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路遙人生有感

讀路遙人生有感

讀路遙人生有感1

  人生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古今中外,任何一種文學樣式,任何一篇文學作品,無不是在書寫人生。人生也是個探討不完的哲學問題,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回答。人生二字,之於青年時期的我們,說到底,是一種理想信念的指引。如若在年輕的時候感到困惑迷茫,那麼年老的時候也很難對自己的一生感到滿意。而這盞明燈,這種理想和信念,我在作家路遙的《人生》中找到了答案。

  人這一生,要用美德去完善自己,做一個高尚的人、優秀的人。從這一點來講,主人公高加林是我的榜樣。高加林高中畢業便去公社當老師。他雖是個剛畢業初出茅廬的學生,可他通達人情世故。對同是鎮裡顯赫家族沒上過學的孩子,他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比他們差。他甚至有時不認同他們的有些行徑。高加林是農民的孩子,他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但他十分嚮往外面的世界,自由而又精彩的世界。工作地點由鎮到縣的轉變,使他對人生有了更清晰的目標和更高的追求。偶然的機會他來到省裡,透過學習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提升了境界,對人生、對命運有了新的思考,促使他毫無畏懼,奮力一搏,人生就應當永不停下前進的腳步。他知道,憑藉他的能力和努力,早晚有一天他能閱覽更廣闊的天地、能翱翔更自由的天空,能品位更精彩的人生。

  做一個純粹的人,不迷茫心性,不慌亂步伐。高加林受過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好學。在他的心裡,總有那麼多有趣的話題可以談論,他常常感到世界一切都很新奇,都能讓他產生十分的熱情,是他這種青年人常常會燃起的熱情。世界在他的眼裡只有好惡之分。他厭惡的便會握緊拳頭,他甚至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憤怒。他喜歡的便愛得熱淚盈眶。無論何時,他的感情總是如此激烈。他遇到了書記劉玉海,景老師等他十分尊敬的人。他常常因為他們的優秀品質而深受感動和激發。他也遇到了高明樓,劉佔勝這樣做事不公正的人。他雖受過他們的好處,卻打心眼裡瞧不起他們。他熱烈地期盼成為前者。

  流霧散盡,透過無涯的時間荒原,只需一眼,便懂得真情才是生命中彌足珍貴的東西。古有黃粱一夢徒留唏噓感嘆,透過閱讀我好像也做了這樣一場夢,似乎也得到了一番夢醒後的徹悟。作家路遙選擇用高加林的青年經歷告訴我們人這一生最珍貴的是什麼。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高加林在關鍵的就業問題上走了捷徑,當他失去縣裡的工作,再次被退回公社當農民的時候,他覺得很踏實,他知道這一切現在來得剛剛好,如果再晚一些,他會跌得更重。可是時間終究改變了一些東西,在虛榮心作祟下,他傷害了最愛他的巧珍,他失去了巧珍,原來巧珍對他的這份感情才是比金子還貴重的東西。

  我覺得作家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是寫給青年人看的。他細筆描繪了高家村的一草一木,描繪了高家村的村民,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加林成長的農村環境,具有非常廣泛的現實意義。我想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也是一樣,有珍愛我們的父母,他們總是擔心我們受到傷害,想給我們最好的保護。我們可能會遭遇高明樓,劉立本諸如此類人不公平的對待,但是我們身邊總有善良正直的人,給我們提供真誠無私的幫助,用最樸素的道理教誨開解我們,陪我們走過人生中最黑暗的長夜。

  人這一生,誘惑很多,干擾也很多,很難清楚自己真實的想法。但越在這時候,越要把握住關鍵步伐,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繫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堅守初心,方得始終。人生路雖然充滿坎坷和荊棘,但困難與機遇同在,磨礪與成功並存,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越是來之不易的東西,越值得用汗水去拼搏,越值得用餘生去珍惜。前路多崎嶇,且高歌前行,單純熱烈不枉此生。

讀路遙人生有感2

  今天是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的前一天,當別人都拎著行李興高采烈地回家或規劃著如何度過一個難忘的假期時,我正獨自一人靜坐在室內看電子書,一部中篇小說,名字叫《人生》,作者便是那個寫《平凡的世界》的傢伙,一個玩命寫作且視勞動為生命本質的前輩——路遙。他與新中國同歲,他的名字也將與這個偉大的國度一樣永存。

  與看老舍作品一樣,看路遙文字也會引我落淚,不過前者是幽默擠出眼眶裡的淚花,而後者是共鳴震出淚腺中的淚水。時代雖已久遠,但小說那撼動靈魂的力量卻永不消失,看著《人生》描述別人的人生,我時刻想著自己的人生,對理想的追求,對情與愛的抉擇,驅動生命前進和奮鬥的原動力是不會改變的。閱讀每到動情處,我的心便會隨情節一起跳動,口中也忍不住念出聲來。

