中,不僅僅是司空見慣的水,也是他心中的榜樣,完美的教科書。它利用這本“教科書”告訴弟子們要像水一樣,有情義、樂於助人,有志向,還要善於教化洗淨人們心中的汙點……這也是在告訴弟子們,大自然有無窮無盡的美景,大好河山,也蘊藏著無窮無盡的知識,只要善於觀察,處處都是學問。這也是孔子“儒學”的教育藝術。

  走進大自然,是學習知識的一種途徑,也是孔子的一種教學理念。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他將弟子帶進大自然,感受這山水相依的奧妙,用生活教誨弟子。

  水,志向寬廣,百折不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大自然這本經典“教科書”也是我們不可缺少的,它也是一位老師!這清澈、哺育眾生的水更是一名“真君子”!

  孔子讀後感 篇17

  孔子大家都知道吧,是春秋時期的偉大教育家。但是很少人知道孔子的一生髮生了哪些事情。而李長之則把孔子一生的事情編寫成了一本書,讓我們以最簡單易懂的語言來描寫。在這之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會見”,是大概是這樣的:孔子和南宮敬叔一起去洛陽。孔子覺得這是個機會,他可以去拜見拜見大思想家老子,老子聽說孔子來了便去迎接,又叫他的僕人把道路打掃乾淨,從孔子到達時,他們又談了很久。我最喜歡的是老子最後對孔子說的幾句話:我聽說有錢的人給人送行時是送錢,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給人送行時是幾句話,我沒有錢,姑且冒充一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送你幾句話吧。第一,你所鑽研的,多半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已經死了,連骨頭也爛了,不過我剩下那麼幾句話。你不能把話看得太死。第二,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的是時候呢,固然出門坐坐車,闊綽一下;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只要過得去,也就算了。第三,我聽說有句老話,會做買賣的都不把東西擺在外面,有極高的道德的人都會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一切事不要太認自己的性,這樣在家庭也不合適,在朝廷也不合適,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些話了。

  這些話讓我思考了許久。並且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孔子讀後感 篇18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李長之,他是一名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筆下,2500餘前年的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活躍在字裡行間,著作有《魯迅批判》《中國文學史略稿》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孔子在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他去過魏國、楚國等國家。他的知識非常多,後來還成為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

  這本書中的許多故事我都非常喜歡,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過宋國的時候遭到迫害》這個故事。這裡面主要講了:孔子懷著不愉快的心情離開魏國,他要往東南走,到一個叫“儀”的地方。孔子出了衛國國界,來到了宋國境內。孔子和弟子們歇在一棵大樹底下,孔子叫弟子們溫習學過的.禮儀。正在演習,因為奴役人民被孔子批評過的,宋國司馬大林,一些人來把樹給砍了,還要殺孔子。弟子們說:“應該快點走了!”孔子說“我有我的事業,老天會保佑我,宋國司馬能把我怎樣?”孔子一面拿話來安慰弟子,一面退了開去,為了免得在宋國遇到更多留難,孔子換上便衣,和弟子們逃出了宋的國際。

  讀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孔子在貧窮的環境下生活,但是他努力學習的心態還依然未滅,使他成為了一位有名的教育家。我們現在可以在這麼好的環境裡學習,我才覺得是一件多作文麼幸福的事情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孔子一樣,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19

  我看一本歷史類的書《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介紹孔子生平的書。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一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史人。《孔子的故事》中有許多故事其中一個關於孔子有趣的故事:一次,孔子帶著弟子來到寶地觀賞,看見路上一群孩子在玩耍。孔子便乘馬車慢慢行駛過去,別的小孩全都躲開了,唯獨一個小孩一動不動,孔子說:"小孩請讓一下可以嗎?小孩不但不讓還岔開雙眼,咋不行?這裡有城池,你的車嗎?怎麼過得去啊?孔夫子說:“咦,這明明有路,哪有城池?我腳下邊就是城池孔子一看,小孩兩條腿岔開像門一樣兩條腿中間放這幾個塊石子,搭了一道城牆。於是孔子像這孩子說:“這個城牆有什麼用啊,小孩說:"當然是擋你車馬的,還要防軍隊。孔子就說:“你這那麼小的城牆,我車過去又怎樣呢?小孩說不對,這種還是一道城牆,既然是城牆,你的車馬怎麼過得去呢?孔子就請教小孩說:"我那該怎麼辦呢?孩子就說:“你覺得是躲車馬嗎?還是繞城而走呢?孔子一想只能讓車馬從他旁邊過去。

  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我懂了,孔子之所以博學多才是因為他謙虛好學的美德之所以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是因為他勤學苦讀。他也刻苦學習精神,真值得我們們學!

