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茶花女》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茶花女》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花女》讀後感1

  今天,爸爸從書店裡買來一本書,書名叫《茶花女》。我一見到有書,就馬上放下手中的事,把書帶到書房裡開始閱讀了。

  這本書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哥吉耶姑娘,是巴黎高等娼妓裡最著名的角色。她那美貌和聰慧使她成了明星,整日被貴人公子們所包圍追逐。但她深切地體驗到世態的炎涼,生活的無聊。這時,他結識了熱情、正直的青年亞芒,兩人傾心相愛,但亞芒的父親卻不同意,要瑪格麗特遠離亞芒。瑪格麗特為了陳全亞芒,就遠離了他並重操舊業做賣笑生涯。亞芒不知內情卻羞辱她,她經不住打擊很快病倒,在債權人的逼迫中貧病交集,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去。

  透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可怕,瑪格麗特本來是一個純潔無邪的農村姑娘,但是由於家庭的貧困,迫使她來到浮華的大都市,賣笑求生,嚐盡了人間的冷暖和悲哀,遇到了真愛也不敢相愛,卻為了他人的幸福而放棄了自己的幸福,最後悲慘的死去。這反映了她人格的缺陷,不能正確堅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幸福,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選擇了逃避。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能放棄,要知難而上,勇於面對困難想辦法解決問題。特別是在今後的生活中會有很多很多的困難等著我們,難道我們都要這樣放棄嗎?

  《茶花女》讀後感2

  開啟黑色的封面,封面上已積累尺厚的灰塵,我用手一拍,那灰塵與空氣交雜在一起,彷彿是一朵朵潔白的茶花。

  我看的這本書叫《茶花女》,是法國的小仲馬寫的。當你開啟書,書頁上立著一位長相十分漂亮的女人,她有著棕黃色的捲髮,上面還插著潔白潔白的茶花,她身著白色的長裙,手上還有一把羽毛扇。難免會讓人遐想是天上的仙女、是美麗的天使,她就是這本書的女主人公——安娜拉·德旺。她旁邊的是一位十分俊氣的男士,他有著金黃色如麥子顏色的頭髮,大大的眼睛,穿著格子衫,打著領結,他叫阿爾芒·杜瓦爾,他於女主人公站在一起顯得十分和諧與般配。安娜拉也就是女主人公是個妓女,有一天,阿爾芒在劇院遇見了她,並且一眼就喜歡上她。2年之後,他們在一起了,可是女主人公的乾爸不讓她和阿爾芒在一起,如果她和阿爾芒在一起、那麼就不給錢給他們。於是他們到一個鄉下住,可是他們的錢不夠,於是阿爾芒就去賭錢、他賭錢只賺不賠。

  很快阿爾芒的家人就知道他在賭錢與安娜拉的是,他的家族是個很清高的家族,他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兒子和一個妓女在一起,就對安娜拉說:“每個家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個好的人生,我的家族都是清清白白的,我不希望我的我兒子被別人唾棄,所以我希望你能離開我的兒子,你能答應我嗎?”安娜拉說:“我是真心和你兒子在一起的,我知道我是妓女,但是我是真心喜歡你兒子的,希望您能成全”“我知道你們是真心的,但是你畢竟是妓女,我不可以讓我的兒子娶一個妓女”他回答。到最後、安娜拉答應了這個老人的請求。離開了阿爾芒、寫了封絕情信,重新做起了妓女。

  而阿爾芒以為安娜拉移開了他,跟著他的爸爸回家了。

  《茶花女》讀後感3

  她,瑪格麗特,就像她手中的那朵嬌羞的茶花一樣,那麼純潔無暇。她是那麼出眾,使每一個男人都對她神魂顛倒。在臨終的時候,她堅持著用那雙瘦弱而顫抖的手,記錄了她在世上最後一刻的所想。合上《茶花女》,我腦海不停地翻騰著:當瑪格麗特為了不影響自己心愛的人的未來,即使心如刀絞,即使亞芒怎麼不捨,她最終還是毅然離開了愛人,做回那個上流社會的貴夫人。那是何等的艱難!