  《人生》講的是高加林的故事,一個地道的農民,只因喝了些墨水但不守著土地本分,一心想要成為城裡人。其結果當然是悲劇的,那時城鄉二元結構顯著,他沒考上大學,要進城談何容易,即使有才華,憑著二叔的面子進城風光了一把,到頭來還是黃粱美夢,回到原點。在這一進一退之間,他還辜負了一位好的農村女子,這是不可饒恕的。男人有時為了自己的虛榮,容易變作一個負心薄倖之人。高加林不是壞人,我也難以譴責於他,因為我不敢保證,如果換作是我自己我不會這麼做。我曾嚮往城市,但沒想過要永遠離開故土。回想起自己的經歷,如今活到與當時高加林差不多的年紀,雖然考上大學,也沒見得優越多少。行走在擁擠的大城市裡,我也感覺不到它有千百般的好。或許我是身在廬山而不識其真面目,沒能像高加林那樣在農村憧憬過城市。我很小就來過大城市,見識過其繁華,但我並不想埋葬於斯,我永遠只能是這繁華滾滾紅塵中的一記過客,無論時間長短,始終還是要回故土山林去的,那片淨土才是我精神的歸宿。我說自己不喜歡城市,可我現在還死乞百臉賴在城市裡,這又作為解釋?只因農村沒有像巧珍那樣好的女子等我?到底城市與農村是怎麼一樣關係,它又怎麼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這是我看完《人生》之後一直思考的問題。

  城市與農村的結構關係,說大了就是國家的政策問題。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城鄉二元結構特點使得城鎮與農村發展存在顯著差異,人人都想棄鄉里而奔往城鎮,這害得當時許多考不上大學的年輕人通想過其它門道換取城鎮戶口,例如孫少平為走出農村,會不惜做最苦的煤礦工人,因為這是他成為工人而非農民的惟一機會。如今隨著國家的發展,雖然戶籍制度還未破除,但城鎮化建設已加快了步伐,加之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農民們也沒有那麼想脫離土地了。如今是建設六十週年,我希望等到建設國七十週年時中國已經沒有農村戶口與城鎮戶口的差別了。

  國家在發展,政策隨之逐步逐完善,於是人的境遇也有所改善,《人生》小說裡有許多時代棄物已不復存在,但仍有許多人性的東西沒有變味。如果說《人生》是一場悲劇,那它最讓我傷心的不是高加林入不了城鎮被遣返大隊,而是這此過程中他無情地拋棄那單純天真和善良的農村姑娘巧珍。雖然我也長在農村,但我還沒遇見過一位這麼叫人喜愛的姑娘,德順老漢說她是一塊金子,我倒覺得應該是一座金山,她的人性之光芒,愛之熾熱偉大,讓多少都市麗人黯然失色。如果現在的農村還有巧珍這樣的姑娘,那如今都市那些一開口就問房與車的女人相比之下簡直就是一坨屎,還是狗舔過剩下的。

  人生永遠是矛盾的,我們在矛盾的劇烈交鋒中生存和成長。國家永遠是人民的,它的政策是為人民好,但它不可能讓每個公民都滿足。如果我們不能成為“人民”,只能做個公民的話,那我們只能用自己的雙手扒開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前路泥濘,或荊棘叢生,實在難以開拓,那就在所到之處安營紮寨吧。國家的歷史是人民的,我們公民把能擁用的僅是自己的人生。

讀路遙人生有感3

  路遙筆下曾經有一個矛盾的人,他出生於陝北高原的'鄉村,他曾是家人的驕傲,他有過短暫的戀愛時光,他順利過,他潦倒過,他在一次次的抉擇中浮沉,他在一次次的取捨中徘徊,他身上有著年輕人對人生的迷惘、不知所措。年輕就意味著被原諒嗎?年輕就意味著可以肆意妄為嗎?人生有太多的抉擇與取捨了,若不是曾經因難以抉擇而跌倒過,曾經因不懂取捨而挫敗過,人哪裡會有成長,人生哪裡會豐滿起來?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難免會有高加林的影子。當我們失意的時候,我們會忘了自己最初追求的是什麼,我們會退而求其次,我們會因為抓著一根浮木而感覺心安理得。當我們重獲輝煌的時候,我們難免會拋棄浮木而登上豪華郵輪,面對這個抉擇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吧。因為我們的人生需要登高,需要“會當凌絕頂”,這無可厚非。但是,人生僅僅需要輝煌嗎?拋棄那些曾經在我們最失意的時候給過我們溫暖的懷抱,當我們覺得世界都拋棄我們的時候,仍舊站在我們的身後做我們最堅實的支撐的他們嗎?難道這樣的付出,換不回我們對於名利的取捨嗎?

