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讀後感(精選7篇)
《罪與罰》讀後感(精選7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罪與罰》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罪與罰》讀後感 篇1
《罪與罰》這本書已經在書櫥裡擺放了兩年多,這次最後能夠在寒假裡去細細地品味它了。
書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年出生在一個俄國貴族家庭,是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充滿傳奇,28歲時因參與農奴解放運動而獲刑,出獄後重返文壇繼續寫作,被人們公認為是與托爾斯泰、屠格涅夫並駕齊驅的俄國文學巨匠。
每次讀完一部小說,心裡都會百感交集,這部小說也一樣,結局很好,一個人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卻深深的被小說中的人物震撼。小說描述了貧困交迫的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放的老闆娘的盤剝,憤而行兇,卻自認為是伸張正義。然而良心的譴責,使其飽受心靈煎熬,最終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幫忙下,投案自首。小說中寫的最多的就是“罰”,“罪”只僅僅佔了全書一小部分,但“罰”卻貫穿整個文章的中心,這不僅僅僅是身體上的懲罰,還有的是比這更嚴厲的道德上的懲罰。所以法律只是一種懲戒犯罪的一種途徑,而另一種就是人內心心靈深處的譴責。有時候法律不能使人真正認識到自已所犯的罪,但是心靈深處的譴責則會讓人更明白自已所犯下的錯誤,併為之深刻地懺悔、自責。這本優秀的世界名著還包含了很多東西有待我們去理解,或許等以後我再去讀它時,又會有一番見解吧!
《罪與罰》讀後感 篇2
該說,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那些為著自己的能力而驕傲、而痛苦的人讀的書。
該書的主人公認為憑著自己的能力和思想,能夠隨意決定其他人的生與死,天才具有透過犧牲弱者和平庸者的生命來實現自己的偉大目標的權利,在天才面前,他只為自己立法,而不需要聽從一切世俗的道德和法律的約束,為了能夠讓人類獲得進步,天才即使一時傷害了普通人,他的這種行為也是合法的,有道理的。
正是這種思想,驅使了主人公完成了他的那次為了驗證這個思想而去實施的殺人。但最後,他自己卻無法忍受由此而來的孤獨,也無法說服自己殺人的目的,並透過與救助那些平凡人的過程中,逐漸被平凡人的感情所感化,最後透過自首、服苦役而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這本書裡面,作者批評了當時盛行於歐洲的.功利主義、實證主義、科學主義、庸俗唯物主義的觀念,倡導了人性和情感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透過揭示那些普通人的喜樂,普通人身上不平凡的地方,以及非凡者身上平凡的地方,最終打消了自康德以來,一直在哲學界中存在著的那種理性者有權利為自己立法,因而有權利不顧普通人的感受來強加給他們意志的歧視性的做法。在陀氏的作品中,極力揭示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事背後那些感人至深,異常複雜的東西。如果缺少了這些關切,那麼任何一個天才所要拯救世界的理想,最終也將不可避免地蛻變成為一個暴君獨裁專制的藉口
《罪與罰》讀後感 篇3
前幾天,我去借書,借到了一本漫畫的《罪與罰》感覺很有趣,就讀了起來。
書中講的是:拉斯柯爾尼科夫原來只是一個貧窮的大學生,離他住處不遠的當鋪中的老闆娘是個貸款者,心狠手辣,拉斯柯爾尼科夫實在窮的沒錢花了,在一天晚上殺害了她,因為恐懼,他也殺死了老闆娘的異母妹妹。內心的極度恐懼爬上了他的心頭,在這之後,他的內心都很惶恐不安,使他緊張得昏過去,在他的心裡,罪惡感如同藤蔓一樣,把他緊緊纏住。變為殺人犯之後的拉斯柯爾尼科夫,他的內心和精神上都忍受著極大的折磨,痛苦的他,無法選擇。但是,他選擇去承認,去自首。最後他向索尼婭說出自己的罪行,在索尼婭的鼓勵下,他又在廣場向社會、向人群承認自己的罪行,然後去自首,去服刑,從而走向瞭解脫。書的結尾拉斯柯爾尼科夫和索尼婭相遇了,他們決心相信上帝,獲取精神上的新生。
這本小說給了我一個資訊,那就是,當人犯罪以後,不管你怎麼為自己辯護,你的良心並不會輕易放過你。所以,與其爭辯,不如決心悔改。當人決志悔改之後,所有的心理負擔都會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認罪。 看了這本書,我突然想起偷我家錢的小偷,想告訴他:如果你是實在沒錢花了,我允許你偷,不過,你要用自己勞動的雙手再把錢還給我!!!
