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讀後感範文(精選20篇)
古文觀止讀後感範文(精選20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文觀止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1
五年前,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上,偶然遇到了一個長者,所謂長者,不是因為他的年齡有多大,而是他的言談話語中,無處不透著智慧、道理,出於對此人的崇拜,問其為何知識如此淵博,他只告訴我要好好讀讀《古文觀止》這本書,於是很快到新華書店購得此書,並認真地讀了此書。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叔侄兩人為當時的學子編選的一部古文教材,它是一部囊括從東周到明末、集百家經典於一身,同時永遠不會落後於時代、絕不會因為政治風雲變幻而失去價值的文集。 《古文觀止》,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先秦文、漢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中以散文為主,間有駢儷文辭賦。都是歷朝歷代最富盛名的文章,作者以“觀止”兩字為題,可以看出書中所收錄的文章的盡善盡美,是典範之作。如王勃的《滕王閣序》,李斯的《諫逐客書》,諸葛亮的兩篇《出師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等都是千古名文。
我讀這本書,如同跨入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絢麗宮殿,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灼見真知,叫人一讀就愛不釋手,但它畢竟是文言文,我總是得一點一點慢慢地閱讀,雖然這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內容都不算長,但卻都值得我認真琢磨其中的人生哲理,好在我買的這個版本中既有題解,又有譯文和評析,理解起來容易多了,這也使我越讀越愛讀,雖然年齡大了,記憶力不是很好,不能把其中的篇目都背誦下來,但其中的一些名篇也是我特別鍾愛的,例如李密的《陳情表》,王勃的《騰王閣序》,劉禹錫的《陋室銘》等等還是背下來了。這讓我能更深領悟到其中的哲理,時常靜坐時想起,時時受益。
就拿《陋室銘》為例,《陋室銘》中劉禹錫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隱逸情趣讓我十分欣賞,雖然文章短小卻寫出了應有的人生態度。好的居住條件固然是必要的,社會也當給人們以這方面的關懷。但一個人的成就,並不是由居室狀況決定的,而是由其心胸和志向決定的。所以,處陋室就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絕對於事無補,也完全不必。須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裡的“惟吾德馨”,似有自我標榜之嫌,但從他這裡,卻可以讓我們悟到,只要一個人有志向,有追求,有德行,那麼不管處於怎樣一種情形,都可以欣然怡然。“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等這些的名句更是讓我熟記於心。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2
讀國學經典,可以增加睿智,消除戾氣,開闊胸襟,修養德行。祖先創造的燦爛國學經典,可謂浩如煙海,數不勝數。在快餐式閱讀風行的今天,讀經典除了要有一種靜如止水的心境外,尋找便捷的途徑也是一種讀書方法。讀古文綜合選集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古文選集中的佼佼者,毫無爭議當屬《古文觀止》。該書是自清代以來最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行以來一直傳世不衰,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令人驚歎。
該書編輯吳楚材、吳調侯取書名為 “觀止”,意在力圖選編達到盡善盡美,無以超越。《古文觀止》博採眾長,所選以古代散文為主,兼顧駢韻二體,絕大多數文章思想性和藝術性兼備,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經受了時代的考驗,無愧於“觀止”的稱號。該書精選了《春秋》三傳、《國語》、《禮記》、《戰國策》、《史記》中許多文字精練、意蘊深厚、富於趣理、善於刻畫的精彩篇章,以及千古傳誦的名篇如諸葛亮的《出師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王勃的《滕王閣序》等散文力作。這些國學的璀璨奪目的珍奇瑰寶,永遠值得我們推崇和珍愛。
《古文觀止》所選文章長短適宜,每篇文章都有簡要評註,便於初學者熟讀記誦、反覆揣摩,從中領悟文章立意、佈局、措辭、造勢等,找到學習寫作的門徑。該書在選編時敢於創新,打破自古以來古文選本依據明昭明太子蕭統《文選》體例的思路,克服以條目為主線,分類繁瑣的缺點。以時代為綱,作者為目,閱讀、使用方便快捷。正因為如此,儘管後人編選了不計其數的各種風格的古文選本,但無一能出其右者。
《古文觀止》編輯吳楚材、吳調侯叔侄二人才器過人,潛心力學,古文造詣很深。有人稱讚他們“下筆數千言無懈漫”。該書取名《古文觀止》,可以看出他們才蓋天下、自信滿滿的豪氣和力臻完美、精益求精的態度。“觀止”的牛皮吹了300多年不破,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但是,編者處在封建時代的種種侷限,難免出現少數權衡欠要,選擇不當之處。編者對於先秦諸子散文一概不收,甚至《論語》、《孟子》也予封殺,難免使人產生滄海遺珠之憾。這主要是編者囿於崇古尊經的偏見所致。同時,由於清朝考古業尚不發達,傳媒出版業受到印刷和交通等方面的限制,古代散文編選難度頗大。編者乾脆知難而退,對先秦諸子文章視而不見,這一點也可以理解。
由於編者的價值取向和個人編好,《古文觀止》難免有看人下菜之嫌。比如被稱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曹操的作品被排斥;因看宋徽宗、高宗誤國亂政,他們的文學佳作棄之不用。至於諸如託名李陵所作《答蘇武書》為投敵變節者辯解,託名蘇詢所作《辯奸論》對改革創新政治家以人身攻擊的文章反而被收錄,真偽不分,是非不明,就是明顯的失誤了。好在這些所佔比例很少,其影響僅白壁微瑕而已。
