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故事讀後感(通用8篇)
諾貝爾故事讀後感(通用8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諾貝爾故事讀後感(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諾貝爾故事讀後感 篇1
暑假裡,我看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名人故事《諾貝爾》。我知道,你肯定想說:"諾貝爾是一個獎,為什麼是名人呢?"下面我就給你講講,我講完你就知道答案了。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諾貝爾的媽媽生了三個孩子,大哥叫羅伯特,二哥叫路德維希,諾貝爾是老三,他從小身體就很弱,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長大,非常聰明。
諾貝爾不貪玩,從小就愛學習,後來,諾貝爾同父親僑居俄國。諾貝爾青年時代赴歐美求學,最後回到了父親俄國的廠裡工作,開始研究炸藥,他研究了一種xx的引爆。1884年,諾貝爾加入了瑞典皇家科學會、倫敦皇家學會、巴黎土木工程師學會。諾貝爾一生未娶妻生子,沒有固定的住所,大部分都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但他並沒有停歇。諾貝爾還發明瞭一種威力更大的達納炸藥,但在實驗中炸死了5人,包括他的親弟弟。兩個哥哥因得疾病而死去了。諾貝爾為發明無煙炸藥,常年呆在實驗室裡,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發明了無煙炸藥。最終因疲勞過度得了腦於血,1896年12月12日,在義大利孤獨地辭世。
因為諾貝爾為科學做了很大的貢獻,所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諾貝爾獎作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大獎。
我給你們講了這個名人故事,消除你心中的疑問了吧!讀了一本名人傳記,可以說是經歷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之旅,打開了一扇啟迪成長的智慧之門,希望我們多讀名人故事。
諾貝爾故事讀後感 篇2
當我讀到:不料在一次實驗中,不幸的事件生了,實驗室和工廠全部被炸燬,還炸死了五個人,諾貝爾的弟弟當場被炸死,父親炸成重傷,從此半身不遂,再也不能伴諾貝爾參加試驗。在沉重的打擊下,他並未灰心喪氣,決心制服"爆發油"的易爆性造福人類。為了避免傷害實驗周圍的人,他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朋友的資助下,租了一隻大船在梅拉倫湖上,經過四年幾百次的艱苦而危險的實驗,就在矽藻甘炸藥試爆的最後一次,他親自點燃導火劑,仔細觀察各種變化,當炸藥爆炸聲巨響之後,人們驚吼:諾貝爾完了!可他頑強地從瀰漫的煙霧中爬起來,滿身鮮血淋淋,他忘掉了疼痛,振臂高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終於在1816年的秋天,成功地研製了矽藻甘油炸藥。之後,諾貝爾又經過13年的研究,終於在1880年又發明了無煙炸藥一三硝基xx(又名TNT)對工業、交通運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諾貝爾的一生是光榮而偉大的一生,是不疲倦、勇於奉獻、努力學習和工作的一生。
諾貝爾對研究一絲不苟,這個特點值得我學習。因為我學數學不是很認真,很多時候在課堂上學習了,回家又忘記了,沒及時進行復習,導致考試成績沒有提高。我應該向諾貝爾學習,學習他孜孜不倦的精神。
諾貝爾故事讀後感 篇3
我一直認為諾貝爾是個有錢人,有一大筆錢,是個慈善家。我一直這樣片面的認識諾貝爾,但卻不知他艱難的一生,當我讀完這本書,才真正認識了他。
諾貝爾跟他的父親都研究火藥,當戰爭來臨,他們賺了一筆錢,開了一家工廠。可火藥畢竟是危險的的東西,幾次爆炸死了人。這讓人民不安和反對,把他們轟出了國,但他仍不放棄去了法國,得到了拿破崙三世的支援,但幾次失誤爆炸,又被他們逐出法國。他們先後又去了許多國家但都沒人敢要他。最終實力強的美國要了他們。在研製火藥時又一次爆炸,炸死了他的許多親人。隨後,父親離世,他們發誓要研製出安全火藥。幾年後,安全藥終於安全出爐,他大賺了一筆,將錢給了科學界。
他的事蹟是如此的艱辛、曲折,如果是我們,估計有一次爆炸我們就放棄了,怎麼可能經受住這麼多的打擊呢!誰能有這麼強的毅力,這樣堅定的決心!面對一次次巨大的打擊和損失,一般人很難堅持下去。因為他和我們不同,所以他成功了,有了一大筆款項。換作是我們,可能會大把大把的揮霍享受過天堂一樣的生活。可他卻沒有這樣去做,除了給母親一部分外,其他全部捐給了科學界做實驗,捐給那些有貢獻的人,從此他的名字響徹世界。
啊!偉大而又無私的科學家諾貝爾,透過這本書我認識了真正的你——一位全身心給了科學的科學家。
諾貝爾——向您致敬!
