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臥冰求鯉有感(通用14篇)

讀臥冰求鯉有感(通用1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臥冰求鯉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1

  最近,我讀了《臥冰求鯉》的寓言故事,此文深深地觸動了我。

  從前,有一個人叫王祥,親生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繼母對他很不好,常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到後來連他父親都討厭他了。可是王祥並沒有記恨雙親。幾年後,繼母和父親相繼患病,王祥衣不懈怠地照料他們。

  有一天,病中的繼母想吃鯉魚。當時正值嚴冬,天寒地凍。河面上結了厚厚的冰,上哪兒去弄鯉魚呢?王祥心裡非常著急,後來他終於想了一個辦法:他解開衣帶,赤身臥在冰面上,用體溫將冰融化……他終於求得了鯉魚,滿足了繼母的願望。

  故事中王祥的繼母對他惡語相加,可是他卻以德報怨,在繼母病重時,細心照料為其治病,以至於在寒冷的冬天臥冰求鯉感動天地!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有時因為媽媽沒有滿足我的一些無理的要求,就跟媽媽生氣;有時不努力學習,讓媽媽傷心難過……回想自己的所作所為,心裡很不是滋味。

  孝,為人之本也!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雙親,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他們交流,不要認為父母幫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他們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地為我們付出,我們不能一味地索求。學會感恩吧,感謝父母給予的一點一滴。

  一個不懂得去愛的人,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所以我們要懂得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感謝社會為我們成長所做的一切。這樣,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麗!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2

  晉朝時,有一個人叫王祥,小時候親身母親就去世了,繼母不喜歡他,在父親面前常說他壞話,使父親也不喜歡他了。但是他還是和愛父母。後來父母患病,繼母想吃鮮鯉魚,可是冬天的河都結了冰,王祥只好解開衣服臥在冰上用體溫來化冰,可是冰突然自己融化了,躍出兩條鯉魚。王祥把鯉魚拿回家做給繼母吃,繼母的病竟然好了。

  王祥孝順父母的這種品質是非常好的,繼母對他這樣不好,他卻像對待自己的生母一樣來對待自己的繼母,這種的品質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向王祥一樣胸懷寬廣,不要遇到一點小事就與朋友絕交或者和家長鬧不和。

  我們大家以後一定要孝順父母,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3

  讀了《臥冰求鯉》的故事後,我非常感動。故事中,晉代王祥冒著寒風,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由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想到了古人的以孝為先,以德為重,也由此想到近段時間爸爸對奶奶的孝順。

  最近,奶奶做了雙膝關節置換手術,雙腿動彈不得,一動就疼得大汗淋漓。為防止肌肉萎縮,爸爸不停地給奶奶按摩腿,每隔幾分鐘爸爸就小心翼翼地抱著奶奶,托住奶奶的肩膀和腰,讓奶奶以一個舒服的姿勢躺下。每幫奶奶完成這一系列動作,爸爸總是憋得臉通紅,生怕弄疼奶奶。夜裡,奶奶疼得睡不著,爸爸整夜陪著,時不時地詢問、按摩、翻身……幾天下來,爸爸累得感冒了,眼圈黑黑的,眼睛裡佈滿血絲,可爸爸沒說一聲累,仍然盡心盡力地照顧奶奶。

  王祥臥冰求鯉孝順繼母,爸爸病床前盡力照顧奶奶……這一切都體現了中國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

  雖然我們現在年紀還小,不能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們更應懂得,百善孝為先的真諦。孝,就是父母下班回家後,我們遞上的一杯熱茶;孝,就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語;孝,就是我們為父母端上的一盆洗腳水;孝,就是我們讓父母看到我們的良好成績。

  讓我們來想一想,父母努力工作,操持家務,盡心幫助我們學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我們有美好的前程,有好的學習環境,有美好的生活,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難道不值得我們用行動來孝敬父母嗎?