編者頗具經濟眼光,為了把銷量搞上去,順應科舉策論需要,選入了一些八股氣息濃郁的文章。該書自出版發行以來,雖然沒有達到洛陽紙貴的暢銷效果,但畢竟迎合了當時的市場需求,賺了一筆銀子。從總體上看,吳氏叔侄編書的主要動力是個人愛好,並沒有期望編書帶來滾滾財源。用現代眼光看,他們乾的是一番功在千秋的公益事業。在當時沒有電腦、印表機等現代辦公裝置的情況下,編輯的難度可想而知。儘管當時已有活字印刷術,印出這樣一輯宏篇鉅製沒有雄厚財力支撐是難以如願的。況且當時並沒有著作權一說,編者完全是倒貼編輯、印刷費,不拿一分錢稿費幹起來的。類似的編撰一般由皇家主持,他們也沒向政府跑補貼。用流行的話說,哥圖的不是錢,是名氣。憑信仰、愛好和公心幹事的態度,讓人心生敬意。好在博得了“觀止”大名,也算是對編者的一種肯定。
當前,我們正在開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在這種形勢下,繼承祖國優秀文化遺產,認真研讀國學經典,醫治目前浮躁趨利的世風,無疑是一劑良藥。讀《古文觀止》,更是一劑清涼之藥。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3
我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有營養、有味道的書。那麼,什麼書有營養,什麼書有味道呢?在我看來,書中的營養是指書中所包含的哲理,讓讀者在閱讀後能夠在思想上邁出一大步。書中的味道意味著作者的寫作風格應該是獨特的,而不是大眾化的,可以帶給讀者獨特的感覺。這樣,所謂的“閱讀”就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
即使浩瀚如煙海的書,這樣的書也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來,《古文觀止》是這樣一本好書。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從縱向來看,它記錄了從戰國時期到清朝每一代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劉禹錫的《陋室銘》,當閱讀時,讓我感覺我正駕駛著一艘小船,在歷史長河盪漾。
從橫向上看,《古文觀止》文章大都是散文,因為有很多散文,所以兼取了駢文。由此可見,本書的體裁風格是多樣而獨特的,如書、論、碑、記等。這確實是一本很好的縱橫交合的選集。
在閱讀《古文觀止》之前,我和幾個讀過它的朋友討論過。一個朋友告訴我,現在的文壇主要是現代的,而發展了幾千年的文言文越來越少,所以讀《古文觀止》並不有趣,既不懂也不有趣,只是瀏覽一番。後來,當我看書的時候,我也起了“同理心”,但隨著逐漸深入閱讀,我的心就像一條幹涸的河流,湧出了一個小小的甘泉。當泉水逐漸注滿滋養我的靈魂時,我恍然大悟:現代文和中古文都是文章,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在中華民族的鼎盛時期,有許多原因交錯其中,我們應該致敬,應該學習。
另外,我想提出一個建議。如果你正在讀《古文觀止》,請慢慢讀,慢慢品嚐,就像喝茶一樣,只有這樣你才能嚐到這杯熱茶的香味。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4
偶爾聽見老師說《古文觀止》是本不錯的書,我便纏著媽媽買了,但買回之後卻大失所望,那一個個認不得的字,那一句句看不懂的文言古句,讓我不知從何讀起,更是讓這本書一度被我所遺忘,直到某日,無意翻開這本蒙塵已久的書,細細品味一番,雖說依舊看不懂那深奧的文言文字,但那譯文所講述的一個個故事卻是讓我大感興趣,特別是“曹劌論戰”一文。
在“曹劌論戰”中,最吸引我的除了曹劌不費吹灰之力以少勝多戰敗齊國以外,便是他與魯莊公的那番交談,特別是在魯莊公質問他:敵強我弱,兵力懸殊,我們可能勝利嗎?的時候,曹劌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問魯莊公,他所做之事是否會讓百姓願意為他打仗。他這一問,抓住了任何一個帝王都愛面子的特點,讓魯莊王不得不用各種事件來證明自己愛百姓,以至於百姓會真心誠意隨其作戰,而曹劌就是在這時取信於魯莊公,讓其相信自己是為國存亡而來覲見,從而獲得出戰的機會,在戰時大放異彩。“曹劌論戰”讓我看到了一個機智而心思縝密的人,讓我在敬佩他的同時也學會了很多。而除了曹劌論戰,《古文觀止》上一些我聽聞已久的名篇也吸引著我。
《陋室銘》是唐代名家劉禹錫的傳世大作,也被收錄進了《古文觀止》中。這篇文章僅僅八十一個字,卻寫出了劉禹錫那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質,就如周敦頤的《愛蓮說》中的那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樣,那《陋室銘》中字句句間都流露著劉禹錫的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懷,特是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好像就是再向那些在他落魄時落井下石的人說著“我劉禹錫就算住在這裡破舊的小茅屋
之中,也不會放下尊嚴與你們這群人同流合汙!”而這也讓我在對劉禹錫的《陋室銘》大加讚揚時,也對面前抱著的這本我原本不太放在眼裡的古文言文,書產生了極大地興趣與好感,對於它的“身世 ”我也有了瞭解,他是從一對以教書為職的叔侄吳楚材與吳調侯編著的,雖然只是編著,但正因為有了這樣一本書,才讓我對古文產生了興趣。
《古文觀止》中名篇眾多,名句也眾多,但我最愛的還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的“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這話語中透露著王羲之對世態炎涼,時間飛逝的感慨,讓我也受益匪淺。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5
作為人類精神和靈魂的結晶,書籍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一點也不假,《古文觀止》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古文觀止》這本書是由清初山陰人吳楚材和吳調侯倆叔侄編著的。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到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我讀這本書就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巍峨的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灼見真知,叫人一讀就難捨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其中最讓我身受感觸的還屬韓愈所著的《師說》一文。感覺字字入理,句句動情。