  人生就是這樣,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矛盾,抉擇和取捨。誰敢保證失意的時候做出的抉擇都是經過思索的,誰敢保證當名利擺在眼前時我們做出的抉擇是理智的?或許我們都在一直做著錯誤的抉擇中成長,或許我們都因為難以放棄名利而曾傷害過別人迷失過自己。但是這種錯誤看似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但是我覺得這種錯誤讓我們品嚐到人生更多的酸甜苦辣,讓我們在一次次的受傷中變得更加的堅強,變得更加穩重踏實。

讀路遙人生有感4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心情是複雜的。

  全書圍繞著主角高加林,講述了他高中畢業後的人生。高加林高中畢業後,沒能考上大學,就在縣城上當了一名民辦教師,可惜沒幾年,他們村的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高中畢業了,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有一個體面的工作,託幹部馬佔勝走了個後門,讓三星頂了高加林的位置,而高加林只好灰頭土臉的回到農村。但高加林是一個有才的人,心中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不甘心一輩子守著黃土,做一個平凡又普通的農民。剛開始,他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幾天,就覺得著實對不起父母,於是嘗試下田工作。在這段時間裡,他與他們村二能人劉立本的女兒劉巧珍相愛了。巧珍是一個有著白楊般的身材和出眾相貌的農村女孩,卻遺憾沒讀過書,大字不識一個。高加林和巧珍每天晚上都悄悄地出來見面,是巧珍讓他在困難時期感受到了愛與溫暖。沒過多久,高加林的叔父高玉智回鄉當了勞動局局長,官很大,高明樓和馬佔勝怕高加林把那件事告訴他叔父,就再次走後門,為高加林在縣城上找了一個體面的記者工作,於是高加林就這樣走了。

  這是本書的上篇。先說說主人公高加林吧。他是個才子,能力強,悟性高,卻被他所處的社會環境隨便開玩笑。他的父母親一生為農民,沒權沒勢,只能受當時社會環境的欺凌,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他無力反抗,只能聽天由命。我認為他是可憐的,在當時的舊社會中,雖然他有學問,可別人總是不平等的對待他,就好像他父母的高度就決定了他的高度一樣,他的理想和命運也任憑別人擺佈。作為和他年齡差不多的我來說,這簡直就是災難。你有這個能力,也幹著一份你能力範圍內,能用於施展你的才華的工作,卻要因別人的插入而停止,這是我絕不能忍受的。在我們這個年齡,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一點小小的虛榮,卻三番五次被人踐踏,瞧不起,這也是我難以接受的。但高加林對待感情卻很堅決,他敢勇敢地當著大家的面,承認他對巧珍的愛,儘管所有人都反對,他還是一如既往。再說說這個愛高加林如命的女孩。巧珍淳樸,善良,大方,唯一的缺點就是沒上過學,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她沒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後悔一輩子。當她得知高加林要再次去縣城工作,她又高興又悲痛,高興是為了她的加林哥哥可以再次走出農村去追求他的夢想而為他高興,被悲痛為他們要分開而悲痛。雖然巧珍沒讀過書,但我認為卻十分的善解人意,她愛他,也懂他,永遠默默地支援著他,非常偉大。

  來到縣城的高加林,很快進入了工作,在城市裡,他盡情地施展他寫作與技術的才能,在城市中立刻受到了全縣人的矚目,同時也受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的關注。他們在高中時期就是很好的同學,所以有很多共同話題。他們經常討論國家大事,談論時政新聞,不久就互相喜歡了。可高加林的內心是矛盾的,他覺得自己對不起巧珍。突然,有個和黃亞萍去大城市南京發展的機會給到了高加林,在前途與愛情面前,他選擇了前途。於是狠下心來跟巧珍分了手,巧珍難過極了,只好嫁給農民馬銓。黃亞萍也跟自己的現任男友張克南分開了,但張克南媽媽卻氣不過,查出了高加林是走後門進的城,並告發了他。這下誰也報不了他了,馬佔勝和高明樓被撤職,高加林又回到了農村。

  這是本書的下篇。小人終將受到懲罰,善良的巧珍沒能和他心愛的人在一起。黃亞萍同時也愛著高加林,它代表了資產階級,學歷高見識廣,同樣也高傲自私,不顧及他人感受。她實在是太放肆了,不換位思考,做事過於果斷,但她確實又令人羨慕。巧珍的結局真的很讓人心疼,以後的一輩子就要和她不愛的男人過著農民的生活。她們這樣的農村女孩,連努力的機會也沒有,他們一生下來就被定義了農民的身份,被田地栓死。高加林則有走出去的機會,可他被利益衝昏了頭腦,忘記了自己真正愛的人是誰。我認為他想走出去,去更大的地方發展,展示自己是積極的,好的,可當他選擇伴侶時卻沒有遵從自己的內心,只是從物質上來衡量其中的利弊,巧珍一無所有,當然輸給黃亞萍。

  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我們走的每一步都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心中的想法,別給自己後悔的機會。

讀路遙人生有感5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路遙

  路遙的《人生》,用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著,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裡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這一切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裡。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

  故事簡單但寓意深刻。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高加林作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小說更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這一悲劇的社會、文化和歷史根源。高加林雖具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能,但卻被毫無理由地擠出民辦教師隊伍;即使他再有才華,幹得再出色,因為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就必須被趕出縣城。高加林的悲劇,體現他選擇了一種與現存的人生觀相矛盾的奮鬥生活,更展示的是社會現實的不公正。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裡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做到不後悔。

  歲月更替悲歡交織,命運跌打早就讓我懂的什麼是生命當中最值得珍惜的寶貝,幸福比金子還珍貴,這是生活教會我的真理,所以,只要幸福在裡面,不管是怎樣簡陋的一扇門,我都揮毫不猶豫地叩響它。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我極力推薦《人生》,並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