  孔子讀後感 篇20

  今年假期我閱讀了《孔子的智慧》一書,我覺得我們要學習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誠,二是學和教。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甚至是兩次面臨生命危險也沒有停下腳步。孔子其實從不板起面孔說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從孔子的智慧中學到很多。書中的這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意思是說:“默默地記住所見所聞所學的知識,學習永不滿足,耐心地教導別人而不倦怠,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們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為最大的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於他的“學不厭,教不倦”。後儒思、孟一派學者在所著《學記》中,提出“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既是從孔子“學不厭,教不倦”的精神發展而來的。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應重視自身的學習修養,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掌握了淵博的知識,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為人師表。如果不學習,不注重修養的提升,就會停滯不前,從而失去做教師的資格。

  事實上,課改的精神也是倡導教學相長的,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長事實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兩個面。透過閱讀《孔子的智慧》,我將汲取古老的教學智慧,結合現代先進的教學理念,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進一步的提高,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孔子讀後感 篇21

  在月光的照耀下,我默默地讀完了巜孔子的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深深地吸引著我把我帶進了孔子的生活世界裡。

  這本書裡面講了許多的小故事:有孔子在齊國政治活動的失敗、孔子在齊國的收穫和影響等等,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走向成熟的道路,這裡面講了,孔子還不到35歲,就有了很多弟子,正因為他見過老子以後,遇事會冷靜和分析了,加上他原有的勤勉和熱情,弟子就多了起來,雖然他說人家不知道自己有本領也能沉住氣,但想施展自己的本領,特別是政治方面的所謂報復,他曾說:"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不愁人家不知道,只要自己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會有人知道,也就是這種心理的表現,這種心理使他在一生中浪費了很多有用的光陰和精力。直到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孔子這種心理才有了一些扭轉。

  毎當我讀到孔子說的這句話:"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不愁人家不知道,只要自己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會有人知道,我就明白了,孔子他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只要有了,人家自然就知道了,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不愁沒有地位,只要你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就有地位了,人家自然也知道了。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裡面的講了從剛出生到老了的生活故事,真的很有趣,你也來看看吧。

  孔子讀後感 篇22

  都知道孔子是一個傳奇的偉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事是記錄他一生的書。

  有一次,孔子和老子相遇,而孔子卻得到了一次學習。原來老子的年紀比孔子更大兒知識也比孔子更多,所以呢,孔子可以請教老子,就連孔子最熟悉的禮教方面也要數老子知道的多,喪時候見日食。小孩死後葬在近處還是遠處…孔子在洛陽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捨的給他送行,並根據自己處事狀態告訴他,我聽說有錢的人給人送行,是送錢。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就送以幾句話。我沒有錢,我就姑且冒充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給你講幾句話吧。第一,說研究多半是古人的東西,不過剩下那幾句話,你不能把那些話看得太死…孔子深深的告別的洛陽回到魯國,迎接自己的弟子。孔子不住的感嘆老子說"鳥,我知道它會飛,但是會飛也會常被人射下來。魚,我知道他會游水,但是他會有水,也會被人吊起來。獸我知道他會說,但是他會走,也會落入網。只有一種東西我們不能控制它,它愛從雲裡來就從雲裡來,愛從風裡去就從風裡去,他愛上天就上天,他就是傳說中的龍。我無法摸著老子,老子就像龍一樣吧。"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對老子的敬佩,因為他想自己的知識無法跟到上老子的知識,所以呢就想像一下老子是一條龍。

  孔子讀後感 篇23

  今天,我在老師的指導下讀了《孔子和學生》這篇課文,知道了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這篇文章真的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特別是孔子說的那段話: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子路很勇敢,但寬厚、忍讓方面仍待學習:子張處事謹慎,為人嚴肅,可是旁人卻不容易親近他。我這四個學生雖然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啊!這段話讓我深受啟發,體現了孔子善於發現學生優點的同時,也能夠指出學生的不足,告誡大家都需要不斷地相互學習。

  另外,大教育家孔子不僅能夠善於發現學生優點,並且覺得在這些方面自己比不上學生,還能夠虛心向學生學習,這是多麼好的老師啊!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身上也是優點、缺點並存,爸爸媽媽經常告誡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可我一直都聽不進去,現在想想真為自己的不謙虛而感到臉紅。

  為了讓自己進步得更快,我總結了自身存在的優點和不足,優點是:認真對待學習,聽話、愛好廣泛,並且動手能力特別強;不足是:稍有些膽小,有時還愛撒嬌。不過,我有信心改掉這些壞毛病,同時還要虛心地學習周圍同學的長處,讓自己身上的優點越來越多,變成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孔子讀後感 篇24

