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德伯家苔絲讀後感

悲劇德伯家苔絲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悲劇德伯家苔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讀名著,發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後感可能達不到那麼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前一段日子,讀完了《苔絲》——流著眼淚讀完的。所以苔絲的悲劇既有社會的因素也與她的性格有關但這些因素都與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有著直接的聯絡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反映。苔絲的一生註定是一個悲劇。

  如果說卡門的美在於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頑強,那麼苔絲的美一定在於純淨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爾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苔絲是美麗的.鄉村姑娘,雖然有著貴族血統卻依然純樸。美,不是一種外表,而是內心高雅純潔的表現,宛如秋菊,雖然沒有杜鵑,牡丹的美豔,也沒有梅花的傲骨芳容,卻仍保留自己淡淡的清香。不爭,不傲,身在百花之中,心在藍天之外。

  克萊爾正式因為苔絲獨具特色的純淨才愛上她並向她求婚。可是當苔絲向她所愛的人坦白她那受傷的過去時,克萊爾猶豫了,對愛人的不理解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她最終選擇了離開。苔絲心碎了,當她幫她的傷口小心翼翼的展現在所愛的人的面前時,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諒。可是愛人卻狠心的在弱小的苔絲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

  花落無聲,寧靜的秋天已過,酷寒的冬風吹來,誰也聽不到花的哭泣,因為她從不在痛苦中哭泣,她的淚留給未來,她期盼著幸福。

  雖然後來克萊爾意識到自己的偏見和狹隘,他的心彷彿看見天上有一顆名叫“苔絲”的星星對他說:“親愛的,現在你原諒我了麼?”

  為什麼不可以抗拒,抗拒那虛偽的道德!離別......,等待......,彷徨......,後悔......雖然苔絲和克萊爾最後度過了五天美好的時光,可是,為愛復仇的苔絲結局依然悲慘。

  苔絲的悲劇也與她的性格有關苔絲是哈代塑造的一個全新的婦女典型。她有著雙重性格。一方面她敢於反抗傳統道德和虛偽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徹底擺脫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特別是後者與她的悲劇命運直接相關。

  苔絲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殘存於農民身上的某些舊道德和宿命觀點使她在反抗傳統道德時出現了軟弱的一面。當她受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迫害的同時又用這一道德標準來靜觀自己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她把自己看作一個罪惡的化身”“她老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的情形不敢抬頭見人”她比別人更不能忘記自己的恥辱。苔絲正是這樣用一張自己織成的道德羅網把自己束縛起來。其實她的自我束縛意識有其深刻的歷史基礎是整個社會意識的具體表現。苔絲作為一定歷史時期的個人必然會形成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和道德觀念她的思想和行動也必然會受到時代和社會意識的制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