  在金錢與愛情的交叉路口,也許有許多人選擇了前者,但也許選擇愛情的人會幸福無比。有人說:“只有有了生活的基本條件,才可能擁有觸手可及的幸福。”但當瑪格麗特拿出她那精緻的首飾盒時,眼裡沒有一絲留戀,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憧憬和生活的追求。我認為,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情感。如果沒有父母的疼愛,我們哪能如願以償地展翅翱翔?如果沒有朋友的關愛,我們哪能如此快樂地攻克難題?愛情亦是如此。不管世人用怎樣的眼光、用怎樣惡毒的言語來刺激瑪格麗特,她的心卻至死不渝地深深愛著亞芒。儘管亞芒誤解了她,揚言要報復的那一刻悲劇性的開始時,她是那麼痛苦,被自己心愛的人誤解但又不能解釋,那是多麼地苦不堪言!但瑪格麗特依然每天到交際場所“裝”成一個拋棄愛人、愛慕虛榮的壞女人,為的只是亞芒。這不得不令我折服!多麼偉大的愛情!

  金錢與愛情中間,總得擁有一個放棄另一個。金錢能使人變得大方,能令許多人對自己唯唯諾諾;但愛情卻能使人愉快、開心地過每一天!

  你是像平凡的人一樣,選擇了金錢放棄了愛情?還是像瑪格麗特一樣勇敢地追求自己夢寐以求的愛情,把金錢放在了第二位呢?

  《茶花女》讀後感4

  我是四月多開始讀《茶花女》的,我並不知道在一百八九十年前的四月,阿爾芒,那個深愛著瑪格麗特——戈蒂耶的男人,是這個季節去墓地看他的愛人的。也不知道這本書的故事是怎樣的感人。

  在我看本書的兩個月前,無數年前的那個時候,二月二十日夜裡兩點多,她死了,在痛苦與絕望中,在充滿淚水,又無力的渴望能見到愛人的焦脆中死了,是教士的洗禮,上帝帶走了她,還是疾病的折磨,心身疲憊而離開。我並不知曉,我只知道,這也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或者,這是一段真實存在的愛與悲劇。為了對方,做出什麼犧牲都願意。我想我已經深深的被他們的愛情所打動了,雖然沒有山盟海誓,沒有白頭偕老,但是我想像他們那樣已經夠了,至少在這世上曾經認認真真的去愛過了一回。茶花女是離開了他,但是我相信,她永遠在他心裡。

  有時候書中描述的東西可能不全是真實的,可是它難道不就是我們生活的剪影嗎?我熱愛生活,我愛我的親人朋友,這些就夠了,哪怕我的物質生活很匱乏,哪怕我再遇到什麼挫折,我想我也會好好的生活下去。

  我讀完《茶花女》後第一個感覺就是同情瑪格麗特小姐,因為她為了愛情不惜犧牲一切,到最後卻因為要維護阿爾茫家族的顏面才放棄了愛情。

  不平凡的愛情註定要經受不平凡的考驗。為了愛,瑪格麗特拋棄了一切,為了愛,阿爾芒也幾乎拋棄了一切,但對阿爾芒來說,他不能,因為他還有父親妹妹,有一個顯赫的姓氏,即使他放棄了他們,他們也不會甘心放棄他。

