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600字(通用28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600字(通用28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600字(通用28篇),歡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書》讀後感1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情感的方式,從古至今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最近,我拜讀了《傅雷家書》,感受更深了。

  “愛”是全書的核心,全書無處不洋溢著濃濃的愛。“孩子,你為什麼老叫人牽腸掛肚呢?預算你的信該到的時期,一天不到,我精神就上下不安定,”“以我們的感情來說,你一定懂得我們想見你的心,不下於你想見我們的心,尤其我恨不得與你日夜長談。可我們不能只顧感情,不能不硬壓著個人的願望,而為你更遠大的問題打算。”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這樣,無比矛盾,這世上千奇百怪,擋在我們身前怕阻礙了我們成長,守在我們身後怕來不及阻擋傷害,不停地在長與近間徘徊,想必我們漸長時,大力爭取“自由”時,他們一定苦惱吧!

  全書有一段,甚為精妙。“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的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有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之間的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囉裡囉嗦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這段話,是如此細膩的情感,出自一位嚴謹近乎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

  誰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當與親人相處日夜,天天矛盾不斷,一月不見,如蜂見蜜。就像我爸一樣,小時記憶中無比暴躁,但當我與他一別七日再相見,便變得冷靜、和善了許多。

  也許我的父母沒有傅雷夫婦那麼善解人意,那麼有藝術修養,但他們愛我,他們給了我生活經驗,給了我他們能給的一切,讓我像每一個幸福的孩子一樣快樂地長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孩子,是清泉中的一滴淨水;孩子,是霄雲裡的一朵潔雲;孩子,是入秋季的一樹蒲柳;孩子,是未琢前的一顆璞石。但無論前前後後,他們的光輝,在暖陽傾灑過後,在歷經風雨過後;總會綻放自己的光彩,正如那璞玉雕琢,栩栩映輝。

  “大多數從事藝術的人,缺少真誠。”這是傅雷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所說過的一句話。真誠,是做人的根本;然而,這一點,也需從小培養。真,待人之道;誠,赤子之心。一個人,若不能做到真誠何能成就大業?

  當下,一些菜攤小販開始弄虛作假;出門買菜,首先考慮的不是今天想吃什麼,而是打量哪家鋪信譽最高。世人不夠真誠,以至於國家國情也鬧得人心惶惶;閒適時泡一杯熱茶,學著父母翻閱報紙,往往爭搶入目的,便是那些省級幹部的涉嫌貪汙案,或因某某原因又逃竄出國。如今邁入潮流的網路店鋪,例如淘寶、天貓,那都是經歷層層篩查,才允許上市的。由此可見,真誠邁入社會,何等重要?

  正如傅雷先生教育孩子一樣,循循善導。孩子一顆真純之心,在良好教育下才能逐步成熟,逐步邁入真誠,逐步走向成功。朗費羅說過:“成功之路無他,凡事全力以赴,不可存沽名釣譽之心。”傅雷先生正是在孩子必走的人生路上,為他鋪好一切會走錯路的標記,警誡他,告示他。併為孩子敘述一切錯因的後果,讓他明白,以他現在的能力,他是否承擔得起。

  所以,讀完這本書後,我意識到:人不可無真誠。國不可無真誠。一個孩子的心靈是潔淨,唯有在誠國中成長,才能雕琢出一顆栩栩映輝的誠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3

  書信,已經被時代遠遠拋棄到後面,也許我們,幾乎沒有機會再感受開啟一封遠方來信時的期待或喜悅。這正是這本《傅雷家書》吸引我的地方,但它真正的深遠意義,來自於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導和殷切期待。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傅雷先生的兒子傅聰遠洋過海,書信成了父子之間唯一的聯絡方式,它承載的是對遠方親人的牽掛,是失意時最好的安慰。

  當傅聰成功的時候,他告訴兒子要精益求精;當他偶然失利一次,父親則給予他最誠懇的鼓勵。書信中也不乏包括對音樂藝術的探討,對國家建設的看法和建議,和對兒子生活的關心,雖然沒有母子通訊的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是無可代替的。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

  是啊,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美,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最令我震撼的,還是傅雷在藝術方面的造詣。他對音樂,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也許在文學方面頗有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著很深的研究吧。也正因如此,他的文學作品也給人以那樣一種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會到傅雷先生那熱烈的、恬靜的、深刻的、樸素的、溫柔的、高傲的、微妙的、直率的內心世界,我們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翻譯名家的原因,更會從中學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諦。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中的內容蠻簡單,主要都是傅雷以書信給兩個兒子在藝術,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指導。一步步見證孩子的成長與成功。

  正因為全書的書信,剛開始讀時是真的枯燥無聊,裡面既無跌宕起伏的故事,也很少極大煽情。不過,看著看著,也就慢慢習慣了。大概是因為看久了,就覺得順眼多了。

  在這部書中,傅雷用作為學者,父親兩個身份寫信。既有對兒子的愧疚,又會表達自己強烈的思兒心情;既會跟兒子談美妙的藝術,又會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面對兒子的情緒,感情,都以開明,理性,樂觀的態度去指導兒子。也是嘴硬心軟,現實平靜,信中表達自己的愛兒心切。是個優秀,理想的好爸爸,好教師。

