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傳》讀後感(通用12篇)

《拿破崙傳》讀後感(通用12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拿破崙傳》讀後感(通用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拿破崙傳》讀後感1

  這幾天,我讀了《拿破崙傳》,感觸頗深。

  拿破崙30歲成為法國第一執政,35歲加冕為皇帝。他是一位卓越有軍事家,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更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大英雄。

  拿破崙有如此的成就,與他年少時的苦難經歷息息相關。拿破崙年少時,曾落魄他鄉,被當地人譏諷為“矮小的科西嘉人”。處處受排擠,事事遭冷遇。可這一切拿破崙都以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意志挺了過來最新3篇最新3篇。沒有玩伴,他就與書為友;沒有對手,他就一人苦練。正是這種苦難的經歷,使拿破崙從小就有了一種強烈的佔有慾和征服欲。他後來稱霸歐洲大陸的雄心和野心可能正源於此。

  開始,拿破崙利用他的軍事才能,進行的是保家為國的正義之戰,很快取得了人民的信任,為各民族奪回了他們的家園。他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可一個法國滿足不了拿破崙日益膨脹的野心,他又發動了掠奪性的非正義戰爭,最終導致兵敗滑鐵盧。

  拿破崙說過一句話:“劍鞘屬於法國,劍刃屬於我自己。”慾望一定要有,不然人類就不會進步。只是慾望不能沒有止境,否則就會像拿破崙一樣——竹籃打水一場空。不過拿破崙知難而上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這樣一個個困難就會被我們克服。

  《拿破崙傳》讀後感2

  拿破崙是法國赫赫有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讀完《拿破崙傳》後,我覺得拿破崙是一個革命戰爭主義者,他熱愛法國的和平但不在乎其他國家的和平,他喜愛激進而不保守……

  一開始,他無錢無業,一敗塗地,但後來竟成了法國皇帝!這是為什麼?靠政府垮臺?拉攏腐敗官員?都不是!他是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戰爭來征服的。對於他的手段,法國軍隊都給予了肯定,但一些人民——尤其是那些渴求和平的人,卻極為反對。反對者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卻始終未見效。拿破崙並未打算做一個仁慈的君主,他只想讓他的臣民們敬畏他,而不是敬愛他。

  他為何能創下這樣輝煌的赫赫戰功?因為他有這一項的天賦並且為了自己的信念堅持不懈地努力和奮鬥,才能最後得以成功。

  前面說了拿破崙不打算做一個仁慈的君主,但他卻是法軍士官們的好戰友,好領袖。在即將離去追隨他十餘年,與他並肩作戰六十多次的近衛軍的時候,他說下了一番飽含熱情的話,親吻了一下近衛軍的軍旗,便離開了。在滑鐵盧戰役慘敗之後,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上,境況十分悽慘,當他即將死去的時候,他依然想著天上的戰友們。

  在他死後,他的勤奮和榮譽依然足以鼓舞千秋萬代的青年,是不可磨滅的精神力量。

  《拿破崙傳》讀後感3

  我覺得拿破崙是一位愛國之子,因為拿破崙的故國科西嘉曾遭遇過法國打敗過,所以拿破崙暗暗發誓:我要從統治者那裡,學會一切;總有一天,我要用這些東西來“回報”他們,拿破崙從小就想著要讓自己的故國重新得到自由。不僅如此,拿破崙還拿出了行動來真的給故國奪得了自由。從這裡可以看的出拿破崙是十分的愛自己的故國的。

  而我最最最欣賞拿破崙的就是他很會把握機會這一點。拿破崙在自己走向輝煌路途中一次失敗後,拿破崙一直在等待機會,奮鬥累積,好緊緊的抓住機會,讓機會沒有絲毫的餘地可以溜走。拿破崙知道,機會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有時一生只有一次,所以要好好的把握,讓自己的光芒露出來,只有這樣才能造就成功。

  所以拿破崙的志向和不怕困難還有會把握機會,才造就了拿破崙的輝煌時期。但我看完這本書後覺得我對拿破崙的故事印象頗深,他帶給我的震撼,是無法表達的,拿破崙這個人物,很難讓我用言語對其進行評價。

