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傳記優秀讀後感(精選3篇)
孫中山傳記優秀讀後感(精選3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孫中山傳記優秀讀後感(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孫中山傳記讀後感1
在讀完《孫中山全傳》之後,我瞭解到孫中山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他選擇了正確的道路。我個人認為在孫中山成功之路上有五大轉折點(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首先,孫中山在廣州行醫之時,想要透過上書以救時局來將他的“醫國”的想法付諸實踐,草擬《上李鴻章書》,謀劃北上天津投書。文中一些於我們至今耳熟能詳:“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於船堅炮利、壘固兵強,而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然而,此次上書終究失敗。懷抱“改良祖國”大志卻痛感報國無門的孫中山愈益憂憤,遂赴檀香山在華僑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殘暴,倡議集結團體,共謀救國大計,成立了興中會。
通過了孫中山草擬的《興中會章程》,強調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宗旨。興中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開始。這是孫中山成功的第一大轉折點。其次,於1905年,孫中山成立了同盟會。按照西方資產階級“三權分立”學說組建本部機構。同盟會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革命小團體存在的領導機構組織不健全的缺陷。
它的產生,標誌著以孫中山為首的民主革命派在組織建設方面的一次理性飛躍。遺憾的是,在實踐過程中並沒有堅持最初的“三權分立”,而是“總理負責制”。中國同盟會的成立,使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姿態走上歷史舞臺。這是孫中山成功的第二大轉折點。再者,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得知訊息回國後,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並任命為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對歷史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意義,首先,它推翻了封建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其次,辛亥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這是孫中山成功的第三大轉折點。然後,伴隨宋教仁被刺事件引發的“二次革命”的失敗,孫中山被迫流亡日本,這是孫中山革命生涯中最困難、最感孤獨的歲月。而在這段艱難困苦的歲月裡,孫中山得到了宋慶齡的巨大支援和鼓勵。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結合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此後的歲月證明,這樁婚事對孫中山最後十年的革命活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同時,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了中華革命黨。這是孫中山成功的第四大轉折點。最後,1922年因陳炯明叛變,退居上海。1942年1月召開中國革命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的統一戰線。國共第一次合作加快了革命的步伐,威懾了帝國主義列強,使廣大人民群眾接受到革命的洗禮。然而,無法否認的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這場舊民主主義革命並未成功。正如孫逸仙先生所說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須努力”。
我們都清楚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雖然成立,但是民主共和制度並沒有真正實行,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靠武力和政治欺騙,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後來還一度恢復帝制。雖然孫中山領導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未能徹底實現革命目標,但正是這場轟轟烈烈和正義悲壯的革命,為其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經驗、準備了條件。故而,不可不謂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說道:“我們越南人民,深切崇敬孫中山獻身的奮鬥精神和崇高道德。孫中山畢生的民族民主革命活動,曾大大地鼓舞了越南人民爭取獨立和自由的鬥爭。”賈卡爾(印度國大黨領袖)曾說“孫中山先生不僅喚醒了中國人民,也向全人類指明瞭一條自由之路,我們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們的國父聖雄·甘地一般。”我想“孫中山”這三個字將烙印在我們千千萬萬人心中,直到永遠。
孫中山傳記讀後感2
有的人,不僅其生前活動為社會和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其去世後,仍保有著持久、強大的影響,人們會從他的遺產中汲取教益,獲得力量,繼續推動社會和歷史向前。孫中山就是這樣一位人物。
十九世紀末葉,中國積弱積貧,孫中山最初喊出“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從那一時期起,無數中華兒女為之奮鬥;在今後的若干世紀內,中華兒女也仍將繼續為之奮鬥。
孫中山思想的核心的部分是堅決的、完整的民主主義。在他的領導下,中國歷史實現了從“帝國”到“民國”的轉變,古老的中華大地升起了“共和國”的大旗。此後的歷史雖然反覆多變,但是,將我國建成具有高度民主水平的現代國家始終是中華兒女不變的奮鬥目標。
孫中山不僅期望國家富強,人民民主,而且期望民生幸福。孫中山高於他的同時代戰友的地方就在於,他在領導人民進行一般的民主革命的同時,還創造性地提出“民生”問題,要求建立一個新社會,人民普遍享有“文明之福祉”,達到“家給人足,無一夫不獲其所”的境界。
孫中山是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從提出“驅逐韃虜”,到提出“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從提出“創立合眾政府”,到提出國家政權應該“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從提出“平均地權”,到提出“耕者有其田”:處處體現出,孫中山能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更新、發展自己的思想。
孫中山又是一位大公無私的愛國者。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民國初建,他將臨時大總統的崇高地位讓給袁世凱,固有“知人不明”之憾,但同時不也反映出他以天下為公,視個人權位如敝屣的博大胸懷嗎?
孫中山還是一位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革命家。最初他只是一個人,然而,卻毅然、決然向清王朝這個龐然大物發起衝擊。民國建立,是孫中山理想的.成功,然而,失望與挫折接踵而來。孫中山一次又一次掀起革命鬥爭。在晚年,他更改組反動派,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重視和扶助工農力量,為推翻北洋軍閥、統一中國的北伐戰爭打下勝利的基礎。
孫中山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其經歷、事蹟、精神、思想都將永遠是中國人民的珍貴財富。在中華民族最終完成國家統一、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我們必須充分發揮這一珍貴財富的作用。一切中華兒女都有了解孫中山、學習孫中山、繼承孫中山事業的義務和責任。
孫中山傳記讀後感3
“和平……奮鬥……救中國!”這是一位老人臨終時的遺言,他的一生都在為這個理想奮鬥,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想的竟不是自己,而是人民,他是誰?他就是——孫中山。
他是一位優秀的文人。
孫中山的一生留下了諸多墨寶,但他卻不以書法知名。他的書法作品風格多變,時而氣勢恢宏,時而儒雅清新,使其擁有了不同尋常的韻味。其中最令我影響深刻的便是書中“天下為公”四個大字,渾厚有力,只怕普天之下也只有孫先生能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到這幾個字中,使它們顯得如此厚重吧。除此之外,孫中山先生也是極愛讀書的,他曾經說“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像這樣把讀書當成了自己的生活,又怎愁讀不好書呢?
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是他畢生堅持著堅持民主、共和救中國和三民主義救中國的信念與理想。“國家之本,在於人民”,“治國經邦,人才為急”,由此可見孫先生對人民是很重視的,我想,他被尊稱為“國父”也一定不僅僅是反動派中央常務委員的決議,更多的是天下百姓的心聲和對其的尊崇。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大部分都是他將中國道統和西洋歐美各家學說綜合整理而來的,少部分為他所獨創,由此可見,孫先生的文學造詣也是極高,這恐怕也與他愛讀書有關吧。然而他做到的是從書中汲取知識,同時把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這就是常人很難做到的了。
他是一位偉大的救世主!
是他建立了中華民國,推翻了封建、腐敗的清政府。在電影《十月圍城》中,我震驚於那些革命志士的勇氣和魄力,為了保護一個於自己從未謀面的人,竟一個個前赴後繼地獻出自己的生命卻毫無怨言。在讀完了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之後,我明白了,他們保護的是新中國的未來,而在那時,孫先生就是新中國的未來!是他拯救了整個中國於水火之中!“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當大官”這就是一位革命偉人思想。從第一次廣州起義到黃花崗起義,從辛亥革命到武昌起義,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和革命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孫中山先生用自己的生命和思想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為國家、為理想,堅持不懈地奮鬥著。
人們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而我卻想說“沒有孫中山就沒有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