  今天,我讀了《孔子家語》中的“問理第六”篇,知道了古代人做事情講究禮儀,注重禮節,瞭解了古人祭祀的具體的程式和禮節。透過這些禮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和密切,社會也更加穩定。我想,我們現代人更應該講究禮儀,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係更需要透過禮儀來調節和建立。作為班長,如何幫助老師把我們一(四)班建設成為優秀班級,我想很需要在班上建立良好的同學和師生關係,那麼,必要的禮儀知識就應該在我們班進行普及,比如禮貌用語等等。我想在我們班開展禮儀競賽活動,透過禮儀比賽讓全班同學掌握禮儀的基本知識,並把它應用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人人爭當禮儀標兵,在全班形成同學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友好的氛圍。

  回想以前,我在班級管理中不知道尊重同學,對不遵守紀律的同學大聲嚷嚷,惡語攻擊。現在我知道了,其實溫和的語言也能夠勸解他們,並且容易被他們接受。以後我再也不對同學蠻橫了,我要帶頭做有禮貌的好學生和好乾部,發揮好自己的帶頭示範作用,為我們班建立友好的氛圍做出自己的貢獻。

  透過讀書,我掌握了不少知識,感到了收穫的喜悅,感覺生活的特別充實。所以,我想在我們班開展讀書競賽活動,讓每個同學每天讀半個小時的書,一來增長知識,二來充實自己,增強本領。

  孔子讀後感 篇25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北京大學教授李長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孔子的故事。透過這本書我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對後世的儒家學問影響是非常大的,然而他坎坷求索的一身,也被歷代人說了又說。本書作者李長之用最淺顯而輕鬆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輪廓為我們生動的勾畫了出來。李長之是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筆下,兩千五百餘年前的孔子,栩栩如生的身影活躍在字裡行間。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過匡城被拘留》講的是孔子在衛國沒呆幾個月就離開的故事。他由於走得很倉促,又由於自己坐車,而他的弟子大多數是步行的。這其中就有子貢。當時的子貢還是個二十四、五歲的青年。因為他找不到老師孔子了,很著急,就對路人詢問起來。有一個人笑嘻嘻地告訴他,我只看見東門有一個人長得很體面而且兩腮很像堯帝,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產,腰像大禹,不過比大禹又短了三寸,而且樣子很狼狽,像一條喪家狗。子貢知道這一定是孔子了,便找到東門,終於追到老師孔子了。孔子見著子貢並問他去哪裡了?是怎樣找來的?子貢便把剛才聽來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聽了就笑道:一個人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不能以點概全,不過說我像條喪家狗,倒一點不錯!一點不錯!

  讀了這篇文章,我瞭解到要形容一個人的面貌,要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只針對一處的特點來進行形容,要從整體上形容一個人的面貌。

  孔子讀後感 篇26

  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的中國影響很大,而他坎坷求索的一生,也被歷代人說了又說。

  本書作者李長之用最淺顯而輕鬆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輪廓為我們生動地勾畫出來了。李長之是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的抒情意味。在他筆下,兩千五百餘年前的孔子栩栩栩如生的面影活躍在字裡行間。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是第二十一章孔子絕糧,這章的主要內容是,楚國助陳進行反攻,陳國陷於混亂狀態,楚國的軍隊由楚昭王親自率領著,駐紮在陣國東北部,這時楚昭王病了,楚昭主派人問周的太史,這是什麼兆頭,周大史說,這預兆對楚昭王是不吉利的;但又說可以移在將相身上,楚昭王的將相便紛紛向神祈禱,希望能代替楚王承受不幸。但楚昭王說:“這不成。將相是我的手足,如何可以代我受禍呢?”他沒有答應。孔子聽說楚昭王這樣,很佩服楚昭王的開明。孔子想,陳國既然在混亂中,就不如到楚國去。正好楚昭王也希望孔子能到楚國去,並曾派人來迎接。於是孔子決定上楚國去走一趟。有一天孔子被亂兵包圍住,帶的糧食也吃光了,跟從的弟子們又餓又累,有些人已經病倒了。但是孔子還照常給弟子們講學,照常彈琴唱,弟子們越來越不安定了,孔子便把子路叫來問道:“古時候的一首詩歌上說:又不是老虎,又不是犀牛,徘徊在曠野,是什麼因由?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孔子是一個有哲學的人,還是個刻苦學習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27

  在孔子如來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三思而後行這句話。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魯國有一個大夫叫季孫行父,”此人非常謹慎,做事三思而後行,大家都很敬佩他。孔子聽到這件事後,含蓄的批評說:“考慮兩次,就可以了。”很多人以為,三思而後行是孔子說的,是孔子提倡的。其實,恰恰相反,是孔子反對的,孔子說的是:“三思而不行。”

