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精彩》讀後感

《看不見的精彩》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不見的精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終於看完了《看不見的精彩》這本書,是加拿大一位盲人寫的,我國的殘障翻譯家張可平翻譯的。

  書中描寫了作者從正常人到視力減弱到成為盲人的過程及其間發生的一些事和心理變化,看後覺得特別真實,並對盲人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比如在跟他們交談的時候,最好不要用“你”這樣的常用詞,要叫他們的名字,不然他們不知道你在跟誰說話;比如路上遇到使用手杖的盲人時應儘量避讓,不要站在那裡盯著他們看,不要給他們造成不便。

  但書中更讓我關注的還是作者的心理變化,對視力減弱的抗拒--封閉自己--接受--平和,我想,在他的生活中焦慮和不安應該佔據了很多時間,雖然本書的筆調顯得比較輕鬆幽默,但字裡行間還是不難看出他的艱辛。文章中有一句作者的感言:“我的生活之所以過得乏味又平庸,那是因為我的身上只有聽覺,沒有視覺。”其實我們很多身體健全的人照樣覺得日子過得乏味又平庸,那是因為我們把擁有變成了一種習慣,總在追求命運的波瀾。記得很多次,當自己遇到難關的時候總會祈禱不如意的.事情快快順利度過,當時總會覺得,只要這件事順利解決了,那我的生活中就沒有什麼不滿意的了,我一定會覺得很幸福。然而,事情過去一段時間以後,初時的興奮與幸福就會漸漸遠去,生活中又充滿了點滴小小的不如意,又回覆到乏味與平庸了。我們總是在失去什麼的時候才發覺擁有時的珍貴。與殘疾人相比的話,我們每一個健全的人應該都是多麼幸福的存在啊!

  還有譯者張可平,也是一位四肢癱瘓的重度殘疾人,卻也依然堅強樂觀努力地生活著,書的最後,張可平說:不論您是誰,您的年齡多大,您正處於怎樣的生活狀況,當您心情低落,或感覺到挫折的時候,請看看本書,然後深吸一口氣,再勇敢地前進吧。不論是怎樣的絕境,下一站,一定是幸福。

  每個人都要幸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