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1

  第一次看到《從一到無窮大》這本書,因為有趣的書名,我饒有興趣地翻了一下,就敬而遠之——直覺是一本高深枯燥的學術著作。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重新捧起這本書,在可笑的貴族故事吸引下,我津津有味地讀了下去。儘管很多內容並沒有讀懂,但書中無處不在的思考依然讓我感到震撼,引發了自己的一些反思。

  《從一到無窮大》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喬治·伽莫夫的代表科普作品。這本書總共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做做數字遊戲、空間、時間與愛因斯坦,微觀世界,宏觀世界,包括數學、物理、生物、天文學等多方面的當時最前沿、現在也不過時的知識。這部優秀的科普著作,喬治·伽莫夫不僅以通俗的語言、淺顯有趣的例子準確清晰地講述了科學真理以及真理之間的聯絡,更在輕鬆樂觀的語調中從入門的“一”開始,引領著人向縱深的“無窮大”去努力,領略科學的“無窮大”、世界的“無窮大”的壯美和人類的方法與潛力“無窮大”,處處閃現著人文精神的光華。

  “大數”這一部分最讓我著迷。作者在一串真實的故事中,不斷追問、思考、並闡釋 “數有多大”“無窮大是什麼”、“無窮大的數能比較大小嗎”,讓人豁然開朗:原來這些都不是可笑的問題!原來這些問題可以這樣來分析和解決!在看到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無窮大的數的大小時,我想起小學數學一年級中的“一一對應”,老師們已經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體驗這一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而在抽象這種思考方法的過程中站位仍需再高一些,做更多的引導,開闊學生們的思路,讓學生們在體驗、追問、探索中開始對這一方法的認識、理解、運用。

  這種追問與思考在“質數與哥德巴赫猜想”一節中,除了更加明晰的知識闡釋,也更多的顯示出人文的氣息:快樂而堅持的態度;時而循序漸進、時而又另闢蹊徑的方法;嚴謹細緻的風格以及“世界很大 我還渺小”的理念。

  讀及此處,想起了自己。在我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也是應該以快樂而堅持的態度,從最基礎的小事做起,面對問題從不同角度著手看、想、做,摒棄自大,不安於現狀止步不前,勇於追問與思考,敢於打破常規,在更大的空間去嘗試,我們也會有自己的“無窮大”潛能!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2

  我這個學期讀的《從一到無窮大》,此書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的科普經典名著之一。我一共用了兩月的週末時間讀完。讀這本書之前,聽朋友推薦此書的,他們對這本書讚不絕口。我還不相信呢,於是我想看看是否真實,我去圖書管找不到只好到網上查,弄了好久才查到就網購買下了,快遞員送來的第一個晚上,我就開始讀了。

  我開始就像讀小說一樣的。在一個晚上就手就不稀卷地一口氣讀了第一部分。後來每當週末晚上都讀這本書,直到讀完。現在想想此書真的很好,是我從小到大讀過最好的一本書。無論從其作者的身份、背景等來說,還是從自身水準來說,都是一流的。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做做數學遊戲,內容簡單又有趣,深受廣大師生歡迎。第二部分是寫空間、時間與愛因斯坦,第三部分是寫微觀世屆,第四部分宏觀世界。

  這本很有特殊與個性的書,與其他科普書相比,很不同。完全是一種大家的寫作的風格把數學、物理乃至生物學的許多內容有積地結合起來。彷彿作者是想說什麼就寫什麼。將敘述的內容信手載來,事實上,仔細思考,就會感到各部分之間的內容存在的內在的緊密聯絡。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3

  初中的時候閱讀了一本關於恆星、星雲的書,就迷上了神秘宇宙的一切。真正閱讀的第一本天體科普書是霍金的《時間簡史》,只記得一句話:我們現在看到的星光是從遙遠的恆星發出經過數億年才到達地球的。另一本印象深刻的天體科普書是《萬物簡史》,這本書用通俗幽默語音講述宇宙,讓我第一次確切知道太陽和地球的比例,如果太陽是一個籃球則地球就和乒乓球一樣大,也讓我第一次知道以前的人類是怎麼依靠圓規和直尺測定地球的大小和質量。

