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的演講稿五篇

教師教育的演講稿五篇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育的演講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教育的演講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愛搭建教育的藍天》。

  我是一個老師,我把手中的紅燭高高舉起,只要我的鴿群能翱翔藍天,只要我的雛鷹能鵬程萬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堅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遠年輕,我情願燃燒我的每一寸軀體,讓我的青春乃至整個的生命,在跳動的燭火中昇華,在血液的鮮紅中奔騰……

  這首詩點燃了我心中的激情,澎湃起我教育的夢想!帶著這份激情與夢想,我踏上了由知識、情感、理想、信念匯成的三尺講臺,從此,我擁有了一個神聖的名字——教師!

  我早已懂得教育是一個單調而瑣碎的職業,偉大在平凡中孕育,崇高以單調為面孔。在這樣繁重而平凡的工作中,我默默奉獻,甘於付出。孔子的“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陶行知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林崇德教授的“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等等名言佳句一直啟迪和警醒著我!從葉聖陶到呂叔相,從魏書生到餘映朝,從誇美紐斯到蘇霍姆林斯基,從杜威到馬卡連柯,無一不詮釋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高尚的師德就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這句話。它鞭策著我,鼓舞著我,使我向一名更優秀更崇高的教育者邁進!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對政治的關心和了解,對職業的熱愛和投入,與同事的團結和合作,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對學術的嚴謹和進取,對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形象直接關係到學生素質的培養。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是這個時代的召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教師不朽的追求。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關愛每一位學生是我們教師的責任。教師的愛與眾不同,它是嚴與愛的有機體現,是理智與熱情的巧妙結合。因此,在這條道路上,我願將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們一起肩負起國家和人民賦予我們的責任,將一隻只凝聚著師愛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藍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將要演講的主題是《灑下愛的種子》。各位都知道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履行自己的責任,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把該做的做好,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記得一位偉人曾說過“人生所有的履歷都必須排在勇於負責人的精神之後”。在責任的內在力量驅使下,油然而產生出一種崇高的使命感和歸屬感。在這種力量的促使下,我們應把更多愛的種子灑向我們的學生。我認為愛應包含如下幾種:

  第一種:耐心的愛。每個學生都是鮮活的生命個體,尊重生命關愛生命需要長期的觀察和認識。試想,一個沒有耐心,沉不住氣的老師怎麼能彎下腰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繼而走進孩子們的童真世界呢?當孩子犯錯時;當孩子退步時;當孩子遇到難處時。讓我們多給他們一些時間,耐心的等待和培育小苗的成長和開花吧!

  第二種:寬容的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們總免不了要給我們製造一些小麻煩,如:打架、吵架啦,上課時講廢話啦,作業不完成啦等等,這些小麻煩總是影響著我們的好心情。我們在批評孩子的同時也應當以寬容的心態去包容他們,感化他們。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的王迎同學偷偷拿了王帥同學書包裡的五元錢,不巧被其他同學當場“繳獲”。他十分恐慌地央求我千萬別告訴他的父母,因為她的父母對他十分嚴格,非打即罵。雖然我當時也十分氣憤,但是我轉念一想:教育的意義不就是讓孩子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嗎?何不用寬容去感化他,去包容他呢?於是,我答應了他,並跟他約好:今後再也不許去拿別人的東西了,他不勝感激滿口答應了。以後的他果真沒有再犯過這樣的錯誤。

  第三種、公平的愛;第四種、嚴格的愛;第五種、幫助的愛,還有更多更多各不相同的愛。只有我們心中有愛,言行有愛我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也才能使學生更健康的成長。

  我們可以不偉大,也可以清貧,但我們千萬不可以沒有愛。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在口袋裡裝著一把愛的種子。課堂上、生活中隨時將這些愛的種子一顆顆地撒入學生的心田。讓孩子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和風細雨般地澆灌;讓孩子隨時隨地感受到我們各種不同的愛。

  自我校召開了以“強責任、爭一流、大提升”為主體的專場學習討論會以來,我校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也使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責任,我是一名班主任,班級就是我的陣地,我要在我的陣地裡努力著、奮鬥著、播撒下更多愛的種子。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讚美我的職業;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詠我的崗位。然而,我是一名教師,我要用如花的詞彙,構築我心中最美的詩篇;我要用凝重的情感,唱出我心中最美的頌歌——我愛教師這一行 ,我衷誠黨的教育事業。

  記得讀師範時,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懷去設計美好的未來,用火一樣的熱情去描繪絢麗的事業,可當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我才真正體會到教師平凡而瑣碎的生活,體會到了工作的艱辛和巨大的壓力。我苦惱、迷茫、動搖……

  但領導的諄諄教誨激勵著我,同事們的工作熱情感化著我,老教師默默奉獻的精神震撼著我。如今,我諦聽著自己踩踏的足音,搖搖晃晃地在這條路上已走了十五年,十五年來,我喜歡走在路上,聽孩子們叫我“老師好”;我喜歡登上講臺,看臺下幾十雙期待的目光;我喜歡拿起粉筆,為年輕的航船導航,幫助他們開啟智慧之門,點燃理想之燈。而他們也在影響著我的思想,豐富著我的生活美麗著我的人生……

  當在一個夏日,我從一個曾調皮搗蛋的學生手裡接到他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當在一個清晨,我聽到學生說“我錯了”,當在一個黃昏,我聽到學生說“我會努力”,那真的是一種幸福。雖然,曾在休息的時間裡,和他們一遍一遍地交談;雖然,曾在大雪的日子裡,去找遍每一個書攤,雖然,曾在沒人的夜裡,讓自己波浪滿面……

