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讀後感

《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夏天裡有什麼?有加冰的可樂和多汁的西瓜,有納涼人的低聲細語和蛙噪蟬鳴,有嗡嗡旋轉的風扇和陷入粘膩夢境的午睡……還有,屍體和秘密。看《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完全是一場巧合,深處隆冬的我忽然開始懷念夏天,於是就決定看本關於夏天的書。

  “夏天”、“煙火”是很美好的'兩個詞,但後面的“我的屍體”與其形成強烈的對比,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行文上下都是淡淡的講故事,還運用大量筆墨描寫故事場景,比如隱在森林邊界的石城牆、夕陽下放了水的曬田、夏天傍晚的人家,還有小孩子喜歡的冰激凌、懸掛在吊燈下面的蚊帳,一切與夏天有關的東西都在書中出現,怎麼看都像一部小清新的日漫,可是這一切被稱為屍體“我”看見,美好也慘烈,清新也黑暗。

  這本書以一個九歲孩童的角度“我”來講故事,但是“我”在第一章的結尾已經被人從樹上推下,摔死在堅硬的石頭上了,“我”從會說話能呼吸的孩子變成冰冷沉重的屍體。這本書作為乙一十六歲的處女作,很明確反映了他的寫作風格——黑暗,殘酷,血腥。

  “我”死了,卻還能看見這個世界,“我”看見了兇手的害怕,看見包庇者一直在處理我的屍體,看見媽媽在四處找我和悲傷痛哭,看見一個有一個熟悉的不熟悉的路人……

  前段時間看了“女童被同學往眼睛裡塞紙片”的新聞,再回過頭看《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更覺得諷刺,小孩子真的單純嗎?彌生可愛,健也活潑,一個是“我”最好的好朋友,一個是“我”最喜歡的男孩;一個害死了“我”,一個毀屍滅跡。彌生一直都在害怕,她不是害怕“我”死了,只是害怕“我”的屍體被發現;健的冷靜讓人不寒而慄。這是小孩子應該做的事嗎?是啊,彌生和健都是小孩子,他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又十分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天真可愛又邪惡殘忍,更讓人覺得恐怖害怕。

  除了讓人發自心內覺得冷意外,也讓人覺得悲憫,“我”夏天的願望是看一場盛大的煙火會,最終“我”還是看見了,在身體腐爛發臭變醜的夏天夜晚。這個世界並沒有改變,煙花還是如期舉行,在天空炸裂成無數流光溢彩的碎片,也也有人在煙火下許願,。所有人都在繼續生活,除了“我”死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