  對此,我也不禁想到我的父親。他雖然沒有傅雷一樣高深的文化,也不會專業的述語,但他會用最平凡的一切給我極大的溫暖。之前,我對於自家老爸對我高談大學,高中的事較為不滿,當時心裡只想著當下,對爸爸這種話題即是煩躁。後來,一回,家裡親戚和爸媽在談孩子的話題,這個話題總會使大多父母孩子敏感。他那時爸爸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我知道她現在有壓力,她也長大了,要自由,會叛逆,所以對她的成績,我不去計較。”就是這句話使我對爸爸一向形象改觀。以前只覺得極好的高中,大學都是爸爸對我的必須,之後我才真正明白,這只是期望與動力。這就是爸爸給我的一個教導。

  透過這本書,我懂了,父母心底最深沉的愛,從來都是毫不掩飾的給予孩子。用自己的經歷,理解給孩子上無數堂有意義的課,他們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用淳樸,平凡為孩子鋪設自由的未來。

  《傅雷家書》讀後感5

  身邊一向有人給我引薦這本書,但我一向沒有去了解。今天一看,確是讓我形象深入。

  讓我得到這樣感觸的原因——傅雷先生有著異樣的品格魅力。

  “真實的光亮絕不是永沒有漆黑的時刻,僅僅永不被漆黑所掩蔽算了。真實的英豪絕沒有卑賤的情趣,僅僅永不被卑賤的情趣所服氣算了。”這是傅雷先生對咱們品格上的鼓舞,言外之意流露出他品格的尊貴。就好如他批評八股文,以為八股文是使人思維懶散,感覺麻木,遇事不認真負責的產品。

  而這種共同的品格魅力不只體現在文學方面,還在於藝術和人生。他從前說過:“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終做鋼琴家。”他將層次講的很清楚,也說明晰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沒件事都是要一步一步做起的,而這全部的根底便是做好人。

  也正因如此,他對孩子們的教育也脫不開品格,乃至是著重於品格。這種教育方法令我入神,我以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這讓我知曉成果並不是處於榜首位的,品格才是。只要具有傑出的人品,才會讓一個人的文明素質提高,才能使一個人獲得更加優異的成果,才會懂得什麼是感恩以及怎樣去感恩。

  我期望每個家庭都能懂得這個,我期望他們不會再一味地尋求孩子的好成果,而忽視對他們品格的培養,我期望那些因一些瑣細小事而引發的弒親事情不會再呈現在人們的視界中,期望當今的社會越來越潔淨。

  我信任這個社會會越來越陽光,每個家長教育也會更加明麗。我也會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學習,真實做到從我開端,為子孫做好的典範!

  《傅雷家書》讀後感6

  關於怎麼教育孩子從古至今一向是個經久不變的論題,也永久是個永存的論題。

  大凡有所作為的人,必定有一個異乎尋常的爸爸媽媽或一個異乎尋常的幼年。傅雷與兒子傅聰13年的通訊。就每封信都記載編號,且筆跡潔淨、鉅細得當這一點而言就體現了傅雷作為父親本身嚴於律己的精力。

  咱們大多數人往往不知道或裝做不知道,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一起,也是在對自己提要求。有時爸爸媽媽都做不到,怎麼會得到孩子從口到心的服氣呢。最簡略的比如:咱們常常要求孩子少看電視或電腦,而自己卻在電視和電腦前一坐便是幾個小時。

  傅雷與兒子像朋友相同無話不談,這很可貴。這也正是許多爸爸媽媽苦惱的問題。許多爸爸媽媽總是訴苦孩子和自己沒話說,卻從不檢討自己,為什麼會呈現這種情況。把孩子當作朋友,勇於供認自己的過錯,才會得到真摯的溝通。

  現在的孩子和傅雷的兒子的那代人,比較管束是否更難些。應該供認:要難許多。現在外面的國際引誘太大。網路是年代的前進,也會使人誤入歧途。西方一些敞開的思維,像空氣相同到處在改動孩子的呼吸方法。暴力、色情無處不在。真不知怎麼對應。要讓孩子瞭解社會的陰暗面,一起更多的是充溢陽光的新鮮國際是多麼的不容易。人不可能永久做一個裝在套子裡的人。怎樣教孩子用過濾的方法呼吸呢。

  管束,這兩個字但從字面瞭解,辦理和教育要一起進行,缺一不可。但是當爸爸媽媽的怎麼能適可而止的掌握分寸哪。也一向在考慮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一個異乎尋常的幼年。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能夠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十分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明白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當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能夠經過這本書瞭解自我的父母,父母能夠經過這本書瞭解自我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並且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十分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我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能夠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能夠健康的成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主角,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於傅聰的音樂事業也十分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十分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麼,這讓我能夠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我太感激這本書了,真正的父母的愛之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8