  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孝敬父母吧!端上一杯熱茶,經常給父母洗洗腳、捶捶背,多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儘自己的孝心,把中國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4

  在我讀這麼多的成語故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臥冰求鯉》這篇成語故事。

  在晉朝有個叫王祥的人,他的母親去世了,(.)父親又給他找了個繼母,繼母對王祥非常不好。但有一次繼母是生病沒有胃口,只想吃魚。王祥來到河邊脫去衣服趴在冰面上,用自己身上的熱度把冰融化,摸魚給繼母吃。

  雖然繼母對王祥,但是他沒有在繼母的需要下不管她,而是想盡辦法給繼母找魚吃。王祥可真是個孝敬母親的好孩子呀。

  這篇故事雖然短暫,但是給我有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想起了日日夜夜忙碌的媽媽,故事中的王祥因家境貧寒而臥冰求鯉,那我又為母親做過什麼呢?真是慚愧呀。每天母親都要起早貪黑的為我做飯,有什麼好吃的都不忘留給我,有的時候母親會在背後默默的支援我的學習,儘管有時我會犯一些錯誤,但是母親從不責備我而是見道理。每當我看到母親日夜操勞的幹活,我的心就會一陣發酸,有時眼淚回不由自主的往下掉。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我們長大一定要報答母親。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5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孝"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比如《臥冰求鯉》中的王祥就是"孝"的典範。王祥的繼母生病,想吃鯉魚。他就不顧天寒地凍,赤著身子,趴在冰塊上,用體溫融化冰來抓魚。他的後母雖然經常虐待他,但王祥以德抱怨,依然敬她是長輩,一心一意孝順她。

  有一天我看著茶几上幾籃新鮮的枇杷,想起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手機上看到了製作美味、營養的枇杷醬的方法,決定為操勞家務的外婆和辛勤種菜的外公做枇杷醬。

  心動不如行動,連媽媽也參與了進來,我來負責挑選,媽媽削皮、去核。我隨手掏出一個枇杷,只見他圓滾的身子套著一件鵝黃的衣裳,找不出任何傷疤、斑點,好似可愛的小公主! 可不是所有枇杷都有著鮮豔、光澤的小外套,我第二個拿出的如快要凋謝的花兒,一半金黃,一半卻是深褐色。伸手摸摸,糊糊的-----爛了!我還以為有條蟲呢! 把我嚇的"啪"的一聲,丟了那個壞枇杷。我不停後退,似乎要拒籃子於千里之外呢! 但一想到外公外婆,信心立刻又回來了,拿起另一個琵琶繼續幹起來。

  "攪拌成顆粒狀……",我一邊看著手機上的製作方法,一邊把雪白的果肉倒進手動攪拌機中。我按住蓋子,搖起手柄,只見刀片飛速旋轉,果肉被切成了無數顆粒。我看著所向披靡的鋒利刀片,搖得更加賣力,隨著"咔"的一聲,刀片停住了。 我掀開蓋子,發現在密密麻麻的`果粒中藏著一個"果核士兵",他牢牢地嵌在了刀片上。怎麼辦?我折騰了老半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降服了這個堅強的臥底"士兵".

  然後新增大塊的冰糖,熬煮了近兩個小時,我嚐了一口,甜味直沁肺腑,頓時把我的疲倦驅散到九霄雲外,開心極了。 我把枇杷醬放在冰箱裡,要給外婆外公一個驚喜。第二天,外婆外公來了,我從冰箱裡拿出枇杷醬,神秘地請他們品嚐。外公外婆小心翼翼地舀了半勺放在嘴裡,細細品味,然後滿臉笑容、合不攏嘴地直誇:"味道真好!我孫女真不錯!"看著他們開心的笑容,我心裡也湧起滿滿的幸福感。