諾貝爾故事讀後感 篇4
以前,我對諾貝爾瞭解不多,只知道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科學家,是他發明了炸藥,他還設立了“諾貝爾獎金”。自從我讀了《諾貝爾故事》後,我不僅對他的事業瞭解得更多了,還了解了諾貝爾的為人。
這篇文章講了有一次,諾貝爾正在忘我的工作,他哥哥走了進來,對諾貝爾說:“弟弟,我正在整理我們家族的家譜,你是名聞世界的人物,沒有你的自傳怎麼行呢?你寫份自傳吧。”諾貝爾很為難,便拒絕了哥哥。“那怎麼行呢?”諾貝爾的哥哥勸說道,“弟弟,你寫自傳並不是為你自己,而是為我們家族呀!你寫吧。我們家族的家譜裡有你的自傳,就會增添光彩的!”可諾貝爾還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覆勸說,最後,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誤你的時間嗎?如果那樣,你就說說,我來記錄、整理吧。”出乎哥哥的意料,諾貝爾態度謙遜,但語氣堅定地說:“我實難從命,我不能寫自傳,在宇宙漩渦中有恆河沙粒那麼多的星球,而無足輕重的我們,有甚麼值得寫的喲!”哥哥聽了,只好嘆息著走了。
在讀這篇短文的過程中,我的心情有著巨大的變化。開始,我和哥哥一樣,認為諾貝爾是怕耽誤時間才不寫自傳的。我很憤怒,難道諾貝爾一點兒時間也沒嗎?寫自傳是那麼簡單,怎麼會沒時間呢?諾貝爾有時間寫論文,難道就沒時間寫自傳嗎?我還氣憤地想:原來諾貝爾那麼不顧全大局,一點兒也不為家族著想!當我看到說的那句話是,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他認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為人類該做的一點點事而己,為甚麼要拿對人類的一點點貢獻去換取榮譽呢?正因如此,他才不答應。看到這兒,我不禁羞愧難當。諾貝爾——一個著名的科學家都那麼謙虛,可我呢?當我取得一點兒小成績時,就洋洋得意,好像幹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似的。結果呢?下一次考試必敗無疑!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很多:一次表現好,尾巴就翹到天上去了。明明不是特別懂,還不懂裝懂。說大話,逞強。
諾貝爾不僅謙虛,還重教育。雖然他身擁鉅富,卻不願把財產分配給親友們。他認為:大宗財產是阻滯人類才能的禍害,凡擁有財富的人,只應給子女留下必須的教育費用,如果留下過多的錢財,那是獎勵懈惰,使他們不能發展自己的才幹。因此,他不顧親友們的反對,決定用自己的全部財產,設立諾貝爾獎金,獎勵當代的世界精英。
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不是所有炎黃子孫都很謙遜的。諾貝爾雖然不是中國人,但他做的比我們好一千倍一萬倍!我們應該向諾貝爾學習,發揚我國的傳統美德!