  我用了一個月的零碎時間看完了這本《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當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那裡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我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僅有經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能夠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我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傅雷家書》是一本具有教育意義的書籍。作為父親,傅雷給他的兒女寫下了一封封信,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人以及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這個假期讀完《傅雷家書》,頗有感觸。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會永遠掩埋,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敢於解剖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經驗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想到這裡,我不禁想起我的父母。

  “我們做父母的人,為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就儘量的給。”這句話你是否覺得很熟悉?我的父母也常說:“只要是有關學習的,能給的我們儘量給。”從中發現在《傅雷家書》中可以找到我父母的影子,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不比傅雷給傅聰的少。他們事事為我著想,為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事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的為我們儲存了哪個時代的記憶。它將中華民族的一些優秀的道德清楚闡述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雷的這句話,有很深的含義。所謂赤子之心,就是天性自然,不受拘束、純潔真誠的心靈;而傅雷對傅聰的赤子之心的評價,無不體現了他對教子的苦心孤詣與深切的愛。

  我反覆地念著這幾句話,不禁想起來諸葛亮的<<誡子書>>中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句。……古今兩位父親,近2000年的時空差,教子之道竟如此相似……寧靜致遠的心境與精神,不正與赤子之心"的內涵如出一轍嗎?

  想到這裡,我又不禁回憶起《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培養起了馬飛的赤子之心……一心一意地為追夢而奮鬥;而當馬飛的赤子之心孤獨時,他便創造出了一個世界--一個有著歡笑,淚水、喜悅與痛苦的童年世界。正是這種心靈,使他即身處太空卻也能鎮定自若地去應對困難,讓自己創造的世界鼓勵著他自己,克服困難,重見天日。

  但無論是修身學習的世界,還是充滿樂與憂的童年,赤子之心總會讓我們在孤獨修己時創造一個世界……一個"新"的"心"世界。每當我孤自一人看書寫作時,腦中常會出現一個潔淨無瑕的"心世界",一個真正屬於我、有我的天地的世界。赤子之心,無論處於何方,都能讓它化為我思想的中轉站,以及我內心中的一面大明鏡,讓普天之下的赤子們都可以成為朋友。

  孤獨的赤子之心,無論是古是今,都是赤子們的靜心創造自己"心世界"的鑰匙。願天下所有的赤子之心,都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在老師要求下,我極不情願的打開了在床頭的那本書——《傅雷家書》,我本是不願看的,心想:一本家書,往來的信,不就是父母對孩子常說的教導嗎?

  但當我開啟後才發現,傅雷對兒子的教導絕不僅僅是我想的那樣,不單單是“飲食寒暖要極小心一點兒差池不得”“不要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fresh(飽滿)的精神”,更有“現在正是設計你下一階段生活的時候,應當振作精神,面對當前,眼望將來,從長考慮”“希望你們二人除了相親相愛之外,永遠能互相尊重事事商量,切勿獨斷專行”除此之外,更有自己對生活,對藝術的理解“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

  傅雷言語間透露的溫情,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他沒有傅雷高深的學問,沒有傅雷對藝術的感悟,更沒有傅雷對生活的樂觀。但傅雷面對兒子出國時的傷心,面對兒子不來信時的急切,和我的爸爸對待我的擔心一樣。我想,這更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

  我的爸爸的確在有些方面不如傅雷,但是他會在下雨天幫我打傘;在天冷時給我加衣;會在我驕傲時提醒我做人要謙虛;會在我迷茫時給我指示前方的路;在我無助時給我光的希望。他是我的偶像,更是我的英雄。

  當我們在父親面前任性地逆反時,有多少人發現父親雙鬢的微白?

  我們漸漸成長,父親卻在一天天老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現在的我們更應該懂事,不讓父母操心,趁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儘自己所能理解父母。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令我印象深刻的書《傅雷家書》。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候,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絕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罷了。”這是傅雷先生對我們人格上的鼓勵,字裡行間流露出他高尚的人格,就好比批判八股文,認為八股文是使人思想懶惰,感覺麻痺,遇事不認真負責的產物。

  而這種獨特的人格魅力不僅體現在文學方面,還在於藝術和人生。他曾經說過:“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後做鋼琴家。”他將層次講的很清楚,也說明了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每件事都要一步步做起,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做好人。

  也因如此,他對孩子們的教育也脫不開人格,甚至是著重於人格。這種教育方式我很欣賞,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這讓我瞭解成績並不是出於第一位的,人格才是。只有擁有良好的人格,才會讓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提升,才能使一個人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才會去懂得什麼是感思以及怎樣去感思……

  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懂這個,我希望他們不會再一味的追求孩子的好成績,拿他們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而忽視他們人格的培養,我希望那些因一些瑣碎小事而應發的弒親事件不會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希望當今的社會越來越乾淨。

