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護理學教研組教學工作總結
婦產科護理學教研組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回眸過去這段時間的成果,一定承載著我們許多的心血和汗水,來總結過去,展望充滿期望的未來,寫一份教學總結吧。那麼如何做出一份高質量的教學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婦產科護理學教研組教學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手段
在理論教學中,可以利用傳統教學方式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變複雜為簡單。這樣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加強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比如在講“枕先露的分娩機制”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具有動畫效果的分娩機制教學課件,瞭解整個分娩的連續過程。再透過模型演示邊講解,講完後讓學生在模型上練習。這樣一來既緩解了枯燥的課堂氣氛,又增加了學生自己實踐的動手機會,為學生學習妊娠疾病、產後疾病打下結實的基礎。不同教學手段效果不同,合理應用可以取長補短。因此,我們如果能夠根據需要將實物標本、教學模型等傳統教具與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科學的結合,這樣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結合臨床實踐,運用典型病例
在臨床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病例與授課的內容進行有機的融合提高教學課程的`效果。例如,在講解“妊娠高血壓綜合徵”這節課程時,我們先將病例進行描述:患者30歲,初產婦,孕31周,產前檢查正常。查體:孕34周出現頭暈、眼花等自覺症狀,檢查:血壓170/130mmHg,水腫(++)。實驗室檢查:尿蛋白(+++),眼底A:V=1:2,視網膜水腫,今晨出現劇烈頭痛並嘔吐一次,繼而抽搐現處於昏迷中,急診入院。結合病例解釋本病的發病機制、臨床特徵及併發症等。“宮外孕”是婦產科護理學中的急腹症,一旦出現輸卵管破裂會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其傳統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而近些年保守治療越來越被重視。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列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病例做對比,從而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除了講一種疾病穿插相應病例以外,我們還可以在講完一章內容後佈置幾個病例,專門設立一堂病例分析課,讓學生對重點疾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講完病理產科後為了區別學生很容易混淆的“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可以給學生列舉兩個典型的病例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從而進行討論。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三、用新知識、新進展來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婦產科護理學是重要的臨床學科之一,隨著人類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婦產科護理學在許多領域和分支都有了跨越式發展。作為一線的臨床課教師在注重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穩固的同時,更多的讓他們瞭解到本學科的重要性和需要了解的新知識、新進展這樣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在講解“不孕症”時,我們可以先向學生介紹試管嬰兒、克隆技術的新進展進行介紹,然後教師延伸到先天性無子宮患者將來採用子宮移植術會給她們帶來的福音。例如,今年9月世界上首例移植子宮患者孕育後成功誕下嬰兒。該名女子被診斷為MRKH綜合徵(先天性無子宮無陰道),但是她的卵巢功能完整。在寶寶32周時,由於先兆子癇和胎兒心率的問題,該女子不得不中止妊娠,並透過剖腹產誕下一名男嬰。該女子的子宮來源於她的母親。因此,這也將是世界上第一例胎兒和母親從同一個子宮生育的情況。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語
總之,教學每個環節都是一個整體,一堂課程的好壞直接與教學效果和目標相聯絡,一方面我們要注意知識傳授過程中要具有科學性和有趣性,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自學和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們對知識的求知慾望。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鑽研教材,使教學相長,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現在的年青教師由於缺乏長期的教學實踐經驗,所以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沉澱,這樣才能體會到教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