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傳讀後感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富蘭克林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1

  不知從何說起,他的貢獻實在太多、太多。這是一位典型的成功人士,他還是像大多數頂峰人物一樣,本身的物質條件並不好。就是靠自己的飽滿自信與堅持不懈成為世界傑出的科學家、外交家、發明家、政治家等。他是富蘭克林!

  “節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和謙遜。”這便是富蘭克林為自己提出的十三條要求,真是盡善盡美。這個追求完美的人,雖然在一生中並沒有完全做到,但他總是在竭盡全力,所以他只會比一般人更接近、更完美。

  書中有這樣一件事,給了我刻骨銘心的記憶。早年富蘭克林是一個才華出眾,喜歡辯論,像眾多的年輕人一樣,有點狂妄自大的人。但是有一天,他的朋友提醒了他的這個缺點,他刻意的培養了謙遜和誠實的品質。這使得他獲得極大的朋友圈,也使他成功組織起一個又一個的社團,這些社團在那裡年代發揮重要的作用。這種善於接受朋友正確意見並全力改正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更進步,獲得的益處是很多的。不禁聯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個比較固執己見的人,一般決定了的事情就算費掉九牛二虎之力也要完成,就算在他人眼裡是錯的,也不會輕易吸取別人的教訓。所以,像我這樣一個孤立的人,漸漸地發現朋友圈變小了,也會很傷心又無奈。不過當我看過這偉人的榜樣事蹟後,豁然開朗了。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刻意培養謙遜的品質。

  在富蘭克林看來,讀書是他開啟幸福成功之門的鑰匙。書是無價之寶,是他最大的快樂。正是因為如此,他自學會了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又是一位書的好朋友啊。他再一次告訴了我,不要為了現在的應試教育而成為書的奴隸,不要為了考試而考試,應該以汲取知識為讀書的宗旨,充實自己。

  富蘭克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我看來,能夠給人類帶來幸福的,與其說是千載難逢的巨大的幸運,倒不如說是每時每刻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瑣細的方便。”這句很有啟發性的話提醒了人們:不要只顧那些百年不遇的幸運,而忽略了身邊的小事。應該為你自己能抓住的好東西付出,收穫的也會頗多。

  讀完了整本書,我想:今天,我們的生活是無比幸福的,時代給予了我們物質上的豐富多彩。我們不必再像富蘭克林生活的那個時代一樣,承受因為家庭困難而輟學的痛苦;我們不必再像他那樣,為了省錢買書不吃葷食;我們更不必再像他那樣,小小年紀就背井離鄉到異國他鄉去自謀生路……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刻苦向上、積極奮發、熱愛生活、追求充實高尚的人生!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2

  這本書講述了富蘭克林從一位貧困家庭的孩子在經歷種種磨難後成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通才的成長經歷。它是美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而且還使自傳成為一種全新的文學體裁。它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兩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與美的道德真諦,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富蘭克林是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學家、實業家。出生在波士頓一個皂燭製造商家庭。他透過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閒時間刻苦自學,通曉了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還大量閱讀了歐洲各國的歷史、哲學、文學著作,對自然科學和政治經濟學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終成為他那個時代的佼佼者,並領導美國人民完成了獨立革命,成為和喬治·華盛頓同享盛譽的領袖人物。他是美國最偉大的先驅者和美國民主的締造者之一,是美國獨立運動的領導人,曾參與起草並簽署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他不僅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者之一,更因其光輝的人性而名垂史冊,受到各路大師的推崇。

