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讀後感

官渡之戰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官渡之戰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官渡之戰讀後感1

  三國期間,有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名叫官渡之戰。這一戰發生在公元200年,也正是這一戰,大大削弱了袁紹的勢力,奠定了曹操今後一統北方的格局,真可謂是三國中“三大戰役”之一。關於這一戰,古往今來都有許多人分析其勝敗之因,那麼今天,就讓我總結一下其概要。

  我認為,縱觀官渡之戰的最大主旨,便是“遺憾”二字。

  第一個遺憾,是袁紹採用了錯誤的戰術。

  這一戰,發生在曹操基本平定中原地區之時。當時袁紹盤踞幽冀二州,正有奪得九鼎的想法,卻被曹操一下阻擋,少時的友誼自然是不觸即破。於是,在公元200年的秋天,袁紹親率七十萬青壯,南下攻打他與曹操勢力的交界之處—官渡。七十萬啊,這是多麼震撼人心的數字啊!如果將曹操後來阻擋袁紹所率領的七萬人馬與之比較,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實力對比有多懸殊了。但最終的結果是—曹操贏了。我認為造成這個結果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袁紹採用了錯誤的戰術。其實當時袁紹的謀士田豐和沮授曾先後勸諫過袁紹,讓他藉助雙方糧草供應差的先天優勢,以逸待勞、以守待攻。遺憾的是,袁紹沒有接受。他認為,曹操不堪一擊,於是輕敵冒進,不顧糧草。而正是因為如此,曹操得以不懼因雙方糧草差過大而導致的危局。

  但是袁紹的實力實在是太強了,就算採用了錯誤的戰術,仍然穩贏。於是許攸出現了。

  第二個遺憾是,袁紹並沒有採納許攸的意見。

  許攸是曹操的朋友,但他竟投奔了袁紹。在官渡之戰白熱化的階段中,他給袁紹獻上了一個足以使曹操徹底敗亡的計策—偷襲曹操的大本營許昌。這個計策,經過後代史學家的仔細研究,發現是可行的。而我們也知道,這個計策無疑會斷掉曹操的後路,讓曹操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就在這時,堪稱三國史中最遺憾的事情之一來了—袁紹拒絕了。於是,就像三國演義中所述,“本初豪氣蓋中華,官渡相持枉嘆嗟。若使許攸謀見用,山河爭得屬曹家?”,許攸投奔了曹操。之後劇情,相信大家都知道,許攸告訴了曹操烏巢是袁紹糧草囤積處的機密。

  然而,就算曹操燒了烏巢。勝局還是未定。於是,第三個遺憾來了,郭圖為利逼降張郃、高覽。

  在曹操斷了袁紹的糧草以後,儘管袁紹實力大損,但仍然有實力,還有張郃、高覽兩位將領。袁紹終於做了清醒的判斷,讓張高二將攻打在烏巢的曹軍。可是,這時對烏巢失守難逃其咎的郭圖為了不被二將發現是自己導致了烏巢失守,離間了袁紹和張高二人,使張郃與高覽不得不投降了曹操。而也正是這一次投降,不但使袁紹實力大損,而且導致了袁軍軍心惶惶,致使袁紹最後在倉亭被打敗,鬱鬱而終。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更憐一種傷心處,家難徒延兩弟兄”。袁紹,作為一代梟雄,卻沒有如曹操般的寬廣心胸和準確的判斷力,最後敗於官渡,遺憾而死。嘆矣!

官渡之戰讀後感2

  想必大家都看過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吧,它可是我最喜愛的書之一。裡面有許多驚心動魄的`情節,精彩紛呈的故事,還有許多歷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歷時九個月,是漢末群雄混戰和三國形成兩個階段中具有意義的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大戰。曹操用荀攸之計不救顏良圍住的白馬先到延津,假裝襲擊袁紹,使袁紹調兵救援。袁紹將接應顏良的預備兵派去阻擊曹操。曹操見袁紹中計 ,就派主力襲擊白馬 ,顏良猝不及防,被大將關羽斬殺 。袁紹因損失愛將暴跳如雷,讓全軍渡河追擊,曹操發現袁軍紀律不嚴,就利用這個缺點,在地上堆滿戰利品,袁軍果然中計,曹操接著親帥大軍,大破袁軍,並斬殺大將文丑。後來,曹操和袁紹打攻防戰時,袁紹的謀士許攸離開袁紹,加入曹軍,並透露袁軍糧草全堆集在烏巢,於是曹操在夜晚火燒烏巢,使袁軍補給斷絕,袁紹只好逃跑,透過這次戰役,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而袁紹精兵損失慘重,從此一蹶不振。

  透過這場戰役,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善於調兵遣將,富於謀略的人。因為在白馬被圍攻時,他不先救白馬,而是採用謀士荀攸的“聲東擊西 ”的方法,將接應顏良的預備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馬之圍,斬殺顏良,又用計殺死文丑,火燒烏巢,最終取得勝利。同時曹操還是一個善於用人的人,他廣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計前嫌。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殺死他的勇將典韋的賈詡,讓他為自己效力。而在官渡之戰中,眾謀士都對許攸投降一事表示懷疑,只有曹操力排眾議,相信許攸,從而火燒烏巢糧倉,取得了戰役獲勝的轉折點。大家想一想,劉備才幾員大將啊?除了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虎上將,就沒其他可以獨擋一面,能在前線領兵作戰的將領。而曹操手下戰將千員,慕名而來的更是不計其數。袁紹雖然兵力強大,但不善於用人,剛愎自用,當田豐、許攸勸他勿與曹操開戰時,他不但不聽,還將田豐投入大牢,將許攸趕了出去,兵敗後不僅未悔改,回來後還斬殺了謀士田豐,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進言。而當關羽斬殺顏良後,袁紹不聽別人的勸告,出兵渡河,結果損失慘重,文丑被殺,一敗塗地。

  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人物,我們從他們身上能夠吸取許多經驗教訓。我們做人就要像曹操這樣胸懷大志,用人不疑,心胸寬廣,而不能像袁紹那樣優柔寡斷、剛愎自用,最終導致身敗名裂。

  從近代來看,我們的周總理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從小就立下雄心壯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為之而奮鬥終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一個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好總理。

  一言以蔽之,人的一生不能虛度,要奮鬥自己的人身,就像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一樣: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憶往事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我們只有立下遠大理想,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付出一切,年華才不會虛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