  今天看了《從一到無窮大》後,才發覺G。伽莫夫在更早的時候已經生動準確地介紹了宇宙的那些事,他言簡意賅地講解了愛因斯坦的時空相對性,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核反應,也揭示了白矮星等密度大得令人無法想象是因為它們是由裸露的原子核緊密堆積而成的……

  我想可能一段時間後我也會忘記這些,但我無法忘記世界是無窮的,認識也是無窮的,是邏輯推理的發展或是另闢蹊徑的突破推動著人類不斷髮現宇宙的真相。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4

  前幾天母親給我們買了一本叫《從一到無窮大》的科普讀物,很多看過的人都說很難,很枯燥書也看不懂。看這本書只是為了挑戰一下自己。

  這本由美國的G·蓋莫夫寫的《從一到無窮大》主要以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二十世紀以來科學中的一些中的進展。這本書除了具有內容生動、通俗易懂這些科普讀物所共有的特點外,還具有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等特點。特別應該指出的是:一般科普讀物往往怕數學太“枯燥”和“艱深”而不敢使用它,只侷限於作定性的概念描述。這本書則恰恰相反,全書都用數學貫穿起來,並講述了許多新興的數學分支的內容。正因為使用了數學工具,本書才達到了相當的深度。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文字易讀懂,可講到數學概念方面就立刻呆住了。的確,有些基本概念還是我們尚未學過的。

  要說然我喜歡的地方,那可不止一些小故事,還有那些有趣、新穎的話題,就像數字遊戲中的你能數到多少?說了些很可笑的事,從前的人只會數到3,超過3就是不計其數……都讓人聯想現代文化知識的進步。

  我在不知不覺中瞭解了許多新的數學知識,並與其他學科有著重大的聯絡。現在雖然還沒有全部讀完它,但是書的精彩卻讓我等不及要看完它。我相信讀完了《從一到無窮大》這本書後,會對我以後的學習有更大的幫助。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5

  《從一到無窮大》是一本科普書,內容涉及自然科學的方方面面。但與其它常見的按主題分類來寫作的科普著作不同,作者以一個個故事打頭和串聯在一起,把數學、物理乃至生物學的許多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知不覺間寫出一些最重大或者最有用的理科知識甚至技巧,讓人在妙趣橫生、恍然大悟以及莞爾一笑中意猶未盡地概覽了自然科學的基本成就和前沿進展。討論了人類在認識微觀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觀世界(如太陽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我最喜歡的章節是“現代鍊金術”,這章講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講了核能的力量、核嬗變的過程、科學道理。告訴人們應該正確利用核能。核科學家的奮鬥與今後努力的方向。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各種自然科學之間的關聯以及與我們生活的關聯,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科學無處不在,讓我更深一層的瞭解了數學、物理、化學乃至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從基本的數學知識談起,用大量有趣的比喻,重點闡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四維時空

  結構,令我學到了許多。我也要更深的探究這些知識。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6

  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今日終於把第一部分內容讀完了,這部分內容讓我收穫挺多的。

  在我以前的認知中,無窮大的數就是無法計算出具體的大小,而對無窮大與無窮大的數大小的比較沒有清晰的認識,只錯誤的認為無窮大的數中部分無窮數的集合是要少些的,比如錯誤的認為偶數的個數是要小於整數的個數的。作者用一種通俗的描述方法說明了無窮大的數如何比較大小。即尋找一種一一對應的關係,並舉了多個常見的無窮大數的例子,比如所有的偶數、整數、普通分數的個數都是相等的。其實這應該就是我們函數里面學過的一一對映,如果兩個集合存在一一對映的關係,這兩個集合元素的個數肯定是相等的。但我想,如果作者用這種方法去說明的話,估計能看懂本書的人將會少很多。

  無窮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解釋清楚後,接著,作者丟擲問題,是不是所有的無窮大數都相等呢?——層層深入。由此引出了第二級無窮數列,前面的為第一級無窮數列。

