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精選12篇)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精選12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1

  第一次在學校的小荷圖書館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的好奇心就被勾起來了,書中的主人公是不是傻了?怎麼會想長成一棵蔥呢?一般來說我們都希望自己長成參天大樹,他這是怎麼想的?帶著這些疑問,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書。後來才發現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很吸引人,我慢慢走進主人公的世界,同他一起快樂,一起煩惱。

  《我要長成一棵蔥》的主人公叫潘春春,是一個寄託著全家人希望的男孩子。他的爸爸媽媽早就為他規劃好了一切,把他當做一棵珍貴的“名花”放在花盆裡養著,每天都悉心照料他。可潘春春卻認為自己是錯養在花盆裡的一棵草,大人過分的寵愛讓他覺得喘不過氣來。是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古往今來所有父母的願望,但是父母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潘春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只不過是一個想要快樂童年的孩子而已。

  現在的家長就和潘春春的父母一樣,一心想讓孩子有出息。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為何他們不換個角度思考,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呢?這本書中最能引起我共鳴的便是《攀比是一場沒有裁判的競賽》,這裡面潘春春的父母總是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你看人家誰誰的孩子畫畫得了全市第一名”“你看鄰居誰誰的孩子期末考試又是年級第一”“你看人家誰誰聰明又伶俐,我要有這樣的女兒多好”……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嗎?當你們當著孩子的面說出這樣的話時,你們想過孩子的心有多痛多失落嗎?你們知道他們的自信就是這樣被你們打壓掉的嗎?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他成績好我不否認,但他有多自私在班裡人緣多差你知道嗎?她聰明伶俐長得漂亮我也很羨慕,但我樂於助人連校長都誇我你們為什麼看不到呢?我覺得你們應該做的不是跟別人家的孩子去比較,而是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去鼓勵他們,透過合適的方式幫他們改正缺點,這樣他們才會更優秀。如果你們一味地拿別人的優點跟自己孩子的缺點比,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很沒用,樣樣都比不過別人。

  有一次,記得那是公佈期末成績的下午,我得知自己的語文成績是95,數學成績是98後十分開心,一路蹦蹦跳跳的回家,向媽媽報喜。可哪想媽媽聽了之後臉色卻是由晴轉陰,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說:“你知道嗎?你們同年級的王潔語文97,數學100,你就考這點分還這麼高興,有什麼好高興的!”我頓時低下頭,自愧不如,好心情頓時灰飛煙滅。我真想大聲喊:“既然她那麼好,你讓她做你的女兒吧!”

  《我想長成一顆蔥》裡的每一個故事都十分貼近現實,在書中,我好像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從潘春春身上,我看到了我們這代人的嚮往、煩惱,也看到了爸爸媽媽那代人的殷切希望。我們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小孩,我們只能努力做到十全十美,可是試問一句:“爸爸媽媽們,你們就都是完美的嗎?”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2

  所有的家長都一樣,不會期望自己精心養育的是一棵自由生長的蔥。絕對不會。——題記

  暑假裡,閒暇之餘隨爸爸媽媽到書店淘寶,當第一眼看到《我想長成一棵蔥》這本書時,我感到很好奇。為什麼書名叫“我想長成一棵蔥”呢?太奇怪了,管它呢,買下來看看不就知道了嗎?回到家裡,帶著好奇,我迫不及待地閱讀起這本書來。書中的一個個故事讓我彷彿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主人公潘春春是一個有點頑皮有點彆扭的男孩,他是家裡的獨生子,是家裡的小皇帝,活著的祖宗,但是和中國千千萬萬的家庭一樣,全家人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他的壓力可想而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古往今來所有父母的願望。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孩子們著想,所以往往適得其反。當潘春春有機會在舞臺上表演,當一個舉著樹的人物也很自豪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卻不贊同,一直想讓自己的兒子可

  以在舞臺上獨唱。可潘春春唱歌跑調跑的太離譜了!他用自己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一棵草,不是一朵花。

