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隻離群的蜜蜂》有感
讀《一隻離群的蜜蜂》有感
讀《一隻離群的蜜蜂》有感1
看書時我突然看到一篇文章《一隻離群的蜜蜂》 ,被找題目吸引,我不由自主地往下看。看著看著,我明白了,這是一篇講一隻蜜蜂創造自己的世界,離群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就講一隻認為自己很能幹的蜜蜂,一直覺得自己功勞最大,如果沒有了他,其他蜜蜂就幹不成事,所以就想去外面創造自己的王國。結果呢,我想:“它成功了嗎?是不是真的創造了自己的世界?還是灰溜溜的回到家裡?還是被其他蜜蜂求著離群的蜜蜂回家呢?”
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三天後,那隻蜜蜂扇著無力的翅膀飛回了家,一看就知道失敗了,而蜂巢,和他走之前一模一樣,感嘆道:“‘我‘總不如’我們‘”。
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事例。有一天,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踢足球,我們每隊5個人。我隊的中衛首先搶到了球,在面臨重圍的情況下他乘機將球傳給了前衛,由前衛來進球,透過這種有機的配合,不費吹灰之力我隊搶先進了一球。而另一隊跟我們的打法不同,發球後由對方的中衛搶到了球,中衛球技不錯,他沒有選擇傳球,而是獨自一人往前衝,其他隊員跟著球跑,結果球被後衛隊員截住了,並趕緊將球傳給中衛,中衛接著又傳給了前衛,此時對方沒有來得及回防,結果我隊又進了一球。按著這種通力合作的方式,一場比賽結束,我隊遙遙領先,我們品嚐到了合作的勝果。而對手雖然技術不錯,但單槍匹馬還是敵不過團結協作。
“人心齊泰山移”只要大家團結協作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讀《一隻離群的蜜蜂》有感2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會團結,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群眾的力量是無限的。要團結,團結就是力量。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文章講的是有一隻自以為是的蜜蜂覺得在蜂巢裡他乾的活最多,可得到的報酬卻最少,他覺得很不公平,便離開了蜂巢,他還以為他離開了蜂巢整個蜂巢就不能運作。
讀完文章我真為那隻蜜蜂的所做所為而感到惋惜,媽媽也說過:“一滴水只有融進大海,才不會乾涸。”
我記得那是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叫我們完成一張a3的水粉畫,要求:必須把整張紙給畫滿,內容不限。可以3~4人合作。我一聽到可以合作,就找了幾個平時很合得來的小夥伴:倩倩、心心、伊林一起商量,決定畫三隻小豬。說幹就幹,我們拿來了水粉顏料,把顏料擠到調色盤中,雖然我的衣服都被弄髒了,但是我們都沒有想要放棄的想法。
幾個小時過去了,畫已經快完工了,可是倩倩非要把房子塗成藍色,我偏偏要把房子塗成黃色。說著我們倆就吵起來了,我喊道:“天已經是藍色的了房子還要塗成藍色這樣會不好看的!”“我怎麼不覺得呀?就要塗成藍色!”倩倩也不甘示弱。“好!你們自己慢慢塗吧,我重新畫過!我就不信沒有了我你們還能畫好!”“但是馬上就要交了,這幅畫可是要評比的。我們還是把它畫畫完吧!”心心說道。“才不呢!”我才不想和你們一起畫呢!”說完,就拿起畫筆畫起來。
老師說:“把你們的`作品都交起來。”我心想:啊?我還沒有畫完呢?難道我還是在跟他們一組?算了吧,不能丟臉!我要證明給他們看!”老師問:“還有誰沒交?”“還有我。”我的聲音小得連自己都聽不見了。
經過這次事情,我懂得了一定要團結,不能因為一點點事情就斤斤計較。一滴水只有融進大海,才不會乾涸。
讀《一隻離群的蜜蜂》有感3
《一隻離群的蜜蜂》是一篇短文,主要講了一隻蜜蜂不滿足於自己所得的酬勞,最後離開集體的事。讀完這篇文章,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科學巨匠霍金,命運對他是那麼的不平,他卻用一顆堅強的心去面對命運。這和小蜜蜂是多麼大的反差啊!這隻離群的小蜜蜂還勾起了我的一段回憶。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大雪飛揚,很快就蓋住了低矮的小草。我穿上厚底鞋,戴上羊毛手套,蹦蹦跳跳地出門去找小夥伴玩。我很快找到了她們。我們商量了一下,覺得應該幹一件有意義的事。大家投票表決的結果是幫助大人掃雪。我們每人拿一把鏟子,一把笤帚,準備開始掃雪。我們小夥伴分成了幾個小組,我和楠楠、雙雙她們一組。我們組又進行了分工:雙雙剷雪,我和楠楠掃雪。一開始,我們幹得都很好,幾個大人還誇了我和楠楠,我們倆非常高興,只有雙雙不太高興。我想:可能是大人們沒有誇她吧,可是也沒太在意。
