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讀後感(通用12篇)
竹石讀後感(通用12篇)
當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竹石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竹石讀後感 篇1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一根竹子,生長在破裂的岩石中,接受著風雨的洗禮,但它沒有絲毫的放棄,仍然堅強、樂觀地茁壯成長。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青年時代反對白人的統治,被關押到一個偏僻的小島上,每天被看守他的三名獄卒拷打,但是他堅強地咬著牙挺了過去。許多年後,等他再見到那三名獄卒時,他已經當上了南非的總統。就任大會那天,他請來了那三名獄卒,當著全國人們的面感謝了他們,曼德拉說:“多虧了那三名獄卒,是他們讓我懂得了要做一個堅強的人。”
霍金的堅韌也是如此。有一次,霍金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疾馳而過的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在醫院經過48小時的治療後,他又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他被人們稱為“輪椅上的勇士”。
我們要向竹石、曼德拉、霍金等人學習,學習他們的堅強、樂觀,學習他們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爭做一個優秀的少年先鋒隊隊員!
竹石讀後感 篇2
我十分喜歡讀古詩文,尤其是那些能給我們帶來深刻道理的古詩,我覺得閱讀它們很有意義。在許多古詩中,我最喜歡的還要莫屬鄭板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每當我讀到這時,就能感受到竹子的堅貞不屈,面對狂風暴雨,它依然挺立在青山中,不屈不撓。就連一根竹子都這麼堅持,那我們人呢!很多人做事都只是三分鐘熱度,圖個新鮮,這件事還沒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 ,有頭無尾。碰到了一點小困難,就半途而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在只有19個月大的時候就因為一場突如襲來的疾病,使她喪失了聽覺與視覺,成為了一位盲聾啞人,但她並沒有就此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下、幫助下,她掌握了5種文字,24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拉德克拉女子學院。她靠著堅如磐石的毅力駕駛著人生的風帆執著前進,她用頑強的毅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譜寫了輝煌的人生之歌。
海倫.凱勒的困難都不算什麼,那我們的困難有多麼微不足道,所以說,人生的旅途上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不是應該選擇逃避,而是要堅持、鍥而不捨的走下去,有始有終。這樣,成功才會屬於我們!
竹石讀後感 篇3
在我學過的許多古詩中,讓我最為深刻的是清代詩人鄭燮寫的一首古詩《竹石》。
當春天還沒到來,竹子就在地下萌發了。第一場春風拂過,竹子就好象一把把利劍一樣,穿過頑石,刺破硬土,穿上綠色的竹衣,準備直插雲天。頎長的竹幹,雖然纖細,那並不孱弱。狂風來了,竹子橫眉冷對,毫不在意,在風的呼嘯中依舊快樂的舞蹈著。暴雨來襲,竹子也充分顯示著高潔的品格,不為之所動。它不畏艱險,堅韌不拔。
竹石讀後感 篇4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借物言志的詩。今日,我又學習了一首叫《竹石》的詩。
它講的是生長在岩石的破縫中的竹子在千種磨難萬種打擊的日子裡頑強不屈的生活著。的確,在狂風暴雨中,那些花兒也被打落了很多花瓣,樹的枝杆也讓風颳斷了,可竹子還是傲然挺立著,從中脫穎而出。
這首詩使我明白了竹子十分頑強地戰勝惡劣生存環境的精神。比起竹子來我就自愧不如了,就拿那件事來說吧。那次,我看到一道求三角形兩個角度數的題目,它只告訴了一個角的度數等有限的條件。我費了很大的勁兒做這個題目,可還是百思不得其解,就在這時,我想到了書後面有正確答案,就想抄襲。說起來還真不好意思了。
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學習竹子頑強的毅力,不再做臨陣退縮的人。
竹石讀後感 篇5
想必大家都知“竹石”這首詩,我非常喜歡這首詩。如果大家也讀過這首詩,我想你們也會喜歡的!
竹子一般多在土裡生長,可是這首詩中的竹子卻在石縫中生長。那這竹子一定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來緊緊地抓住石頭,為了生存,竹子要努力地,牢牢地抓住岩石,不放鬆。竹子的那種不畏打擊,堅韌不拔的精神讓我體會到了竹子的那種決心。因為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我感到了我們人也要經受很多磨難,才能成就好的成績。
除了竹子,還有小草它也是那麼堅韌剛勁。你見過被壓在石塊下面的小草嗎?為了要生長,它不管上面的石塊有多麼重,石塊跟石塊的中間是多麼窄,總是曲曲折折的,頑強不屈地挺出地面來。它的根牢牢抓住地面;它的芽快活地舒展開,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阻止它的石塊最終被它挺翻了。小草也是這樣,它和竹子一樣強。
俗話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嗎!