  有的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有傅雷的那種身傳於言教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真是無話可說。

  我希望每個家庭教育會愈來愈明媚,社會也會更加的陽光,每個人都可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做到從我開始,為後代做好榜樣。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每個人都體驗過父母的慈子與教誨,而這些正是生活中所透過不同方式體現出來的。而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愛便體現在家信之上。

  所有的家信一直都圍繞愛、笑、人生和藝術來寫。

  愛,體現在當傅聰經受痛苦時,父親會說:“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塵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入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

  孝,在於雖然傅聰在國外,卻願將他所有的事情分享給父母,並把關於自己鋼琴進展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們。與父母分享自己比賽時的緊張,受到波蘭人民、音樂家們喜愛時的激動和歡喜。雖然回信會常常慢些,但他內心卻一直敬、愛、孝著自己的父母。

  人生和藝術在於傅雷話語之中。“一個又一個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莫過於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真正的藝術家必須是有創造性的藝術家,真正的演奏家也必須是有創造性的演奏家……

  為了指導兒子把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傅雷不知寫了多少封信,用了多少紙、墨。

  問我為什麼喜歡《傅雷家書》?原因無非這是這本家書不讓我讀到了父愛、母愛。傅雷在教育傅聰的同時也一併教育了我,讓我明白瞭如何處事,感悟了許多人生中蘊藏的哲理,令我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讀了這本家書,我感受很深:

  傅雷生於原上海南匯區,是我國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能夠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他們的孩子走向未來,走向成功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十分重要的,給孩子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就應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人們心中的銘記。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感受到父母的愛。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主角,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於傅聰的音樂事業也十分的在乎,使他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十分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裡都在想著什麼,這讓我能夠更好的和父母溝通。明白他們。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父母的心總是向著孩子,無論是嚴愛還是溺愛,他們只是方式不一樣。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真正的父母的必讀之書,也是孩子們的必讀之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家信都是彌足珍貴的。雖然簡簡單單,但字裡行間都承載著難以衡量的愛與親情。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給遠在波蘭的傅聰寫的一百二十五封書信,這些書信雖然只是裝在了薄薄的信封裡,但是這裡面承載著傅雷對傅聰的教導與關愛。作為一個父親,他付諸了全身心精力,教傅聰如何去生活,教傅聰如何去處理人際關係。

  做人不能被金錢所奴役。

  傅雷告訴傅聰:“既然選擇生活在金錢的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錢,才不至為金錢所奴役。”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被冠以財奴的帽子。是的,物質是人類生存的基本保障,但物質不是萬能的。我們要學會理財和控制金錢,讓其為我們服務,而不是我們為其所奴役,不能變成所謂的“金錢奴”。

  做人要有寬容的胸懷。

  傅雷告訴傅聰:“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也要饒人。”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在人生旅途中,總會有很多困難與挫折,會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遇到很多不願意交往的人。我們要有寬容的胸懷與慷慨的心境,不要斤斤計較個人得失。

  做人要心懷感恩。

  在《傅雷家書》的字裡行間,我們感受到的是傅雷對傅聰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鼓勵,他是一位父親,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可以說,傅聰兄弟的優秀與傅雷的傾心教導息息相關。都說父愛如山,我的父親也像傅雷一樣平凡而偉大,他為了能讓我好好讀書,生活無憂,他的鬢角已經慢慢爬上了斑白,為子女的成長嘔心瀝血,用他無聲的語言表達著自己對子女的關愛。

  我很慶幸我能在這個年紀閱讀了這本書,讓我從傅雷的角度看到了父母對我的愛與關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16

  最近我讀完了《傅雷家書》,這本富含哲理的書讓我感觸良多。它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

  在信中,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最終傅聰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成為了一位優秀的英語教師,父母的悉心栽培,使他們走向了成功之路。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和傅敏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讀完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何謂得?何謂失?所謂得失,不過是對於你所擁有的某樣事物暫時的看法。得是一種失,失也是一種得。物質上的失去,往往能使人在精神上汲取。不懂得得失的人總是斤斤計較。精神的滿足虛無縹緲,因而這些人只看到物質的失去,忽視了精神的汲取。而當他計較於失去,那麼他又失去了精神的滿足,得到了滿心怨烈。其實生命很多時候都在過程。不是每一朵花都會結子,但只要開過,怒放過,贏過朝陽,送過晚霞,生命已是足矣。

  人生在世,應當多一份如蘇子般“人生寓逆旅,吾亦是行人”的豁達,如傅雷般“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的灑脫,如此一般,遺憾又能去佈滿人生?讀一本佳作,品一杯淡茶,看庭前風雲,靜浮躁心靈。