  一般都說做人做事要三思而後行,而且都是老夫子教導我們的上帝。老夫子如果有靈,一定會暈倒。這句話原來是孔子在評論季文子這個人,說他做事過分小心,思慮太多,往往都為自己考慮不好。孔子說:"再思考一次就可以了。"可是現在有人居然理解成:孔子說:"要再思考一次才可以。"意思是說,季文子三思而後行還不夠,要再思一次才可以行。而且這種解釋還能出書,可謂誤導大了。

  在生活中做一件事就是要深思熟慮要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下一步要幹啥,不能任由自己隨性子來要不然就會釀成大錯。

  這句話又讓我想到了自己,我總是做是慢吞吞的,也總是粗心。每次作業都得寫到周天,每次都不能在週六寫完。這樣也讓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其實我的作業是可以在週六寫完的,只要我認真的寫和不思想拋錨,不要寫著作業想著其他事情。也許我應該會很快寫完的。

  孔子讀後感 篇28

  孔子是歷史上一個很有名氣的人,他一生桃李滿天下。我很崇拜他。今年,劉老師讓我們買了一本《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介紹了孔子一生的歷程,使我們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孔子了。

  這本書中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孔子從政的那部分。孔子剛開始當中都宰,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條。接著,魯定公又讓他做司空。任司空時,他和他的弟子一起調查農業生產情況,還興修水利。司空沒做多久,孔子又被升任為司寇。任司寇時,他實施一些法律,還創了最早的陪審團。他斷父子互訟案,智救大野澤,又在夾谷和齊國會盟取得了勝利,又誅殺可正卯,還抑三桓墮三都。孔子為政的時候,民心歸服,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

  我合上書本,閉目沉思:孔子可真是個清官呢!他忠心中力為老百姓辦事,用一顆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不百姓財產,他可真是個清官。孔子曾經說過:“做官就要身體力行,為老百姓做出模範,還要勤政愛民,永不懈怠。”只要這樣做,才算得是個好官。

  可是有些官卻不這樣做,比如眾所周知的,他身為一名國家高階幹部,本應為民謀利,為民造福。可是貪婪的私慾導致他,肆無忌憚地收賂,謀取非法利益,而且數額特別巨大。像這樣的人就是貪官,我們不可以學習他。鄭培民說過:“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應該記住: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我們應該永遠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讓我們從小學好文化知識,為長大後為人民服務打下紮實的基礎。

  孔子讀後感 篇29

  這天晚上,我又坐在明亮的燈光下認真地讀起書來。讀到《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我深受啟發。

  這個故事講的是孔子好學的事。孔子六十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其他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孔子學一首埋頭苦念就是十天,明明已經彈熟,卻還是不肯學新曲子。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孔子並不是要把曲子練熟,而是要經過曲子的旋律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作曲者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面貌。孔子好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他的老師。看到這些,我想想自己,感到慚愧萬分。

  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難題,怎麼也想不出該怎麼做。這時,我突然想起參考書上有這道題的答案,就不懂裝懂地把答案抄了下來,並且交給了老師。第二天,作業發下來,我的了優秀,老師表揚了我,誇我聰明、愛動腦筋。可是,現在再翻開作業本,好像那優秀多了一點,這個黑點彷彿在問我:你弄懂了嗎?老師的表揚你當之有愧嗎?我越想就越覺得難受。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又讓我想起這件事,它時刻提醒我:作為班幹部,在班裡要起到帶頭的作用,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困難要虛心向老師、同學求教。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成功。

  孔子讀後感 篇30

  孔子對教學的熱戀,讓我無限的感動;孔子授之以漁的教學方法,讓我受益匪淺。我可能永遠也達不到孔聖人的境界,但我會從孔聖人哪兒得到教育,得到激勵,走好教學之路的每一步。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許多有才幹的學生,孔子不但是我國兩千多年的“至聖先師”,今天也同樣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推崇。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認識到,要使學生獲得廣博的知識,就必須依靠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處於主動地位,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主動去發現、去探索,教師只是從旁加以點撥,起指導和促進作用。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他主張把“學”與“思”結合起來,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思考,才會不斷有所收穫。孔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是說當有人向孔子提問題時,他並不是馬上將答案告訴提問者,而是從問者的疑難處出發,從正反兩面展開反詰,弄清問題的性質與內容,然後使提問者透過積極的獨立思考自己找到合理的答案。

  孔子的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以及重視學習者主體性參與的教學活動,體現著對個體的發現與尊重,強化了個體的自我主體精神和價值意識,增強了個體的社會責任感和對自我人生實現的期待。因此,我們當教師的,要向孔子學當老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