  他在20多歲的時候,就提出以十三項美德來完善自己的人格修養,使自己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臻於完美。分別是:節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和謙遜。他一直在盡力地做到這些,儘管他也很難完全滿足要求,但他還是堅持不懈。這一舉動改變了富蘭克林的人生軌跡,使他後來成為世人仰慕的精神楷模,就連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對他也推崇備至,將他列為成功人生的導師。世界各國青年深受其影響,許多人因為這本書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在那些平淡的語句裡,我明白了人不能被惰性所征服。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的一輩子都將是一堆瑣碎。我們要擁有自己偉大的理想,經過不懈努力把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智慧。提升我們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內涵和素質。而不是成為一個繡花枕頭,空有其外表,無真才實學。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正如一句話所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待每本書的態度和理解都不同。那些文字樸實無華卻別有一種吸引力,使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每個人對這本書的理解都不同,但我們都被他所深深震撼,明白他為何能名垂青史。

  我們都應該用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人生理想,克服內心的惰性,向偉人致敬!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3

  我是受其他書的作者推薦而看的這本書,此前我對富蘭克林根本不瞭解。

  富蘭克林因為家境困難,10歲之前就上過2年學。但是,他充分利用一切空閒時間刻苦自學,讀書成為了他唯一的樂趣。他透過長期的刻苦努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他後來通曉了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還大量閱讀了歐洲各國的歷史、哲學、文學等著作,而且對自然科學和政治經濟學也有很大的研究。

  他認為:對什麼事情都喜歡爭論、抗辯或辯駁的人,在工作中往往是不幸的。儘管他們有時候能取勝,但他們卻得不到人們的好感,而這種好感比爭論對他們更有益處。

  為了讓自己達到完美品德,他提出了13項美德。第一: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這一點我認為自己可以實施。吃得太飽的確會影響思維。飲食方面有節制,常常使人頭腦清醒、思想敏捷。

  作者的父親經常喜歡儘可能地請一些明理通達的友人或鄰居來進餐聊天,這時候,他總是設法提一些明智的或有益的題目來討論,以此增進孩子們的智力。聽過這種方式,他使我們的注意力轉向了立身處世中善良、正直和審慎等美德方面,而很少留意或完全不在意餐桌上的食物。

  他每天都要拿出一兩個小時來讀書,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不足。讀書時他允許自己享受的唯一的娛樂。他在業務上繼續勤勤懇懇、辛辛苦苦地工作,因為這是必要的。

  作者的父親常常重複一句所羅門的箴言:假如一個人能夠勤勉從事,他將站在君王面前,而不會站在普通人面前。

  作者提到一句古老的格言:如果一個人幫了你一次忙,那麼他將會比受過你恩惠的人更樂意幫助你。

  看完此書,自己對書的前半部分感興趣,對於此書的後半部分的完全看不下去。最主要是後半部分講的是戰爭之類的,估計女性都對這種不感興趣。前半部分還是比較精彩的。只可惜作者更加輝煌燦爛的後半生沒有寫出來就辭世了。不過,此書的確很激勵人。他從一位一無所有的人,變成“美國締造者”之一。他不是出生貴族,他靠著自己的能力成為了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和實業家。

  看書並思考是否有用,只有當人自己去實踐才能得出。起碼自己覺得有用。透過認真看了40本書並大部分寫了讀後感的人,我覺得自己的內心不在浮躁。自己對待工作和他人都更加平和。同時,人的視野也更加開闊。以前為人處世,我只有從父母那裡學習。但是看了書以後,才發現書中包羅永珍。你可以學習到很多。看了幾本劉墉寫的書,他的為人處世的確非常棒。羅傑斯和李光耀的確是看得遠,有很多是自己想都沒有想到過的事。

  希望下次重新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可以耐心的看完書的全部。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4

  富蘭克林生於1706年1月2日,由於他出生在貧寒的小商人家庭。他幾次被迫輟學在小商店裡打雜。後來又在哥哥的印刷廠當學徒,最後自己在費城開了一家印刷所。他在這期間過著艱苦的生活,住得簡陋,吃得簡單。但是卻一直有一種非常強大的精神支撐著他。除了辛勤工作之外,他還始終懷著強烈的求知的渴望和熱情,想盡一切辦法,擠出一切時間和一切金錢來讀書和買書。