  我沉浸在潘春春的世界裡,享受著和他一樣的快樂,也感受著他的煩惱。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和人,在這些事和人當中總有些讓我們不順心順氣,總會給我們的生活添堵。面對這些人和事,有的人會哭天叫地歇斯底里的跺腳罵人;有的人可能會選擇忍氣吞聲把這些不快當做苦酒嚥下,讓其慢慢消化;而潘春春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在奶奶的教育下學著平淡地去處理,不拿這當回事,即使是個事兒也會用平靜的心態去面對。無疑潘春春是聰明的,聰明的人都會選擇淡然的心態去處理周圍的人和事,他們不會因為這些不好的事和人來傷害到自己。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人,當身心遭受到無法預知的傷害的時候,一是會選擇瞬間避免,二是即使避免不了,也會選擇忘記,用最快最簡單的方法迅速處理掉,然後選擇忘記。一生中總會經歷很多事很多人,不管是好是壞總會有太多留在印跡的長廊裡總也抹不掉揮不去,彷彿是刻在石碑之上。成長的道路多多少少都會犯點錯誤,而這些都是成熟的前動力,沒有這些或許我們就不會是現在的模樣。還好的是我們像潘春春一樣有勇氣去犯錯更有勇氣去承受與面對不美好的這一切。

  一個再聰明的人一開始也是從種種錯誤的判斷力中總結經驗,是生活讓他們變得聰明而磨礪。做生活的智者,學會改變,懂得改變,懂得忘記。一個人唯獨經歷一件事才會成長,才會改變。當然這種改變,只有他們自己去省悟。生活就是在經歷成長中度過,過去的始終都是過往,不管有多好多壞,終將無法改變。但我相信我們都不可避免這樣的生活,也一定喜歡這樣的生活。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3

  當我在新華書店看見這本書時覺得很奇怪,我被《我想長成一棵蔥》的書名深深吸引。懷著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開啟書,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開始了“疑問之旅”。為什麼“我”的理想是長成一棵蔥?一般來說我們都希望自己長成一棵參天大樹,他的願望怎麼這麼與眾不同呢?“我”怎麼會是錯養在花盆裡的草?到底寫人還是寫植物?……

  帶著疑問,我慢慢地走進了小主人公的世界裡,裡面的一個個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受到他的歡樂,煩惱,糾結,嚮往!書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潘春春打架了,潘春春爸爸回憶自己小時候也打架被潘春春奶奶揍了一頓,潘春春爺爺說了這段話——“我從小因為打架,被我爸爸打。現在我的孩子再被我們打……別忘了,我們的孩子一樣,都是男孩子都有火氣,都有缺點,以後孩子在外面打架帶著傷回來,你就不要再打他了。”潘春春爸爸因為想到了自己爸爸的這段話,所以沒有揍潘春春,而是心平氣和地對潘春春講道理。

  我覺得潘春春爺爺說的非常對。我也是男孩子也打過架。一次,我與弟弟搶玩具,玩具摔破了,我們兩個人誰都沒得玩,我發起火來,就推了弟弟一下,弟弟一腿踢到我屁股上,我們打得不可開交,誰也不讓誰,那一次爸爸把我們兩人都叫過去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後,雖然很兇但沒有打我,只是讓我們弟兄要做好朋友。我現在覺著自己以後一定要學會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我非常慶幸有這樣的爸爸媽媽,他們對我的愛民主、寬容!我是多麼幸福啊!

  潘春春是個男孩,他只想做個普通的孩子,可爸爸媽媽總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到他身上,讓他很有壓力。潘春春媽媽就經常拿他跟別的人比,說某某人畫畫好,某某人學習好,某某人唱歌好……等等。我想說親愛的爸爸媽媽,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優點,你們應該多多鼓勵我們,幫我們改正缺點,這樣我們才會更優秀,很慶幸我的媽媽很少拿我與別人比較,總是耐心幫我分析我的不足,讓我有所進步,爸爸媽媽 的愛就是我們的動力,而不是成為壓力。

  看完《我想長成一棵蔥》,真的受益匪淺,從他身上我看到了我們嚮往,煩惱,也看到了爸爸媽媽 的殷切希望。其實我們之間可以好好溝通,相信爸爸媽媽們會好好地理解我們,我們也會好好努力,做一個真正全面發展的好孩子。我相信潘春春也會自由、快樂、健康地長大!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4

  《我想長成一棵蔥》這本書讓我有了知音。

  故事主人公潘春春的父母望子成龍,希望他將來有出息,卻完全忽略了他自己的夢想。他只想成為一個普通人,他只想成為一棵平凡的蔥,就如書上所說:他是一個錯養在花盆裡的草!