《罪與罰》讀後感 篇4
第一次讀陀翁的書,然而對他的名卻是如雷貫耳,一直心怯不敢輕易開啟,讀了長長的兩百四十多頁的序後,還是雪藏了幾個月,再次讀序,看正文。開篇的序寫得非常具體,譯者簡述了西方文學史的發展;陀翁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他的生平,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個人思想轉變的過程。在瞭解了這些情況後再讀書就好像找到了小說在整體框架下的一個發展基本點。
《罪與罰》,關於內容和作者的創作精神,看到有些書友書評寫得很棒,自嘆不如,就不復述。對於小說的整體感覺,新增幾個看法,說不定會對還沒讀此書的朋友增加點興趣:
一,這是一本心理大戰書,看到聰明人之間的唇槍舌戰、鬥智鬥勇,實在很過癮。
二,這是一本懸疑推理書,故事情節緊湊,邏輯縝密,看似無意的情節設計往往會令讀者意外到吃驚。
三,這還是一部多幕長篇戲劇式悲劇。陀翁把地點集中在彼得堡的幾個場景點,故事主線明朗,中心人物集中,圍繞兩個人物而展開故事情節: 羅佳和他的妹妹杜尼婭。
陀翁的書,放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緩一緩,第二本繼續。
《罪與罰》讀後感 篇5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罪與罰》,它是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小說描寫了一個貧困交迫的大學生,因痛恨放貸款的老闆娘的盤剝,憤而行兇卻自以為是伸張正義。然而殺人的恐懼,良心的譴責,使她飽受心靈的煎熬,整天心驚膽戰。最後在愛人,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幫助下,投案自首。這樣,她整天就不在發生心靈的恐懼。
想對大學生說:我知道你們都很痛恨那個老闆娘,但你已經知道那個老闆娘已經身患肺病活不了多久,但你為了伸張正義的名稱去殺人,這樣是不對的。
想對老闆娘說:你的兇狠壓榨窮人的錢,誰都知道,難道你想一直走在黑暗裡,不去尋找光明,再加上只做壞事不做好事,你真是罪大惡極。
當高山的崎嶇變成了坦途,當古老的文明隨著熾熱的岩漿和無數沸騰的生命一起跌入黑暗的深淵,當輝煌的王朝在一片復辟之聲中再次走向戰爭的漩渦中,沕穆的歷史經書是始作俑者的迂闊之論,還是歷史的倥侗,是上古的情思還是夢幻泡影,卻早已成為不辨的真理。
《罪與罰》讀後感 篇6
從來沒讀過這麼厚的書,其實全篇就是講主角拉斯柯爾尼科夫殺人後,承認自己所犯罪惡的歷程。第一次一口氣看了一百多頁,讀得酣暢淋漓,但是暫停之後再看就有點啃不下去了,讀得相當煎熬,這文字功力心理描寫真的是太牛了,彷彿跟拉斯科爾尼科夫一起經歷這罪與罰的過程。
比較有意思的是拉斯柯爾尼科夫是為了他抽象的理論而殺人的,他早已形成他的“平凡的人”與“不平凡的人”的理論,凡人必須遵守世間的法律,而非凡的人,也就是英雄,則可以為了崇高的目的而不顧手段的卑劣,這是清除障礙的必要步驟,他用行動來檢驗自己是不是英雄,是不是像拿破崙一樣不受法律的約束。但是一殺完人他就害怕了,然後就是漫長的“罰”,一次次和法律的交鋒和自己的交鋒,慢慢顯露出拉氏的價值觀,好在他最後被持有完全相反價值觀的索菲亞救贖自首。
對我來講比較難啃得下來,但是我想如果等我能啃得下這種文學作品的時候還是值得好好再仔細讀一讀這本書,分析下拉氏每一次和自己交鋒,和警局交鋒,每一次轉折,每一次的價值觀暴露,這還是很有意思的。
《罪與罰》讀後感 篇7
《罪與罰》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極其窮困的大學生,因痛恨當鋪老闆娘的盤剝,憤而行兇——殺了老闆娘,卻自以為是伸張正義。但以後的日子裡,他飽受殺人的恐懼,良心的譴責。最後,他醒悟了。在家人、朋友的幫助下,投案自首。
其實那位大學生有正義感是好事,可我認為他用了一種最極端的方式去伸張正義,結果事得其反。變成了殺人兇手。有時候,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想清楚這些事該怎麼做,事情才能做得更好,更完美。而那位大學生正是因為太恨老闆娘,頭腦發熱,才殺人行兇的。
但主人公畢竟是受過教育,有良知的一個人。他在殺人後十分不安,就怕自己被抓。這時,我想他已經明白,自己即使逃脫了,也會不安地度過一生。於是,大學生首先把殺人的事實告訴了自己的愛人、親人、朋友。並最後告訴了警官。這也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第二個道理:在你犯錯後,一定要勇於去承擔責任,而並不是去逃避。因為這樣,你的一生都會充滿恐懼。
所以,我們一定要用大腦思考後才能做事。哪怕做錯了,也要敢於承認事實。這也就是《罪與罰》要告訴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