  《傅雷家書》讀後感17

  筆落在紙頁上。字留在信封間那濃烈的滾滾情意卻流露在心底,流動,見字如面。

  手中捧著信箋,輕著翻閱。隔著紙頁間,依舊能夠感受到那灼燒著我眼眶的感覺。瀏覽點點字意,彷彿如若重溫,相見如面。“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一一這一類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的,可是不敢說……”《傅雷家書》中無不體現出父母對兒子的濃濃情意,即作為一個長者對兒子的教導與見解。此選文更是讓我體會到作為父母對子女一點一滴,無微不至的關愛。兒時,父母總是在我們身前遮風擋雨,有感觸有讓我們不快的地方。就我們而言,父母的眼裡,批評即然我們厭煩的遍遍教導,無不在我們的未來起到好的作用效果。為人之父母。我不辛苦。無不為子女奮鬥奔波,相處甚少。

  《傅雷家書》中在傅雷寫給孩子的信中也有提到自己因教子極嚴,而讓孩子童年並不愉快。為此還在噩夢中度過了些時日,對此悔恨。每一個父親母親何嘗不是如此,所以對孩子嚴加管教,確實心疼孩子。這些令我們厭煩的管教,才會讓我們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學習,最後的成果才回你人滿意。我也曾悔恨過,也曾與父母嘮過許多不愉快,可當自己長大後明白父母的苦心後才漸漸發覺,往來種種,無不讓父母感到心寒。

  讀過《傅雷家書》後,我發現原來不僅孩子會感到自責,父母也會因此而悔恨,正如傅雷所說,“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父母也會因為你而流淚。作為子女的我們漸漸已經長大成熟,就慢慢在相處中慢慢彌補對父母的過錯吧,別讓它成為人生中的一種遺憾。

  《傅雷家書》讀後感18

  “歸來也,風吹平野,一點香隨馬”——題記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極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一封封看似紙薄又沉甸甸的家書,灌溉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傅聰的關愛與教導。他一生正直嚴苟,對兒子從音樂深入藝術,再“水平的”滲入文化,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他似乎塑造了一個符合他自己理想中的人物。

  《傅雷家書》有言“赤子孤獨了,會創作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我想,獨立清高便是他的世界,風骨也便與他同行。傅雷想告訴傅聰,藝術是從純潔的心靈來的,赤子永遠不懼怕孤獨,因為自己在遭遇慘境,缺少朋友時,要能夠“寧靜致遠”,專心自己的事。而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情感,是相通和永存的,所以,普天下的赤子都不會孤獨。

  傅雷說過:“溫柔的人有時候會顯得懦弱,剛強了近乎專制。幻想太多了未免不切實際,能幹的管家太太又覺得俗氣,只有長處淺有短處的人在哪裡呢?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自己又完美到什麼程度呢?”

  傅雷其人實在是一個離完美極近的人,因為傅雷說過“沒有完美,絕對的完美”。他善於寫作,會畫畫音樂等,直率又正直,謙虛而又極端的嚴格,有時也有一絲的溫存。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盛開,它傲,它烈,它勇敢,傅雷的離去,讓人嘆願宛如這樣綿綿小雨,吱吱唔唔的,無法痛快,本無他意,卻讓人心生難過。但先去的決心是痛快的,連他遺書中的火葬費也清楚的算好。所有的事,一一安排好,痛飲一杯“酒”,結束平凡的一生。

  傅雷如同凋落的梅花,已枯萎,但雪地中,處處都有他的清香,永不消逝……

  《傅雷家書》讀後感19

  一本好書總是能使讀者受益頗豐。

  我從《傅雷家書》中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父愛。那一封封家書中,最短的不過百字,最長的有幾千餘字,無論篇幅的長短,每一封家書都流露出父親對兒子真摯的關愛。

  “先為人,次為藝術家……終為鋼琴家。”在信中傅雷先生多次告誡傅聰如何做一個大寫的“人”,培養其正直、堅強等優秀品質是他的教子理念。從書中,我知道了傅雷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他對兒子悉心培養,不溺愛兒子,希望他成為一個愛國的人。傅聰這種愛國精神與傅雷對他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這樣的父親怎麼會不讓人敬佩呢?

  傅聰在異國生活時,從父親寫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父親傅雷在書信中常常給他指導和鼓勵,讓他有勇氣去戰勝各式各樣的困難,一路前行。傅雷在藝術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鼓勵兒子多從詩歌、戲劇、美術等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嘮叨。”他給兒子的書信具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多麼了不起的父親啊!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雖然他平時對我很嚴厲,但是我知道這也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我開始慢慢理解父親。父愛不同於母愛的溫柔,父愛就像一座雄偉的高山,永遠是我最堅強的依靠,也是鼓勵我前進的動力。

  《傅雷家書》就是這樣一本好書,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優秀讀物。這本書不僅能讓人收穫很多方面的知識,還能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值得大家細細品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20