  這本書中的一章《攀比是一場沒有裁判的競賽》,潘春春的媽媽老是拿他和比他優秀的孩子比,目的就是想讓潘春春超越他(她)。我的媽媽也會這樣,每回在那將我和別人比之前都會說:“這都是為你好”這也確實是對我的激勵,想讓我變得更加優秀,但也是因為我媽媽的虛榮心!可能有些人的媽媽不是,但我覺得我的媽媽和書中潘春春的媽媽很像,因為我媽媽教訓我之後都會說:別人家的孩子能,為什麼你不能!是啊,別人能是因為別人對此感興趣,可我不是。上帝創造每一人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要把你們的夢想強加在我們身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有缺陷的一面也有光滑的一面,不能只看到我們缺陷的一面。

  這本書的主人公潘春春是個古怪精靈的人,處處和父母對著幹,他也是一個性情直爽的人,想什麼就說什麼,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經常把他媽媽氣個半死。有一次,他媽媽又拿他和別人比,說別人能背古文,而他卻不能,潘春春就較上了勁,非要媽媽說出那個人不可,媽媽答不上來,他就得寸進尺,把他媽媽弄得哭笑不得。我在生活中有時也和他差不多。媽媽說我說話太快,做事太魯莽,要我學會慢下來,然後我就會說,你們說話那麼快,如果我不聽你打我也會很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做不到,我更加做不到!說完後,媽媽會瞪著我,卻一時語塞。其實我們也知道父母的本意,也知道父母的苦心,可在現實中卻選擇了和父母對著幹,可能這就是大人們所謂的“代溝“吧。

  這本書讓我想起來好多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走進了我的心坎裡。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5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心中就有一個“?”。為什麼主人公不希望自己長成一棵大樹,而是一根蔥呢?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都希望我們能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主人公的這個願望恰恰相反,似乎顯得沒有追求。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始了對這本書的閱讀。漸漸地我心中的這個“?”被拉直成“!”。主人公潘春春是不想自己的生活被父母“囚禁”,他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他希望能獲得成長的自由。

  從幼兒園開始,潘春春的父母整天把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好這樣的話掛在嘴邊,使潘春春有了叛逆的心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是某個人的翻版。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這些孩子,一不小心成了活著的祖宗。”像我一樣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父母為我們打理好了一切,甚至為我們的人生也做好了規劃。我們無須動手,就能衣食無憂。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我覺得不是,我們不應該當溫室裡長大的小花,而要長成風雨中的一棵蔥。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6

  自從我讀完了《我想長成一棵蔥》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找到了學習的方向。以前大人總是對我們說;“我的小祖宗,少吃一些垃圾食品吧!”我們總覺得他們很嘮叨,可他們嘮叨圖什麼呀?不就是圖讓我們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嗎!書中的潘春春很自豪,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在舞臺上表演,當一個舉著樹的人物,可爸爸媽媽並不贊同,一直想讓自己的兒子可以在舞臺上自己獨唱。可姚迪老師已經測試過潘春春了,跑調跑的太離譜了!就算八個人一起小合唱,潘春春也很有可能把別人帶到溝子裡!最後讓潘春春當了一個舉著樹的人物!

  潘春春的奶奶很喜歡養一些小動物,可潘春春的媽媽卻反對奶奶養動物。奶奶就偷偷的把自己的四隻小白鼠送給了潘春春,讓潘春春喜歡上動物。潘春春很高興,到了學校告訴了暢暢、古盛京、馬曉銳。他們三個都想租潘春春的小白鼠,潘春春同意了,約定放學後,去他家各選一隻小白鼠。馬曉銳選了一隻很靈活的白鼠,暢暢選了一隻可愛溫柔的白鼠,古盛京見還剩下兩隻白鼠,一隻病殃殃的,一隻很健康,他對潘春春說;“我要一直病殃殃的白鼠!”“你要一隻健康的吧!我奶奶可以一起幫我照顧那隻病殃殃的白鼠,你要了那隻健康的吧!”潘春春說。最後古盛京要了一隻小白鼠。沒想到,還沒過一個星期,其中的兩隻白鼠,遭到了不幸的命運,馬曉銳把他的那隻靈活的`白鼠竟然餵了半片藥。暢暢把她的白鼠染成了紅色。潘春春很傷心問;“古盛京,你的白鼠呢?”“不用擔心,白鼠過得很好,我還給他建了一座別墅呢!”最後潘春春原諒了他倆!

