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帝國基地讀後感800字

銀河帝國基地讀後感800字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銀河帝國基地讀後感8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銀河帝國基地讀後感800字1

  首先這是一套150萬字的大部頭,同樣也世界科幻界影響最大的小說,沒有之一。1965年世界科幻協會頒發了一個含金量非常高的獎項,叫人類歷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說,基地小說戰勝了《魔戒》(也就是指環王系列),拿下了這個獎項,獲得了科幻小說界最高獎項。這本書的社會影響力也是科幻小說中最大的,他影響了整正一代人的科學觀。我看過這樣一個記載:有一次nasa科學家開會,有人說是基地粉絲請舉手,結果所有人都舉起了手。

  這是對科學家的影響。而另外一方面,這本書還影響一個特別的人,叫本拉登,911後當時英國衛報採訪了本拉登,本拉登明確的說,“基地的組織”就是受《基地》小說起名,因為他自己乾的事和基地主角一樣,是一個正義的事業。所以《基地》小說影響了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同時影響了這個世界上最極端的大腦。

  其次,這是一本寫了一生都沒有寫完的作品。寫了整整50年,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一個叫《驚奇世界》的雜誌的主編,發現一個叫做阿西莫夫的小夥子給雜誌社投稿,九次都沒有成功。主編覺得這個小夥子有前途,就約他吃了個飯,覺得這個小夥子有才華,就鼓勵了他兩句,所以阿奇莫夫就投了第十次稿。1942年五月,一部叫基地的短片小說發表了。

  阿西莫夫回憶說,他當時是受了《羅馬帝國興衰史》的啟發,能不能寫一步銀河帝國興衰史呢?然後在接下來的八年裡,他圍繞這機器搭好的框架寫了很多中篇和短片小說。都在雜誌上發表了,形成了一個基地的故事群落,就是後來的基地的前三部曲。寫完三步曲,阿西莫夫剛好30歲。之後阿西莫夫一直沒有寫這個系列,因為他覺的這個系列已經完結。可讀者不這麼認為,一直催稿,直到一個出版社給阿西莫夫拍了5萬稿費,只要動筆了00稿費就歸你。

  阿西莫夫想,試試就試試唄。1982年時隔四十年之後,阿西莫夫開始續寫基地,把自己新的認識寫到基地裡去。這就寫了第四部和第五部,在一個超大的鬧洞裡結束了文章。這是基地寫作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阿西莫夫人生的.最後四年,他沒有選擇按照之前的系列繼續講故事,而是寫了兩部前傳。阿西莫夫離世的時候第七步第五章剛剛開了一個頭,後來找了一個大師補全了小說。就跟紅樓夢一樣是續寫完成的。至此基地七部終於寫完。

  銀河帝國基地讀後感800字2

  《銀河帝國:基地》講了一個敲冰求火的問題:如何透過銀河系百千億顆星球中的一顆位於銀河邊緣荒涼地帶的微不足道的小星球,來改變整個銀河未來的走勢?

  人類在小小行星上(他們稱"地球")生活了十多萬年久,建立兩百多個行政區域(他們稱"國家")。在地球上第一個會思考的機器人的幫助下,掌握改造外星球的技術,開啟星際殖民運動。人類在銀河系如蝗蟲般繁衍,帶著愚昧與智慧、貪婪與良知,將銀河系捲入星際戰國時代。直至銀河統一為統治超過2500萬個住人行星、疆域橫跨十萬光年、總計數兆億人口的帝國——銀河帝國。在銀河帝國建國後12020年,哈里·謝頓32歲的數學家,開創了"心理史學"。這門學科用數學公式推演人類的未來。在帝國走向衰亡期間,謝頓預見銀河將經歷三萬年黑暗。他集合最優秀的科學家建立"基地",期望它成為人類的希望。然而帝國衰微,基地被強鄰包圍。人類面臨抉擇:受控制?還是奮戰?

  前三次謝頓危機都是由某位領導而解決。我不禁產生疑問,如果當時獲得端點星控制權的不是哈定,而是百科全書委員會。如果馬洛的行商沒有出現,而是繼續哈定政策的接班人上位。那歷史是否改變?歷史到底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歷史上那些充滿偶然性的小事件,如果偏差,是否會將歷史導向截然不同的結果?

  當然,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學"對此是有解釋的。心理史學預測的是宏觀歷史的發展,而不是微觀個體的動作。因此,阿西莫夫的假設是,即使哈定、馬洛由於種種不確定的原因而沒有掌握端點星的權力,也會有其他"英雄"出現,讓基地度過危機。用書中的話來說:"我們盲目信仰謝頓的心理史學——它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個人行為絕對不算數,絕不足以創造歷史。因為複雜的社會和經濟巨流會將他淹沒,使他成為歷史的傀儡。""這些嘗試,就像是你在水面上拍擊出的漣漪,而謝頓的巨浪則繼續向前推進,雖悄無聲息,卻勢不可擋。"

  人類的自由意志,在歷史中竟如此一文不值?千萬人的努力奮鬥,只是一場被歷史操控的戲劇?那我們人類的個體,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