  阿爾芒沒有遵照父親的話回家,他的事也很快被他父親得知,他父親是絕對不願看到這種事發生的,所以他來了,以一位父親的責任去改變另一個人的抉擇。這個人就是瑪格麗特,他也確實做到了,阿爾芒賭氣回家了,並在後面犯了許多錯,他不久又回到巴黎,回來傷害一個他曾深愛過的人。阿爾芒頻頻的傷害終於超過了瑪格麗特的承受能力,她來找她,求他放過她,他以為一切又可以回到曾經,第二天他再去找她卻因為另一個人的先到而被拒之門外,他準備在次傷害她,卻收到瑪格麗特去了英國的訊息,沒有愛也沒有了恨的阿爾芒決定去東方旅行,在半路上聞知瑪格麗特病重的訊息,匆匆趕回,但還是太晚了,在旅途中阿爾芒已經知道瑪格麗特為他做出的犧牲,所以重回巴黎才會傷心得病魔纏身。故事的梗概就是這樣,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也沒有多少的華麗辭藻,但它卻一次次深深地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有一點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真,玄虛令人飄忽,複雜令人難懂,而真誠卻可以使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感動。當然小仲馬的文學功底也是相當深厚的,語言曉暢如流水,情感自然流露,毫不做作,讀者讀的時候好像自己就是作品中的人物,自己的情感會隨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起伏變化而變化,這一點說得容易做起來卻相當難,古今中外對少文人騷客做到了這一點的屈指可數。

  《茶花女》讀後感5

  讀過《茶花女》的人一定知道,它有悽美的愛情和感人的情節,好的.作品總是給人以大團圓結局,但人們總會厭倦;《茶花女》展現給讀者的則是相反,以傷感結尾,這是一種遺憾美、缺陷美,在文學藝術中是有一片廣泛天地的,它更能反映人們太多太多陰暗面,也向我們展示人與人之間純潔美好的感情,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

  《茶花女》它講的是一位漂亮的茶花女的感情歷程。遺憾的是,在天使般美貌下是無奈的命運——她是一位煙花女子,也有著不一般的美,引得多少滿身銅臭的人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也許你說她迫不得已,但我卻要說她從不知羞恥,這樣語氣也許太重了,可她終日享樂,靠出志肉體維持,滿足自己的私慾,她從沒想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嗎?她任意揮霍,無論金錢、青春,金錢麻目了她的大腦,我不禁要問:金錢真的這私重要嗎?男人們一面大張旗鼓也辱罵,用世上最不堪入耳的言語、辱罵她們,卻又一面用世上最“文雅、動聽”的詞語調侃她們,多麼虛偽!當然女主人公,瑪格麗特不可能這樣一輩子,因為出現在作家筆下的人總有一段傳奇色彩或不平凡的經歷——她與男主人公的悽美愛情。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當然,它由眼淚、憂愁和笑臉給成,和其他愛情故事一樣。她們曾一度拋開塵世中的一切煩惱,在清幽、說和的鄉下過著天倫般的生活,我敢說,這是瑪格麗特最開心的一段人生,但好景總是不長,被男主人公父親由於階級觀念而棒打鴛鴦,看到這裡,我便開始抱不平:人的工作不分貴賤,又何必在乎以前的事呢?況且,這也是瑪不想的呀!為什麼人性就不能再寬容一點,一點就好!最終瑪格麗特因遭受身心重大創傷,鬱悶而死,更諷刺的是,在她死後,她的全部財產都拿去變賣,我幾乎是一口氣讀這的,我感嘆,人性的美與在一之間。瑪格麗特小姐,徒有一副美的外表,卻只能成為人們手中的玩物,興奮時給你點錢,不興奮時給你兩蒼。此時金錢又充當著什麼角色呢?精神上的慰籍品還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伴侶?可內心深處是否真的快樂過?

  換個角度想想,這便是人性的軟弱,人總也抵不住金錢的誘惑,總了不敢衝破命運枷鎖。假如我是她,我會不顧一切地衝破這個黑暗的牢籠,我回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快樂地活著,何必在乎金錢!我要用自己的一雙手,換回內心的平衡。不可否認,當時,說下去也不是易事,但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就算不能轟轟烈烈,但也要儘自己最大努力,讓自己看得起自己吧!我敢說,當你老了,兒孫滿堂時,你會是一個驕傲的老人,你的子女以你為榮

