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裡的煙火人間》讀後感(精選3篇)
《唐詩裡的煙火人間》讀後感(精選3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唐詩裡的煙火人間》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唐詩裡的煙火人間》讀後感1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美麗的唐詩裡,是另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充滿著夢幻般的情懷。唐詩的意境,韻味以及夢想的力量,都讓今天的我們讀來如沐春風,太美了。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那時的李白,人生真是快意啊。有皇帝作陪,還有大美女楊玉環相伴。社會地位一下子就進入了高階,他以為自己要封候拜相了。然而現實還是一個巴掌,原來大唐皇帝只想把他當成一個寵物,用來吟詩作樂的高階寵物來玩兒的……
《唐詩裡的煙火人間》告訴我們:詩是好詩,詩意是天上仙境,哪堪人間煙火的摧殘。其實我有點糾結了,我要讀出唐詩裡面的脫俗高雅,我要陶醉在詩人意想中的完美世界裡,我要在品讀詩名中的華美意境的時候,讓我的思想境界和文學修養繼續高飛……我不要跌落人間煙塵啊。
剝開美麗詩句,看到李白杜甫人生中的煙火和失意、窮困和潦倒,不免要多問幾句,這又是為何?才高八斗的他們,一個個擁有著仙位的他們,原來也懷才不遇,與理想生活分道揚鏢,策馬奔騰在菜市場一樣的世界裡收尾……只能嘆息一聲,哎,煙火人間才是最真實的他們。
想起一個詞“文如其人”,這個詞不知道現在還有沒人相信,我算是不敢相信了。文字世界裡的人們,和煙火生活中的他們,還是同一個人嗎?
詩仙、詩聖、詩佛、詩魔、詩狂、詩鬼、詩囚、詩豪……一本書全面瞭解大唐人氣IP;
揭開神秘面紗,撥開歷史的煙雲,看清楚李白、杜甫等人的真實面目真實人生軌跡……我想說我不滿意,可是我的不滿意有用嗎?誰又擁有過滿意的人生呢!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一邊是美麗的唐詩,一邊是噁心討厭的人間煙火;如同一邊是美如畫的風景,而風景的對面,卻是蚊蠅四起的垃圾場。生活就是這樣冷酷不解風情,你要承受美景的恩賜,就必須在垃圾場中穿行。不經過垃圾場,你就抵達不了我想要的目的地。纏綿悱惻的詩都有著特殊的故事。同樣,也有著不輕易示人的事故啊。
一邊是故事,一邊是事故。一邊是唐詩的美,一邊是人生的醜。
經由醜,抵達美,是理想化的路線。經由美,抵達醜,是背道而馳的路線。先讀唐詩,再領悟那些詩人們的人間煙火,是另一條路線。有人說:成熟不是為了走向複雜,而是為了抵達天真。天真是一種超越,是了悟人間永珍後面對世事的一種智慧選擇。
以前讀唐詩是朦朧的,讀了《唐詩裡的煙火人間》,那些詩句裡面便多了一層生活的艱辛,於是就讀出了幾分清晰。人生中,真正獲得大自的人,都是越過成熟抵達天真的人。李白是這樣的人,杜甫亦是。他們曾經的夢想是升官發財,具有社會階層和成功人生;後來的他們,都選擇了用更多的時間遊山玩水,肆意詩夢,把所有關於成熟的意識,都摁進天真裡面了。
清風徐來:唐詩裡的那些瞬間,讓我們讀懂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的生命,而是明月清風,杏花春雨,我們跟進的那個時代,不僅有我們應該看到的'疏影橫斜,也有我們的大漠狼煙,還有金戈鐵馬的殺伐,還有戰亂頻仍的肅穆悲咽。那麼,我們不妨讀讀《唐詩裡的煙火人間》
——原來,唐詩的世界,絕不止於一個世界。它在多個世界裡面流轉,它在多個層面裡面徘徊。那些詩人背後的人間煙火事,可以讓我們更接近詩句裡面的真實情懷。有時候一首勱志詩,也能讀出裡面的嘆息聲。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你去《唐詩裡的煙火人間》裡看看,乘風破浪的李白,最後把雲帆掛在了哪裡吧。
《唐詩裡的煙火人間》讀後感2
談論起“唐詩”這種文學體裁,應該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很熟悉“唐詩”,畢竟絕大多數的人從小就開始學習背誦唐詩,現在你隨隨便便找一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孩童,相信每一個孩子差不多都能夠搖頭晃腦的隨口背出幾首唐詩,說出一兩個著名的唐朝詩人的名字。
上學時學習唐詩,教語文的老師總會問某句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久而久之在心中就留下了這樣一個印象。作者的性格與思想,是與他所作的詩歌中所展現出來的情感是一致的,其作品便是其內在表現。