  《拿破崙傳》讀後感4

  最近,我剛讀完一本書,《拿破崙傳》。

  《拿破崙傳》講的是拿破崙一生的傳奇故事。書的封面上畫著一位勇敢的青年,英勇地駕在一匹駿馬的身上,想便那就是拿破崙了吧。

  別看這本書只有1·2釐米厚,裡面的人物可不少呢,我數了數一共63個主要人物。

  你們想聽聽我跟你們講一講這本書的故事嗎,好,我就講幾個故事給你們聽聽吧。

  首先,我先給你們介紹介紹拿破崙吧。

  拿破崙在1804年稱帝前,一般被稱為波拿巴,將軍,統帥,執政。1804年稱帝后,改稱為拿破崙。

  書中的故事有(四面楚歌)(退位)(異國之戀)等,其中讓我最難忘的就是(異國之戀)了。

  異國之戀講了拿破崙在舞會上遇到了瓦萊夫斯卡伯爵夫人。她因家裡貧困,不得不嫁給一個年老而富有的伯爵,此時,拿破崙也因為她的可愛善良喜歡上了她,還寫了三份信給她,後來,拿破崙帶著她打仗去了,拿破崙把她安頓在一個小房間釐,在沒上戰場的日子裡,拿破崙就會在這裡陪她。過了些天后拿破崙就重返戰場了,要是拿破崙忘記她,他會讀到這一名言“假如你不再愛我,請別忘了,我仍然愛你。”

  這個故事讓我覺得拿破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我呢,朋友跟我玩,討好我的我就開心,不討好我的我就不跟他們玩,不像拿破崙,在沙場上都還沒忘記了瓦萊夫斯基伯爵夫人。

  這本書的內容,有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有讓人喜笑眉開的,把拿破崙一生的傳奇故事記載了裡面,也讓我這些後人瞭解拿破崙是個怎樣的傳奇人物。

  《拿破崙傳》讀後感5

  每當我讀起這本艾米爾·路德維希寫的《拿破崙傳》時,就彷彿自己已置身於那個驚心動魄的年代,我聆聽著歷史長河的水浪擊打岩石的聲音,細聽著雄鷹劃過高空的呼嘯、佇立萬仞之巔的氣魄。他的戰爭藝術,他的果敢堅毅,他的博學多識,他的傳統守舊,他的風流多情,還有他由炮兵少尉榮升至法蘭西帝國皇帝直至最後在囚禁地聖赫勒拿島去世的傳奇經歷,激起我心中無限的浮想,難以描述。就像歌德所說的:“拿破崙的故事給我的印象,有如聖約翰的啟示錄。我們總覺得其中必有更多的內涵,卻又說不清是什麼。”

  拿破崙·波拿巴,他出身科西嘉一個破落貴族家庭中,畢業於佈列納堡預備軍校和巴黎高等軍事學校。1785年10月任炮兵少尉。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加入雅各賓俱樂部,成為參加革命活動的少數軍官之一。1783年在土倫會戰中立功,獲准將銜。1795年因在鎮壓保王黨叛亂時表現果斷,晉升少將,並被任命為巴黎衛戍司令。1796年統兵到義大利作戰,以出色的指揮,並依靠當地的、反封建力量,打敗皮埃蒙特和奧地利聯軍。1788年率軍遠征埃及。1799年10月返巴黎,發動霧月政變,推翻督政府,組成執政府,任第一執政。1804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稱拿破崙一世皇帝。此後10年間,他指揮了一系列戰爭,但逐步喪失進步性,轉化為侵略性,他不僅要對付歐洲反法聯軍的大敵,而且遭到被壓迫各國人民的反抗。加上後期軍事上的失誤,遂由勝利走向挫折和失敗。1814年被第六次反法聯軍打敗,4月退位後被放逐至巴島。1815年重返巴黎,恢復短期統治,史稱“百日王朝”。同年6月滑鐵盧會戰失敗後再次退位,1821年死於流放地聖赫勒拿島。

