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問》讀後感(精選3篇)
《不懂就要問》讀後感(精選3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懂就要問》讀後感(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不懂就要問》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不懂就要問》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多道理。我很喜歡。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孫中山在私塾讀書時的故事:那時,上課的時候,教書的先生從來不講書裡的意思。一天,孫中山壯著膽子問:“先生,您讓我們讀的是什麼意思?”先生說:“我原想書中的意思,你們長大了就會懂的,不過,既然你們想聽,那我就講講吧!”同學問他怕不怕捱打,他說:“不懂就要問,就是捱打也值得。”
讀了這篇文章,我積累了一條名言: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我想,學習就要把知識弄明白,每天勤複習就會取得好成果。
《不懂就要問》讀後感2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許多學識淵博,德行高深的學者、名人,也正是用這樣的古訓不斷地進取和端正自己的求學道路,才對世人有了卓越的貢獻。
三年級第一學期,我們學了很多課文,有《花的學校》、《賣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裡旅行》……其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不懂就要問》這篇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書裡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孫中山為了弄懂書裡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懲罰,壯著膽子地向先生提出問題的事情。
這篇課文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偉人尚且如此,作為意氣風發的少年兒童更是責無旁貸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遇到不懂的事情我們要虛心地向他人求教,無論他人的身份如何,總能教給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
記得有一次,我跟媽媽去散步,看到小區裡種綠化的爺爺正在給樹刷白水。我好奇地跑過去問:“爺爺,這白色的東西是什麼?”爺爺說:“孩子,這是水中加入生石灰調成的石灰水。”於是,我又追問:“為什麼要給大樹刷石灰水呢?”爺爺耐心地說:“石灰有一定的.殺菌、殺蟲作用。樹幹上塗上雪白的石灰水,土壤裡的害蟲便不敢沿著樹幹爬到樹上來搗蛋。”我終於明白了樹幹刷白的原因,連聲說了幾聲“謝謝爺爺。”
常言道:“學問學問,不懂就問。”請教並無壞處,既能有效地與老師、同學溝通,加深友誼,又能提升自己的學識和淨化自己的心靈。同學們,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不懂就要問》讀後感3
最近,我閱讀了《不懂就問》這篇文章。它讓我如沐春風,感覺整個人向學習之路跨了一大步。
這篇文章的主人翁講的是我國的一名重要開國先鋒——孫中山小時侯讀書的故事。孫中山是一個勤學好問的人,而這篇文章恰恰講了孫中山小時侯在課堂上冒著捱打的危險,大膽地要求教書先生講說一下剛學習的課文。這個舉動使教書先生和同學們感到十分吃驚。後來教書先生被孫中山的好問精神所感動,最後破例講了課中的內容。
讀到這裡,我不得不深思起來:相比起孫中山,現在的小學生真實遜色多了。在以前的年代,提問要冒著捱打的風險。但孫中山先生為了弄清道理,捱打也不怕。幸福的是——現在我們提倡“不懂就問”的學習模式,不但不用捱打,而且大膽發言還會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表揚呢!可是,現在又有多少同學愛提問、愛發言呢?大部分的同學都是缺乏學習精神:不會,又不想問;想問,又不敢問;敢問,又懶得問……導致學習成績一滑再滑。
其實,我們理應學習孫中山先生那不懂就問的精神,還要認真思考和體會他小時侯說的那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問,為了弄清道理捱打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