  潘春春和他的同伴們踏上了新的旅程,最後他決定,自己的理想是“我想長成一棵蔥”同學們很驚訝!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小學生一定要學會獨立,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敢於創新理想,建立美好的未來!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7

  讀了《我想長成一棵蔥》這本書後我大有感觸,並找到了我學習的方向。

  小說中講述了主人公潘春春從幼兒園開始成長路途中的“喜怒哀樂”。向大家講述他從小就被家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父母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時時提出苛刻的要求,每天都要承受來自學校、老師、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有時還會因為一些繁瑣的小事而受到批評。但他依舊保持樂觀的心態,在學校與大家一起瘋玩;與同學一起逃課去看流浪畫家畫《蒙娜麗莎》;和同學一起養小倉鼠。一個因為嫌小倉鼠太吵給它餵了安眠藥,另一個竟給小倉鼠染了色。他大膽的告訴大家,他的理想很簡單,就只希望家長們不要過多的給孩子圈定框架,而要放手讓他們自由的發揮創造······

  現在的孩子承載了大人的太多夢想,而失去了真正美好的童年,失去了自我。大人只須教會我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剩下的便只要放手讓我們愉快的學習,學會獨立。不要設計好孩子人生的每一步,你可以用一輩子來照顧他,但不能照顧他一輩子。所以正確的引導孩子才是你們真正要做的。

  誠然,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父母的正確指引,因為這樣才能少走彎路。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8

  在這個暑假裡,我又閱讀了一本好書《我想長成一棵蔥》,說實話,我喜歡的書並不多,可是這本書真的講到了我的內心,讀著讀著我被震撼到了,作者究竟是做了多少準備才能真正瞭解現在的我們心裡想的是什麼。

  “我們這些長大的孩子,一不小心成了活著的祖宗。”就是這句話讓我十分信任作者,他是真正看到了現在的我們。剛開始看這本書我也十分奇怪,我什麼“我”會想長成一棵蔥,慢慢看我才知道“我”也就是潘春春,從幼兒園到小學成長的異常艱辛,爺爺的理想壓在潘春春身上,爸爸自己的理想也壓在他身上,媽媽更誇張,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壓在他身上。他們一直認為他很獨特,有自己的星光。但是潘春春本人卻覺得自己很普通,跟一棵草一樣,也希望自己跟一棵草一樣茁壯長大。

  這本書再一次引起了我的深思,現在的我們並不像被捆綁在溫室裡,而是應該在屬於我們的草原上自由的小草,不受拘束,綻放異彩。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要受到保護,會變得更好,更優秀,來實現自己未達成的願望,可誰又曾知道,我們也有屬於自己的小小夢想。有的家長希望孩子變成畫家,舞蹈家,鋼琴家。但是我們可不這麼想,有人會相當花園主,有人想當旅行家,有人會想當職業跑酷者。在當代所有小朋友都希望自己是一顆自由自在的小草,可家長卻把我們養在溫室裡,但是溫室裡的草會失去獨立的能力,自制能力。

  雖說是讀後感,但是我覺得這本書和我的感受都是代表小學生髮聲,所以,如果你對現在的我們感興趣,就寢你看看吧。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9

  在寒假裡,我閱讀了著名作家常新港的成長勵志書籍《我想長成一棵蔥》。作者有一顆滄桑的心,他的語言直觸到的是人性的最底部、成長的最深處,他是名副其實地成長小說天王。

  《我想長成一棵蔥》更是講述了一系列令人難忘感慨的故事。五年級男生潘春春,成長路異常“崎嶇不平”。大眼睛、高鼻樑的爺爺給潘春春相面,並把自己踏入演藝圈的理想施壓在他身上;原本一副好嗓子的爸爸,因為愛吃辣椒毀掉嗓子,便把自己當歌唱家的夢想授予他;起初身材美麗的媽媽,由於生了潘春春而變形,就把自己闖蕩舞界的重任交給他。在他的家人們眼中,大家一致認為潘春春是朵“奇葩”。錯了,他是一根草,長在被家人悉心呵護在花盆中的草。潘春春喜歡像草那樣生活,像草那樣茁壯成長。於是,潘春春夢想長成一棵蔥。

  看完這本書,我深深喜歡上了作者的寫作風格,受益匪淺:在成長路上,我們和家人之間不存在代溝,彼此溝通,相互瞭解,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成長腳印。例如有次,我因考試成績不理想煩惱,在勇敢與家人溝通後,得到的是他們非但沒有責怪我,反而跟我一起分析試卷,給予我鼓勵。可見,這一步多麼重要啊!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10

  《我想長成一棵蔥》是一部反映當代孩子成長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一名叫潘春春的孩子,從上幼兒園到小學五年級成長路上各種“喜怒哀樂”。向大家訴說了成長的煩惱、家人對自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父母把自己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時時向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每天承受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不時還受到批評,遇到很多不順利的事。但他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在學校內也與大家一起瘋玩,與同學們一起逃課看“蒙娜麗莎”、和同學一起分養小白鼠,做了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還接受到同學們真心的關愛。他大膽地告訴大家,自己的理想很簡單,就是要求家長們不要過多地給孩子們圈定框框,放手讓孩子自由發揮、成長,讓孩子們的童年變得更加快樂。使自己這株錯養在花盆裡的草,自由成長為一棵蔥。這本中刻畫的人物也很吸引人,如潘春春的死黨古盛京,喜歡畫畫的左箭……構成了與潘春春快樂玩耍的家族。