  其實書中最打動我的地方,並非是以上拿破崙的傳奇經歷,而是他頭腦中閃爍的思想和智慧,和似乎已深入骨髓的堅毅性格和非凡氣質。天才的性格和智慧的交匯處才是關注的焦點。

  《拿破崙傳》讀後感6

  波拿馬出生於科西嘉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那是靠近地中海,位於義大利和法國之間的一個小島。

  波拿馬性格倔強,好強,喜愛研究軍事,有很強的邏輯思維和數學功底,口齒伶俐,演講能力非凡。政治家身上有的沒的特質他都具備了,他的口才在後來稱霸歐洲二十年,大大小小的戰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成功並非偶然。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靠著自己的勤奮,從小小的上尉,到總司令,到法蘭西第一執政,最後稱帝,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目標是統一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

  他一生夙願是統一歐洲,雖然最終沒能實現,到晚年,他仍然預測,歐洲最終會聯合起來,成為歐洲共同體,在150年後的今天,歐洲共同體誕生了,只可惜他沒能看到。

  在第一次流放前,拿破崙想要的征服世界,他的野心太大了,總要贏,他的光芒深深刺痛了歐洲的其他君主,如鯁在喉,只要他活著,他們永遠不得安寧,於是,反法同盟形成,他不愧為戰爭而生,書中講到一個細節,他的胃口很好,在行軍惡劣的條件下,依然精神抖擻,每天只休息3個小時,平均每天工作20個小時,我深深被他強大的意志力所折服,在我看來簡直不可想象。雖然同盟一次次被打垮,拿破崙統治了大半個歐洲,最高時治下8000萬人口,可是註定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格局,短暫的平衡很快被打破。本來有機會結束這一切,可是東方的沙皇,跟他一樣有野心,誰也不願意臣服於別人的統治之下,就像兩頭雄獅,必須得掙個你死我活,看到這段的時候我會想,為什麼拿破崙不退一步呢,也許就不是那個結局了。可是,站在他的角度,他的好強,統治世界的格局永遠沒有改變,怎麼可能認輸,誰也不願意低頭。結局早就註定,他做的已經夠好了,不料後院起火,曾經跟隨他的人已經厭倦了,他們希望保持現在的格局,挺好,繼續野心對他們沒有一點好處,塔列朗的出賣最終導致出征俄羅斯慘敗,一代帝王被迫退位。

  第二次復出,拿破崙思想上有很大的轉變,他想要和平,可是歐洲的君主們不答應,非要趕走這個野蠻人,因為他的存在打破了原來的平衡,這就是征服歐洲的惡果,你一直以壞人自居,現在沒人相信他會安於和平,不過是緩兵之計。滑鐵盧戰役,我們都知道了結局,因為延遲了釋出命令,因為其中一個元帥的優柔寡斷,沒有及時馳援,致使慘敗,重掌政權僅僅100天。

  這一次,他被流放到了聖赫勒拿島,是大西洋中的一座死火山,遠離歐洲大陸,被英國人統治。在這裡,生命最後的六年,拿破崙完全被總督監視,最終死於胃癌。

  《拿破崙傳》這本書值得多讀,一遍不夠,是我度過的最好的一本傳記,他身上太多的特質深深吸引著我,太多的驚歎不足以表達他的偉大。

  《拿破崙傳》讀後感7

  “拿破崙”這個名字,肯定有許多人聽說過,這個曾在歐洲劍鋒所指,所向披靡的傳奇人物,這個曾令歐洲大地顫動的戰神,留給後世太多的謎團,太多的傳奇。他也是我心中的偶像。為了更深刻的瞭解拿破崙,我開始閱讀《拿破崙傳》這本書。在書中,我知道了各種各樣的人物,有忠實的,有奸詐的。

  而拿破崙卻用著智慧巧妙地利用著他們,讓他們為自己效勞。而拿破崙本身也是個軍事天才、野心家,他靠著他的實力,一步步從炮兵少尉到少將,從少將到大元帥,他用大炮和槍桿獲得決定性的勝利。在他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時候,便發動了“霧月政變”,登上王位。獲得實權後,他的野心從國內蔓延到國外,徵埃及,六次擊垮反法聯盟,讓眾國聞之喪膽。他的謀略,他的野心,值得我們去學習。