  在他看來,讀書是他開啟幸福成功之門的鑰匙。書是無價之寶,是他最大的快樂。正是因為如此,他從小學了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

  成功背後卻是無比的艱辛,最後當上了美國的總統,而且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了新式火爐,避雷針,高架取書器,自動烤肉機,三輪鍾等。

  我對富蘭克林的感嘆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才。他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就(讀書筆記 )品嚐到了成功的果實。他為全美國人們創造了幸福。我們應該學習富蘭克林的這種精神。富蘭克林自傳在本站電子書欄目名人傳記下有提供。

  第一次讀富蘭克林自傳是在中學,看到一半的時候他還在搞印刷就沒看下去,後來是在網上看,但由於我不習慣在電腦上看長篇的小說,所以一直沒看完,想買一本過來,可義烏這種地方唯一一個不錯的新華書店也只有一本,還是比較舊,我不想買一本自己很喜歡的舊書,所以一直沒有買。

  昨天,正好沒事,去新華書店,那本舊書還在,就拿起來一口氣讀完,對於富蘭克林遵守的十三種德行,我感覺對每個人都適合,我自己想做到的首先是節制,儉樸。

  關於節制我一直在這樣做,因為很小的時候看洛克菲勒中年患病後,食從來半飽,並且活到九十幾的高齡,還積聚了鉅額的財富,後來看《商道》中戒盈杯也曾挽救過林尚活的命,對飲食就更加註意,包括倒水喝酒都從來不會太滿,最重要的是食不過飽還可以保持一個比較清醒的大腦。

  寡言我做的也不好,以後也需要多加註意。

  儉樸我做的並不很好,有時候總感覺消費可以刺激自己的需求,進一步刺激自己追求更高更好的東西,但目前看來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以後會多加註意(因為即使是一元錢,也可積少成多,一直消費最終會導致自己保持收支平衡而沒有足夠的啟動資金)。

  清潔我做的是最糟糕的(這方面我現在還沒打算去做,這是一個非常久的習慣了,可能需要太多的時間,並且有時候會與我的時間觀造成衝突)

  其它幾點秩序,勤勞,誠懇,正直做的還自己感覺不錯。

  對富蘭克林非常重視公共事業深有感觸,尤其是教育,正如我去新華書店找如此好的一本書而卻很難以找到一樣,如果有一個圖書館,那就會好的多,曾記得在杭州新華書店看一本《王道》,十幾本都被讀者看的黑黑的,這個損失不應該由書店來承擔,但一個人買一本又很浪費資源,因此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圖書館是首先應該投資的,並且挑選比較著名及有影響的書多放一些,全民普及文化教育。義烏不能創造超級富豪我感覺與此也有很大的關係,義烏雖然寶馬賓士很多,但是由於文化的限制,大多觀念並不新,超級富豪幾乎沒有。

  另外對富蘭克林遇到的總督基思印像非常深刻,因為感覺他太像自己遇到過的一個人,從來不實現自己的承諾,但非常喜歡許諾,也進一步告訴我自己的原始積累的重要性,憑空的依靠可能把自己帶到絕境,就如富蘭克林去倫敦採購印刷器材那樣陷信困境。

  他也告訴我媒體的力量,默多克都承認富蘭克林為媒界做的最成功的人,我也這樣認為,掌握並好好的利用媒體可以產生無可言喻的力量,也看到富蘭克林早期並不謙虛,我也經常犯類似的錯誤,辯論的時候沒有必要以非常強勢的壓倒別人,儘管在當時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定的快感,但一定要體會別人的感受,這點以後也是我非常應該注意的。

  富蘭克林能在如此多的領域做出對世界產生影響的事,應該很大程度上依靠他的習慣,非常遺憾不能看到他後半生的傳記,也許他的後半生我更感興趣一些,其實人往往這樣,喜歡看到輝煌的一面,就像中學的時候不願意去看他在印刷廠受苦一樣,而現在願意認真去體會,這也許是自己的一些進步,成熟。

