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故事讀後感

秦始皇的故事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秦始皇的故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以前對於秦始皇的瞭解不多,歷史書上也就草草帶過,只知道他統一了六國,修築了阿房宮和長城,焚書坑儒,是一代暴君。可這本書讓我覺得,雖然大致故事同我所瞭解的一樣,他也確實做過這些事,讓百姓苦不堪言,可我卻對他改觀了,我再也沒有辦法去厭惡這樣的一個人了。

  只能說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得不去造就這樣一個人。我同情他,既是因為他黑暗的童年,亦是因為他後來的遭遇。他難得託付的信任也被成嬌所踐踏,這也直接導致了他的敏感和多疑。他無法容忍任何危及他權力的,讓他蒙羞的人,包括他的仲父,亦包括他的生母。父親的逝去,早年登基的他面對五國的乘虛而入,有著自己的戰略,讓他國不敢因秦王的年幼而肆意的侵擾秦國。試想十二三歲的年紀我們又在做著什麼呢?而這時的他有著對政治獨特的見解,有著統一六國的雄心壯志,他的軍事和政治上的才能從小就可以體現出來。

  縱觀六國滅亡,大多歸咎於君主的無能,被秦國的離間計挑撥了君臣關係,另一方面是君主的不善用人,不能夠重用有才能的人。而秦王這方面做的比他人都要好,他對有才能的人放有極大的尊敬,他甚至對尉僚能夠做到吃同樣的食物,穿同樣的布衣,儘管這讓尉僚惶恐,甚至逃跑。秦王不喜他人評價自己的樣貌,可他容忍了尉僚並且用他的信任換來了尉僚對秦國的忠心耿耿,在討伐六國的行徑上出謀劃策。

  六國統一後秦王變得更暴躁了,天下人拿著修築長城的事指責他,可又不得不承認這樣做是為了徹底的根除匈奴的禍患,他著手的一系列政策也的確讓百姓的生活更便利了。也許是他本處於一個混亂的.時代,突然宣告的和平讓他難以平靜,他居安思危得太過了,沒有了讓他惶恐的人,他就對自己產生了不安。他開始害怕死亡,可他終究是等不回為他去蓬萊尋求仙藥的人了,臨終時還記掛著登上皇位的人,即便他與扶蘇的政見不同,他也終是肯定了扶蘇能夠委以國家重任。只可惜皇位最終還是被胡亥給奪下了,這個強大的王朝,終究是覆滅了。

  我既同情贏政卻也敬畏他,他能夠為了擺脫過去而勤奮學習,他或許不如表面那樣殘暴,他喜歡大海,喜歡音樂。我堅信喜歡大海的他也有一顆追求平靜的心,如果是現代,他可以毫不在意的去享受他的人生,即使是一個人,也可以過的比任何人都要自在。只可惜他是一位千古帝王,也許他的內心即使是在六國統一的時候也沒有平靜和安逸過。他內心無盡的孤獨只能用表面的暴躁來掩飾,以使他不能忘記,那讓他成就如今地位的,正是他內心深處的不甘。他或許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他並不是一位賢明的君王,他終其一生換來的也不過是"一代暴君"的稱號。

  歷史的長河還在不停地翻滾著,秦王朝的故事就像一顆巨石突然襲向水面,驚起了一串又一串的波瀾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而他的故事終將掩蓋於黃土之下,等待後人的挖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