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水土保護工作總結範文

天津市水土保護工作總結範文

  XX市水土保持工作多年來主要在我市北部的XX縣,全縣總面積1470平方公里,總人口80餘萬。其中在海拔20米等高線以上山丘區面積787.8平方公里,是水土流失易發區,也是我們多年來重點治理區,為了保護水土資源,近幾年來,我市以全國生態縣建設和京津風沙源治理為契機,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全面提高了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水平,取得了非常突出成效。

  一、近幾年我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幾點做法

  (一)以國家重點工程為龍頭,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農、林、水、等部門各司其職,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近幾年來我市XX縣被列為全國生態縣建設重點和京津風沙源治理重點縣。我們以國家重點工程為龍頭,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農、林、水、等部門各司其職,分進合擊,協同作戰。

  縣成立了生態建設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幾個部門為成員各司其職。在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各部門協作共同制定一個規劃。水土保持作為一項涉及多部門、多學科的綜合性工作,由行業職能走向政府職能是歷史的必然,但生態建設在治理措施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單元,協調農、林、水、牧等部門各司其職,分進合擊,協同作戰。將國家投資捆在一起完成一個規劃。五年來我市治理水土流失148.27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14條,實施新保護面積120平方公里。各項治理措施:基本農田1.05萬畝,水保林3.74萬畝,經濟林2.6萬畝,谷坊壩6508條、塘壩3座,建微蓄水水窖1085座。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提高了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水平,治理的速度是“八五”期間的兩倍。

  (二)把防治水土流失作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改善了生態環境,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1、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近幾年透過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加快了XX縣山區脫貧致富的步伐。我市連年出現乾旱,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建節水抗旱型小流域,在有水保林和經濟林的小流域內,修建小水庫、塘壩、谷坊、建小型集雨微蓄水工程、(小水窖)、使水保林木的成活率達到了60∽70%。當年就達到綜合治理的宏觀效果,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提高了治理標準。幾條重點治理精品小流域,起到了典型示範作用,特別是受益村的幹部群眾能夠把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同當地群眾的脫貧致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結合起來,修建的梯(條)田,建設的集雨蓄水工程發展了高標準的果園及葡萄園。治理程度達到70%以上,產品商品率達到90%以上,其效益非常可觀。據水保站調查和測算,經過綜合治理整修梯田、壩地、灘地,改旱地為水澆地,全區增產糧食2.43億公斤,果品17.9億公斤,木材蓄積26萬立方米,按1980年不變價格計算,可獲直接經濟效益和保土效益3.53億元。

  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近期長遠效益相統一,走出了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的新路子。

  2、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強了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水土保持增大了土壤蓄水能力,增加了林草植被,改善了小氣候,提高了土地生產力,增強了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少流域內枯泉復甦,多年不見的野生動物重新出沒。使本區的林草覆蓋率由45%提高到81%,增加了36個百分點,使生態環境向良性發展,減蝕和攔蓄泥沙總量達261萬噸。經過5年的綜合治理,形成了完善的綜合防護體系,我市遭受特大幹旱,農作物產量也普遍下降,山丘區甚至四季絕收,而治理區內農作物產量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無絕收現象。

  (三)實行多種管理體制,提高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水平

  1、組織規模治理

  近幾年來在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採取承包、租賃、拍賣等多種管理體制的同時,還採取了以鄉為單位大兵團、大會戰的形式,進行規模治理,不但加快了治理速度,也提高了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水平。依靠政府組織群眾治理,把政府推動和依靠市場機制推動結合起來。在冬、春政府推動農田基本建設中好典型扶持起來調動群眾治理的積極性。加快綜合治理和開發。在治理形式上實行“四統一”。“四統一”是:統一組織領導,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工程標準,統一驗收;“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2、重點工程實行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專案負責制

  自1999年國債資金治理專案後,實行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專案負責制。水土保持機構的技術人員,在各有關鄉鎮領導和水利、水保技術人員配合下,親臨施工第一線,對各建設專案實行負責制,用以保證工程質量達到技術標準。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中引入競爭激勵機制,使水土保持專案前期工作、立項審批、計劃下達、檢查驗收等工作逐步規範。採取相應措施確保工程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