《師說》中的一段話這樣寫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大意是說古代求學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真理、講習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呢?有了疑難而不向老師學習、請教,那些疑難就始終無法解決了。最後說到真理和知識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讀完這段文字,我立刻聯想到了自己的平時的學習。我以前偶爾會有一些問題不太懂,而又不敢去問老師或不好意思向同學請教,怕老師會說我上課沒認真聽講而責備我;怕同學們因為我成績好竟然有不明白的問題而取笑我。現在,我終於明白該怎麼做了。以後我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去請教別人,正如文中所說“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我們向別人請教,並沒有什麼可以感到羞恥的地方。
讀完《古文觀止》這本書,確實令人受益匪淺啊!希望同學們都去讀讀這部國學經典名著。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6
就拿先秦文來說吧,它主要講了一些古代人說的很有說服力,很有見地,很有哲理的話。有目光長遠的宮之奇,有敢於反駁昏庸襄公的子魚,又不重名利的介之推,有在獄中能說服梁孝王的鄒陽……各種各樣的賢人都在展示自己非凡的口才。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處以宮刑之後對自己非常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他在《報任安書》裡說:“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意思是:所以,禍害沒有比貪利更悲慘了,悲哀沒有比傷心更痛苦了,行為沒有比祖先受辱更難堪了,而恥辱沒有比遭受宮刑更巨大了。受過宮刑的人,不能同正常人相提並論。在如此環境下司馬遷而能著出《史記》,那我們健全的人更應該發奮圖強了,不說為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至少也要不愧於活在世上的每一天,不讓人生的旅途留下遺憾啊。
我還知道了虔誠遵循“禮“而一絲不苟的態度。曾子臥病於床,病勢已經很沉重了,家童看到曾子在床上的床蓆,問道:“華而睕,大夫之簀與?”曾子聽到後,吃驚地睜大眼睛說:“然,斯季孫之賜也。”然後要求換掉床蓆,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士,不能睡在大夫用的床蓆上死。家人不同意,曾子曰:“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姑息。”堅持要求換掉它,結果換掉沒多久,曾子就死了。人都要死了還堅持不能破禮,要遵循道德。而現在社會的人有些簡直是以無恥為榮,和古代人的堅守禮的思想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獄啊。
從《寺人披見文公》中我領悟到有大做大事的人有大的胸襟,晉文公二次被寺人披追殺,第二次被斬斷一隻袖子。可是經過寺人披的一番話,馬上改變態度,放棄前怨,接受意見,才能免除一場殺身之禍。
讀書能找到心靈的寧靜,讀書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讀書能陶冶情操。古人云:“開卷有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彥如玉”。所以多讀書絕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所謂: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7
《古文觀止》是本好書,是中華禮貌智慧的集現。我喜歡讀,它在我心中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輝。自我讀起此書時,背過的古文可是就寥寥數文。實在是好文眾多,只得走馬觀花般學習皮毛,而在觀止的選傳中,猶獨鍾情於《戰國策》李斯的諫逐客書與三國的諸葛亮的出師表。李斯敢寫諫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對的,表現其的勇敢與智慧,文章結構緊湊,舉例充分,論理十足,可謂是絕。諸葛孔明寫《出師表》,表現他正直,為夢想奮鬥的精神品格。下頭我就選諫逐客書二段來品析。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2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李斯寫諫逐客書時,正為秦王因韓國實施「疲秦計畫」,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範圍之內,於是李斯將諫章呈給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銷逐客令。試問;如果諫章不能打動秦王,那麼秦王會不會以叛黨的名義殺了他。答案是肯定的。從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膽量,從容,淡定,真學才識。從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聞……”作為起始,一連串的因果例項擺出,環環相扣,層次明瞭,之後說明為何不贊成,否定秦王的決議。第二段“夫物。”,我猶以為重要,一針見血。突出中心。
這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文,也讓我對作者感到敬佩,也讓我對自我感到愧疚。想想自我在生活學習中無法自立,也沒有像作者那樣有主見,遇事懦弱膽小。不能沉著應對,應對一些物質的事物,也不能夠地應對。所以我立志學習作者的這種精神品格。而我也很慶幸讀了這本讓我很愜意,很享受,很有啟發的書。