  以後需要在:寡言,謙虛,儉樸方面多加註意,去除這些壞的習慣,也許對自己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

  也推薦讀者去認真的讀這些書,從中理解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但有一點,我認為是必要的,就是每個人都應該透過此書,更加明白教育等公共事業對人類以至一個城市,國家的影響,也能從自身真正的去做。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一位享譽世界的發明家、作家、外交家和獨立革命的領導人之一。他不僅讓美國人民引以為豪,而且是世界人民的驕傲。

  富蘭克林的出生之地,在當時是英法殖民地,而他又是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發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少的。10歲時,他就因為家裡經濟困難輟學。12歲開始,他在哥哥經營的印刷所裡當學徒。17歲時,他就獨自到費城自謀出路。經過千辛萬苦,他終於開辦了自己的印刷所,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透過自己超群的技藝、敬業的精神和為人處世的美德使自己的生意蒸蒸日上。

  富蘭克林十分重視自己的美德。因此,他給自己提出了13個要求,分別是:節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和謙遜。他一直在盡力地做到這些,儘管他也很難完全滿足要求,但他還是堅持不懈。

  讀到這一段時,我不禁為這位世界偉人給自己提出的高要求而驚歎。我想:做一個品德完美的人的確不容易,但是隻有努力做了,才有做好的希望。

  富蘭克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我看來,能夠給人類帶來幸福的,與其說是千載難逢的巨大的幸運,倒不如說是每時每刻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瑣細的方便。”我認為,這句很有啟發性的話提醒了人們:不要只顧那些百年不遇的幸運,而忽略了身邊的小事;這句話也很好地解釋了富蘭克林的那些造福人類的發明和他成為發明家的原因。

  讀完了整本書,我想:今天,我們的生活是無比幸福的,時代給予了我們物質上的豐富多彩。我們不必再像富蘭克林小時候那樣,承受因為家庭困難而輟學的痛苦;我們不必再像他那樣,為了省錢買書不吃葷食;我們更不必再像他那樣,小小年紀就背井離鄉到異國他鄉去自謀生路因此,我們更應該刻苦向上、積極奮發、熱愛生活、追求充實高尚的人生!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5

  最近閒來無事,從書櫃中找到了三年前買的那本《富蘭克林自傳》隨便翻翻,以前我對這樣的傳記一直提不起什麼興趣,但是不知為什麼,這本自傳竟讓我一口氣從頭讀到尾,讀下來既沒有長篇的吹噓,也沒有晦澀的文字,輕輕鬆鬆的就把它讀完了,富蘭克林的奮鬥史,成長史也就這麼清晰的浮現在眼前,帶給我一種說不出的心靈的震撼,也許偉人的成功史就是這麼振奮人心吧。讀完此書,我真的感覺心潮澎湃,觸動很深,因此覺得非常有必要將我此時的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將富蘭克林的一生所帶給我的震撼和啟迪在第一時間記錄下來,以作將來參考回顧之用。

  富蘭克林最令人驚訝的便是他的通才,我從來不知道一個人可以在這麼多方面取得那麼多的成就。印刷商、編輯、發明家、科學家、教育家、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慈善家、哲學家等等,從從一個工作到另一個工作,從一個崗位到另一個崗位,他簡直就是一個奇蹟!雖然在現代社會,人們更多的去關注一個人的專業是否突出,但是我堅信像富蘭克林這麼一位通才的出現必然會引起現代人的敬仰。

  初看富蘭克林的多元身份和輝煌成就,我們會覺得他是18世紀的奇蹟,但是從他的自傳中,從他的自白中,我分明清楚的認識到其實富蘭克林並不是天生在各方面優別人一等,他的成就與智慧歸功於他的自強,自律,自省。

