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讀後感

《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讀後感1

  《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這本書讓我再次接觸了薛瑞萍這位灑脫不俗的老師。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了她的語文素養。她對教育獨到的見解,她對事業的執著和敬業都帶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就拿薛老師的第一篇 “不說愛”來說吧。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不說愛。從前不說,是因為它已氾濫,廉價甚於泡沫,肉麻直逼瓊瑤。出於自尊,我羞於隨習。以後我將更甚於言之,至少不說“愛學生”,因為我原本情緒化的拒絕已經被西方哲學啟蒙為理性的表達。讀了這段心中很是慚愧,因為我也不止一次地說過“我愛學生”。我們對學生的關心,只是因為是我們的工作,這不是愛,因為我們不可能為了某位學生而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即使有這樣的老師,那也不是我。但不可置疑的是薛老師她是,她的每件事都是處於對孩子的愛。讀了全書,我不難感受到她對孩子的真誠,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人,一位真誠的老師。

  回憶自已孩提的時候,老師在我們的眼裡總是那麼的高高在上,跟老師的交往很多時候僅僅侷限於課堂中的提問而已,多數情況還是聽老師說的多,自己發表意見少,總覺得在老師面前有著一種無形的壓力。現在自已當了老師,才發現,其實老師和正常的人一樣,並不是那麼的難以接近,但也發現了一些家長為了孩子跟老師打交道,而且一直覺得他們有好多真實的想法沒有直接表達出來。我們老師呢,說出來的也有一些讓人覺得是官話套話。看了這本書,我想我們也許都錯了,老師跟學生、老師跟家長,平等地真誠的交流其實並不難,就從《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這本書開始吧,這實在是一本值得老師和家長用心去讀的好書。

  真誠坦率的薛老師,如實地道出教師的難處;談起學校教育的無可奈何;平凡的她也跟我們一樣有平常人的想法,也對於家庭教育差的孩子一樣有些無能為力。《走出險境》的最後,“‘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在我看來,這話和‘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是一路的。如果是老師之外的人這樣說,那他就是在惡意地欺負人,把教師往絕路上逼;如果是教師自己這樣說,那他不是幼稚病就是自大狂,遲早要碰個頭破血流。

  我曾屬於後一類。那時,我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看看薛老師的這段話,我想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該反思。家庭教育一點不比學校教育來得輕鬆,那些把孩子的全部希望寄託在老師身上的家長該醒醒了。薛老師用和風細雨般的親切提醒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書中薛老師的真誠吸引了我,我更欣賞薛老師的讀書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非經典不是書。”“一個教師不愛讀書,如同不愛學生一樣。”“作為普通教師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揣摩名師背後漫長的修行。”薛老師侃侃而談的言語中折射出的'是她對讀書,對語文教學的深刻感悟。“我站在課堂上,我就是語文。”是的,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必須透過多讀書豐富底蘊,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因為你對語文的熱愛而產生熱愛之情。其實,在薛瑞萍的身上,沒有什麼榮譽和名利,而是把心實實在在地鋪在了書和學生還有教學上。讀著薛老師的話,我常常頓徹頓悟;想想薛老師的話,我常常豁然開朗。漸漸地,我明白了語文學習之道,讀書。自己讀,陪孩子讀,做學習型的老師,帶動孩子成為讀書型的孩子。

  合上書,最美麗的教師宣言仍縈繞在我耳旁:“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我也默默對自己說:“沒問心無愧,我便心滿意足了!”

《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讀後感2

  《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讀後感《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這本書給我帶來如此多的愉悅和幸福,我連著讀了兩遍,還是不忍釋手,《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讀後感。作者薛瑞萍彷彿就是年齡稍長於我的同事,在每一頁裡與我侃侃而談。我為她的真誠和樸素而感動,為她對班級管理和語文教學的率性和駕馭之力而慨嘆,更為她的博覽群書和語言功底而深深折服。我初以為書名有點矯情,近年來讀的教育隨筆中就有一些屬於這種風格。但是,這本書的開篇《不說愛》像一陣清風剎那間吹走了我的疑慮——“現在我發現,我連盡職都談不上,我之所以努力,是因為除了教書,別的什麼也不會。這一行再幹不好,就只有喝西北風了,而且,我是那麼貪婪地想得到尊敬。所以,我的敬業,骨子裡透著自私呢。”這可看作一句大實話,也可看作自嘲,其中滿含著真誠和自信,一下子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引導我饒有興趣地讀下去。薛老師的真誠在字裡行間處處洋溢著。她不掩飾對借讀生曾懷有偏見,但當借讀生趙亮轉學後,她又進行自責式的反思:“我對他笑得太少……從今以後,無論是誰,只要進到我的教室,喊我一聲‘老師’,就是我的孩子。”她的教師觀有點不符合傳統,她說:“我痛下決心,決不把工作帶回家。……身為教師,最反感的就是‘春蠶’、‘紅燭’之類的比喻,不是因為它的濫俗,而是因為在它的背後,隱含著對教師的深刻愚弄。”她的話不卑不亢,不忸怩作態,可謂字字珠璣!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如果一個老師缺少了“真”,又怎能教出“真人”呢?所以在她的課堂裡,才有學生與她毫無顧忌地爭辯。這種民主的學習氛圍不是刻意為之的,而是早已成了師生之間學習和生活的方式。

  作為班主任的薛老師除了智慧,還有狡黠與可愛。當調皮的張源帶電子寵物被同學揭發時,張源也揭發大多數人同樣帶有電子寵物。一場轟轟烈烈的“清剿”風暴似乎正在醞釀。此時,為了讓眾多雙眼睛不再盯著張源,薛老師巧妙地給他指出了兩條路。“無論如何,學生不能成為管理的工具。保護他,教給他做人處世之道,這才是我們班主任的職責……”我相信,薛老師已不僅是把班主任作為一種工作,她對學生的大愛隱含在她的一切教育活動中,只是她“不說愛”而已。對於學生的告狀,薛老師認為“煩”,可又不能少,因為可藉此瞭解班級的狀況。為此,她引導小胖墩兒不告狀,又引導學生學會告狀。擁有玩魔方一樣管理智慧的老師,怎能不受學生的愛戴呢?作為她的同行,我是深深仰慕。“站在講臺上,我就是語文”,薛老師有自己的思想,不唯教材教參,“絕不上違背理性的課,哪怕是為了獲獎”。她反感有的名師用同一種教案到處上同樣的課。於是,她在3個地方上一篇課文,竟拿出3種不同的教案。她帶領學生“大量地、高品位地讀,自由地、誠實地抒寫,勇敢地、大膽地思考”;她堅信並執行自己的語文學習之道;她的課堂掌聲不斷,笑語連連,如園丁揮動鋤頭,“要怎麼掘,便怎麼掘”。她動情地說:“如果給我豐厚的收入和足夠高的職位,我還會要求更多的東西。然而,只要他們是愛我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有誰能懷疑這種滿懷喜悅的赤誠呢?敲下這些文字,我的心頭仍然洋溢著春風拂面般的喜悅。作為一名教師,我當仰視薛瑞萍。她創造性地賦予教育生活以幸福,我何嘗不想設身體驗呢?因為追隨她,就是追隨語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