沒錯,就是它—《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8
《古文觀止》。其實一開始,我對古文是厭惡的,這種厭惡來自另一本書,它叫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原先以為高考以後,我就永遠和這些艱澀的文字說再見了,沒想到,陰差陽錯,我成了一個語文老師,今天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點自己對這本書的體會。
《古文觀止》清代吳楚材、吳調侯編選。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而這本由兩位鄉村教師選編的“教材”300年來流傳極廣、影響極大,在諸多古文選本中獨樹一幟,魯迅先生評價《古文觀止》時認為它和南朝太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昭明文選》一樣,“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的不可輕視”。
《古文觀止》,二百二十二篇古文,不能和大家一一分享,簡單的談一點自己的收穫。
作為教師,要讀的相關內容首當其衝是〈〈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讓我知道了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每日必備的基本工作。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言論一開始使我難以接受。但是逐漸的發現,我們的知識會不斷老化,不加以學習,就會不如弟子。我們該怎樣面對這一尷尬?這就激勵我要不斷的學習。
同時我也覺得,當學生出難題“考考你”時,我們要放寬心,即使請教於學生,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無知才是我們所要禁忌的。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過意不去。要知道:“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9
餘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讀,閱畢《古文觀止》,雖非正業,卻是入職學校以來最大收穫,頗有些心得,請略陳陋見。
古文觀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選,古人蒙學課本,亦是古人為學入門讀物,餘在而立之年始讀,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見當代中國教育之偏頗。
就其佈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來源以《左傳》最多,個人以韓愈最多,取《左傳》傳承“春秋大義”的宗旨與韓愈“闢道攘佛”的功績;這與清代學者抱殘守缺、空空如也的衛道宗旨比較相符。蘇東坡曾稱譽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載道”論,韓文公逆諫人主,糾治世風,力挽唐代崇佛之狂瀾,足可當之;但若就文字論,韓氏文章似未達這等境界,東坡先生的評價多有後人敬畏先賢的溢美之詞。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題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氣呵成,餘音不絕,令吾輩後學讀其書,想見其為人。《觀止》所選文章,以單篇論,太史公的《報任少卿書》無疑是獨步翰林,堪稱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筆尖所及,氣貫長虹;餘每每讀罷,未嘗不為之折服、為之太息。至於陶淵明的《歸去來辭》、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這四篇奇文,難分伯仲,全憑諸君喜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各有所取,無有高下。非謂“天下憂樂”就高人一等,人生際遇不同,不必苛求。
《觀止》一書優點許多,待諸君細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覺,而且不才以為,多為編者有意為之,讀者需多加留意。編者吳氏叔侄似以“正統”士人自居,重儒家傳統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為本,因而不取賦一類追求辭藻華麗,言不及義的文章;對崇尚清談之風的魏晉名士似也有異議,故幾乎不取魏晉一代的文章;編者是清代學者,受彼時狹隘的漢宋門戶之爭影響頗深,故宋代理學一脈文章全不取,是《觀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學者不能說的事情,所以元、清兩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傑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諸點,令“觀止”黯然失色。
歷朝歷代之文,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陽明心學多偏鋒,皆不足法,其餘更不足論,其原因仍不得正解。個人以為,或許中華文明歷經5000餘年,至明代已垂垂老矣,國運不濟,國勢保守,文風英氣不足,老態有餘,全無漢唐氣象。從學術的角度看,中國文明自“經重於史”的時代起,即自南宋起,文明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日漸衰退。從武術的角度講,有宋一代,重文輕武,血性漸失,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自宋始,愈演愈烈,直至近代不能復興。可悲可嘆!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10
之所以會閱讀《古文觀止》,說來也是機緣巧合。
不久前收到班委的群發簡訊,知道了又是一學期一會的讀後感時間,於是從群共享下載了書單直奔圖書館,憑直覺覺得標題不錯,便借了這本1987年版的《古文觀止》。簡樸的封面上散落有緗色的斑斑點點,書頁微微泛黃,這無一不昭示著它存在了好些年頭,還未閱讀,心底裡已增添了幾分好感。