只是很多時候,一些事情並非像我們想象的那般簡單美好。有人曾評論說這唐詩就好比是唐朝詩人大咖們的微博,所展現出來的,未必是真正的現實。名人也是普通人,詩人更是如此。他們並非都是不食人間煙火之人,也如同你我一般都是俗人一個。
詩聖杜甫曾有“人民詩人”的美譽。在他的詩歌中展現了安史之亂時期,人民大眾在戰爭影響下的艱難痛苦生活,飽含著不幸民眾們的血淚故事。人們對於杜甫本人及其詩歌作品的印象與評價也大多都是能夠反映人間疾苦現實主義詩歌。
可是事實上,從前的杜甫可並不是如此的高大上。年輕時的他也曾是一紈絝子弟,也曾眼高手低的盲目自信,自命清高不接地氣。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這樣的人註定是要處處碰壁,也正是經歷了頭破血流滿頭包之後,杜甫才漸漸開始體恤民間疾苦,不管是為人還是作詩都接了地氣。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李白是多麼的灑脫不羈,寫出“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嚮往著山水田園。而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作者元稹,定是一位深情之人。
我們以為背誦了那麼多的唐詩,讀過了那麼多唐朝詩人的故事經歷,對唐詩對唐朝的詩人都很熟悉瞭解了。可是事實卻是我們不管是對這些人還是這些人所寫的詩歌,都實在是瞭解得太少了。
這本由微信知乎歷史大神溫伯陵所著的《唐詩裡的煙火人間》中的內容,並不同於以往我們所看到的那些釋讀唐詩的書籍。作者透過深度剖析歷史人物,擊碎通常世人對唐朝詩人的認知,為讀者講述隱藏在唐詩背後的故事,帶領讀者去認識一個個與以往不太一樣,卻又更加真實的唐詩大咖。
《唐詩裡的煙火人間》讀後感3
從孩子小時候,我們就會教他們背詩。古詩,儲存了中華幾千年的歷史。這其中,流傳最為廣泛,作品最多的當屬唐詩了。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重要的時代之一,給我們留下了諸多輝煌。
我們背誦唐詩,經常會告訴孩子要去了解詩人寫詩的時候的背景,瞭解詩人的性格,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詩中的意境。
這本《唐詩裡的煙火人間》,更是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給我們深入的剖析了諸多唐朝著名詩人的生活經歷,讓他們更加鮮活的出現在我們眼前。
說到唐詩,不得不提的就是“李杜”,這其中還分為“大李杜”和“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一位“詩仙”,一位“詩聖”,可謂是盛唐詩人中的頂流。
這兩位給我們留下的印象還是比較不同的,李白是一個狂放不羈的浪漫主義詩人,而杜甫則是一個窮困的、嚴謹的現實主義詩人。
但其實他們曾經都想過做官,一方面希望能透過自己的才能報效國家,一方面也是希望因此平步青雲,走上人生巔峰。
偏偏兩位的運氣都不太好。杜甫趕上了歷史上著名的“野無遺賢”事件,唐朝也因此走向了衰敗。杜甫的內心是極為不滿的,他在寫給韋濟的信《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毫不掩飾的表達了自己的情緒。其實歸根結底,也要怪杜甫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做好規劃。前面十幾年逍遙自在,不願意在基層穩紮穩打。到了想努力的時候,又不願意孤注一擲,最終只能一聲嘆息。不過上帝總是公平的,杜甫的職場不順,造就了他的文學成就,也給後人留下了諸多精神財富。
而李白自身就是一個矛盾結合體,一方面是骨子裡的桀驁不馴,超脫塵世;一方面希望自己能輔佐帝王,出將入相。其實李白文武雙全,所學甚廣,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中外複合型人才。偏偏他遇到了唐玄宗荒唐的晚年,只把他當做太平盛世的玩物,用來炫耀文采。這樣的落差讓李白心酸不已,只能借酒消愁,寄情於玩樂。
相比杜甫而言,李白其實還算幸運,曾經遇到過兩位真心待他的女性。如果李白能放棄不切實際的夢想,或者說認清現實的殘酷,他完全可以幸福的過日子。偏偏骨子裡不受約束,又嚮往著成功,讓李白一次次的選擇拋妻棄子,最終成了世人眼中的“浪子”。
與“大李杜”對應的“小李杜”,杜牧也是文武雙全,偏偏無用武之地;李商隱是多情總被無情惱。人生各種不如意,只能透過詩歌來抒發,留下了諸多精神財富。
《唐詩裡的煙火人間》可以當小說來看,唐代的歷史故事,詩人不為人知的生活,逐一展現,讓距離遙遠的詩人們在我們眼中逐漸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