竹石讀後感 篇6
我讀了古詩《竹石》後,體會到了竹子那剛烈堅忍的精神。合上書,頭腦中不由得浮現出竹子苗條的身材,在疾風中,它挺直身軀,流露出一股神聖不可侵犯的傲氣。是啊,它經過千種磨難,萬種打擊,還堅韌剛勁,任何困難都打不垮它,這是多麼可貴的品質。
我們難道不應該有一點竹子那打不垮的精神嗎?就比如我們考試,當考得不好的時候,有的同學忍不住就哭了,有的不住地責怪自己,過後就對自己喪失了信心,連上課都在講話搞小動作,或者開小差,結果成績越來越不好。他們這樣做肯定是不正確的。我認為這個時候就要發揚竹子千磨萬擊還堅韌的精神,在失敗中尋找原因,認真改錯,然後在學習上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為爭取下一次考出好成績而努力。只要我們在難題面前不輕言放棄,就一定會進步。
“咬定青山不放鬆”,正是這種堅持,才練就了竹那“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頑強。我願做一株小小的竹,在學習生活中磨鍊自己。很多同學覺得保潔員的工作很辛苦,可我不覺得,這不正是鍛鍊自己的機會嗎?於是我主動向老師提出要當保潔員,和同學們一起勞動。有些同學怕寫作文,可我不能怕,我要多寫,寫了給媽媽看,給爸爸看,給老師看,讓他們提建議,這樣我就能在他們的幫助下提高寫作文的水平,這不挺好嗎?現在,我的作文還時常被老師拿到班上當範文念呢!啊,是竹給我了堅持,才讓我有了這些進步。
這就是《竹石》給我的啟示:只要執著,你就是生活中的勝利者。
竹石讀後感 篇7
在我學過的很多古詩中,要我更為刻骨銘心的是清代詩人鄭燮寫的一首古詩《竹石》。
當春季還沒有來臨,竹子就在地底出芽了。第一場清風輕拂,毛竹就彷彿一把把利刃一樣,越過頑石,刺破硬土,穿上綠色的竹衣,準備充分直插雲天。頎長的竹幹,儘管苗條,那並不孱弱。疾風來啦,竹子橫眉冷對,滿不在乎,在風的呼嘯中依然歡樂的民族舞蹈著。暴雨撲面而來,毛竹也充裕顯示著高尚的品性,不因之所惑。它不畏艱險,堅強不屈。
竹子不畏困難,不畏工作壓力的堅強不屈活力,它是大家看不到而的確存有的一種品格。我覺得這類品格便是大家中華文化自立自強、不折不撓的民族精神。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有這類精神實質。
這時候,大家禁不住想起了禁菸英雄人物林則徐,他把國家的興亡放到了自身的心裡,時刻也不鬆懈。應對鴉片氾濫成災,國家的商務大廈搖搖欲墜的情況下,他毅然冒著危險來收繳鴉片,拘捕煙販,採用嚴格的對策逼國外菸販拿出鴉片。在虎門沙灘消毀鴉片,冒起的滾滾煙霧,昭示了中國人民禁菸的決心和矢志中華民族富強的自信心。外族的恩威並施,也沒有磨去我們中國人富國強民的信心。
林則徐的做為驚天動地,給那時候行將就木的我國引入了一針強心劑。他領導幹部的禁菸健身運動,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我覺得便是竹子的精神實質的真實寫照嗎?
竹石讀後感 篇8
有一首詩,在我的腦海裡縈繞,當我第一次看到這首詩時,便把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這首就是清代詩人鄭燮寫的《竹石》,這首詩的內容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是鄭燮題寫在自己畫的石竹畫上的一首詩,它的意思是:只要咬住青山就決不肯放鬆,歷經千萬次磨練更加堅韌,任憑你東西南北來的狂風如何吹打。鄭燮,是清代書畫家。詩人。
曾任知縣,關心民間疾苦,後來因為幫助農民勝訟及傳送賑濟,得罪了豪紳而罷官。可他並沒有因此而屈服,而是更加努力地與困難做鬥爭。詩開頭一句“咬定青山”把竹人格化,生動地寫出了竹子的堅強;後兩行形象地描述了堅韌。這首詩表面寫竹子,其實是贊人,詩人讚美竹子的頑強品質同時,也寄寓自己剛正不阿的品格。鄭燮以竹自比,寄託了對生活和道德的理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這兩句詩不僅可以用來讚美竹子的品性,而且可以引申用來歌頌人的堅定高潔的志向和品行。在生活中學習上,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堅強,像我上次那樣。那天,我在家寫數學作業,老師給我們出了一道很難的找規律的題目,不論我怎麼冥思苦想,可就是想不出答案,就在山窮水復疑無路,想放棄的了,呆呆地看著窗外。這時一陣風吹來,把窗外的竹林吹彎了腰,只是一剎那的時間,那竹子又直起了筆挺的身子。此時我的腦子裡不由自主地閃現出了鄭燮的那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尚且如此,何況是我們人呢!於是我振作起精神,便苦戰,最終我用頑強的毅力把這道難題解決了。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不論在什麼時候,我們要像竹子一樣堅強,任憑東西南北來的風如何吹打,也不能動搖我們的意志!