  拿破崙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莎士比亞曾經說:“人們有時候是他們自己命運的主人。”拿破崙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

  讀完這本書後,我想:拿破崙之所以能獲得如此的成功,是因為他的勤奮,他的野心。我們以後要用野心來確定自己的目標,用勤奮化作自己通向成功的橋樑,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拿破崙傳》讀後感8

  在悠長的假期中,當沒有必要的壓力的時候,許多人都會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糾纏,對於人生的意義做出過多的思考。當自己的慾望必須受到限制,當自己的野望從幻想回到夢鄉的時候,我們便會隨手翻開身邊的書本,書就是這樣在我們的`成長中出沒的。

  作為一個胸中熱血餘熱未散的男生,我像大多數同類一樣將自己的手避開了《美學散步》,避開了所謂深邃憂傷的《目送》。我的目光只停留在那個曾近踐踏了歐洲改變了歷史的巨人的傳記——《拿破崙傳》。

  之前的我早已閱覽過各式各樣的關於拿破崙的書目,名字也是各式各樣的,但是從來沒有直接命名為《拿破崙傳》的書。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在拿破崙傳記書本中直接用其名字來命名的也只有此一個版本。只此一家想必是有特別之處的,我懷著崇敬的心理翻開了第一頁,但是內容卻是讓我大失所望。沒有精彩的作戰描寫,對於拿破崙的磨難與困苦的戰爭生涯只是大概的、匆匆的掠過。其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也是造就了拿破崙崛起的義大利戰役,在六百頁的文章中甚至還沒有描寫拿破崙情婦的情節篇幅長,更別提其中還穿插了埃及豔后之類的故事。難以想象這樣一部戰爭英雄的傳記是如何在不描寫戰爭的情況下流傳下來的。

  於是我丟棄了這本書,這也是我首次對於拿破崙的書籍半途而廢。整個暑假我就此告別了自發的閱讀,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之中只是簡單的完成對於書本的任務。可是在我告別書本之後不久,我發現自己的內心總像是缺失了什麼,不論是在自我學習,是在上課,抑或是在放鬆娛樂,我心口總是會莫名悸動,那是對自己生活的不滿,對現狀的抱怨,我的慾望和野望不斷的蓬勃,我知道此刻我必須再次將自己的目光看向書架。讀書,有時候就是用別人的世界來彌補自己的世界。

  還是《拿破崙傳》。昔日吳下阿蒙讓魯肅刮目相看,我想書也當得上士隔三日之說,只不過這裡計程車不是書,而是自己。書不會變,但人可以成長。再翻《拿破崙傳》,一改之前枯燥無味猶如雞肋的看法。六百頁古樸的書卷中,的確不像一部戰爭史詩,但華麗的像一部歌劇,嚴謹的像一部經史。其中歌德與帝王拿破崙的優雅交鋒更是體現出了拿破崙除了殘暴、獨裁或者是正義、溫和等矛盾之外的另一個形象。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這本書可以流傳至今,並且排在了非虛構暢銷書的第二位。在瀏覽著拿破崙戲劇般的一生的時候,我又迴歸到了自己波瀾不驚的生活之中,但是此刻我已經不再不安,我可以理解此時的平靜,可以等待屬於自己的未來。

  書永遠在那裡,我們可以忽視,但我們總有需要的時候。如果內心還無法理解,合上書我們也許能更好的明白我們自己的生活。再回首,書本將會是你最好的聽眾。

  《拿破崙傳》讀後感9

  近來難得有時間閱讀,我用了9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510多頁的拿破崙傳。

  因為拿破崙的一生給了我很多現在生活的反照。所以我在這裡記錄下讀後感。他的少年是苦難的,唯一讓他心欣慰的我覺得是他的父親用他那沒落的貴族身份送到了法國的貴族學校。在學校期間,他閱讀大量的歷史和文學,。這對他能夠幾次穿過阿爾卑斯山取得一次雙一次的勝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這位沒落的義大利貴族在開始並沒有像不斷經歷失敗,但是他在這些失敗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覺得這些寶貴經驗為他後面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在法國不斷的革命中,他逐漸的提升著自己的位置和角色。終於他等到了他人生中的機會,他帶領法軍穿過阿爾卑斯山最終征服了他的故國–義大利,鞏固了他的第一將軍的地位。後來的政治鬥爭中透過霧月政變,達到了他第一執政目的,後來更是大權獨攬,自然而然成了皇帝——這也是他走向失敗的開始。我覺得他一定沒有讀過東方的書籍,並不懂得晚稱王的道理。