  一封封家書,承載著濃濃的親情。人們總說母愛是最偉大的,但《傅雷家書》中的一封封書信,字裡行間都體現了父愛同母愛一樣偉大。

  在書中,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傅雷家書》中的100多封書信裡涉及到了很多領域的內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孩子的嚴厲家教。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傅雷教育孩子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他把做人擺在第一位。他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要有藝術和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當傅聰一個人出國留學時,傅雷時常會給他寫信,父子就這樣時常書信往來。即使父母不在身邊,傅聰也時刻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明白父母一直都是他堅強的後盾。傅雷會時刻關注傅聰的學習情況,會對他不足的地方提出批評,同時也會對他做得好的地方誇獎鼓勵,鞭策傅聰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傅雷雖然家教嚴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斷調整,父子關係愈發和諧。他們在對藝術的切磋中成了知心朋友!“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學到了把感情昇華!”傅雷的興奮溢於言表。

  傅聰是這本書中最令我羨慕的人物,他不但有一個教導有方、懂他、愛他的好父親,他自己也非常出色。他刻苦用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傅雷家書》讓我真正懂得了那份如山的父愛,太深沉了,勝過一切……我不禁想起我自己的父親,父親陪伴我的時間不多,但他一直在為我默默地付出。請讓我們都大聲地對自己的父親說聲:“您辛苦了,我愛您!”

  《傅雷家書》讀後感21

  第一次讀《傅雷家書》,是三十年前,那時我剛上初一,囫圇吞棗看完,心裡滿是羨慕。羨慕傅聰,他有一個藝術家父親——傅雷,這位偉大的父親不但能給他藝術上的指導,而且在生活上處處關心,大到戀愛,小到生病。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從每一封信中呼之欲出。羨慕之餘,黯然神傷,我的父親是一個普通的小學老師,他整天忙於自己的教學工作,平日裡我們的交流幾乎為零,他未曾和顏悅色同我說過一句話,更別說給我寫信了,而傅雷一共給兒子寫了125封信,封封“親愛的孩子”讓我心生嚮往,何時父親也能這樣稱呼我啊?

  第二次讀《傅雷家書》,此時的我已為人父多年,兒子昊軒的身高緊逼。我們曾並肩打球,對戰俯臥撐,父子倆擊掌大笑。也曾因為成績高聲呵斥,怒目而視,叛逆的他眼裡有火,卻一言不發,萬般無奈之下想給他寫一封信,提筆卻無從下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同為人父,傅雷瀟灑萬言,句句真情。而我,竟和我的父親一樣——一封家書,千年難出!倒是傅雷的自省深深觸動了我:我的教育不是沒有缺點的,尤其所用的方式過於嚴厲,過於偏激。細思:我何嘗不是一個同樣嚴厲而偏激的父親?我又何曾向兒子表達過我的愛?又何曾稱呼過他為“親愛的孩子”?

  都說父愛如山,是深沉的,時過多年,回想父親與我種種:他不善表達,卻在我高中階段迷亂之時,決然把我送進軍營歷練;在昊軒小學階段,他風雨無阻接送了六年……父親被哮喘折磨多年,幾次在鬼門關門口徘徊,最後一次把瘦骨嶙峋的他從輪椅抱上病床時,眼裡無淚,心裡有傷。父親走後,每每酒盡,推開他住過的房門,哀傷便排山倒海襲來,控制不住如嬰兒般號啕大哭。

  有些愛,來不及說出口。

  生死兩茫茫,自難忘……

  《傅雷家書》讀後感22

  一封家書,可以承載的有太多。是藝術的魅力,是對兒子的訓導,還有對人世間的思考。在傅聰成為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之前,傅雷的教育是最好的一面“鏡子”。

  出生文化世家,傅聰的藝術生涯是應該順利的。長期的離別之情在家書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從“父親”到“朋友”的轉化中,傅雷先生對於兒子的父愛在鼓勵、囑咐、關心、教育中滿溢位來。

  苦心孤詣,字裡行間,一個父親對於自己兒子的獨特教育,影響著世界上千千萬萬的家庭,中年人對青年人的鼓勵,激發著他的積極和感想。在一些瑣事中,從一個父親的視角,更加深刻地反映出家庭高雅的情操和良好的家教。西方禮貌和文化的灌輸,使道德與藝術融為一體。在父愛中,傅雷給了更多的是“教育”,而母親更多的是“關心”,兩者一齊,給異國他鄉的兒子帶來了更多的知識和慰藉。

  寫在紙上的字字純樸,全方面的教育讓愛得到了最終的洗滌與昇華。一個年輕人,怎樣做人,怎樣對待生活,在傅雷心目中,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先教他如何做人,再教他如何生活。在家書的教導及自己的努力下,傅聰的藝術與人生造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種態度和作風,決定了一種結果。智慧的家書就是這樣,一般的教育是不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的。這種思想,更加齊整、科學,感情,更加充實且飽滿。國家的榮辱,藝術的興盛,人生的完美與否,全部掌握在態度與行動。一個嚴謹認真的態度,一生為之奮鬥的行動,真誠的交流,真摯的親情,在感情的昇華中,變得不一般。

  家書,啟迪的是藝術與人生,更是人生的藝術。

  《傅雷家書》讀後感23

  失敗與成功總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失敗哪來的成功呢?

