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靠譜》讀後感-工作理念
《馬克思靠譜》讀後感-工作理念
看完一本名著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馬克思靠譜》讀後感-工作理念,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味馬克思先生的事蹟,感受偉人寬廣胸懷之餘,又對馬克思的生命軌跡多了一些日常的瞭解,年少青春、友誼愛情、理想追求,暫且小談一部分。
關於外部環境對於自身的影響
書中提到馬克思在大學時期曾經由三好學生變成一個“壞”小子,又從這個叛逆青年轉變為超級學霸。馬克思出生於德國的一個猶太律師家庭,中學時期成績優秀,人生目標明確——“為人類幸福而工作”。原生家庭是一個人最開始接受教育的地方,馬克思的家庭富裕,律師家庭的教育薰陶也讓他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少年。進入波恩大學後,一時脫離了家庭生活,開始獨立生活的馬克思,不經意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耽於玩樂而一時遺忘了他最開始目標。因此他的父親安排轉學至柏林大學,柏林大學是一個學風嚴謹的大學,馬克思也在這一時期大量讀書,自學英語和義大利語,再次轉變成為了一個超級學霸。
從簡短的敘述來看,外部環境對於人的三觀形成、性格塑造都有很大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並不是絕對的,有一個詞叫做“循序漸進”,我認為每個人不論好壞的經歷都是成長,每一個選擇都是人生的一小部分,無數個選擇和實踐堆疊在一起,才是我們整個人生。外部環境對於我們的影響,無論是好是壞,都應該保持本真,保持本真才能讓環境成就我們,而不是讓環境掩蓋我們。現實有時候很冷酷,但我們不應該放棄我們的理想,不可自我放逐,需要接受現實但是並不被現實壓垮,我們要時刻保持對於生活的熱情和對於理想的追求。
關於思考和閱讀
不斷閱讀,不斷思考。其實閱讀一直在持續進行,但我不得不承認,比起五年前,我的閱讀量的確是少了太多。碎片化閱讀的當下,已然難以擁有大片大片屬於自己的時間去完整閱讀一本好書,隨意一鍵就可以搜到的大綱梗概,五彩斑斕的娛樂資訊更能吸引我的.視線,所幸一個學生在寒暑假還是有較為空餘的時間去聆聽真知,去閱讀,去思考。閱讀是思考的前提,沒有閱讀的思考是空泛難以有所知的。我們既然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要把握機會,吸取前人好的經驗想法,從而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思考創造。
馬克思先生的哲學思想,絕不是胡思亂想的結果,而是在大量讀書的基礎之上的理性思考。有時候我們苦惱,並不在於我們不會反省思考,而在於我們讀書不多卻又想的太多。我想,小時候我們總想成為大人,可能是那時候的煩惱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是真的煩惱,而在有所經歷、有所閱讀生活經驗之積累後,我們才能解決這些煩惱,而不是胡亂思來想去。閱讀是思考的原料,思考是要消化能量的,而閱讀就是能量來源,沒有閱讀,思考就沒有了能源支撐。當然光閱讀也不夠,在閱讀的基礎上有所思,才能有所得。
關於這一段時間的生活感知,很多事情,你去做了,才會有結果,做的好得到鼓勵之後,會激勵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去做,沒做好就思考另外一種可行的做法,從而形成一種工作理念。我想我們的危機感不應該僅僅是來源於外部環境的改變,應該來源於對自己的期待,來自於對自己能有多少超越,是跟上一秒的自己之間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