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自我教育》讀後感
《教育和自我教育》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和自我教育》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和自我教育》讀後感1
看完《教育與自我教育》,不禁想起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教師的典範,做人的榜樣,世界教育大師。他經歷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記錄、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形成了豐厚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教育素養首先是指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知識。而其重要特徵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
同時,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另外,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沒有紮實的心理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教育素養還有一個方面,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在提高教育技巧——這首先要自己進修,付出個人的努力,提高勞動的素養,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養。這就要求我們提高師德水平。他告誡我們,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的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麼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蘇老在一個案例中提到的那位非常受學生和聽課者歡迎的歷史教師說道:“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其中的奧秘告訴我們,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大海。由此可見,教育大家都源自於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及大量的積累。
蘇霍姆林斯基那獨具風格的理論和教誨還有很多,“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有人說老師是種植孩子美好感覺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靈的明燈。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向大師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教育和自我教育》讀後感2
聆聽了冉乃彥教授的報告《教育與自我教育》後,讓我對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老師面對的是一批批天真活潑、個性奔放的孩子們,他們有各自的思維和想法,走入他們的心靈深入,啟用他們的自我意識,讓他們把教育者的要求,變為自己努力的目標,我想,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有這樣一則故事:古剎裡新來了一個小和尚,他積極主動地去見方丈,殷勤誠懇地說:“我新來乍到,先幹些什麼呢?請方丈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對小和尚說:“你先認識和熟悉一下寺裡的眾僧吧。”第二天,小和尚又來見方丈,殷勤誠懇地說:“寺裡的眾僧我都認識了,下邊該去幹些什麼呢?”方丈微微一笑,洞明睿犀地說:“肯定還有遺漏,接著去了解、去認識吧。”三天過後,小和尚再次來見方丈滿有把握地說:“寺裡的所有僧侶我都認識了。”方丈微微一笑,因勢利導地說:“還有一人,你沒認識,而且這個人對你特別重要。”小和尚滿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禪房,一個人一個人地尋問著、一間屋一間屋地尋找著。在陽光裡、在月光下,他一遍一遍地琢磨、一遍一遍地尋思著。不知過了多少天,一頭霧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裡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頓悟了,趕忙跑去見方丈……
人,總是忘記去好好看清自己,對於中學生,也許更多的是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有什麼價值,所以過的不明不白,學的稀裡糊塗。自報自棄,甚至於不求上進。
理論指導實踐,在初三緊張的學習中,我與同學們共同開了一節班會——《認識自我》,請同學們談一談你的優點,缺點,你被你的父母、老師、朋友瞭解嗎,你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是什麼,你的生活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你的將來會是什麼樣的,你在走你自己的人生路嗎……同學們大膽地說出自己,表達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聽著同學們不絕於耳的勵志名言,我知道自我教育才是育人的傳家寶!
讓我們再一次溫習冉教授的話:“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點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向前走。”我們的教育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