  什麼是"孝"?孝就是對長輩的送上一道關心的目光,展露一個親切的微笑,捧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在背上進行一次輕輕的捶打,用心做一道充滿愛的美食。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6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臥冰求鯉”,講的是在我國晉朝時期,有一個大孝子叫王祥。他的母親去世後,父親又娶了一位繼母,繼母不喜歡王祥,經常在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一長,父親也不喜歡他了。但是有一天王祥的繼母病了,想吃鮮活的鯉魚。於是王祥獨自來到河邊,想為繼母捉活魚。可是河水已經結冰,為了捉到活魚,王祥竟然脫掉衣服臥在冰面上,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冰層捕魚。王祥的這種行為感動了繼母,從此以後,繼母把王祥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來對待。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很感動,王祥為了能讓對自己不好的繼母吃上鮮魚,不惜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冰層捕魚,用自己的真心獲得了繼母的愛。現在我們的父母對我們是多麼的愛啊,他們的愛無處不在,他們批評、教育我都是為了讓我更加茁壯的成長。我們都要孝敬父母,關愛長輩,對人要有寬愛之心,嚴以律已,寬以待人,整個世界都會因此而美好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7

  最近幾天我讀了《臥冰求鯉》一文,我被主人公王祥的孝心感動了,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這篇文章講的是晉朝有個叫王祥的年輕人,他的繼母不僅不慈愛他,而且對他非常苛刻。還經常在他的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搬弄是非,因此,王祥也得不到父親的疼愛。有一次,王祥的繼母生病了,沒有胃口,卻非常想吃新鮮的鯉魚。那時正值深冬,天寒地凍的,河面上結滿了厚厚的冰。為了能給繼母捉到新鮮的鯉魚,王祥不畏嚴寒,脫去衣服躺在冰面上,想用自己身體的溫度把冰雪融化,這樣就能捉到新鮮的鯉魚給繼母吃。據說是河神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忽然間河面上的冰裂開了一條縫,接著從裂縫中跳出來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欣喜地捉住了這兩條新鮮的鯉魚,帶著回家了,準備做給繼母吃。

  從文中可以看出,王祥對繼母非常寬容。對於繼母以前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並沒有以牙還牙,不為之前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而耿耿於懷。也讓我看到了他是一個心地善良,寬容大度,孝敬父母的人。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我們要學會寬容父母的小過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我們要懂得尊敬長輩,要懂得感恩。同時也受到了一個啟發: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孝敬父母,也可以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關心父母的日常生活。與周圍的人相處時,也要有寬容的心,不能斤斤計較。要善待身邊所有的人。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8

  我翻著佈滿灰塵的舊書櫃,裡面全是小時候買的課外書,但書裡全是小故事大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臥冰求鯉》。

  故事說的是晉朝的王祥,生母去世後,父親給他找了個後母朱氏。後母不喜歡王祥,可是,王祥很聽後母的話,繼母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王祥大喜,抱著鯉魚飛奔回家,煮魚湯給後母吃。看了這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我媽媽。

  我媽媽和爸爸離婚了,我與爸爸一起住,但她會經常幫我買了好東西,給我零用錢,她希望我很優秀,希望我有很多特長,希望我成績好,希望我什麼都強……我對媽媽有很多的意見,總怪她不理解我,不瞭解我需要什麼,不瞭解我的感受。但看到王祥赤身臥冰捉魚時,我不禁驚訝了。繼母並不喜歡他,他為什麼這麼做?他的舉動引起我的深思,我不禁審視起我和媽媽的關係來。

  媽媽雖然很嘮叨,很煩人,但畢竟是我的親媽媽。打是親,罵是愛,她的批評是為了讓我改正缺點,給壓力是為了我有進步……想到這,我打算試著去了解和關心媽媽。

  有天晚上,突然狂風大作,天空劃過幾道閃電,接著下起了傾盆大雨,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打電話給媽媽,告訴她我關心她。可是打了好幾次都沒人接,到底出了什麼事呢?我一下子就急了,真恨不得馬上衝到媽媽身邊保護她。我不斷的打電話,後來媽媽總算接了電話,這時我的心才平靜了下來,連忙說:“媽媽,下雨了記得帶傘,還要記得加衣服噢,路滑,開車小心點……”之後我和媽媽都沉默了許久才掛電話。此刻,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9

  《臥冰求鯉》主要講述了晉朝時期,有個鳴王祥的人,他的親生母親早就往世了,繼母對他很壞,常常在父親眼前說壞話。有一次,繼母生病了,她說想要鯉魚吃。於是,王祥往外面捕魚。