諾貝爾故事讀後感 篇5
諾貝爾大家一定知道,他發明了炸藥,也是他,創作了影響深遠的“諾貝爾獎”。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諾貝爾從幼年一直到他逝世這幾十年間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其中令我映象最深的是在他發明炸藥期間遇到的一系列挫折。他的弟弟也因此被炸死了,但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在1866年3月到5月間,又發生了三起爆炸事件,但諾貝爾並不害怕失敗,也不管人們的指責和反對,他依舊專心致致地發明,最終在1866年10月成功發明了安全的達納炸藥。
這件事令我震驚,因為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諾貝爾對研究炸藥的決心之大、毅力之強。因為一般人如果面對這麼危險的物品一定會退縮,再何況那時政府對炸藥反感非常大,如果你沒有強烈的決心,面對政府的壓力就會退縮,更別說炸藥這個危險物品了。更令人感動的是他在逝世之後竟然把所有的錢都捐給了人類,用於獎勵在各行各業有重成就的人,也就是眾所周知的“諾貝爾獎”。這是一般有做不到的,因為諾貝爾所積累的財富在當年總共有3300多萬瑞典克朗,一般人都會留一部分給家人,而諾貝爾卻沒有。
諾貝爾是一個偉大而平凡的人,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那堅定不移的信心。因為信心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對自己有信心,並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否則將一事無成。
諾貝爾故事讀後感 篇6
小時候就知道諾貝爾獎,知道獲得這個獎項是非常難的,自1901年頒獎至今,全球僅700位。心中對於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傾羨不已,心裡想著:這些人真了不起呀,他們都是天才呢!隨著年齡的長大,我又產生了疑問:他們是個個才華橫溢、學富五車的`嗎?讀《100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童年故事》這本書後,我才知道答案:不全是!他們有的是珍珠,有的也只是一粒沙礫,有的甚至還是身體殘疾之人。那為什麼會取得這樣的成功的呢?“自古英雄出少年!”充滿堅定的理想抱負,富有大膽的創新意識,鮮明的個性特徵,滿懷著強烈的興趣愛好,這或許是他們童年時代的共同特點吧。
我試著沿著他們童年的路線,去觸控他們走上科學之路前的蹣跚學步。
在“鬱金香之國”荷蘭的一個鄉間小道上,我遇到了一個小男孩,他叫範特霍夫。他正在問同伴:“我在想為什麼鐵鍋、鐵鎖、管子總會舊,變得黑黑的,表面再也不光滑,真是難看,但鑰匙就不會。”同伴不會,只好說:“你怎麼老有這麼多的怪問題呀?”呵呵,就是這一個個怪問題,讓他最終發現溶液中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滲透壓規律,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
1913年,在阿爾及爾一個貧民區,一個男孩子呱呱墜地,法國人加繆出生了。清貧的家中沒有一本書一張報紙,他沒有淹沒在這封閉、文盲的世界裡,而是選擇到學校裡如飢似渴地讀書,到圖書館大量借書。這種自覺刻苦的學習精神使他後來成為了法國二戰後兩位“精神領袖”之一,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出生在安徽合肥的楊振寧,從小就是個招人喜歡的調皮孩子。他在父親的薰陶下就非常喜歡數學和物理,常常痴迷於這些我們看來抽象枯燥的鑽研中。在家鄉淪陷後輾轉到了美國留學。1957年和另一位傑出物理學家李政道一起,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踩著一位位諾貝爾獎得主童年時幼稚歪斜的腳印,我思緒飄飛,幻想著自己似乎也站在了瑞典斯德歌爾摩金碧輝煌的音樂大廳裡,接受著世人給予的最高褒獎——諾貝爾獎。這有可能嗎?有他們的童年作為對照,我相信,有一天,我也能成功的!