  他為他的夢想而奮鬥終身,征服了歐洲大部分土地,但在最終遠征俄國的時候,名譽喪失殆盡。我總結他征討俄國失敗的原因有三個:第一、俄國的國服過於空曠;第二、遠征補給過困難,再加上對敵人的數量過高的估計,所以他率領的隊軍過多,導致補給艱難,就算這樣他還是打到了莫斯科;第三、天氣太冷,國土空曠,堅壁清野,所以他們的遠征的時間就長了。到了冬天,法軍受不了這樣的天氣。回到法國後,他的驕傲使他犯下了重大的錯誤。拿破崙不承認失敗,不能夠沉下心來做足功課。這就像是一個站在高處的人,習慣了往下發話一樣,我覺得還是那個皇位害了他。就這樣,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居然是他妹夫的背叛。他的妹妹聽信英國人的挑唆導致了她哥哥最後的失敗。因為這件事情,拿破崙的母親一生都沒有原諒他的妹妹,後來拿破崙沒落他的妹妹也下了臺。她在向他的母親求助的時候,她的母親說她身上的每一分錢都將屬於她的兒子,而不屬於她。想想真是可悲呀!人們總是為眼前的利益而失去理智,如你稍稍冷靜想一下,你的皇帝哥哥不在,那麼你的地位又何在呢?很明顯她不懂得唇齒存亡的道理。人們總是期望外面的認可,而忘記了身邊的支援。就這樣沒有了支援,很快拿破崙就被趕下了臺。

  在厄爾巴島的生活,我認為是他最幸福的101天。他的母親也是這麼認為的,母親一直陪伴著他。他在島上重整他的衛隊,改革島上的教育,還有陣地的部署。幸福的時光總是很短,他的性格就是他的靈魂,這樣的靈魂來無法逃避他的命運。他在法國的內亂中看到了希望,他再一次帶領他的衛隊從義大利的小島透過阿爾卑斯山來到了法國。由於他在法軍中的地位和當時的外面戰爭的時局,所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回到了巴黎,重新坐上了王座。可是時間太倉促了,再加上外憂而內患,使他不得不孤注一擲。多年爭戰,他的戰術已經被對手熟知,終因寡不敵眾二次下臺。

  人生往往真的是命運的安排,而命運的安排往往是在你那匆匆幾秒的決定。如果他不是上了英國的軍艦,如果他去了美國,可能他還有機會再來一次“滑鐵盧”。這位偉人的命運就是這麼的無奈,他被英國人軟禁於聖赫勒拿島上6年。6年的光陰對於這樣一個人來說真的太長了,是最煎熬的。其實他有機會逃跑,可他確選擇了“命運”,而命運確並未再次眷顧這位英雄。島上惡劣的天氣使他的肝胃都很不好,很快他就到生命的最後。他把大部的遺產留給了他的兒子,把陪伴他6年的銀燈送給了他的母親。英雄常氣短,老淚常懷巾。

  拿破崙一生的愛恨情愁讓我問感同身受。在命運的道口你該向東還是向西其實不會有人告訴你答案。如果拿破崙在厄爾巴島上多呆一呆,多和親人在一起生活一段時光,他的幸福何只101天呢?他聽從身心深處的召喚去了他應去的地方,如果再等等,國外的勢力進來。讓法國的情況更糟糕一些他再回去重整山河,會不會再次成功呢?而沒有“滑鐵盧”呢?當然,歷史沒有辦法假設。孫子兵法上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次伐城。很顯然他懂得伐交,但是他並沒有審時度勢。勢這個東西有高有低,高時不利的事情都會向上,而低時有利的事情也會下。等待總是漫長的,而必要的等待可能真的是必須的,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就像道德經上說:名可名非常名。如果說得出來,又怎麼能說是激動的共鳴和反照呢?