  當烏雲密佈我們頭頂,淋淋瀝瀝的雨下來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讓面對?

  我們欣喜於陽光灑滿大地,創造出多姿多彩的斑斕,因為風雨過後的彩虹才更燦爛。

  人的一生坎坷無坦,沒有一帆風順的航船,也沒有一成不變的道路……

  《傅雷家書》中說:“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會如死水一般。”色彩繽紛的布匹是用染出來的,百花爭豔的人生是點綴出來的,失敗與成功如同相交的線纏在一堆把生命織成一張毯,我們從上慢步踏過。生命的長度有誰知道?只有我們活出深度才會體現我們的價值,用我們的腳步踏出輝煌,用我們的生命又繪一道彩虹……

  我們固然喜歡成功,可失敗並不可怕,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

  如果我們只有成功沒有失敗,可想而知這種人生必定滿是驕傲,但是如果一但失敗,就像天地崩塌人生沒有意義。如果沒有失敗,就註定不會有成功的喜悅;如果沒有失敗,就註定我們沒有成功!“失敗後就是成功”這是事實,一個不可磨滅的真理!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失敗,我們應當從這一次次失敗中西區教訓,總結經驗,把失敗當成墊腳石,我們要踏過這程失敗把它踩在腳下向前一步步的邁,相信成功總會在前方的。一程失敗,一程勝利,我們喜怒哀樂都讓自己倍感壓力,可以把失敗當成功,現在只是暫時沒有成功罷了。

  老師曾經告訴我們: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站起來!

  是的,就把失敗當成是一陣清風飄過,因為失敗意味著我們離成功也不遠了,烏雲過後總是晴天,就讓我們微笑著面對失敗,品味失敗帶給我們的種種。

  《傅雷家書》讀後感24

  父愛它不像母愛那樣細膩,但它也有自己的特點——父愛如山。——題記

  《傅雷家書》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傅雷,此書記錄了傅雷夫婦給兒子傅聰的一封封信。傅聰是世界上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他早年留學波蘭,父母對他更是十分想念。於是相互寫信來表達對對方的想念。書信中既有對文化藝術的探討,又有思想上的交流,還有生活上瑣事的嘮叨。在傅雷的人生快到盡頭時,他仍然堅持給兒子寫信,表達對彌拉傅聰和凌霄的想念。這無處不體現父愛的偉大,父愛如山。

  讀了這本書,我便理解了父親平時對我們的“嘮叨”,那些“嘮叨”並非無用,它們蘊藏著深刻的意味。父親叮囑我們要好好學習,事實上他是不想讓我們走他們走過的路,他們一路上走得太苦了,想讓自己的兒女們走一條平坦順暢的大道,我們自然不能辜負了他們對我們的期望,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

  傅雷勸勉兒子要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人”,也曾告誡兒子“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成為音樂家,最後才成為鋼琴家。”由此可以看出傅雷是多麼看重“德”啊!“品德”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應是我們的行為準則,不可忽視和違背。

  在藝術方面,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刻,傅雷告訴兒子“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會創造許多心靈上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這就是所謂的“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永不會孤獨。這句話不僅是送給傅聰的,也是送給廣大的讀者的。“追夢赤子心我們都是追夢人。”向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去追吧。

  父愛,它如山,為我們開闢新的道路;它如燈,為我們指明正確的方向;它如火,為我們溫暖心房。

  父愛可能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傅雷家書》讀後感25

  別樣的傳教方式,先進的教育理念,鑄就了著名的鋼琴演奏者。對生活,傅雷對傅聰有著無微不至的關懷,對情感傅雷也進行了教導。而最重要的、最直接讓傅聰走上成功之路的,是傅雷對他讀書求學路上的指引與教育。

  傅聰是藝術家,傅雷便對藝術進行了深入詮釋,讓傅聰有了正確的認識。對藝術的認識,不僅要有感性的認識,還要有理性的認識。最終要上升為用赤子之心去體會。這樣,“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歡喜怒化為你的悲歡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經的震顫都在你的神經上引起反響”,才能使自己徹底融入藝術。成為一個真正懂得沉醉藝術的人。

  傅聰在波蘭學習一段時間後,要前往蘇聯學習。傅雷對比告訴傅聰,學習貴在堅持、專注,不宜來回換環境。不論哪裡,不論老師、環境的好壞,學習終究還是要靠自己的。這避免了傅聰走彎路,讓他又直接向成功靠近了一步。