  自強。富蘭克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學徒,學習印刷,幾經磨難之後選擇出去闖蕩,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跋山涉水到離家萬里的地方謀生實屬不易。但是,不管路有多艱難,生活有多潦倒,他自強不息,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心存感恩,從零開始,不斷積累。即便條件再艱苦,也堅持省一部分錢出來買書看,苦練文筆,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自律。對這一點我的感觸非常深刻。在讀到富蘭克林在追求崇高品德這一段裡,我完全被他身上的自律精神深深折服了。有多少次我發現自己身上有一些缺點亟待改正,但是每次都在糾正的中途給自己找理由放棄。也許這就是平凡人與為人之間的差異吧。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有其必然的原因所在。富蘭克林首先列出了自己所要追求的13條人生信條,依次是節制,緘默,秩序,決心,節儉,勤勉,真誠,正義,中庸,清潔,平靜,貞節,謙遜。為了在自己身上培養這些美德,他給自己制定的嚴格的規劃,一個星期集中培養一種品德,並每天記錄自己違反這一品德的次數,從而不斷督促自己,鞭策自己。很多人嘴上說說的東西富蘭克林都把它們落實在了行為上,落落實在了天天做好記錄的的小冊子上。從這一點我學習到了要想實現一個大目標,就必須先學會把這個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去,這中間需要一個完整細密的規劃案,才能督促自己按照這個規定不斷執行。這種規劃力和執行力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富蘭克林在政治活動以及社會事業上的成功。

  自省。我相信,富蘭克林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這一點從他的自律精神中也可以看出來,只不過接下來要講的他的自省也確保了富蘭克林可以一直不停的向著完美靠近。在這本自傳前後,富蘭克林多次對他的處事待人進行自省,也得出了一系列結論,這些結論或法則也幫助其在社會上樹立了非常好的輿論形象和確立了非常和諧的人際關係。富蘭克林早年生性有些驕傲,自己也從中吃了不少虧,栽了不少跟頭,透過自省,他總結出要贏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就不能以一種自以為是的態度去和別人交談,這樣的話即使你的觀點是正確的,也得不到別人的贊同。因此他儘量在談話中去掉一些“絕對”的字眼,例如“我肯定”,“我堅信”等等,而採用“我覺得……應該是可行的”“我想可能……”等等。即使要指出別人缺點時也要現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他的優點,再委婉謙恭的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種中庸的待人處事方式在現代社會同樣也是受用的,鋒芒太露反而有時會惹來殺身之禍啊。

  富蘭克林一生忙碌,他始終相信,只要人們專心工作,充實生活,就會過的開心快樂,相反,如果整天無所事事,就會變得脾氣煩躁,心神不寧。這也許也是他成為通才的原因之一吧,因為他一直在認真思考,認真工作,認真生活,不浪費一分一秒,也就比我們多了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的事啊。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6

  去年,我們學習了《天火之謎》一課,瞭解到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裡進行“風箏試驗”。為此,我佩服他勇於探索、敢於試驗的科學態度。

  寒假裡,我閱讀了《富蘭克林自傳》一書,對富蘭克林有了更深的認識及瞭解。富蘭克林是美國最偉大的先驅者和美國民主的締造者之一,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學家和實業家,集六家於一身,可謂是成就非凡。除此之外,富蘭克林還是美國獨立運動的領導人,曾經參與起草並簽署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

  毋庸置疑,富蘭克林是歷史上最傑出的成功人士之一。他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麼呢?《富蘭克林自傳》一書中給了我答案。

  富蘭克林始終懷著強烈的求知渴望和熱情,想盡一切辦法來讀書和買書。他認為,書是無價之寶,讀書是他最大的快樂。可以說,讀書是他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除了辛勤工作之外,他常常醉心於閱讀,是書給予他智慧,給予他前行的能量。因此,我們也要堅定我們的決心,平時養成愛閱讀的習慣。我們學校在開展“書香校園”活動,我要積極參與,每天閱讀相關書籍,並做好佳句佳段的摘錄,在作文的時候,儘可能地加以運用。總之,我要讓自己與書為伴,與智慧同行,讓高尚的智慧充滿自己的靈魂。