  人性總有美與醜,沒有醜哪有美?但是儘自己的所能,做好自己吧!這便是我的讀後感。

  《茶花女》讀後感6

  古往今來,描繪妓女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不勝列舉,唯獨《茶花女》獲得了世界聲譽,在億萬讀者中流傳,享譽盛名。

  此書的作者小仲馬將茶花女瑪格麗特的形象描繪的淋漓盡致,在作者筆下,男女主人公都有了真摯的感情,小仲馬並不忌諱她身上的妓女習性:愛過豪華,放蕩的生活,經常狂飲濫喝,羨慕漂亮衣衫,馬車和鑽石,因而願意不惜自己的身體往火坑裡跳。但是作者認為瑪格麗特自暴自棄是“一種忘卻現實的需要”,她透過尋歡作樂的生活是打算不治好自己的肺病,以便快些捨棄人生。但是她透過社會也有自己的反抗,例如她喜歡戲弄初次見面的人,因為“她們不得不忍受每天跟他們見面的人的侮辱,這無疑是對那些侮辱的一種報復”雖然生活的種種令瑪格麗特痛苦不堪,但是她一直想尋找真正的愛情歸宿,對於這種受侮辱受傷害的人,作者要求人們給予無限的寬容,自然也能得到讀者的共鳴。作者透過公墓的園丁揭露那些正人君子的醜惡嘴臉"他們在親人的墓碑上寫的痛苦萬分,卻從來不流淚"。他們不願看到親人旁邊埋著一個妓女!還有的一些生意人在瑪格麗特生前就大賺一筆,但是卻在她臨終時,拿著借據糾纏不休,急於拍賣她的物品。

  瑪格麗特對阿爾芒的感情也始終如故,但她表現得更無私,她為了阿爾芒的幸福,為了阿爾芒家庭的利益,毅然決定離開他。可想而知,茶花女離開小村莊的那天晚上,是多麼得撕心裂肺啊!最不忍心讀的是茶花女臨終的日記。在日記裡,她向阿爾芒述清了一切,字裡行間到處可以體味到她對阿爾芒真切的愛。失去他,茶花女便覺生活已無希望,一切也可告以完結。於是,她放任自己,以至病情逐日加重。直到死神就站在她身前時,她還一心惦戀著阿爾芒,多想臨死前再見他一面,卻至死也未能如願以償。

  還記得金庸名著頻繁出現的經典語錄:“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又或是作者的言語:“一顆只能用世間最澀的淚才能開啟的心,曼儂·萊斯特,面對瑪格麗特·戈蒂耶,最終只有慚愧”。

  《茶花女》讀後感7

  讀完《茶花女》我真正領略了這部世界名著給人帶來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讀後很久仍顫抖不已。我不知道幾百年來它使多少人同情和傷心地落下了眼淚,但它確實讓我長久不息地難過和同情。

  小仲馬的《茶花女》是一部不朽之作。在裡面阿爾芒和茶花女的愛情是主題。他們相愛,但是得不到世人的同情,反而受到了許多不平的待遇。這是很正常的,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去娶一個妓`女,茶花女是妓`女,她靠出賣她的青春來換得飯吃。這一點她與其它於這行的女子沒什麼分別,但是她不同與其它風塵女子的是,她有著聰明的腦子,她看許多書,知道了許多東西,她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子,而不是那種只懂得用外貌來吸引男人的普通妓`女,這也是為什麼她會得到這麼多的上流社會的男人的喜歡與寵愛的原因了。

  無疑,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壯悽慘的,讓人同情的,美好的愛情,尤其在十九世紀中期資產階級社會早期世態炎涼中,赤裸裸金錢關係的那個社會,更讓人讚歎不已。

  沒有華麗的文字,但那真摯的感情對白卻讓每一個有過戀愛經歷的人身臨其境,漸漸地把主人公與自己融為一體,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們的戀愛著想,為他們的歡樂而輕鬆,為他們的悲劇而沉重。

