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來襲》讀後感
《病毒來襲》讀後感
1.只要有人類就會有病毒,人類與病毒共存
2.當歷史到了歐洲向外擴張時即殖民主義時期,病毒傳播開啟全球化
3.危害人類的病毒名單上最可怕的名字之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由病毒引起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即艾滋病
4.流行病幾乎總是由一種動物微生物傳播到某個人身上而引發
5.我們研製更強大的殺菌武器的同時也培養了更強大的敵人,疫苗的研發速度常常趕不上病毒的變異速度
6.1979年我們徹底將天花疫情從人間剷除,這大概是公共衛生史上最了不起的成就。天花成為了人類靠自身努力根除的第一個疾病,但是對於天花的起源,尚有很多謎團。我們認為天花絕對屬於五級感染源
7.宿主的死亡也意味著病毒的死亡
8.每一代病毒的生命週期極為短暫
9.雖然流感病毒可能透過其他動物傳到人類身上,但所有人類流感病毒最初的傳染源頭無一例外是鳥類
10.一個能製造災難的病毒,必須既擁有殺傷力,又具備傳播能力。
11.未來的研究不僅包括應對流行病,還包括預測流行病
12.和地球生態系統任何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一樣,病毒在維持全球生態平衡方面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它們不僅是破壞者,也是施恩者。儘管微生物淨化聽上去是好事一樁,但事實證明它是把雙刃劍。
13.食物鏈層級越高,所積累的有毒物質濃度就越高。
14.近親動物對某些感染源有相似的易感性,因此像蝙蝠這樣的哺乳動物與人類共有的微生物,比與蛇共有的要多
15.流行病的最高境界——感染所有人。但是實際上,這對於微生物來說,是個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在人類或者任一類宿主中,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基因易感性。由於某種基因免疫性,至少有幾個個體可能不會感染上一種感染源
16.真正使人致死的病毒是狂犬病毒,潛伏期一般是3~7星期,但到目前為止從未發生一例人傳人的病例(但不包括器官移植)
17.輸血、移植和注射技術都是病毒的傳播源,像割禮、祭祀劃痕、文身、針灸這些文化習俗,可能對病毒的傳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8.生物恐怖襲擊是安全專家最密切關注的.問題之一。它是所謂的非對等戰役中,弱勢群體可使用的最理想武器
19.微生物比化學武器和核武器更容易得到。而且關鍵在於,與化學武器或者核武器都不同的是,微生物能夠自行傳播
20.低估生物恐怖襲擊風險將是一個錯誤。大多數研究者認為它攻擊人類只是遲早的問題。
21.公共衛生事業的目的不應該是滅殺所有病毒感染源,而應該是控制致命性病毒。
22.在對抗流行病的戰役中,病毒對我們最重要的幫助也許是促進了疫苗的研製。
23.我們在醫院和臨床機構實施定期監控。我們也將精力集中於我們認為是“哨兵”的人群。這些人群因為所處地點或者自身行為的原因,在一種微生物進入大迴圈之前會最先被感染上,鎖定“哨兵”人群,他們代表了新型動物微生物演變成流行病過程中的傳染門戶
24.在書中,沃爾夫從類人猿的狩獵行為談起,探究人類與微生物關係的發展歷程。人口的增長、畜牧業的發展、城市化的程序、交通樞紐的建設、醫療技術的進步……這一些人類發展史上讓我們引以為榮的巨大成就,卻都為病毒侵害人類創造了便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