  《拿破崙傳》讀後感10

  在最近幾天,我看完了一個偉人的人物傳記:<拿破崙傳>。這部書講述了拿破崙的一生。從幼年時被法國貴族們的嘲笑,到青年時的指揮千軍萬馬與敵國打仗,發動政變,自立為帝,中年時的智慧使他好幾次大敗敵軍,在徵俄一役,是自然環境讓他從五十萬人變成十萬人,因此而敗,萊比錫戰役,他遭到了數國的聯合進攻,因此大敗。而在他唯一的遺憾——滑鐵盧戰役中,他最後被英普聯軍擊敗,被流放,最終病亡。

  拿破崙不是一開始就是皇室貴族,甚至不是法國人,他的家園是義大利,他們國家一開始遭到了法國貴族的侵略,拿破崙發誓與法國勢不兩立。但他之後投靠法國,甚至幫忙法國侵略義大利,又多次和英國、奧斯曼、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國進行戰鬥。之後他發動政變,奪取皇位。又先後於歐洲各國進行了戰爭,但是之後,拿破崙又用外交手段與其他國家進行友好談判。能夠說,此時的俄國佔據亞洲,奧地利和普魯士也是亞洲的國家。英國已成為是在歐洲之外的島國。歐洲除了西班牙,其他過全部是法國盟國,當時的法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但之後他做出了錯誤決定,進攻俄國,結果大敗,各國都來攻擊他,最終他被迫退位。儘管他想捲土重來,但是沒能成功。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只要自我努力去做,總有成功的一天。

  我對這個人的評價是:早年的他是一位英雄,多次創造以少勝多的奇蹟,但晚年的他是一頭狗熊,他在每一次打仗都注重人數,而且都是採取正面進攻的方法,但幾乎都是戰敗。

  我愛這本書。

  《拿破崙傳》讀後感11

  就人的一生來說,拿破崙的成功來得夠早夠快夠大。

  作為一個法國征服地的科西嘉人,拿破崙是懷著對法國的敵視和光復故土的決心生活在法國的。稱得上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支撐他的當然是強烈的自尊心和光復故土的抱負,但最終他選擇了站在法國的立場上,徹底永久征服佔領了科西嘉。這一演變也揭示了政治環境改變一個人是輕而易舉的。

  拿破崙早期的這一改變很有現代精神——全球,全人類意識。

  拿破崙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必然生髮勇氣和智慧,但隨著他人生的進展就會發現,拿破崙顯然未解開效忠法蘭西和光宗耀祖青史留名這一每個人都必須應對的矛盾。

  沒能把這一對立統一的矛盾解開處理好,自然會造成他在現實中的思想行動上的矛盾,甚至言行不一致。觀者皆大智。這難免讓拿破崙逐漸陷入重重地現實矛盾中,以至於最終敵我混雜,連他自我也分不清楚了,直至基本上眾叛親離。

  稱帝以後的拿破崙明顯的被自我和追逐名利的人捧殺了。用俗話說就是一個顧頭不顧尾,做不到善始善終,基本上就是本質上與自我為敵。靠勇敢和戰鬥得來的一切最終也是靠勇敢和戰鬥失去的。

  只是這前一個勇敢是平民靠信仰創造成功,後一個勇敢是為了守成——帝業和名譽。守成時的拿破崙已經逐步習慣了代上帝行使權力,或許已經把自我誤認為是上帝了,此時他的勇敢更多的是想得到和怕失去,怕丟面子直至怕失敗。患得患失的勇敢多少帶點怯懦的心理因素。

  更何況習慣了獨裁的人很容易忽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真理,雖然拿破崙做的準備,研究,情報工作看似和以前一樣,甚至更好。相信更多的是想到馬到功成,用他自我的話說就是拿破崙就等於勝利,我一個人就相當於10萬人。

