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太空的航天材料》讀後感

《遨遊太空的航天材料》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遨遊太空的航天材料》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這個夏天很熱也沒有心情讀書,無意中發現《遨遊太空的航天材料》這本書,當時想航天材料不就是要耐高溫,耐輻射嗎!有什麼好寫的,帶著好奇打開了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航天的歷史與發展。人類在兩千多年裡,不斷找尋著登天的路徑,從風箏、孔明燈、熱氣球到現代航天器凝聚了人類祖先多少汗水和智慧!我們中國從兩彈一星計劃到探月工程的成功完成,上一代航天人付出了多少努力,也許只有茫茫的戈壁荒灘見證著!

  在人類登天的過程中,為了克服太空中惡劣的環境,人類研製出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以及各種非金屬材料;為了更好的觀察太空,人類研製出氣象衛星、空間站、宇宙飛船、哈勃望遠鏡等太空利器;這些都是了不起的科學成就,令人敬佩!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是非常不方便的。睡覺就像浮在空中,想怎麼躺都行;飲食都要擠到嘴裡,不然就在空中飛來飛去!不過這只是航天路上最小最小的困難了,怎麼能難住聰明的人類呢?太空的生活和我們平時很不一樣!

  在太空,因為浮力的作用,所以連在地球上最簡單的吃飯都變得非常困難。在太空中對食物的要求也非常高,要儘可能得輕、體積小。

  古代人類在嘗試飛行的初期,一直是很直觀的模仿鳥類,用其他鳥羽或其他人造物,製成翅膀,“安裝”在人的身上,試圖來飛翔,但由於當時的條件和技術有限,一直都沒有取得成功。後來,隨著人類的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和人類冒險運用的技術手段逐漸提高,在春秋時代人們發明了風箏,風箏就是最早的飛行器。三國時,諸葛亮發明的孔明燈就是如今航天材料的起源。十八世紀,法國造紙商蒙戈菲爾兄弟發明的熱氣球就是今天航天材料的'發展。

  宇宙是地球之外的另一個寶庫,所蘊含的無窮奧妙越來越吸引冒險者的注意力,冒險與科學結合將是探險成為人類認識未知世界的一把強有力的鑰匙。隨著科學的發展,更多航天器的製造,創造了航天史上的高峰。

  現已知浩瀚的太空是人類巨大的寶庫,它含有豐富的資源,而載人航天事業是使人通向這個寶庫的橋樑,試想航天員們在太空對地球居高臨下,能以各種不同的手段對地球進行觀測,這樣可以獲取地球更多的資料。

  載人航天材料有許多難點,比如說:環境的改變﹑速度的變化﹑摩擦生熱等等。

  宇航員的方面選拔也很嚴格,要當飛行員要經過層層選拔—檔案審查、療養院初選、住院臨床醫學檢查和特殊功能檢查、評定錄取四個階段。幸運地被選上之後之後,又要進行魔鬼般的體能訓練,例如:超重力適應性訓練、飛船上升和返回過載曲線曲線體驗、前庭功能體驗、失重飛機飛行訓練、飛機著陸衝擊體驗和低壓缺氧訓練等等。

  科學史無邊界的,思想也不能讓自己終結。因為有了先進的科學,有了它的無限發展,才得以實現中國人古代的飛天夢。

  合上這本書,就在幻想我也能遨遊太空,看看那無垠的星系,享受那震人得浩瀚。總有一天我也會登上太空,太空你等著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