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測器知識點總結

感測器知識點總結

  導語:總結是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測器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測器的定義

  感測器(英文名稱:transducer/sensor)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資訊,並能將感受到的資訊,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訊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資訊輸出,以滿足資訊的傳輸、處理、儲存、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感測器的特點包括:微型化、數字化、智慧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路化。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感測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通常根據其基本感知功能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溼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類。

  感測器的分類

  目前對感測器尚無一個統一的分類方法,但比較常用的有如下三種:

  1、按感測器的物理量分類,可分為位移、力、速度、溫度、流量、氣體成份等感測器。

  2、按感測器工作原理分類,可分為電阻、電容、電感、電壓、霍爾、光電、光柵熱電偶等感測器。

  3、按感測器輸出訊號的性質分類,可分為:輸出為開關量( “ 1 ” 和 “ 0 ” 或 “ 開 ” 和 “ 關 ” )的開關型感測器;輸出為模擬型感測器;輸出為脈衝或程式碼的數字型感測器。

  感測器的靜態特性

  感測器的靜態特性是指對靜態的輸入訊號,感測器的輸出量與輸入量之間所具有相互關係。因為這時輸入量和輸出量都和時間無關,所以它們之間的關係,即感測器的靜態特性可用一個不含時間變數的代數方程,或以輸入量作橫座標,把與其對應的輸出量作縱座標而畫出的特性曲線來描述。表徵感測器靜態特性的主要引數有:線性度、靈敏度、分辨力和遲滯等。

  感測器的動態特性

  所謂動態特性,是指感測器在輸入變化時,它的輸出的特性。在實際工作中,感測器的動態特性常用它對某些標準輸入訊號的響應來表示。這是因為感測器對標準輸入訊號的響應容易用實驗方法求得,並且它對標準輸入訊號的響應與它對任意輸入訊號的響應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往往知道了前者就能推定後者。最常用的標準輸入訊號有階躍訊號和正弦訊號兩種,所以感測器的動態特性也常用階躍響應和頻率響應來表示。

  感測器的線性度

  通常情況下,感測器的實際靜態特性輸出是條曲線而非直線。在實際工作中,為使儀表具有均勻刻度的讀數,常用一條擬合直線近似地代表實際的特性曲線、線性度(非線性誤差)就是這個近似程度的一個性能指標。擬合直線的選取有多種方法。如將零輸入和滿量程輸出點相連的理論直線作為擬合直線;或將與特性曲線上各點偏差的平方和為最小的理論直線作為擬合直線,此擬合直線稱為最小二乘法擬合直線。

  感測器的靈敏度

  靈敏度是指感測器在穩態工作情況下輸出量變化△  對輸入量變化△ x 的比值。

  它是輸出一輸入特性曲線的斜率。如果感測器的輸出和輸入之間顯線性關係,則靈敏度 S 是一個常數。否則,它將隨輸入量的變化而變化。

  靈敏度的量綱是輸出、輸入量的量綱之比。例如,某位移感測器,在位移變化 1 時,輸出電壓變化為 200V ,則其靈敏度應表示為 200V/ 。

  當感測器的輸出、輸入量的`量綱相同時,靈敏度可理解為放大倍數。

  提高靈敏度,可得到較高的測量精度。但靈敏度愈高,測量範圍愈窄,穩定性也往往愈差。

  感測器的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感測器可能感受到的被測量的最小變化的能力。也就是說,如果輸入量從某一非零值緩慢地變化。當輸入變化值未超過某一數值時,感測器的輸出不會發生變化,即感測器對此輸入量的變化是分辨不出來的。只有當輸入量的變化超過分辨力時,其輸出才會發生變化。

  通常感測器在滿量程範圍內各點的分辨力並不相同,因此常用滿量程中能使輸出量產生階躍變化的輸入量中的最大變化值作為衡量分辨力的指標。上述指標若用滿量程的百分比表示,則稱為解析度。

  電阻式感測器

  電阻式感測器是將被測量,如位移、形變、力、加速度、溼度、溫度等這些物理量轉換式成電阻值這樣的一種器件。主要有電阻應變式、壓阻式、熱電阻、熱敏、氣敏、溼敏等電阻式感測器件。

  電阻應變式感測器

  感測器中的電阻應變片具有金屬的應變效應,即在外力作用下產生機械形變,從而使電阻值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電阻應變片主要有金屬和半導體兩類,金屬應變片有金屬絲式、箔式、薄膜式之分。半導體應變片具有靈敏度高(通常是絲式、箔式的幾十倍)、橫向效應小等優點。

  壓阻式感測器

  壓阻式感測器是根據半導體材料的壓阻效應在半導體材料的基片上經擴散電阻而製成的器件。其基片可直接作為測量感測元件,擴散電阻在基片內接成電橋形式。當基片受到外力作用而產生形變時,各電阻值將發生變化,電橋就會產生相應的不平衡輸出。

  用作壓阻式感測器的基片(或稱膜片)材料主要為矽片和鍺片,矽片為敏感 材料而製成的矽壓阻感測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以測量壓力和速度的固態壓阻式感測器應用最為普遍。

  熱電阻感測器

  熱電阻感測器主要是利用電阻值隨溫度變化而變化這一特性來測量溫度及與溫度有關的引數。在溫度檢測精度要求比較高的場合,這種感測器比較適用。目前較為廣泛的熱電阻材料為鉑、銅、鎳等,它們具有電阻溫度係數大、線性好、效能穩定、使用溫度範圍寬、加工容易等特點。用於測量 —200 ℃ ~ +500 ℃ 範圍內的溫度。

  感測器的遲滯特性

  遲滯特性表徵感測器在正向(輸入量增大)和反向(輸入量減小)行程間輸出 — 一輸入特性曲線不一致的程度,通常用這兩條曲線之間的最大差值 △ MAX 與滿量程輸出 FS的百分比表示,遲滯可由感測器內部元件存在能量的吸收造成。

  感測器的選用

  感測器千差萬別,即便對於相同種類的測定量也可採用不同工作原理的感測器,因此,要根據需要選用最適宜的感測器。

  (1) 測量條件

  如果誤選感測器,就會降低系統的可靠性。為此,要從系統總體考慮,明確使用的目的以及採用感測器的必要性,絕對不要採用不適宜的感測器與不必要的感測器。測量條件列舉如下,即測量目的,測量量的選定,測量的範圍,輸入訊號的頻寬,要求的精度,測量所需要的時間,過輸入發生的頻繁程度。

  (2) 感測器的效能

  選用感測器時,要考慮感測器的下述效能,即精度,穩定性,響應速度,模擬訊號或者數字訊號,輸出量及其電平,被測物件特性的影響,校準週期,過輸人保護。

  (3) 感測器的使用條件

  感測器的使用條件即為設定的場所,環境 ( 溼度、溫度、振動等 ) ,測量的時間,與顯示器之間的訊號傳輸距離,與外設的連線方式,供電電源容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