  那每天氣特別寒,西冬風呼呼地吹著,河面結了厚厚的冰,王祥為了能捕到魚,竟然脫下衣服,赤身在冰上,想用身體把冰花開。這時,冰忽然裂開了,露出了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興奮極了,把魚煮給繼母吃。幾天後,繼母的病好了。也是由於孝心,打動了原本寒酷的繼母。

  從此,她改變了對王祥的立場。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10

  讀了《臥冰求鯉》的故事後,我非常感動。故事中,晉代王祥冒著寒風,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由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想到了古人的以孝為先,以德為重,也由此想到近段時間爸爸對奶奶的孝順。

  最近,奶奶做了雙膝關節置換手術,雙腿動彈不得,一動就疼得大汗淋漓。為防止肌肉萎縮,爸爸不停地給奶奶按摩腿,每隔幾分鐘爸爸就小心翼翼地抱著奶奶,托住奶奶的肩膀和腰,讓奶奶以一個舒服的姿勢躺下。每幫奶奶完成這一系列動作,爸爸總是憋得臉通紅,生怕弄疼奶奶。夜裡,奶奶疼得睡不著,爸爸整夜陪著,時不時地詢問、按摩、翻身……幾天下來,爸爸累得感冒了,眼圈黑黑的,眼睛裡佈滿血絲,可爸爸沒說一聲累,仍然盡心盡力地照顧奶奶。

  王祥臥冰求鯉孝順繼母,爸爸病床前盡力照顧奶奶……這一切都體現了中國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

  雖然我們現在年紀還小,不能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們更應懂得,百善孝為先的真諦。孝,就是父母下班回家後,我們遞上的一杯熱茶;孝,就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語;孝,就是我們為父母端上的一盆洗腳水;孝,就是我們讓父母看到我們的良好成績。

  讓我們來想一想,父母努力工作,操持家務,盡心幫助我們學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我們有美好的前程,有好的學習環境,有美好的生活,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難道不值得我們用行動來孝敬父母嗎?

  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孝敬父母吧!端上一杯熱茶,經常給父母洗洗腳、捶捶背,多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儘自己最大的孝心,把中國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11

  今天我讀了《臥冰求鯉》的故事,故事講的是晉朝的王祥,母親生病沒有胃口,只想吃魚。時值臘月寒冬,王祥脫去衣服趴在冰面上,結果冰忽然自動解開,兩條鯉魚蹦了出來。

  故事雖然很短小,但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同時也想起了自己遠在老家的母親。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王祥因家貧而臥冰求鯉,我們又為母親做了什麼?慚愧的很,因為我們連回家的機會都越來越少了。

  不免想起了高中時代,母親起早貪黑為我做飯,平時有點好吃的都不忘留給我。母親辛苦操勞的身影早已印在我的腦海裡,每每想起,總是鼻子一陣發酸,眼淚都要流出來。不知不覺工作已有6個年頭,我的小孩也有7個多月了。養個孩子很不容易,我徹底體會到了。每當看到嬌嫩的兒子躺在媽媽懷裡吃奶、嬉鬧,我總會聯想到我的小時候,母親是怎樣的看護於我,“養兒方知父母恩”啊!我不免捏捏兒子的小臉蛋,說“小子你大了不孝順你媽看我抽不死你”。

  母親已經55歲了,仔細想想,自己還沒讓母親想過什麼福,心中甚為愧疚。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回過老家了,一方面由於工作繁忙,一方面也是由於自己的懶惰。一想起“盡孝當儘早”這句話,心中不免一絲恐慌,我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是啊,時間都是自己安排的,擠擠總會有的啊。週末,決定回老家,買兩條大魚。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12

  在晉國,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很善良。他的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爸爸又給他娶了一位新媽媽。