《古文觀止》是清康熙年間的吳乘權和吳大職叔侄二人選編的一本古文讀本,從先秦到明末,共12卷,222篇,以散文為主,間或穿插有駢文辭賦。康熙三十四年,二吳將書稿寄給已是兩廣總督的吳乘權的伯父吳興祚,吳興祚“批閱數過”後於當年五月端陽日付梓,這就是《古文觀止》的初刻本。此後,《古文觀止》又經過多次翻刻。87年版《古文觀止》是安平秋點校的,他以1958年中華書局出版本為底本,用映雪堂原刻本複核,再用文富堂本、懷涇堂本、鴻文堂本參校過,甚至還參閱了相關史書、總集、別集所收古文。首頁刊登安秋平的點校說明,此外還附有吳興祚的序,吳乘權、吳大職二人合寫的序和吳乘權的例言。
《古文觀止》裡選錄的篇目大多是耳熟能詳琅琅上口的名篇佳作,其中有不少在中學和大學階段的課本中出現過,每每讀到,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親切感。吳乘權和吳大職二人在篇中注有不少的字音、詞義、典故,部分句子的釋義和自己的評註,用小字與原文隔開。適當的即時註釋,能夠幫人更好地理解原文,又不至於只看釋文而不去思索。由於沒有應試壓力,再加上註釋和已有的古文基礎,閱讀《古文觀止》,不僅能溫習了學過的古文知識,充實自身的文學修養水平,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窺見歷史的片段。先秦時期,諸國混戰、群雄並起,各 國國君為開拓疆土,發起各種正義的非正義的戰爭;能臣幹吏或向君主勇諫,停止不義戰爭、拒絕向他國借道,或出使他國,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國之師。兩漢之際,帝王下詔求賢,賢臣上表獻策。魏晉南北朝,朝代更迭頻繁,文人雅士退居一隅,縱情山水。唐宋大家,居廟堂之高則陳書上表憂國憂民,處江湖之遠則歸於自然攜友同遊……
87年版的《古文觀止》的最大特色在於二吳的評註,他們會在某些句子後面和全文借書處新增自己的觀點看法,如《曹劌論戰》中就有評論:“‘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罵盡謀國僨事一流人,真千古笑柄”;《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中評論:“一念奢侈,飢寒立至。起手數言,窮極原委。‘奸法與盜盜’一語,透盡千古利弊”,言有盡而意無窮,讀來令人深思。
《古文觀止》作為我國古代散文的入門書,集中展現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11
正所謂濃縮的都是精華,《古文觀止》就是這樣的一本“精華”書籍,它收錄的文章全都是古文中的精華。《古文觀止》讓我飽飽的享受了“文言大餐”,陶醉於文言文的韻味的同時,也讓我對歷史、文化、社會的發展有了更深的瞭解。讀完這本書,我相信會它讓你受益終身。
作為中國古文選本之最的《古文觀止》,最大的特點一、選文經典,二、時代性的編排、三、最為津津樂道的評註,我想這就是《古文觀止》一直以來為人們喜愛的原因吧。我認為它被稱為“歷史上最高水準的文言文”一點都不為過。選文方面,著重選擇漢朝之前的經典篇目,如《公羊傳》、《國語》、《左傳》等,它們總和達到了七十篇,佔《古文觀止》選文的三分之一之多。我認為這樣的好處:一是讓我們後人能夠了解到中國散文的發源,二是讓我們瞭解到秦漢時代文學的分量。所選的作品極具代表性,有司馬遷的《史記》、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等,無一不是大家之作,經典之作。所以收錄的作品都是經濟文化最鼎盛朝代時期的散文,也是最精華的部分。不管你是初學者還是學者,從中都能得到很大收穫。在編目方面,《古文觀止》也很有特色,拋棄傳統的型別分類,而是採用以作者分類,朝代分類,可見編者的思路清晰,想更好呈現文章的想法。我從這樣的編排中,看到的是時代的發展脈絡,看到的是大氣磅礴的氣勢。最讓我耳目一新還是書中的評註,讓我瞭解古人對於古書的評價,如《醉翁亭記》中表現其駢散風格的“也”的評註,司馬遷對屈原的“同心憂思”的評註,表現出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嗟嘆。讓我們從這些古文的評註中,瞭解評註者思想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古文美。
讀《古文觀止》可以瞭解歷史、瞭解哲學、瞭解理學思想、瞭解人情世故、瞭解人文精神……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合,讀《古文觀止》也是我們瞭解古文的一種方法。所以我推薦《古文觀止》這本極具影響力的書作為我們的枕邊讀物。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12
在我國燦爛豐富的文化遺產中,散文有著同詩歌一樣悠久的歷史。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無數傑出的散文家都以其絢麗多彩的散文著作反映著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兼具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優秀散文,被歷代的許多學者重視、研究乃至最後編撰成冊。《古文觀止》歷經三百年的滄桑,從浩如煙海的選本中脫穎而出,其聲譽更是遠播海外。
《古文觀止》共選取從先秦至明末的短小精悍的佳作共二百二十二篇。其得名於《左傳》中《季札觀周樂》,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反映虞舜盛德的舞蹈時,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觀止矣,若有它樂,吾不敢請已。"季札認為這組樂舞已經達到了舞蹈的最高境界,其他的就沒有觀賞的必要了。而吳楚材、吳調侯兩位編者也認為他們所選的古文均為上乘之作,故取名為"觀止"。
回溯到先秦至明朝的歷史時空,從欣賞溫馨祥和的世外桃源"黃髮垂髫,其怡然自樂"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暮秋勝景;從聆聽急雨、密雪敲擊竹瓦所生的清絕之音到"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從感嘆"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到"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的人生體驗……讀《古文觀止》讓我感受古人智慧的力量,體驗穿越時空的對話,步入一段又一段愉快的古典文化之旅。