一會兒,雙雙來找我,叫我和她聊聊天,我答應了,楠楠也樂顛顛地跑了過來。雙雙盯著我說:“我是最辛苦的,為什麼大人不表揚我?”我笑了,原來她忌妒呢!我輕輕地說:“誰知道呢,再說剷雪和掃雪都差不多嘛。”“是啊。”楠楠也插嘴道。雙雙生氣了,臉漲得紅紅的,一字一句地說:“我走好了,看你們能掃多少。”說完,她就頭也不回了丟下小鏟子跑了。天都黑了她沒見她回來。你看,雙雙和小蜜蜂多像啊。一樣地任性,一樣地自以為是。
我們要做一個無私奉獻、為別人著想的人,不可以像小蜜蜂那樣斤斤計較、自私自利的人。不然,你必定會被集體拋棄的。
讀《一隻離群的蜜蜂》有感4
今天,我們讀了一篇文章《一隻離群的蜜蜂》。文中的小蜜蜂太驕傲自大,認為自己功勞大,不知道其它蜜蜂也出了力。這隻小蜜蜂缺乏團結精神,是一隻自私自利的蜜蜂。
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有過像小蜜蜂一樣的事情:幾星期前我參加了新華社組織的活動——參觀毛哥酸菜基地。上午參觀基地,下午分成四個小組進行繪畫比賽。
“三,二,一,開始!”一聲令下,我第一個“衝鋒陷陣”,我連忙拿起彩筆,慌慌張張地塗著。“好,換人。”我趕緊將筆交給了下一個同學。只見他左手拿著黑色筆塗頭髮,右手拿著紅色筆塗衣服,快完成了!我們這隊僅剩一個同學了,加油!“好,繼續換人!”最後一個同學緊張地接過筆,塗了起來。“咚”的一聲,不好,畫板掉了。那個同學將筆放下,去撿畫板。“不要,就直接趴在地上畫!”我著急地叫道。“不,地上畫得慢。”那位同學慢條斯理地說。“我們畫完了。”只見第四小組高高舉起了手。“我們也畫完了。”每一組都畫完了,就剩我們了。不用想,我們是最後一名。“都怪你!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我責備道,“你這個傻瓜,不聽我的勸告,現在好了吧,不然我們能得第一名!”
今天,聽了這個故事,我很慚愧,我們都是一個集體,就應當像一個家一樣,我們不應一味指責他人的過錯,而應該互相幫忙,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從此以後,希望那隻小蜜蜂離我遠去!
讀《一隻離群的蜜蜂》有感5
今天我在一張試卷上面看到了一篇短文,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隻離群的蜜蜂覺得自己做的工作比別的蜜蜂都多,吃的蜂蜜又比別的都要少,於是就和別的蜜蜂鬧了彆扭。然而,真的是這樣嗎?並不是。
這一篇文章寫出了一隻自以為很能幹的,蜜蜂的故事。我覺得這隻蜜蜂非常的自以為是、自大,就是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和別的蜜蜂鬧了意見。還有蜂群裡的其他蜜蜂,那隻蜜蜂都要離群出走了,別的蜜蜂還讓他快點走,幸災樂禍的。應該勸一下他,說一點好聽的話,讓她留下來。
這一篇文章讓我想到了人類的社會。其實我們人類的社會和蜜蜂的社會也是一樣的我們人類也有很多的人也和這隻離群的蜜蜂一樣,但大多數的還是那些幸災樂禍的蜜蜂。比方說:在一家公司裡,一項工作需要一起完成工作完成之後工錢,又分到的很少,他就會抱怨別人,這種現狀多了,那個人就會和別人鬧彆扭,但他是有前提的是很多次之後,我想他們第一次是不會這樣的,這樣看來,這隻蜜蜂也不是那麼討厭了,因為他應該是已經忍了很久了,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以後我們人類的社會可不要像蜜蜂的社會一樣,壞事多好事少,但我相信,這個世界上肯定還是好人多!
讀《一隻離群的蜜蜂》有感6
在《一隻離群的蜜蜂》一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隻自以為能幹的蜜蜂和其它蜜蜂產生了意見。這隻小蜜蜂說:"我在這裡乾的活不算少,但為什麼吃的分的最少,這算個怎麼回事?你們應該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其它蜜蜂異口同聲地說:"你可能沒有看到其它蜜蜂的工作,你看到那隻蜜蜂嗎?她比我們任何一個的工作量還多,但當分食物時,它總是把自己的食物給比自己年紀小的吃,而自己則吃的很少。"最後,這隻蜜蜂一氣之下離開了這群蜜蜂。
透過這篇文章,我覺得這隻蜜蜂太驕傲了,它只看見了自己勞動的成果,卻沒看到其它蜜蜂勞動的成果。
我記得有一次:我剛打完籃球回來,很累,不想動。我就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吃西瓜,你幫我切好。"然後媽媽說:"自己不勞動,哪來的甜頭吃啊!"聽了這句話,我不禁臉紅了。於是,為了吃到西瓜,我就自己去切西瓜了。最後,吃到了甜甜的大西瓜。
蜜蜂和人是一樣的。生活中總有那麼些人抱怨:自己勞動的多,可得到的酬勞還少。那只是因為你沒有看到比自己努力千倍、百倍的人。
我們都生活在現實的社會,所以我們不應該盲目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