  讀了這本書,我也想到了自己在成長中,生活與學習也會碰到一些磕磕絆絆,但自己要勇敢面對。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碰到很多很多的事情,有很多好事,也有很多壞事,比如會受傷,會生病,還會看到身邊的人碰到各種各樣的事,任何事情來臨都不要害怕,要相信家長也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解決它。同時,我也希望做家長的儘可能的給孩子一個發展空間,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發揮,不要過多地去幹涉甚至強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去做。

  我喜歡這本書,喜歡書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和性格直爽的主人公潘春春。希望能讀到更多這樣的書。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11

  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奇怪:主人公怎麼會想長成一棵蔥呢?一般我們都想要長成參天大樹,這主人公的想法未免也太奇怪了吧!懷著好奇心我開啟書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小主人公名叫潘春春,是一名男孩子,家裡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都對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以後出人頭地,為他規劃好了一切,把他當作花盆裡的花養著。但是他卻認為自己是錯養在花盆裡的草,因為大人過分的寵愛讓他覺得很煩惱。生活上的確如此,現在每個家庭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大人們把什麼都給我們安排好了,還時不時地把自己年輕時候沒有完成的願望強加於我們身上。他們總是認為:我們還這麼小,沒有什麼想法,也不能好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所以他們也不能知道我們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但我們想要的,往往只是一個快樂的、自由的童年。

  其實,我們也可以主管自己的童年,天資幼兒園的姚笛老師組織孩子們參加全市幼兒園系統的歌舞演唱比賽,潘春春的爸爸媽媽覺得自己兒子嗓子不錯,將來肯定能在歌唱界裡闖出名堂來,於是就幫春春報了名,但春春老是唱跑調,爸爸媽媽為此感到很焦慮,姚老師好不容易答應讓春春演一棵大樹,可爸爸媽媽又不開心了;“大樹還用演嗎?”春春生氣了,他叫道:“我就是喜歡舉著大樹!”大人們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這願望總要一步一步來,不要求於一時。就像這個小故事一樣,爸爸媽媽覺得兒子不該演大樹,但相反,春春喜歡舉大樹,他希望父母們去看演出。潘春春總是納悶兒的想:大人為什麼總愛把簡單的事情想的那麼複雜?

  《我想長成一棵蔥》這本書裡的每個小故事寫的那麼的真實貼切,就像現實中的我們。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潘春春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們這代人的嚮往,煩惱,也看到了爸爸媽媽那代人的急切希望。

  《我想長成一棵蔥》讀後感12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常新港的長篇小說《我想長成一棵蔥》,它讓我懂得了不少道理。

  這本書的主人公叫“潘春春”在他成長的路上十分“艱辛”全家人都把自己的理想壓在了他的身上,全家人也認為他是一個奇葩。在“我”上幼兒園時,有一次“我”的父母想讓“我”有一次表現自我的機會,於是讓我一個人在舞臺上唱歌,便去找姚迪老師申請。當姚迪老師聽到我的歌聲便立刻拒絕了父母的要求,說因為“我”跑調跑的太離譜了。即使讓“我”去合唱,也可能把其他人帶到溝裡去。但是爸爸媽媽還是在幫我爭取機會。老師見了,幫“我”安排了一個戲份,演一棵大樹,“我”十分開心。回家後,“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媽媽,但他們反對“我”去演一棵沒有任何語言沒有任何動作的大樹。但是“我”並沒有理會他們,還繼續堅持演一棵大樹。最“我”成為了舞臺上演大樹的那個人……

  這本書裡有一句話讓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那就是“小祖宗,別老吃垃圾食品。”平時很多家長會對自己的孩子說這樣子的話,我也不例外。當家長對我說這句話時,我會覺得他們很囉嗦,為什麼呢?因為像肯德基、麥當勞裡面的東西外國人都在吃,而且身體非常健康。但是在中國人眼中卻是垃圾食品,我們一吃家長就開始囉嗦了。後來,我想了好久,終於知道為什麼了。因為這些都是外國人的主食,他們吃習慣了,我們卻不習慣。從小到大,我們吃的最多的就是米飯了,所以這並不是我們中國人吃的東西。在外國人眼中,米飯也應該算垃圾食品。所以爸爸媽媽只是想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而已。

  是這一本書讓我懂得了做人要有理想要,寬容大方。學會從不同角度看每一件事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