《陳情表》中的李密,一亡國賤俘,家境清貧,沒有俸祿,生活艱苦。但他敢於逆龍鱗,拒徵召,實屬不易。他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就是因為含辛茹苦撫育他成人的祖母,如今臥病在床,無人伺候。“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正是因為他能夠把親情看得至高無上,以對祖母的孝心來顯示對君王的忠心,因此,他也能夠讓標榜“以孝治天下”的皇帝深深地感動,從而“辭不就職”。
曾經我會為文言文裡生僻字詞,複雜語法而困擾著。直到遇到了《古文觀止》,一開始原文晦澀難懂沒有耐心讀下去,但藉助翻譯堅持下去。讀完以後,文言文對我似就不那麼可怕了。慢慢發現,文言文不是祖宗留下來的"考試噩夢" ,而是一個寄託著許多文化瑰寶的載體,那些紛繁複雜的語法只是這朵玫瑰莖上的刺。那些文字裡有分分合合的朝代更迭,有潔身自好的知識分子情懷,有性情中人對國的一片赤子之心,有春去花下飄落的幾句人生感慨。過去的我,漸漸被語文的魅力折服。原本不擅長語文的我不知不覺間喜歡上語文,其實,不僅僅是語文這門學科,更是它所傳承的中華傳統文化。古文中的美景佳人,閒情軼事,讀來怎不令人神往。穿越時空去感受另一個時代,理解另一個人的悲歡,怎不令人快哉?
所幸遇到《古文觀止》,讓我青春和語文的交集不再等同於考卷上鮮紅的數字。
讀一本好書,讓我們獲得前人的感受,讓我們來一次跨越千年的旅行,讀一本經典好書吧!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13
《古文觀止》沒有《論語》中的君子小人觀的對比,也沒有《詩經》中的爛漫與自由,也非《離騷》的華麗與哀怨,更無唐詩、宋詞的豪邁,更非《莊子》的遙遙與灑脫,有這麼一本書,它就是除去一切浮華,彰顯古人智慧的《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這本書的哲理,有小有大。小到修身養性,大到治國平天下,無所不含。《愛蓮說》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岳陽樓記》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僅學古文,更學為人處事之道,立身明辨之禮。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樹立什麼樣的目標;告訴我們在碰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應該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別人;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古老的智慧、做人的道理、雋永的成語。
我偏愛其中的一些文章,如《三峽》、《馬說》、《陋室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每日熟讀並背誦一段是我的習慣,假期我還會把我喜歡的文章謄寫成作品,既練字又可複習背誦,深刻理解其中含義。當朗朗上口時,倍感自信與自豪。
感謝《古文觀止》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快樂與收穫。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14
近段時間,因為小孫女纏著要聽故事,在講了《聊齋志異》裡的一些故事後,選擇了《古文觀止》裡的26篇文章,首先是文章裡的故事講解,然後再錄製古文原文。錄製之前,孫女會給爺爺捧杯茶潤喉。在故事講解的過程中,孫女時不時地會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並且還會前後聯絡起來說出自己的觀點。這麼小的孩子居然能夠喜歡聽我誦讀古文,既出乎我的意料,也使我感到無比欣慰和喜悅。
在誦讀並錄製這些古文的日子裡,我是受益最大的那個人。好像是面對眾多先賢在交流,聆聽他們對世事人生的理解,越來越強烈的一種感覺油然而生,覺得自己的生命拉長了數千年,視野拓展了幾萬裡。就像到華夏最高學府進修一個學年一樣,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哲學、地理知識,歷史興替歷歷在目,秀美山川盡收眼底,人生態度更加陽光。
在《誡兄子嚴敦書》裡更正了對“口無擇言”這個詞的理解,原以為是“口無遮攔”不分場合亂髮議論呢。讀了文章才知道這是對一個人(龍伯高)品德修為高的讚譽,品德好的人說出的任何一句話都是有道德的,根本不用刻意選擇。而人們經常引用的“刻鵠不成尚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狗”也是出自馬援的'這篇文章。
讀蘇軾的《超然臺記》,“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為“心有陽光,處處美景;欣賞美景,心更陽光。”這段話找到了知音。
孫女問我:“怎麼都是這麼好的故事?”我回答她說“所謂觀止,是幾千年來最好文章的集合。”
《古文觀止》滋養了祖孫倆的身心!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15
細細地品味了《古文觀止》裡的幾篇喜愛的散文,我才真正地感到了散文的精妙,而書的兩位編者的點評,也特別獨到,恰如其分。尤其是作法的評析,特別精細,怪不得我國古代書塾常把此書作為啟蒙的必讀經典書。我在不少作家的自傳裡看到這種現象,每當提到小學時自己最喜歡的書,他們都提到了《古文觀止》,這難道是巧合嗎?從另一個角度看,經典的散文在引導作家創作、形成語感方面,作用是相當大的。古人有這種說法半《古文觀止》的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散文精選集,其中編選的有歷史散文,抒情小品,篇篇都堪稱典範之作。
從入選散文的年代來看,每個朝代都有幾篇作品入選,甚至有的朝代入選十幾篇。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古代散文的繁榮景象。我國現當代不少散文名家深受古典散文的影響,我最敬佩的散文家朱自清就是其中一位。朱自清的散文深得明代散文名家歸有光的精髓。在敘事散文方面,歸有光最善於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表現人間人倫真情,喚起無數讀者對往事的美好的回憶,特別是《項脊軒志》中回憶祖母幾句關愛孫兒的話,讀來催人淚下。許多貌似瑣碎的小事,一一經作者深情的回憶,一經作者藝術之筆的提煉,特別動人。我認為,朱自清的敘事散文《背影》中父親不厭其煩的照顧,苦口婆心的叮囑,過鐵道買橘子的笨拙,無一不受到歸有光筆法影響。朱自清洗盡了鉛華,一切歸於樸素、自然,讓人讀來,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有一種如坐春風,如沐春雨的感覺。