  小王祥對新媽媽很孝順,新媽媽並不喜歡他,經常叫他做家務活。但總是雞蛋裡挑骨頭,在他爸爸面前說三道四,他的爸爸對他漸漸冷淡起來。

  寒冷的冬天,一天,繼母想吃鯉魚,叫小王祥去捉兩條鯉魚。那天的天氣很冷,河上都結冰了,冰足有三尺厚。小王祥脫下衣服,躺在冰上,身體都凍紅了,冰也沒有融化。突然,冰上裂開了一條縫跳出了兩條鯉魚,這樣,他繼母吃上了鯉魚。小王祥的行為感動了上天,繼母對他也變好了,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我覺得小王祥很孝順他的母親,即使他母親對他不好,他也很孝順她。我們應該向小王祥學習,要孝順自己的父母,讓父母少擔心。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13

  王祥是晉朝的一個人。一年冬天,他的繼母生了很嚴重的病,很想喝一碗他親手做的鯉魚湯。於是他來到了河邊,可天氣實在太冷了,河面被凍上了一層厚厚的冰雪。為了滿足母親的心願,王祥解開了衣服,趴在冰面上,想用自己的體溫來化冰求雨。冰沒有化掉,可憐的王祥卻快凍僵了。也許是他感動了河神吧,冰面突然裂開,兩條鯉魚跳到了他的懷裡。繼母終於喝上了香噴噴的魚湯。

  這個故事很感人,可是看完這個故事後我卻感到又好笑又遺憾:王祥的孝心雖然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可是他為什麼要使用這麼笨的方法呢?他如果動動腦筋,完全可以從家裡做好準備再去釣魚,就不用把自己弄得那麼慘,差點把命都丟了。現在讓我來告訴他用我聰明的小腦袋想出的好辦法吧:第一是從家裡帶上斧子、鐵榔頭一類的硬工具,到河面上去鑿一個洞釣魚。第二嘛就是撿一些柴火,放在河面上用火一燒,要不了多久不也能燒一個洞出來嗎?

  看來光有孝心是不夠的,我們做任何事情還要學會動腦筋才行。不然鬧了笑話自己還不知道,那多可笑啊!

  讀臥冰求鯉有感 篇14

  在這幾天,我讀了許多感恩的故事,有懷橘遺親,蘆衣順母,鹿乳奉親等。令我嘆以觀止,從他們身上一個個都湧現出了知恩圖報,孝敬長輩等等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品質。

  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要數臥冰求鯉了,它的主人公是:王祥,字休徵,琅琊臨沂西晉大臣。他的大概內容是:古時候,有一個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親再娶了一個妻子,就是王祥的後母。後母不喜歡王祥,可是,王祥很聽後母的話,後母叫他做的事,他都盡力做好。一個寒冷的冬日,後母生了病,想吃活魚,要王祥到河捉魚。天下著大雪,北風呼呼地吹著,河水早已結冰,哪有魚呢?王祥想:我可以用體溫使冰塊溶化啊!他脫掉衣服,臥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關打顫,全身顫抖,但他仍然強忍著、忍著……突然間,他身體下的冰塊裂開了,兩條鯉魚跳了上來。王祥大喜,抱著鯉魚飛奔回家,煮魚湯給後母吃。這則故事中,表現了雖然繼母對王祥不好,但王祥在關鍵時刻,不僅沒有坐視不管,反而不計前嫌,在冰天雪地裡也用自己的體溫融化了河面,取得了鯉魚。他這種犧牲自己,毫不保留的孝敬父母,這種精神是多麼可貴呀,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呀!讀了故事,再來想想我們自己,想到自己,我不禁要臉紅了。記得有一次,媽媽上了一天的班,回來非常累,可她還是顧不了休息,拖著疲憊的身體又開始做晚飯,做好晚飯以後,媽媽發現沒開水了,便讓我去衝2瓶開水,可是我不僅沒有去,反而說道:“開水又不該我衝,憑什麼讓我去衝!”這句話一說,雖然媽媽沒有作聲,但我也知道媽媽肯定又傷心了。她畢竟忙了一天了,但我什麼都不幹。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許多道理。《弟子規》裡還說過:父母呼,應呼喚,父母命,行勿懶。所以我明白了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絕不可以不應答,父母讓我們做事時,更不可以拒絕。孝敬長輩更要從小做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