  傅雷還教育傅聰要熱愛中國,熱愛中國的五千年文化。它時刻督促傅聰用中文寫信、寫日記;他對傅聰寫字中的錯別字甚至筆畫錯誤都一一指出,有一次競指出傅聰的“心”字底寫得餘波太長,不符合中國書法;他還不斷給傅衝寄一些中文報紙和書籍,以此來讓他了解國內形勢,培養愛國之情。傅雷在教育過程中,時時引用名人名言;在信中,也有好多處“音樂筆記”,這些大都是他一手翻譯的,會給傅聰不一樣的感受,讓他領悟更深;他也沒有盛氣凌人之勢,而是平易近人、話語親近地和兒子“交談”……

  正是這“傅家”特有的教子之道,讓傅聰在人生道路上幾乎一帆風順;讓傅聰百尺竿頭更進了一步,成為鋼琴大家、生活強者,成為我們中國的驕傲,藝術界的自豪。

  《傅雷家書》讀後感26

  一封家書,貫穿了傅雷對兒子的教導,對他人生中的鼓勵,以及深深的愛。嚴厲的要求,看似無情的教育背後是造就了傅聰不平凡的一生。

  在這本書中,傅雷透過現身說法。以自身的經歷和經驗教導兒子處事謙遜,禮儀得體,有藝術,有理論,有風格,除處事理智,不衝動,做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讀書學習方面,感情處理方面尤為重視。

  兒子出國了,學習俄文,傅雷便透過自己學習法文所總結的經驗告誡兒子學俄文不可採用“突擊式”學習,應循序漸進,慢慢來,多用在生活中。更以理論和時間分配的概念教導兒子在困難中理智前行。更好的同時學習樂理和文學,更容易也更沉著地應對樂理,語言上所帶來的雙重困難。這是來自父親濃濃的期望,也同時對兒子人生中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在平時,他常常讓兒子去品讀詩詞,感受詩中的意境。情感以及無法模仿的藝術風格,他透過這些詩詞的平仄音調向兒子更深層次地展示了音樂的魅力,他把一個個字轉化為一個個音,更地感受音節與韻的變化。他讓兒子細細品讀,無疑想他成為一個出色的藝術家,這樣字裡行間的深深教誨也無疑讓兒子在成為出色的人生路上多了一盞明燈。

  “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傅雷從未變過的原則,同時也是對兒子的告誡和擔憂。對於兒子年輕時感情的衝動,傅雷透過經驗在字跡中無不一一體現。控制感情,理性剋制,前途最重,莫被感情牽……就這樣的一次忠告才讓傅聰在成長中更加成熟和理智。

  傅雷教子之嚴格。近乎“無情”,然而這一封封陪伴,鼓勵兒子成長的家書卻又如此溫情。傅聰便在這字裡行間中成為著名的鋼琴家,他的教育方式也因而影響著下一代,至今深入人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27

  《傅雷家書》,滿滿浸透著傅雷對傅聰成長的關懷和教育的苦心孤詣。

  這份巨大的心力投入,從傅聰的音樂天賦在童年顯現時便已開始。傅雷在《傅雷讀書與做人》一書中給朋友成家和的信中寫道,“拿事實來說,他(傅聰)今天的路,沒有一條不是我替他開闢的,但畢竟是他自己走下去而走得不無成績的”。

  作為父母,沒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長得足夠好,且多是唯恐自己付出不夠而影響了孩子的發展。孩子究竟應受到什麼樣的教育?傅雷 在“傅聰的成長”一文中有關教育理念的論述值得參考:

  “第一,把人格教育看作主要,把知識與技術的傳授看作次要。

  第二,把藝術教育只當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第三,即以音樂教育而論,也絕不能僅僅培養音樂一門,……需要以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為基礎。 ”

  對成年後傅聰的教育,傅雷說,“有一個基本原則,我始終覺得並不錯誤,就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

  這是傅雷的教育觀。

  從這本家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傅雷以他深厚的學養和廣博的視野,經年累月地,如春雨潤物般滋養和開化著傅聰的內心,使他完成了人格和世界觀的建立,這是最基本也是最艱難的攀登,攀登的高度,便決定了視野的所及。這也是本書給讀者的啟示。

  《傅雷家書》讀後感28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不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傅雷在教子時的嚴厲、一絲不苟使自己後悔,但他所做的卻創造了“世界上最高最純潔的歡樂”他將自己一切精力傾注在孩子身上“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在與孩子離別時“我從來沒愛你像現在這樣愛得深切,而正在這愛得最深切的時候,偏偏來了離別!”傅雷身處在嚴峻的社會形勢中,卻仍是教導孩子“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經歷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後在作風上也要改善一步。這樣才不冤枉。一個人吃苦碰釘子都不要緊,只要吸取經驗……”與其說是父子,不如說是朋友,“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

  除了學習工作上的指引,傅雷在孩子的婚姻上也十分操心,“那麼我警告你,你可能遇到悲劇的!世界上很少如火如荼的情人能成為美滿的、白頭偕老的夫婦。”“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刻,我覺得最主要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有了這三樣,其他都可以逐漸培養,而有了這三樣,將來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風波也不致變成悲劇。”

  傅雷的一生是偉大的,說盡了生命,寫盡了孤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