  作者用反證法說明了線段點的個數是要大於整數的個數。首先把每一個點看做一個無窮小數,這樣才方便於建立對應關係。然後假設這兩種間存在前面所說的一一對應的關係,那麼很容易找出一個無窮小數(這個小數的第n位不等於第n個整數對應的小數的第n位)不在這樣的對應關係中,所有不存在這樣的對應關係,也就是線段的點的個數要大於整數的個數。作者又說明了任何線、面、體上的點的個數都是相等的。

  而到現今,數學家們已經找到第三級無窮數列,所有幾何曲線的數目。雖然作者沒有給出證明,但應用前面的方法很容易證明,假如線段上的點與幾何曲線的數目存在這樣的一一對應關係,那麼同樣,我們也很容易找出一條几何曲線不在這樣的對應關係中,比如這樣一條曲線,它等於前面一一對應的所有曲線從開始到無窮的和。

  有關第一部分心得暫時記到這,作者通篇用最基本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無窮大數比較大小“深奧”理論,基本沒有讓讀者不懂得專業術語,我覺得這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7

  今天很高興,終於把伽莫夫的《從一到無窮大》看完了,可以寫點讀後感了。

  對我來說,這是本很有難度的物理科普書,不好理解,硬著頭皮看了大半本,看不太懂,決定先放下,休息一下再看。看過幾本文學書後,身心得到放鬆,重拾這本物理科普書。

  與看小說不同,閱讀科技含量高的科普書,要費些腦筋。看書的同時,腦子要飛快的轉動、思考、計算、判斷,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和所指就是閱讀者的成功,當翻到最後一頁時,總算鬆了口氣,哈哈,終於在年底前還清了舊債。

  這是本百讀不厭的科普書,像我這樣沒啥基礎的,更要多看幾遍之後才會有感覺,現在只能是濫竽充數似地翻了一遍,根本不能算作心領神會,可以原諒自己的是:不是搞物理的,沒必要懂太深。

  上學時我的物理一直不太好,導致我至今對物理一點感情都沒有,上學時一直想著能早點擺脫物理最好不過。

  時過境遷,近些年來,隨著科技進步,俺的思想也產生了很大轉變。我發誓,死也要多看科普書,即使是講物理的,看不很懂也要看!這是擺脫對自然科學愚昧無知的唯一辦法!

  科普書裡最愛看生物類,其次就是物理類,這完全是受了某人的影響。我偶爾翻翻別人愛看的書,也覺得很有意思,科普書嘛,不是大家都可以看的嗎?又不是科學家的專利!乾脆也看看吧,又不會吃什麼虧!還能多條出路,多些思路不是?

  作者喬治·伽莫夫是俄裔美籍科學家,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普界的一代宗師。

  《從一到無窮大》是伽莫夫的代表作之一,享譽世界的科普著作,一直暢銷不衰。

  伽莫夫在科學前沿從事物理和天文學研究,造詣極深,是有名的大科學家。與此同時,他熱衷於撰寫科普著作,為使普通大眾能瞭解物理和天文等科學領域的發展狀況,讓大眾也得到智慧女神的青睞,付出了很多真誠而切實的努力,為此,伽莫夫獲得了廣泛的崇拜和喜愛。

  大師給予人的力量是無窮的。

  之前讀過另一位物理學和天文學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的科普書,伽莫夫和薩根有相似之處:也很幽默,而伽莫夫的幽默是俄羅斯人的幽默。

  著名翻譯家暴永寧(譯者)在《譯後記》中說伽莫夫的幽默是“移民美國後感染的開朗樂觀的情緒”,我則認為不然,伽莫夫的幽默依然是俄羅斯人的幽默,而非到美國後受影響才有的幽默。試想,果戈理、契科夫、布林加科夫,不都是俄國人嗎?