  小說的主人公瑪格麗特本是一位貧窮的鄉下姑娘,為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落入風塵,做了妓`女,染上了揮霍錢財的惡習;她瘋狂地尋歡作樂麻痺自己,但內心卻討厭這種空虛的生活。這個依舊保持有純潔心靈的淪落女子,嚮往真正的愛情生活,後來被阿爾芒的一片赤誠之心所感動,彼此深深地相愛,在遠離巴黎市區的鄉間過起美滿的田園生活。瑪格麗特受到創傷的心靈也開始癒合,並決心徹底改掉過去的習慣,永遠和阿爾芒在一起,享受一個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

  可惜,這時,阿爾芒的父親為了家庭的聲譽懇請碼格麗特離開阿爾芒,一再給碼格麗特種種侮辱,難堪。面對生活的沉重打擊,她對人生更加心灰意冷。當阿爾芒得知真情趕到碼格麗特身邊時,她因貧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裡。這段愛情自始至終就沒有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似乎註定了他們的悲劇。但我認為這並不是主要原因,因為瑪格麗特最後已經放棄那每年十多萬法郎的生活,而跟隨阿爾芒去過那田園的平民的生活。而此時,經濟已不再是問題了。還是阿爾芒不果斷地去強迫她,離開巴黎,去另外一個環境去忘記過去。而實際上,他有很多機會可以這樣做。

  碼格麗特是一個堅強的姑娘,她一個人面臨著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願讓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一生最快樂的時光是阿爾芒給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時光同樣也是阿爾芒給予的。面臨死前要永遠的訣別是最痛苦的,阿爾芒的出現,是使她走向命運終點的催化劑。使她的悲慘命運更加深化。或許沒有阿爾芒出現即使沒有了閃耀點,也不會有深切的痛。或許正是因為阿爾芒,她的生命才有了光彩。她才能夠從這個悲慘的世界裡完全的解脫。

  這讓我想起了杜十孃的悲劇,儘管阿爾芒好過千百倍那個秀才。但結果無疑是可悲的,男主人公是這悲劇的原因之一。

  不知為什麼,我總有一股同情這種人的情懷。今晚上,當我正在為阿爾芒氣憤的時候,有個同學說:換了你也會這樣做,因為她是妓`女。我立刻反駁他,我決定這並不是原因,如果他們是真心相愛的。

  我深深為茶花女而傷心悲哀。

  《茶花女》讀後感8

  “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但當你不珍惜他的時候,生命將變得毫無意義。”這句話說的多麼確切呀!這是我看了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之作《茶花女》之後悟出的道理。

  《茶花女》這本書的主要寫的是:一個出生在法國巴黎的美麗少女瑪格麗特。哥傑被誘騙成為交際花,人稱“茶花女”。她由於環境而墮落得了肺病。她曾經三次立志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最終都失敗了。第一次是因為受不了環境的誘惑;第二次是為了不讓自己心愛的亞芒受到牽連;第三次是因為病已經到了晚期,終於離開了人世。

  讀過這本書的人可能都會同情書中主人公茶花女命運的悲慘,或是對那個冷酷的社會表示不滿。可我覺得書中的茶花女也有錯。因為她把生命看得太沒意義了。就算她的命運十分悲慘,那也不應該如此糟蹋生命;就算她第二次失敗是情有可原,那也不能用這種自暴自棄的方法讓亞芒離開她呀!

  保爾,不僅全身癱疾,而且雙目失明瞭,可是他沒有放棄生命。因為他知道活著就是一種希望,更知道人應該活著才能實現人生的意義。後來他以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戰勝了病殘,終於成功地寫出了《鋼鐵是這樣煉成的》這部鉅作。再想想我們中國的張海迪,她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可是她並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以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魔,學完了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翻譯了許多外文著作。

  保爾、張海迪,他們的一生都在努力著,拼搏著,奮鬥著,生命在他們那裡是如此精彩;而茶花女卻把生命看得如此沒有意義,這是我們替她惋惜的地方。生命的價值如何是由自己選擇的。讓我們都來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價值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