  雖說驕兵必敗,但焉知以前的拿破崙不也是這種差不多的心態。或許人心背離也是原因之一,用作者的話講就是他的戰友們都已名利雙收,過慣了奢華的生活。也就是說時過境遷,人變了,包括拿破崙自我。更何況此時的拿破崙在前線想著巴黎,在巴黎想著統一整個歐洲……處處是自我牽絆。

  稱帝后虎頭蛇尾是主基調。簡單說本質上他已經很難想到,圍繞他的不管前方後方,不管是敵我大家都是活人。既使被他打敗了,只要不死人家還是活著的。這樣自然敵人會越來越多。更何況內部……

  第一次流放後重返巴黎的拿破崙,應當是多少研究到了效忠法蘭西與青史留名,帝業永存之間的辯證關係,只是沒有在聖赫勒拿島思考的那麼清晰徹底。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崙所留下的大多是箴言,好遺憾如果他把這次反省放在第一次流放地做,那該是什麼樣貌。歷史將會呈現一個怎樣的拿破崙,怎樣的法蘭西。

  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崙雖然不屈,但光榮已經湮沒在悔恨中。他說打敗他的是他自我,不愧是個偉人。

  陰謀家,諂媚的人,貪婪的人這是誰都避不開的,所以人們才會期待偉人的誕生。但如果拿破崙不貪婪——拿破崙帝王家族的千秋萬代,那麼誰又能打敗他呢。

  拿破崙自我從現實中領悟到,只要從他那裡得到財富榮譽,得到權力的人就會忠於他。而現實中連小孩子都明白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因為人們只忠於自我。更何況誰會對名利和權勢滿足,另外人們還會熱衷於橫向比較,還得享受。也就是不得罪人就不錯了。

  因為人只忠於自我,所以才有志同道合,道不一樣不相為謀這樣的話流傳。也就是人們尤其是做大事的人必須和信仰一致的人在一齊,還得記住一點要打假,再有就是牢記一切都在變,我們在變,別人也在變。打假的前提是你自我這個衡量標準不能出錯。

  《拿破崙傳》讀後感12

  本著無所謂的心境,我隨意翻開了這本書《拿破崙傳》,但沒想到的是到書的末尾,我的眼淚竟隨著拿破崙的痛苦去世而落下了,不知不覺地原先我早已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脾氣暴躁,身材矮小卻有著卓越領導才能的皇帝!

  很難想象一個戰敗退位的人在承受了巨大的打擊後還能東山再起!然而拿破崙就是這樣一個有魄力有強大號召力的人物。平靜地簽下《楓丹白露條約》,第一次退位後,拿破崙呆在了厄爾巴島,大家都以為他會就此消沉時,他偏偏一反常道,耐心看似滿足地在這個小地方做起了小小統治者,誰也沒想到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正如他所說:“我生來就是為工作的,無所事事是對我最殘酷的刑罰。”最終時機一旦到來,拿破崙帶著他的軍隊席捲而來。那些士兵看到昔日的將軍回來了,都不由自主地加入了他的團隊…讀到這,我不禁深深地被拿破崙那與身俱來的王者氣質震撼了,天之驕子毫不誇張啊!其實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都明白直到此刻法國人民都一向認為拿破崙是民族英雄,崇拜他,但如果只是一個殘暴不仁的君主即使他在歐洲戰場上稱王稱霸,恐怕也不會受到人民的愛戴。而事實是他確實真真切切地愛著他的人民!他對士兵是關懷的,雖然他為了勝利不惜提前徵兵導致民怨,更在之後的戰鬥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無可否認正是他非凡的軍事才能以及在戰鬥中時刻站在第一線,不怕犧牲不怕流血與士兵互相鼓勵的大無畏精神才使得他退位後再次回來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

  即使是最終臨死時,拿破崙留下遺囑:“我囑咐我的兒子,千萬不要忘記,他生為法蘭西皇太子,決不能成為壓迫歐洲人民的執政者手中的工具,也永遠不要以任何方式對抗和損害法蘭西。他應當牢記我的座有銘:一切為了法國人民。”不僅僅如此,他還把他的兩億法郎財產分成兩半,一半留給從1792年到1815年間曾在他旗幟下戰鬥過的軍官,另一半則捐給1814年和1815年遭受入侵的法國各省市。“這樣的一個人你能說他不愛國,不愛人民嗎。