  (四)監督執法工作更加規範化

  幾年來我市預防監督工作,廣泛深入的開展了《水保法》的宣傳,加強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規範化建設,在水土保持方

  案審批制度、監督執法隊伍建設提高自身素質、規範執法、強化服務、加強管理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1、開展了全方位、大規模多形式的宣傳

  水保法頒佈十週年我們開展了全方位、大規模多形式的宣傳活動。利用各種宣傳媒介進行廣泛的宣傳,請電視臺錄象,請新聞記者採訪,利用“水日”和“水周”搞多種形式的宣傳。使宣傳覆蓋面達到85%以上。宣傳形式新,一是我們的監督執法人員,深入基層一線,具體宣傳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和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使各企事業都能自覺的遵守水土保持法律法規,二是突出面向領導宣傳,增強了他們的水土保持法律知識和觀念,得到他們的有力支援。宣傳工作講究的效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做到了四有:報紙上有文章、電視臺有影象、電臺有聲音、交通要道有標語。透過宣傳廣大群眾的水土保持國策意識、法制意識和環境生態意識普遍有了明顯提高,水土保持法律法規深入人心。

  3、我市全面建立了的水土保持預防監督體系

  完善了地方配套法規,落實了三權、一方案、三同時"制度,從源頭上、制度上有效地防止了開發建設專案可能造成的人為水土流失。共審批採石、挖沙、石灰窯等開發建設專案的水土保持方案450多份,生產建設單位投入水土保持治理經費50餘萬元,徵繳“兩費”達55萬元,查處大小各類違反《水保法》案件25起,立案5起,結案5起,結案率達100%,使我縣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法制化的軌道。

  (五)加強水土保持基礎工作

  1、加強了水土保持的前期工作

  按照水利部制訂的前期工作的技術規範,修訂了全市水土保持規劃、編制專案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報告,修訂後的規劃“以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為原則,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林、田、路綜合安排,工程、生物、農業措施對位配置,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兼顧。專案安排到20xx年,十年治理190km2水土流失面積基本治理,初步實現改善生態環境、淨化水庫水質,繁榮當地經濟的`目標。為水土保持專案前期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規範化奠定了基礎。

  2、完成了第三次水土流失遙感普查工作

  按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要求,完成了第三次水土流失遙感普查工作。摸清了水土流失現狀、發展趨勢,為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提供了宏觀決策的科學依據。

  3、開展了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我市在20xx年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監測機構。總站設在水利局農水處,水土保持監測分站也相繼建立,分站設在XX縣水土保持站。分站在總站的指導下已經積極的開展監測工作。

  為了監測和觀測水土流失動態變化情況,我站在山丘區內東(於橋水庫南北岸)、西、北、中(縣城)五個不同型別區建設了五處徑流觀測站和七個坡面試驗小區,用以觀測降雨、徑流、泥沙流失並透過對本流域內的土水樣的理化分析,推算當年的水土流失情況,土壤侵蝕模數以及各種養份的流失量。在有關技術人員的積極認真努力下已開展了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二、今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思路與措施

  根據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戰略部署,以及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進一步調整我們的思路,採取新對策,適應新形勢。

  1、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放在首位,突出生態效

  在注重水土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更要注重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充分考慮農民的經濟利益,把生態建設與提高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機結合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思路與措施

  2、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一個重大戰略調整是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透過管理和保護,充分發揮生態的自然修復能力,恢復植被,達到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20xx年我市計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平方公里,結合風沙源治理工程大面積的搞封禁治理和飛播造林,使保護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

  2、在治理措施上,堅持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

  更要注重因地制宜,最佳化措施配置。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和水利配套,大力推廣集雨節灌等技術,結合我市水保科研專案繼續搞集雨節灌小流域治理。節水工程與水源工程結合,完成節水工程與水源工程360處。

  3、建立新的治理機制,注重規模治理

  治理機制和方式上,依靠政府組織群眾治理,把政府推動和依靠市場機制推動結合起來。以於橋水庫周邊為重點進行規模治理,加快綜合治理和開發。

  4、做好技術服務,建立示範工程

  搞好技術服務,形成有力的技術支撐,抓好重點建設工程和示範工程,發揮典型引路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