  富蘭克林的成功,與他注重塑造自己的美德分不開。他曾給自己提出節制、勤勉、公正、謙遜等十三項美德要求,並一直在盡力地做到這些。儘管他也很難完全滿足要求,但他還是堅持不懈。我想,富蘭克林之所以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的美德功不可沒。為此,我也給自己確定了我的目標,那就是在自己身上也培養這些美德。我知道一下子全都嘗試這些美德,是很難辦到的,但我可以在一個時期內集中培養一點,接著培養另一項,直至越來越多。我根據自身情況,安排節制為美德培養的第一位。因為節制需要頭腦冷靜,思維清晰。這種冷靜的頭腦和清晰的思維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經常保持清醒,抵抗舊習慣的惰性,並遏制永無窮盡的誘惑。獲得這個美德後,再培養其他美德。

  看完《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深深地知道:閱讀給予我們前行的能量,美德給予我們成功的動力。今後,我會與德同行力求賢,以書為伴力求博,做到賢博兼修,向成功進發!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7

  《 富蘭克林自傳》是一本影響了幾代美國人的勵志書籍。包含了富蘭克林一生的真知灼見。告訴人們遠離平庸,追求理想,熱愛學習,才是改變生活質量的真理。

  其實,富蘭克林並沒有一個十分優越的成長環境,他十歲就輟學,和父親一起做蠟燭,把自己的工錢攢下來買書,晚上借書店的書看,通宵看書,早上再把書送回去。富蘭克林的知識面很廣:歷史、政治、物理······

  1726年,富蘭克林開了自己的印刷廠,從此,事業欣欣向榮。他發明了兩用眼鏡、避雷針、新式路燈······

  富蘭克林平時特別注意自己的美德,他對於自己的美德提出了13點要求:節制、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謙遜、沉默寡言、生活有序。這13個要求對於我來說也十分受用,平時辯論問題時,我經常把自己的觀點一口氣全說出來,還沒等對方說話呢,就否定了對方的觀點。富蘭克林對於這種問題的看法是:不必把話說死,應當替對方著想,這才叫謙遜。是啊,如果沒有交流,那辯論的'意義何在?不就變成強詞奪理了嗎?與其被動讓別人信服,不如讓別人主動信服,我在辯論中每論述完一個觀點,都留足夠的時間讓對方去思考,最後讓別人主動信服我的觀點,當然,如何能在辯論中列舉事例,雄辯對手,這就離不開讀書,透過平時不斷地從書本中汲取知識,才能使人在思想上不斷進步,成為和富蘭克林一樣的人。

  人,不能被惰性所控制,我要用節制、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謙遜、沉默寡言、生活有序這十三個要求來要求自己。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8

  第一次知道這本自傳估計是因為讀《胡適留學日記》的第一篇,當時胡先生初到美國,買了一套《哈佛五尺叢書》(又名《哈佛經典叢書》),十分陶醉,每天讀書五六個小時,於是百度了一下這套書是寫的啥,知道是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愛略特,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文學鉅著中選取了卷,作為哈佛學子必讀書目,也是哈佛大學學生人文社科之基礎。

  《哈佛經典》旨在囊括人類有史以來至19世紀最優秀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文獻,以向現代讀者展示人類觀察、記錄、發明和思想演變的程序。從學科領域來看,涵蓋了歷史、傳記、哲學、宗教、遊記、自然科學、政府與政治、教育、評論、戲劇、敘事和抒情詩、散文等各大學科領域。

  而此卷叢書第一本便是這本《富蘭克林自傳》。時隔多年,終於找來這本自傳來讀,才發現這本書對於今日之美國,有著巨大的影響,美國中小學生必讀書目中都有推薦這本書,這本書在美國影響巨大。所以,我更想找來讀讀。富蘭克林的名字第一次聽到估計是中學關於避雷針。