  感謝伽莫夫的幽默和通俗易懂的舉例以及親手繪製的漫畫式插圖,不然對像我這樣物理和天文學的門外漢來說,看科普書就如同吃黃連,再痛苦不過。

  家裡還有一本伽莫夫的書,可以抽空看看。

  對著名翻譯家、科普作家暴永寧老師(校對吳伯澤老師也是著名翻譯家、科普作家)精彩的翻譯和辛勤工作,表示感謝!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8

  參加讀書會已經有幾次了,先談談自己參加讀書會的感受。首先是我對“讀”有了更新的認識,讀這個字本身無論是繁體的“讀”還是簡體的“讀”都是表達的同一個意思,我沒有查過說文解字,也沒有考證倉頡造字的具體含義,我個人的理解都是帶有言論推銷的意思,或許是觀點的有價傳播,但是如果這個說法放到封建王朝,我肯定沒有什麼活路,畢竟那是一個王權與士大夫當政的時代。在這裡,這個讀就是有點意思了,我們花錢,花精力在茫茫書海中擇取我們認為值得欣賞的東西到讀書會與大家分享,讓大家透過我們的眼睛,看世界,翻譯這個世界,欣賞這個世界。我們因相同而聯接,因不同而成長。

  我覺得讀書有三層境界,一是看書本身的內容,體會書中傳達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瞭解人生百態和書者的智慧卓見;二是看書的結構以及寫作技巧的運用,達到的效果如何;三是看作者的目的,以及他文字背後要傳達的資訊。

  我現在談談讀《從一到無窮大》後的體會與大家分享。這本書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數字的遊戲,第二部分是時空和愛因斯坦,第三部分是微觀世界,第四部分是宏觀世界。

  看到第一部分對數的組成系統有了基本的認識,有了虛實的概念,但是讓我產生了一個問題,既然有虛數和負數,為什麼他要起名字是從一到無窮大呢?不是無限小到無窮大,帶著這個問題我進入了第二部分。

  看了第二部分後理解了我們的感官感知的這個世界是由點、線、面組成的,而作者為我們的認識增加了一個“時間”概念後,世界的一切都為之動了起來,我們不再是靜止的,在一個時空點去觀察世界的一個片段,以個人為參照物乘坐超過光速的飛行器我們將能夠漫遊過去和未來,更深刻的體會了這一個變化運動的世界。

  進入第三部分微觀世界。感慨人的探索精神,我們要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組成的,有沒有一個不可分割的“原子”存在,答案在一段時間內是肯定的,只是隨著人們認識手段的提高,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原子”罷了,我認為這個事情會持續不斷的進行,也許到最後,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一團能量和資訊。看到這裡,我體會到那個年代人們也許是認為自己已經知道了“最小”但是“最大”確實是神秘莫測的、浩瀚的,於是產生了敬畏定義到無窮大,也許是因為無窮小或無窮大其本質是一樣的,所以,那個1就是我們人類,而無窮大表明瞭人類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

  第四部分是宏觀世界。作者為我們勾畫了出足以令人震撼的、現在可知的宇宙。它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明白人的認識有四個象限,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全書中較少篇幅是關於生命的,生物和非生物,定義生物是具有吃、長、生的特點。作者對於生命沒有給我們更多的答案,留給我們更多的是讀後的思考。生命的原動力是什麼,作者已經提出基因,但我理解那是一個生物發展的程式,作者也提到物理定律是否適用於生物呢。這讓我聯想到熵,也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一切有賴於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物理過程,都是朝著機率增大的方向發展,當過程停止達到平衡狀態時,達到了最大機率”。我理解這種平衡狀態的產生是能量的釋放,還不能是消耗,因為能量是守恆的.,他只是能量在一個特定環境中達到一種相對穩定的過程。就好象是人類活動,隨著人類的發展,大陸探險後,一定會有大航海時代,我們一定會經歷航空時代,也必然走進航天時代,這是必然的,而且這種發展是無限的,然而發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可以利用的能源,所以現在各發達國家都在爭奪地球能源甚至外太空能源就不足為奇了。

