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讀《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教育走向生本》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教育走向生本》有感1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暑假期間仔細拜讀了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的教育專著《教育走向生本》一書。自拜讀此書之後,如獲至寶,能真正的體味和領悟生本教育的精華所在,將會受益終生。全書指出了我們現在教育的現狀,同時也指明瞭教育將來的發展方向,向生本教育努力。在生本教育中,貫穿著這樣一個思想: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這也使得兒童在學習中的地位顯現出來,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主導者,“以人為本”有了更深的含義。
我從事十幾年語文教學,我覺得生本教育更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生本教育提倡根據所學內容設計合適的遊戲讓孩子玩得開心,學得容易,把一切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樂於學習的知識,並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很多新穎的遊戲,來培養孩子識字興趣。學生是樂於學習的,喜歡探究的。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師,把課堂或主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來表達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這樣學生也會快樂地學習。
開學初,我運用自悟的生本理論嘗試教學,放手給學生。根據低年級兒童好玩的天性。學生是好奇、好動的,他們都有自我表現的慾望。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爭強好勝、不甘落後的特點,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之後,讓學生進行操作實踐,展現自己的才華,實現自我肯定,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如教學《螞蟻和蟈蟈》一文時,在指導理解螞蟻怎樣在夏天滿頭大漢辛勤地搬糧食,我讓學生到前面表演。這時學生的興致很高,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全身心投入練習和表演,教學收到好的效果。
原來的時候,我總怕學生學得不準確,讓他們上臺來教會把學生教錯,可事實證明我錯了。生本教育對兒童的看法中提到,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這種天性既是一種人類的生存邏輯,也可以從大自然為人提供的未確定性中找到資訊。兒童是有發展潛力的人,是有無限發展潛力的人。而之所以沒有表現出來,是因為我們沒有給出時間、空間和氛圍去激勵它。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老師是策劃者,是引導者。老師只是給學生指個方向,剩下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老師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複了。而學生在課下的準備工作也有趣而生動了。透過這種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量,學生在透過準備語文資料的同時,也增加了其他學科的知識,從而實現自身的整體素質的提高。
生本的理論,結合實際行動,去愛學生,去愛自己的事業吧!這種愛才會生生不息,源源不斷創造新的天地。
讀《教育走向生本》有感2
“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瑕、快樂及堅實的進步。”雖然我們不止一次聽到這句話,但當我真正地接觸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之後,才頓時感覺眼前豁然開朗。
那什麼是生本教育呢?簡單來說,生本教育就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
就課堂來說,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它區別於為教教好教而設計的師本教育,生本,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它為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它提出的“不做縴夫,只做牧者”為我們教師指明瞭方向。教育應實現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地發展。
就整體來說,生本教育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育。
就原理來說,生本教育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以”小立課程,大作功夫“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學習,向”不教而教“邁進,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教師從”苦教“,學生從”苦學“狀態下解放出來,因此生本教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就操作來說,生本教育是以學為本的教育。郭思樂教授說:”身為教師,我們用語言來影響學生,用環境來助育學生,用活動來培養學生,但就是沒有辦法像裁縫、理髮、做牙那樣隨意對其進行剪裁、修剪、打磨。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和僕人。“由此可見對師者的要求可不能停留在教學層面上的傳道、解惑,而是要對學生作更具深遠意義的創新意識的挖掘。
生本教育是一種理念,同時生本教育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操作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提倡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通常在先學佈置之後,個人課前先學習,課上小組早交流,班級交流,多次反覆。評研。它體現了三大步。學會學習,享受學習,收穫學習。而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的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導學案教學模式與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學理念也正相吻合。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如何使用我們的課堂成為高效課堂,結合我現在正在使用的導學案及升本教育的理念,我感覺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營造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要轉換角色,從”知識的神壇“上走下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組建起”學習共同體“,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討,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奇特的想法,暫緩批評,激勵善待學生,創設一種”心理自由和安全“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的心智和心靈能自由自在的放飛。
其次是讓賞識教育深入教學。
我們要學會用放大鏡觀察孩子的優點,同時我們一定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懂得及時的鼓勵,要學會用發現的眼光看待學生,儘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內心是極其敏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本質出發,相信他們。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教育和引導。在最近兩年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將賞識教育貫徹課堂教學的始終,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讓沒個學生都能在一種平等,自信的環境中學習。
三是要釋放個性,滿足不同需要。
人是教育的主體,個人發展水平和個性的差異決定了人需要的多樣性。仍以班級授課製為主要教學形式的現代教學,應儘可能地創設各種條件,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應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式,選擇合作伙伴……數學教學中,張揚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才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在導學案的設計中我們都是小步子,分層次的設計教和學的思路,其中拓展延伸環節,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需要,使他們自始至終對學習充滿了熱情。
四是是改變呈現方式,讓學生親近數學。
數學課堂教學要改變呈現方式,要注重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問題相聯絡。
如在學習《測量旗杆的高度》一課時,我們不是盲目的告學生測量公式,而是課前佈置任務,讓學生利用課餘的時間分組測量,並對小組間的測量方案進行對比,這樣的上法不但使學生上的開心,達到預期目標,而且透過小組測量增進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透過比較也引進了競爭意識,同時透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更能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有著廣泛的應用。
五是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
只有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知識能力”最近發展區“上的”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才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也才能最大程度發生共振共鳴;只有把學生當作學習任務的”首要責任人“,教師由教的”控制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共同體“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才能實現;也只有當教師能不拘泥於預設的教案,”眼中有學生“,能及時捕捉到學習程序中的資訊並快速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時,課堂教學才能是有效的。同時要把思考的權利、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維過程的舞臺,讓他們在質疑問難和討論交流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悅。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不是以教師教為中心,而是以學生學為中心。要轉變老師的角色,要讓老師從知識的壟斷者、傳授者釋放為學生的指導者、幫助者和參與者。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融為一體,創設出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恰當地應用生本教育的模式、依託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導學案為載體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自主評價,從而最終達到自主發展的目的。
成功者總是在尋找方法,失敗者總是在尋找理由。學習著生本,思考著生本,實踐著生本,享受著生本,老師們讓我們一起來尊重生命成長的自然規律,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