  讀這本自傳,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富蘭克林家境貧寒,早早就輟學,在印刷廠打工,他白天工作,晚上把要印刷的書借走,第二天一早再歸還,一直堅持自學讀書。

  富蘭克林堅持吃簡單的午餐,節省時間用來讀書學習,並長期堅持。這一點另我反思,並試著每天吃飯的時間儘可能節省,營養均衡即可,不必刻意追求過於華美耗時的飲食。

  富蘭克林在偷渡到今天的賓夕法尼亞州時,飢寒交迫,當他得到兩塊麵包時,將其中一個分給了遇到的一對母女,這個小細節讓我很感動。

  13條美德的一生一週休養養成計劃,實際執行其實很難堅持,富蘭克林在取得一定經濟,社會基礎之後,依然沒有放棄這13條習慣養成計劃,並堅持到人生最後時期。這種恆持的一種堅持,才最終成就了偉大的美國建國之父之富蘭克林。

  博覽群書,積極為社群,為城市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服務之精神。

  書中之習慣與經驗,如能理解並踐行於個人日常之實踐,方為真讀書。不為富貴所迷失,不為貧寒所轉移。中國古人之精神,與偉大的富蘭克林異曲同工。走出生活的安樂區。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9

  在今年的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名為《富蘭克林自傳》的書。現在,我就來為你介紹一下富蘭克林和這本書,並與你談一談我的讀書心得吧!

  本傑明·富蘭克林出生於1706年1月17日,逝世於1790年4月17日,是一位科學家,政治家。

  本傑明·富蘭克林由於出生在貧寒的小商人家庭裡,他幾次被迫撤學在小商店裡打雜。後來又在哥哥的印刷廠當學徒,最後在費城創辦了一座屬於自己的印刷廠。他在這期間過著艱苦的生活。住得簡陋,吃得簡單。但是卻一直有一種非常強大的精神在支援著他。除了勤奮工作之外,他還始終懷著強烈的渴望和熱情,想盡一切辦法,擠出一切時間,省下一切金錢來讀書和買書。

  在富蘭克林看來,讀書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書是無價之寶,裡面的知識更是求之不得。

  這本書讓我領悟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就能品嚐到成功的果實。

  此外,本傑明。富蘭克林的求學精神,為人處事的方法與優秀品質都值得我們這代小學生的學習。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10

  最近兩週重讀了《富蘭克林自傳》,收穫頗多。為什麼說“重讀”?因為我在大三期間曾經看過一遍,現在想想,不過是走馬觀花而已。如今亡羊補牢,只希望為時不晚。

  在重讀此書之前,我特意上網搜尋了一下“如何讀書”,搜尋結果頗豐,但選擇愈多,迷茫越大。經過思索再三,我比較喜歡韓愈的讀書方法。現摘錄一段,如下:

  先記下這本書有多少篇,內容主要講什麼。再記下其中的要點是什麼;還要寫出自己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意見。除此之外,還摘出其中精彩的話,說出自己的看法。

  依照韓愈的讀書方法,對富蘭克林的生平事蹟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其中的精彩語句讓我愛不釋手。現在想起來,讀好書應該反覆讀,讀出趣味來,讀出自己的感悟與看法。

  《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共有四篇。第一篇主要寫富蘭克林年少時如何自學成才以及個人事業的發展;第二篇講述了富蘭克林本人對讀書的樂趣、道德圓滿計劃的實施、日常生活的時間分配計劃表;第三篇寫富蘭克林苦學多種外語、如何熱心開展公益事業及對自然科學的貢獻;最後一篇因他未寫完就撒手人寰,只是介紹了他本人的第一次外交使命。