  簡單的看生物發展好像細胞的任務就是繁殖,繁殖無論有多快,都是受到環境的制約的,在這種狀態下就會造成突變,有些細胞會變化,趨向於複雜,擴大自身的生存環境,也許就是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吧。複雜生物的出現並不會讓簡單生物消失,事實是他們的生存環境相對獨立又相對制約,好像數學中集合的概念一樣,高階生物在大的自然中,保持著相對獨立的較大的生存環境集合,會與其它動物的生存集合相交,其食物的豐富性、其生存環境的相對制約性造就了這種生物的複雜性。

  最後我們再回到“從一到無窮大”,試想人類何嘗不是這樣,每一個個體都想讓自己從一到無窮大,尤其是男人,雖然受到條件的制約,但只要有條件,他們無意識的就要去複製自己。不過當今世界,“複製”是多樣化的,其中一種就是思想的複製,讓大家都有被複制者的價值觀、世界觀,這比原始的複製更快、更廣也更持久,因此繁殖也是由簡單趨向於複雜的。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9

  在我的書架上有許多課外書,有爸爸媽媽買的,有親戚朋友送的,其中有一本書與眾不同,讓我愛不釋手,這可是我參加“好玩的數學”徵文大賽獲得的獎品,它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從一到無窮大》,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喬治·伽莫夫,他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普界一代宗師。

  這本書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科普經典名著之一,曾在國內引起了很大反響,書中以生動的語言,介紹了20世紀以來科學中的一些重大進展,該書圖文並茂,幽默生動,深入淺出。書中共有四大部分:《做做數學的遊戲》、《空間、時間與愛因斯坦》、《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

  《從一到無窮大》比起其它科普書最大的好處就是涉及面極廣、運用漫畫式插圖、語言通俗易懂、幽默生動,無形中學到許多深奧的科學知識,甚至立志要當個科學家。開啟書,你將學會怎麼安排無限多位旅客住進客滿的旅客以及怎麼把埋在荒島上的寶藏挖出來;你會知道英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母是“e”;你會覺得愛因斯坦是魔術師而果蠅是很好的玩弄物件;你將認識到美國國旗、π和你們班上兩位同學生日是同一天之間有著神秘的聯絡……而合上它的時候,你會用想像一隻火鳥被自己扯出喉嚨並且跳回蛋殼的方式開始思考宇宙……

  《從一到無窮大》不僅是一部科普經典,還運用生動有趣的方法,讓我瞭解到複雜深奧的科學知識和科學家的軼聞趣事,每一次讀都會有新的認識。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10

  《從一到無窮大》是上世紀經典的科普讀物,一直想讀,後來還送了學生一本,但是直到最近才好好的把它讀完了。

  這是一本非常引人入勝的科普著作,像書名一樣,作者從自然數“一”一直講到無窮大的宇宙空間,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然而可貴的是儘管涉及這麼的內容,但是確是非常有內在邏輯的一本書。對在讀研究生的我來說,讀這書的最大收穫莫過於從中感受到的一種聯絡,知識與知識之間、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絡。殊途同歸,我始終相信各個學科所追求的真理應該是同構的、本質上相同的。而品讀這本書就讓我發現了這樣的聯絡,而發現聯絡又是學習中多麼讓人興奮的感受啊!

  說了整體感受,再說說具體內容吧。這本書不厚,兩百多頁,還包括很多插圖。全書共四部分,在這四部分中我最喜歡的是講解時空和愛因斯坦的那部分。對相對論我始終抱著一種敬畏,認為僅憑我這樣的智商大概是一點也不能理解了。我曾經確實完全不理解,小時候的科普讀物給我的僅是不能理解的科學事實,在我看來荒謬的毫無邏輯可言,以至於此後我竟對相對論產生了如此大的偏見(看來科普也要分時段,普及的同時也要考慮孩子的可接受程度,不然可能適得其反)!但是這本書,打破了我的這種偏見,讓我對相對論有了從新的認識,特別這本書對這個問題的講解從數學開始,不僅讓我這個數學科班出身的人對時空有了新的認識,也對數學、數學與其他科學間的關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總之,這是一本非常不錯的科普讀物,中學生可讀,但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從中也同樣會有所收益。我想我還會再讀,雖然這本書中的內容已經不再新潮,但是我相信我仍然可以從中體會新的觀念,獲得新的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