歸有光在散文創作中的用詞也十分講究,特別愛用疊詞疊字,聲情並茂,這可能是受古典詩詞影響。而這一點在朱自清的寫景散文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綠》《春》《荷塘月色》等名篇中,朱自清大量運用疊詞疊字,音節和諧優美,大量運用西式洋的描寫短句,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讓人感到用白話也能寫出優美精妙的散文。
歸有光的山水遊記也有自己的特色,起承轉合的筆法嫻熟之至,亦精煉,亦暢達。樸素之語中見喜愛之情、愉悅之感。我看朱自清的《歐遊雜記》也頗受影響。而朱自清在句式安排上又進行了新的探索,把死氣沉沉的“有”字句,“是”字句化為簡潔明快的短句,活靈活現,生機勃勃,為後來的散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朱自清不愧為一代散文大家。(駱鵬)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16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留侯論蘇軾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叔侄兩人為當時的學子編選的一部古文教材,選取了從先秦到明代的222篇古文,所選文章以散文為主,駢文和韻文為輔,皆是古文中的精華。作者以“觀止”兩字為題,可以看出書中所收錄的文章的盡善盡美,是典範之作。如王勃的《滕王閣序》,李斯的《諫逐客書》,諸葛亮的兩篇《出師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等都是千古名文。
王勃,字子安,初唐著名文學家,年少能文,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其詩氣象渾厚,音律諧暢,開初唐新風,駢文文采華麗,對仗工整,《滕王閣序》極負盛名。文中多處千古名句: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徵,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素稱千古絕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是本文的文眼。古往今來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鬱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
“卑賤是最大的恥辱,窮困是莫大的悲哀”。李斯,楚上蔡人,入秦,說秦王並六國,拜為客卿。佐秦王並六國,為丞相,著有《諫逐客書》。李斯幼年貧困,應廁鼠和倉鼠的生存環境不同而得出“老鼠哲學”。後師從儒學的集大成者荀子,出師入秦為官。後因韓國派水工鄭國來秦修建三百餘里的渠道,以實施“疲秦計劃”。秦王政聽信宗室大臣的進言,認為來秦的客卿大抵都想遊間於秦,就下令驅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驅逐之列,儘管惶恐不安,但主動上書,寫下千古流傳的《諫逐客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無論在古時或是當今,若要國家強大廣招人才應為不可少的一項政策,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時代,是國際交流越來越密集的時代,是人才流動越來越頻繁的時代,廣攬群雄不可不為!集招人才首先要不拘一格。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17
《古文觀止》一書,是文人吳楚才、吳調侯爺孫兩人在清朝康熙34年間,收集了由先秦到明末兩千多年的優秀作品而著成。此書不僅包括了史傳、論說文,還有見聞札記、山水遊記、雜文小品和其他的應用文。另外,少量的駢文和韻文也被選入其中。大體上可以反映出中華古文的絢麗多姿以及百讀不厭的文學風采。
這本書不但有收藏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有供人們閱讀欣賞的潛質。每篇文章的寓意之深厚,令人讀後回味無窮,耳聰目明,茅塞頓開。它不但教你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可以說篇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錄,不愧堪稱為“觀止”。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深莫測,讀後給人以寬博的想象空間。這些文章,千百年來流傳至今,依然膾炙人口,可見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
我在通讀時,對其中大家熟知的:《左傳》中的《曹劌論戰》,《國策》中的《魯仲連不帝秦》,李斯的《諫逐客書》,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賈誼的《過秦論》、《治安策》,諸葛亮的《出師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桃花源記》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人的文章,頗有偏愛。讀後,深有感觸,我認為這些文章,不僅是歷史上公認的佳作,今天看來也是古文中的精華。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18
魯迅先生曾說過:“選本所顯示的,往往並非作者的特色,倒是讀的眼光”。《古文觀止》便是一部優秀的書本。
