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

2022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觀後感1

  看完“家校共育,立德樹人--2022年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的課程,我感觸頗深。是的,家庭教育相對於學校教育而言,更多的是一種成人教育,是幫助孩子修身和立德,幫助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我想到了林語堂。林語堂說過:“對我自己而言,順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林語堂先生注重對孩子們自學習慣的培養,注重傾聽和交談,和孩子做朋友,從小就教孩子們讀書、學中國文化,為他們打下堅實的中文基礎,他還鼓勵孩子們寫日記,以此來鍛鍊孩子們的寫作能力,正因為如此,當女兒林太乙中學畢業要考大學的時候,林語堂先生卻勸林太乙不必上大學,他說:“你已經養成了自學的習慣和能力,有了這一點,什麼學問都可以學得到。”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務實精神,作為大學者的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學問,不是由學歷來證明的,而要有真才實學,與其浪費那麼多時間去求得一紙文憑,不如用這些時間來好好做一番學問。林太乙聽從了父親的建議,沒有考大學,中學畢業後就去耶魯大學應聘,因紮實的文化功底被錄用為中文系教師,以後還擔任過《讀者文摘》的總編輯,並相繼出版了多部作品,在文學史上打拼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當然,林太乙的成功屬於個例,當下這種社會狀況讓孩子不考大學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應該學習林語堂先生傾聽孩子,共同成長的經驗。孩子雖小,但是他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多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意見,真正地和孩子做朋友,不要總是凌駕在孩子之上,要給孩子一個寬闊的空間,讓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勤懇,樂觀,這樣不是很好嗎?孩子和父母同根,有時候我們自己都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有什麼理由一定要孩子做得更好呢?當孩子長大時回首童年和青少年時光,沒有孩提時應有的快樂,那將是多麼遺憾的事情!想到這裡,我不由得豁然開朗。

  孩子的成長,如同花開。花開的一瞬固然美麗,但我的選擇是,聆聽花開的聲音,淡然歡喜。

  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觀後感2

  家庭教育迴歸生活教育本位,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髮揮著不同程度的作用。對孩子而言參與家庭生活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去做人,幫助孩子能夠修身和立德,家庭教育具有三大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潛移默化,家庭教育是環境薰陶的教育,是在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裡潛移默化對孩子產生影響的教育。第二個特點是生活教育,家庭教育是在生活中進行的教育,脫離了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第三個特點,家庭教育是相機而教的,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喚醒孩子成長意識時給他一個相機的引導,而不是刻意的說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甚至決定著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家庭教育就是逐漸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習慣,特別是那些助於自我教育的習慣,知識傳播、傳遞,主要依靠書本而習慣的養成主要依靠父母和老師。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香味,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高度,每一粒砂都有自己的位置,沒有必要為了大人的願望來改變孩子自然成長規律,願每一個生命都長出自己的特點,自然美才是真的美。與大家共勉。

  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觀後感3

  今天聽了由高書國和羅爽老師主講的家長學校第十期課程《家庭共育立德樹人》,課程主講家庭教育迴歸育人本位,講出了當今社會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面臨的一些常見的問題。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兩點:

  一、不吝讚美聽到這條,想想自己確實對孩子的讚美有點吝嗇了。就像上週末,吃飯前孩子在飯桌上很開心地說,“我這次體育400米跑了1分10秒”,當時想到孩子一個假期都很少運動,我就問了一句“這個速度很快嗎?“,孩子反駁,”拜託,這個速度沒有幾個人能達到的…….“語氣還帶了點小小的高興。現在想想自己確實是吝嗇了給孩子的讚美,或許當時說一句“哇,這麼快,你太厲害了,繼續加油!”,孩子是不是會更開心?更何況是吃飯前,不是應該讓孩子有一個美麗的心情,才能好好吃飯?以後,需要試著多給孩子一些讚美,哪怕是錯誤,也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引導讓孩子意識到錯在哪裡。

  二、良好的上網習慣,這個話題一直是我頭疼的問題。想想週末看到孩子在玩手機,自己就一個勁地說孩子,怎麼還在玩手機?怎麼還在玩手機?雖然週末給孩子安排的家務也會去做,但通常都是磨磨唧唧地說幾遍給推到最後才做。或許按高老師和羅老師說的,合理地給孩子佈置一定量的作業/家務,比如先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做好某項家務,完成這些任務以外的時間孩子可以自由地支配(不能看到孩子玩的時候又給加碼),這樣效果是不是更好,孩子能提前完成任務,也能開心的玩,不用擔心被催。這條等以後驗證。

  課程非常精彩,立德樹人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共同體相互依存,家庭教育是孩子“成人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模組,以後,真需要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孩子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觀後感4

  昨天中午觀看了以“家庭教育需要回歸育人本位”為主題的家庭教育公開課,感受頗深,我們處在一個周遭事物觀念變遷迅速的時代,也處在一個家庭教育最焦慮深重的時代,本節課指出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成人教育”,即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延續,滿足於提升學習成績這一目標,更多的是迴歸家庭教育的初心,幫助孩子修身和立德,同時也需要家校配合形成良性迴圈,達到5+2大於7的效果。

  課上分享了幾個要素,一是幫助孩子形成家國情懷,從日常的點點滴滴中,比如交通工具的變化,比如福建號航母,樹立孩子愛國的情懷,對國力增強的自豪感,二是怎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邊講了兩個小例子,“見得孩子閒”和“成功的體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特別是到了初高中階段,需要我們重塑親子關係的時候,更需要我們提供有效、高效的陪伴,幫助孩子樹立人生的目標。好的家庭,會是共同生活、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集合體,家長的成長和孩子是一起的。