諾貝爾故事讀後感 篇7
星期天,我懷著開心的心情讀了《諾貝爾獎明星故事》。《諾貝爾獎明星故事》講了許多科學家是怎樣堅持不懈,追求夢想,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故事。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威廉·拉姆塞的故事。這個故事講:威廉·拉姆塞的出生在他父母的中年時期,於是他的父母很重視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
拉姆塞在三歲的時候,父母經常讓他朗誦聖經,還教他一些除了學校以外的知識,甚至還讓他學會了其他國家的語言,每天拉小提琴也是他的必修課。眾人都認為這孩子會覺得這些東西很枯燥無味,但事實正好相反,他不僅沒有乏味,還認真地投入了進去。他每次看的聖經都不是英文版的,而通常是法語或德語版。後來人們才知道他是靠閱讀聖經學習外語。他經常去教堂,不僅僅是閱讀外文版的聖經,還為了看教堂裡的窗子。
窗子被分成了幾何圖形,而拉姆塞就利用這些圖形驗證學校裡學過的幾何定理。而他在任主席一職的時候,就曾用過許多語言,讓很多化學家吃驚。由於他幼年時候就表現出非同尋常的才華,長大後也非常出色,當眾人認為他肯定會去當一個音樂家或者外語教師的時候,一件決定他命運的事情發生了。一天他正在和夥伴們踢球,可是不小心可是不小心撞到其他隊員的身上,腿也被摔傷了。在他住院的時候,母親也經常給他讀一些書,有一天,母親讀到一個化學常識,拉姆塞非常感興趣,便把書奪過來,自己看了起來。於是,他就喜歡上了化學。
拉姆塞付出比普通人要將近一倍的努力,終於提前考上了格拉斯哥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獲得了去德國海德堡大學分析化學的機會。跟隨著名化學家本生的時候,因為表現優異,又獲得了去蒂賓根大學繼續深造的機會。在費迪克教授指導下,他發表了一篇論文,由於這篇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那一年他年僅20歲。後來他讀了新一期的自然報,看到了一篇由英國物理學家斯特拉特。瑞利發表的文章。這邊科學報道報道了瑞利的實驗得不到解釋,於是拉姆塞打電話聯絡了銳利,表示自己願意研究這一課題的意思。拉姆塞實驗和瑞利不同,他發現了一個讓他大吃一驚的東西存在於空氣裡
。可是他的化學之旅遠遠沒有結束。他收到了一封英國的化學教授亨利。梅爾斯的信。梅爾斯的信中說讓他做一個,至今還得不到完全肯定的實驗。得知這個訊息的拉姆塞放下手頭的工作。做了一個實驗,於是他發現了地球上的太陽元素。後來他又做了許多實驗,並且填補了元素週期表的空缺,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讀完了這個科學故事以後,我明白了要從小時候就開始認真學習很多的知識,並勇於創新,機會是給有認真準備的人的。還經常努力,愛做實驗。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理論。就是看似平常的東西,也會被你變的不平常。就讓我們一起學學拉姆塞的樣子,把科學運用到生活之中吧。如果你在科學方面有一點小天賦,沒準還能在科學方面有重大研究呢。
《諾貝爾獎明星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許多的科學家是怎樣成名的,也讓我明白啦,需要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把每件事給做好。這以後,《諾貝爾獎明星故事》這本書一直鼓勵著我,讓我勇敢前行。
諾貝爾故事讀後感 篇8
放假後,我利用了兩週的時間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榮膺諾貝爾獎的名人故事》。諾貝爾獎許多人都聽說過,諾貝爾獎是由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創立的。諾貝爾畢生致力於炸藥研究,取得了成千上萬的科學成果,諾貝爾一生獲得了129項專利,積聚了巨大的財富。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簽署了他死後遺留下來所有遺產的遺囑:將全部財產作為諾貝爾獎金的基金,每年取出基金利息,獎給物理、化學、經濟、文學、和平、生理(醫)學六方面對人類文化科學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人。諾貝爾獎激勵著許多人,許多人把它定為自己的終身目標。
在這本書中,記錄著許多榮膺諾貝爾獎的名人。儘管他們中有些人有著超出常人的天賦,但是他們當中一些人也資質平平,有些還被老師認為天生愚鈍,成不了才。但是他們卻成功了,他們推進了人類的進步,成為了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這是因為他們有著常人所沒有的精神和品質。在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人,同時他也是俄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在長達60年的生理學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液迴圈生理、消化生理和高階神經活動生理這三個方面。在他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中,巴甫洛夫對動物生理、心理、神經系統的研究,為人類醫療健康事業,為人類思維訓練的培養,為人類智力的提高,都起到了助推的作用。1904年,巴甫洛夫榮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細細品味巴甫洛夫的成功之路,不難發現,巴甫洛夫從小養成的勤思好問、一絲不苟、有始有終的習慣及精神是他成功的關鍵。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的,透過巴甫洛夫的故事,我知道了只要小的時候養成勤思好問、一絲不苟、有始有終的習慣,就算沒有天賦,也照樣可以成功,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