  拿破崙的一生,都在書寫著”磅礴“、”恢弘“和”大氣“,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有著輝煌的成就。在軍事上,拿破崙被人們稱為”一代軍事偉人“他戎馬一生,親自指揮的戰役,多達60餘次,比西方歷史上著名的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指揮的戰役的總和還要多,其中有許多戰役在戰爭史上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直到如今,拿破崙的軍事言論和戰爭戰例仍被作為教材在一些國家的軍事院校廣為傳播。在政治上,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曾這樣總結自我的成就:”我的英名並非建立在四十次勝利的戰役上,也不是由於我使得萬邦臣服,滑鐵盧戰役就足以抹煞對那麼多勝利的回憶,最終的一幕往往令人忘卻第一幕呀。永不湮沒的是我的法典和參政院的會議紀錄,我與大臣們的通訊……由於條文簡明扼要,我的法典遠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我所設立的學校,我所採用的教育方法在培育著新一代的人才,在我執政期間,犯罪率減少;而英國的犯罪卻很猖獗……“

  而這些,都不是我所最關心的,因為,最觸動於我的卻是其在精神上的某種特質,或是他那進取進取的心態;還有那不知疲倦,永不懈怠的精力;那非凡的想象力,敏銳的洞察力和堅定的自信心……總而言之,他那極具魅力的精神內涵猶如一顆熾熱的恆星,而他所締造的功勳和所取得的榮耀就恰恰如恆星所散發出來的光芒,絢麗而華彩,照亮他人生的全程,甚至在他被囚於聖赫勒拿島乃至死亡,這種光芒尤未消亡,而是化作漫天星辰,永懸於蒼穹。

  我明白拿破崙帶給法國人民的不僅僅是勝利的輝煌,無盡的榮耀,但同時不可避免地傷害了很多無辜的百姓,他雖然期望過帶來和平但他的歸來實際上帶來的是刀和劍,法國人民再次陷入了戰爭的混亂和痛苦中,但比起這些人們明顯更憎恨路易十八強制性地妄圖回覆波旁王朝。無論如何這兩者都不是人們期望看到的。可是拿破崙的歸來已觸犯了條約,第七次反法同盟的盟約國又一次聚在了一齊,要把拿破崙逼向絕境,他們是恐懼的,因為這個被他們稱為”科西嘉怪物“的拿破崙創造了太多得意外和奇蹟。如果這真的是命的話,我想拿破崙也無話可說了,最終的結局我們都已經明白,但根據歷史的描述這位叱吒風雲的將軍兼皇帝的失敗只是因為一個愚蠢頭腦發熱的將領內伊!如果內伊聽從拿破崙的命令,拿破崙怎會落得如斯下場,歷史或許會改寫,然而沒有或許了……

  恍惚中我似乎看到島上一個模糊的身影在不斷歇斯底里地吶喊;”海島陰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我們像被關在監獄裡。我們應當大聲疾呼,進行控訴。“可是沒有人理會他,那是拿破崙啊,我的心很難受,為這個天才軍事家而感到難過!我不明白我有這樣的感受是對是錯,但這一刻我只想遵從於我的心!我時不時地在想,如果內伊及時趕到了戰場,如果滑鐵盧一戰拿破崙勝利了,那該是一番怎樣樣的景象啊,起碼法國無須一個大腹便便的追求奢侈享樂的君主路易十八來掌控!又或許即使這一戰勝利了將來的某此戰役拿破崙會輸得比這次更慘更徹底,因為我們明白拿破崙是個天生的戰鬥者,他不會甘於平靜地生活,他與軍隊與士兵有著相當深厚的感情,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在出戰前那極富感情地演講,臺下是士兵們鬥志昂揚的樣貌…

  拿破崙戰敗了,在聖赫勒拿島孤獨寂寞地死去了,但他在法國人民心中是永存的,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那戰無不勝的軍隊曾給法國帶來的至高無上的榮耀!在我心裡,拿破崙也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