  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觀後感5

  孩子們天真爛漫,有時會不切實際地對家長暢談:我長大了要去發現外星人,並與之友好對談;我要創造一種飛車,可以解決城市擁堵的問題……面對孩子這些天馬行空的夢想,大部分的家長會說:胡說八道什麼,你趕緊給我規規矩矩學習,考個好大學。家長認定孩子未來的願望是永無邊際的幻想、不合時宜的美夢。其實這很不符合孩子熱愛變化,熱愛憧憬的心性。一個沒有夢想的孩子,很難意識到他今天吃的這些苦有何意義?如果他沒有遠期的目標,近期的艱苦學習,它是很難心甘情願地去耐受的。唯有他意識到未來的夢想與今日的學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意識到今日不辭辛勞是為了未來有更豐富的選擇,他的內生動力才能發芽生根,茁壯成長。與孩子一起觀賞其夢想的種子,一同種下它、澆灌它,想方設法培育它。我們會發現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培養起來並不難,因為自覺自願,永遠屬於一個有目標的人。

  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觀後感6

  中秋佳節期間,觀看教育部關工委2022年家庭教育第十期課程,提煉如下2點:

  一、找準家庭教育育人定位

  家庭、學校、社會形成教育孩子的共同體,學校教育孩子如何成才,社會教育孩子實踐,而家庭則要教育孩子如何成人。家庭教育迴歸育人的本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思想品德教育為首位,修身立德,教孩子如何做人。家庭、學校、社會相互依存,互補。作為最希望孩子成才的為人父母,肯定見不得5+2=0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那就需要我們重視家庭教育,找準家庭教育定位,與學校結合,達成殊途同歸的育人目標。

  二、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1、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庭教育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我們要以自己的好學、上進、求真,潛移默化地牽引著孩子也成為一個保持持續學習能力的人才,“上施下效”帶動著孩子積極向前。

  2、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樹立遠大志向,形成自己的責任感和價值觀。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以後做一個報效祖國、社會的人絕不是空話,而是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的動力。引導孩子從愛自己的家鄉、愛每一片山水開始到偉大的中國夢;既要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發展的榮光,如綠皮車到復興號高鐵,蠟燭點火到光伏發電等巨大變化,也要感知晶片、材料等卡脖子技術的緊迫感。

  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學習的自信心,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材施教,探索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進行相互探討教育方式,但不能攀比、不簡單複製。培養孩子重視勞動,學習只是人生的一面,透過勞動、生活來適應社會發展,也能在勞動中體驗成功,收穫自信。

  4、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勝過做孩子的父母。我們的孩子,正處於12歲到15歲的“谷底”,這個時候,親子關係凸顯得更為彌足珍貴。作為父母不僅僅是時間陪伴,更要做空間上的心理陪伴,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到有效陪伴,透過有效情感的連線溝通,讓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會做教育的家長說心,不會做教育的家長說道理。”走進孩子的心,才能教育好孩子!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先成人再成才,迴歸家庭教育育人初心,家庭社會學校三者配合起來,讓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觀後感7

  透過第十期《家庭教育迴歸育人為本》學習,更加明確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不一樣的。家庭教育是一種成人教育,是幫助孩子修身和立德。

  過去多數家庭教育只注重作業,只關注提升學習成績,往往最後家庭教育變成了“第二所學校”。這種只有“學習與作業”的“家庭教育”,很多學生學習上並沒有出現5+2>7,反而出現5+2=0結果。故我們要明白家庭教育終究與學校是有區別的,家長終究不是學校的老師,要讓家庭教育成為孩子成長有效的陪伴,而不是成為孩子學習的壓力。

  家庭教育是環境薰陶的教育,是相機而教的,是生活教育為本。家長有意識地給孩子一個相機的引導,而不是刻意的說教。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但天下父母,要真正做到懂孩子、會愛孩子、會教育孩子,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要更多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愛孩子需要的是行動,並不僅僅是言語。

  不要只重視孩子的成長,卻忽略自己的成長。多問問自己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家長,如何成為孩子驕傲與榜樣。這裡就要家長要關注家庭情緒的穩定性,建設一個友愛的家庭。孩子需要一個愛學習的家庭氛圍、一個愛讀書的家庭氛圍。合理對待成績,考得好當然要肯定;考得不好,同樣要鼓勵,我們不是隻有學習,良好品質的教育永遠需要。

  放手也是一種教育。讓孩子自悟、自省、自覺才是他最大的收穫,陪著孩子一塊成長,孩子才更有信心。簡單的、僅僅的學習陪伴,孩子或許並不需要。幫助孩子一點點地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關注孩子出成績的機會,指引和幫助孩子對學習興趣,和取得成功或一點點成就的肯定。只有孩子體會到了學習成功的體驗和樂趣,才會從學習中真正化被動變主動,從為別人學,到為自己學。除了學校的學習,還要讓孩子在生活中、勞動中取得樂趣、身心健康才是健康。當孩子自悟、自省、自覺了,那學習就慢慢變成easy了,家長的身心也能healthy了。

  總之,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緊密配合,家庭教育迴歸育人本位,迴歸家庭教育初心,真正實現家、校、孩子三方共同成長。

  家庭教育公開課第十期觀後感8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榜樣,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己。

  二,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首先父母就要先學會尊重孩子,這是我一生的堅持。雖然孩子小,可還是一個個體的人,他也有思想,所以我們更要尊重她。

  三,營造孩子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家裡人要學會看書,即使不看書也要會看報紙,這樣孩子也跟著學會閱讀,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以上三點是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體會,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獨特的人格,沒有萬能的教育,只能是每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斷摸索實踐,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斷成長,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長大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