  富蘭克林小時候特別喜歡讀書,手中所得到的一點錢全都花在了買書上,有時一本書是在晚上借的,而必須在次日一早送還的,他經常振作精神讀到深夜。他從十二歲到十六歲的全部生活就是工作和閱讀學習,對知識的如飢似渴、對周圍世界強烈的認識願望、對現實的感悟都促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閱讀者,而且深深影響他以後的思想和道路。想想自己小時候雖然有一段時期特別喜歡看書,但終究因考試分數決定自己的升學前程而放棄了課外書裡的美好世界,轉向了枯燥、令人生厭的教科書,壓抑了自己的想法,也沒有時間來感悟現實。現在想想,自己不會獨立思考和不會寫文章,也就不奇怪了。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亡羊補牢,只希望為時不晚。

  富蘭克林青年時期,主要事業是開辦印刷所,他的勤勞高出他同行中的任何一個人。當人們已經就寢時,他在工作;當鄰居們起床時,他也正在工作。這樣的勤勞贏得了他人的信任與尊重,同時也有了口碑,也就有了影響力,同時為他的事業添加了一份助推劑。在青年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將會極大地影響他以後的生活道路。如此說來,在青年時期,我們應該選定最佳生活之道,習慣會使我們快樂無比。在做事業的同時,他也犯過很多過錯,然而他積極思考,從中吸取教訓。他制定了一個道德圓滿計劃,希望無論何時過著沒有錯誤行為的生活。悖理的習慣必須廢除,良好的習慣必須獲得和確立,這樣才能把握牢固了、始終如一的正直舉動。以下就是他的道德圓滿計劃,值得每一個人效仿和借鑑。

  1、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2、沉默。除非於人於己有利之言不談;避免瑣屑的談話。

  3、秩序。你的一切東西該有它們自己的位置;你的工作何時幹、何時完,該有它們的時間。

  4、決斷。決定做你該做的事;做好你決定的事。

  5、儉樸。除非於人於己有益者不去花費,否則即為浪費。

  6、勤勞。勿浪費時間;時間要常常用之於有用的事;棄掉一切不需要的舉動。

  7、誠懇。勿為有害之欺詐;勿思邪惡,唯念正義;如有言,言必誠。

  8、正直。不要施行有害行為,也不要忽略你所應給的利益來損害任何人。

  9、中庸。勿趨極端,制止因受到應得的損害而發怒。

  10、清潔。身體、衣服與習慣,不許不潔。

  11、寧靜。勿為瑣事或普通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自擾。

  12、貞潔。

  13、謙虛。效仿耶穌和蘇格拉底。

  這些道德習慣最好不要同時實行,以免分散注意力,而是應該每次只抓住一條去實行。當掌握一條,然後再進行下一條。在我看來,青年時期就做出如此優秀的計劃來當終身的信條,著實不易,若要整個人生都遵守,就更加難上加難了。我們應該學習並效仿他的這種終身道德圓滿計劃,以達到有意義的目標,而不是朝三暮四,變化不止。有一點,必須提到,他自學了多種外語,比如,法語、義大利文、西班牙文、拉丁文,並且可以流利用外文談話,閱讀外文書。我們在佩服他的同時,也應該為自己敲響警鐘,不是麼?

  此外,富蘭克林還是一個非常願意與人交往的人,他對周圍的一切都有濃厚的興趣,竭力想理解和認識一切。他喜歡與聰明、有學識的人會見,同有趣的人交談,這是他畢生最愉快和有益的消磨時間的事情。還有一點,就是他的公德心,他認為城裡的巡夜制度缺乏規矩,就在報紙上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要改變這些不合理制度的現象;他還組織了“聯合救火會”,為居民提供了有效的防火方法。不得不說,他是一個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的人,看到生活中不合理的、需要改進的,就想辦法,並且付諸於實踐。

  讀完此書,我們應該汲取書中的營養,用於自身的需要,伴隨自己以後歲月的成長。我相信,以後的道路因為有了富蘭克林的指導會變得更加清晰明瞭;以後要面對的困難因為有了富蘭克林的事蹟而不再讓我們畏縮不前;以後的心靈因為有了富蘭克林的縮影會變得更加的美麗。作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