竹石讀後感 篇9
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株瑰麗的奇葩,今天我讀了一首名叫《竹石》的古詩,令我受益匪淺。
《竹石》是清代鄭燮寫的,原文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意思是:咬住青山就決不放鬆,竹根深紮在碎石當。歷經千萬磨難更加堅韌,不管從何方刮來的風都不可吹倒。
竹子有著立根破巖卻仍然堅強而又執著以及不屈不撓的戰爭精神。
從竹子的精神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前,每當我遇到挫折,便沒有了勇氣去面對。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令人敬佩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在翻閱一本《少年文摘》時,讀到了一篇文章《堅定的拇指》。讀完後,我發現文中那一位小姑娘實在太堅強了,她得了惡性食管腫瘤,但她不向災難低頭,以微笑面對一切,給周圍的病人生活下去的信念,雖然她的白血球驟減,但她又用手風琴以快樂感化了痛苦,也感動了所有的人。這個小姑娘與我比起來,真是“一個是天,一個是地”——相差太遠了呀!
“人殘志堅”的殘疾人也給我影響很大。在殘奧會中,殘疾人們以堅強的意志力,摘取了一枚枚閃閃發光的金牌。在訓練中,她們以無數滴汗水,無數次嘗試,在賽場上精彩的表演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令人敬佩。殘疾人雖然身體是殘缺的,但她們的意志比正常人更加堅定,令許多正常人自嘆不如。
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應該學習竹子倔強正直的性格,決不向邪惡勢力低頭,不論在任何環境中都勇敢面對生活,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骨氣的人!
竹石讀後感 篇10
竹石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鄭燮。他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東範縣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調任濰縣縣令。鄭燮為官,愛民如子。鄭燮對於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鄭燮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其詩宗陶淵明、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鄭燮的書法揉合行書、草書,自成一體,自號“六分半書”,後人稱為“板橋”體。
這首詩的'意思是: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紮在破裂的岩石中。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哪個方向的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這首詩既是讚美了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丰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
竹石讀後感 篇11
古詩是精品,它可以把千年前的文化一直流傳到現在。
這兩天,我又讀了鄭板橋的《竹石》。它讓我看見了大風大雨中百折不撓的竹子,以剛毅的精神力量戰勝了風雨,頑強地在岩石中茁壯生長。
竹子之所以能頑強的生長,是因為它有剛強的生命力,具有百折不撓的品格。如果竹子懼怕風雨,在飄搖的風雨中不堅持,或者堅持不住,就有可能成為折竹斷杆了。
翻開中華千百年的歷史,哪位英雄人物,哪位專家學者,不是經歷過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來而成功的!如果他們半途放棄了,就不會有後來的成就。這些人靠著剛毅頑強,取得了歷史上的成就。
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不就是在千百次的失敗中發明了電燈電話嗎?要是愛迪生放棄了,就不會有今天的電燈電話了。
我們班也有這種事例。有個同學學習成績很差,甚至有人恥笑他。可是,他不怕恥笑,不斷學習,頑強進取,最終成了班內的尖子生,同學們無不為之敬佩。
這些事例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頑強學習,就能取得好成績。朋友,記住: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讀後感 篇12
我讀過一首古詩,它令我難忘。這首詩就是鄭燮(鄭板橋)寫的《竹石》。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他的詩、書、畫在中國的文化藝術史上堪稱“三絕”,其“三絕”中又有“三真”:真氣、真意、真趣。
《竹石》這首詩是鄭燮為自己所畫的竹石畫而題寫的。讀了這首詩,我的眼前立刻出現了這樣一幅情景:在崇山峻嶺中,有幾根青翠欲滴的竹子在灰色的山岩中十分顯眼。無論多大的風雨,多麼嚴重的的乾旱,它們緊緊抓住石頭縫中的泥土毫不鬆懈。它們經歷了各種磨難,卻一直堅韌、挺拔。遠遠望去,因為它們的存在,山坡上充滿了勃勃生機。
我最喜歡詩中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這一句。句中一個“咬”字,刻畫了竹子的頑強、剛毅的性格,讚揚了竹子不苛求生長環境的樸實品質。這首詩用借物言志的方法告訴我們,一個人在面對人生的磨難時,若能毫不畏懼、勇敢面對,那麼即使困難再大也一定能夠克服,取得人生的成功。
這首詩使我聯想到我的學琴經歷。我喜歡彈鋼琴,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每天放學一回到家,放下書包就去練琴。幾年來,不管是飢腸轆轆,還是勞累不堪,每天都認真彈好每一首練習曲。我的鋼琴老師在濟寧住,我每個週六都要去濟寧上鋼琴課。因為火車的到達時間不合適,我只能乘公交車去上課,中間要倒兩路車才能到老師家。我有暈車症,學琴開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每次上課回來,我噁心嘔吐得厲害,一天都不吃不下飯。儘管如此,我還是堅持住了。不管颳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或是人流擁擠,我總是一如既往地在濟寧和兗州之間來來回回。現在我已經順利通過了全國鋼琴資格七級測試。我想,這正是《竹石》中描寫的那種不畏艱險、堅定頑強的精神鼓舞著我!
我們這一代少年,生在孔孟之鄉,禮儀之邦,自然應當學習聖人孔子的思想,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的財富,把知識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不斷進步,做一個有益於國家和民族的人!
古詩中竹子的那種精神,我將受用終生,“經典伴我成長”這句話,我將一直刻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