《古文觀止》的編選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即給青少年的我們提供一個學習文言散文的入門讀物。孫洙在《唐詩三百首》的序言中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如果讀了《古文觀止》中的此文章,一定會受益匪淺。《古文觀止》的選文是比較全面而又有重點的。從春秋到明末兩千年之間都有作品入選,且大多數都是非常優美的文章。這部書既重視文章的思想內容,又重視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的錘鍊,把說理、記敘、抒情、寫景熔為一爐,蒐集了許多名篇。
《古文觀止》吸取了前代選家之成果,其作品大都是比較優秀的,全書表現出兩個方面的特色,這部書對一部作品與一位作家選擇了可以代表其思想和藝術風格的篇章。它宣揚了當時具有時代進步意義的民主思想,以及反對重神輕民,反對當時一些流治者的荒淫殘暴,昏庸無道。在這部書,它擇取的有唐宋八大家之散文,是具有獨特物思想與藝術風格的,其中,韓文氣勢磅礴,曲折自如,善於發不平之嗚,又善於在論說中插入對人情世態的典型刻畫;柳文能突破儒家的某些思想的禁區,充滿了對黑暗現實的揭露,和對人民的同情,他的山水遊記在寫景中寄託著憂憤,意境幽深,語言精粹。歐文善於跌宕唱嘆,一往情深,風神疏淡自然,語言流暢清新:三蘇父子都善於縱橫議論,特別是蘇東坡的散文,思想活躍,立論新奇,境界開曠,前人有“韓潮蘇海”的讚譽,語言也很清麗,像行雲流水,流轉自如,往往在散文中創造出詩意盎然的新界;曾恐之散文,立論平實,筆力沉著,論述如層層剝筍,在明清兩代影響極大;王安石散文則以見解深刻著稱,表現出了一個傑出政治家眼光。在從《古文觀止》收集的《左傳》文章中,描寫出了戰場場面和記敘外交政治家辭會,都是婉轉曲折的文章。則第二特色就是對同一作品的不同體裁或不同作品的同一體裁從不同角度著眼在其書中,選文大多不是應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義並茂的作品。如李斯的《諫逐客書》,路溫舒的《戒兄子嚴敦書》等。
此書影響廣泛。魯迅說:“評選本子,影響於後來文章力量是不小的”。正是這書的作用。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19
《古文觀止》按照時間順序分成:先秦文、漢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以散文為主。《古文觀止》收錄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每朝每代最富盛名的文章,例如我們所熟知的《陳情表》、《出師表》、《滕王閣序》等。書中的每一篇古文都不算長,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反覆思考,仔細琢磨其中的道理。愛國,百善孝為先,民貴君輕,寄情山水陶冶情操等等,都是《古文觀止》篇篇文章中的真知灼見。劉禹錫的《陋室銘》寫出了一種淡泊名利,志趣高潔的高尚品質,這讓我們後人讚歎連連,也激勵著我們。一個人的成就並不完全等於他金錢的多少,住處的好壞,而是由他的志趣和品德成就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漁人打魚的時候偶然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裡一片祥和寧靜,富足的景象。桃花源裡的百姓與世無爭,不過問世間事事。桃花源裡自由美好的生活,是作者是每個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也許是人們對現實生活有諸多不滿才會更渴望桃花源真的存在吧,但這終是夢一場……
《古文觀止》中還有很多流傳千百年仍被人們所熟知的文章,它的思想深度,文學造詣都高,值得我們後人閱讀,分析。《古文觀止》中的文章都多少表達了作者的無奈,而這些無奈又何嘗不在困擾著我們,經歷了千百年人們的煩惱或者問題是亙古不變的,藉助前人的經歷和思考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消除我們的愁。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閱讀這本書,體會它的魅力,它所蘊含的價值是不菲的珍寶。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20
《古文觀止》是本好書,是中華文明智慧的集現。我喜歡讀,它在我心中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輝。自我讀起此書時,背過的古文不過就寥寥數文。實在是好文眾多,只得走馬觀花般學習皮毛,而在觀止的選傳中,猶獨鍾情於《戰國策》李斯的諫逐客書和三國的諸葛亮的出師表。李斯敢寫諫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對的,表現其的勇敢和智慧,文章結構緊湊,舉例充分,論理十足,可謂是絕。諸葛孔明寫《出師表》,表現他正直,為理想奮鬥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選諫逐客書二段來品析。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2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李斯寫諫逐客書時,正為秦王因韓國實施“疲秦計畫”,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範圍之內,於是李斯將諫章呈給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銷逐客令。試問。如果諫章不能打動秦王,那麼秦王會不會以叛黨的名義殺了他。答案是肯定的。從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膽量,從容,淡定,真學才識。從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聞……”作為起始,一連串的因果例項擺出,環環相扣,層次明瞭,接著說明為何不贊成,否定秦王的決議。第二段“夫物。”,我猶以為重要,一針見血。突出中心。
這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文,也讓我對作者感到敬佩,也讓我對自己感到愧疚。想想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無法自立,也沒有像作者那樣有主見,遇事懦弱膽小。不能沉著應對,面對一些物質的事物,也不能夠地面對。所以我立志學習作者的這種精神品格。而我也很慶幸讀了這本讓我很愜意,很享受,很有啟發的書。
沒錯,就是它—《古文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