  每當在教師的節日裡,我收到學生的一支花,一張賀卡;在中秋團圓的日子裡,接到學生打來的一個電話,一條簡訊;當在靜靜的夜裡,讀著學生真摯、感激的來信我便明白我為什麼要做老師?是因為我看到了一顆顆純潔的心正等待著我來開啟。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讓我們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師教育的演講稿 篇2

  有一首歌,名字叫文明,有一份情,名字叫文明,有一種道德,名字叫文明。

  文明,如同一場酥雨,滋潤了情感荒蕪的沙漠;文明,如同一縷陽光,溫暖了冰凍的心靈;文明,如同一汪清泉,洗刷了多少憂愁煩惱……漫漫人生路,文明伴我行。

  同學們,當你漫步於我們校園中時,你會覺得我們學校是那麼的美好:綠草如茵,鮮花似錦,書聲琅琅,這裡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充滿希望。可是,當眼前出現了果皮紙屑,耳邊傳來難聽的髒話,鼻子聞到噁心的氣味時,你會有什麼感受呢?也許你會皺起眉頭,彷彿悅耳的音樂中冒出了雜音,斑斕的畫卷上出現汙點,優美的文章裡出現了敗筆。是啊,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正蠶食著我們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汙染著我們美麗純潔的心靈,重創著我們和諧的校園。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穫一個習慣;我們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穫一個品格。文明,並不需要我們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每一件小事的背後,都滲透著文明的本質。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誠摯關懷;是見到老師時的一聲親切的“老師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別人幫助後的一聲“謝謝”……只要你願意去做,文明將是一件極為簡單、快樂的事。

  文明就像一面鏡子,折射一個人的心靈,體現一個人的品質,突出一個人的素養。遺憾的是,在我們學校,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不文明行為。比如: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果皮紙屑;教室裡走廊上總能聽到高聲喧譁,寢室裡浴室中總能聞到刺鼻的氣味。走路時推推搡搡,進教室是隨意亂撞;鬧矛盾時罵罵咧咧,部分同學講髒話、粗話;同學們,學校是文明的聖地,知識的殿堂,更是我們溫馨的家,作為家裡的主人,難道你甘心去影響她,抹黑她,破壞她?難道你甘心因為自己的不文明被釘在恥辱的柱子上?

  同學們,我們的成長,需要文明的迴歸、重建和發展。事實上,文明是保證我們快樂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那麼,我們如何做一個文明的學生呢?

  一個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他總是對知識充滿渴望,在課內課外都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愛提問題、不怕困難。

  一個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愛護公私財物的人。他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踐踏草坪,不會攀折枝葉,更不會踢門、浪費水電……

  一個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遵守紀律的人。他會將自己的物品擺放齊整,會自覺排隊就餐,不會大聲喧譁影響別人的學習,會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一個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他會尊敬師長和友愛同學,關愛身邊的人和事,不會與同學吵架,他會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導……

  雨果說: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同學們,讓我們做文明的使者,積極投入到“養成教育,從我做起”的活動中去。

  我相信,文明的我們會讓大江口中學的明天更美好。

教師教育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目是:《揚素質教育風帆,展一中特色風采》我校自20xx年以來,一直堅定不移的執行省素質教育要求,不斷規範辦學行為,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推行課程改革,實現“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生機”的自主化管理,為了進一步推進我校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增進家長對學校管理、教育教學以及學生在校表現情況的瞭解,搭建家長、社群、學校友誼的橋樑,增進家校聯絡、家校合作,同時展現一中改革風采,學校決定從20xx年10月25日---20xx年10月31日組織“素質教育開放周”活動。本次活動目的是:透過學生、家長、老師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瞭解學校的管理與發展趨勢,讓家長了解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課改動向、新課程實施情況;向全社會廣泛宣傳我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思路、辦學特色、管理模式、發展規劃和素質教育的新成果;向家長宣傳、介紹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幫助家長科學、有效地教育、培養子女,幫助家長樹立新教育形勢下正確的育人觀,從而更好的配合學校,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的成長,愉悅的學習;共同為教育出謀劃策,共同繪製教育宏偉藍圖,為進一步推進我校教育獻計獻策。

  在“素質教育開放周”活動中,作為一中這個大家庭的每一位老師、同學,我們應該怎樣更好的展現自我呢?

  我想作為教師我們應做好以下幾點:

  1、要高度重視,將此次“素質教育開放周”活動作為宣傳學校、展示自我風采的'有效途徑,科學安排,精心準備,保證質量,力求節節課達標,堂堂課優質。

  2、熱情接待家長,耐心與家長交流、傾聽家長的心聲,使家長真正瞭解孩子,瞭解教師,瞭解學校,引導學生做到四個定位:定目標、定狀態、定情感、定人際關係,實現家校合作,共育英才。

  3、作為班主任要認真做好宣傳、動員工作。積極向學生及家長宣傳開放周的各項活動,認真做好服務工作。

  我們全體同學應做到:

  1、全體學生應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學習、探究。積極思考,勇於探索,自主創新。

  2、每位同學要嚴格要求自己,真正養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習慣,創造和諧校園。

  3、每位同學要規範自己日常行為習慣,講究文明禮儀、保持一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正值的人品。

  4. 同學們要保持好校園、教室、宿舍衛生,各班的腳踏車排放要整齊劃一,讓我們的校園體現文明,讓我們的教室和宿舍充滿溫馨。

  百年一中正在走一條打造特色學校,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的辦學之路,我們全體老師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為每一位學生積蓄成才的力量”,我們有信心為每一位走進一中的學子,經過三年的量身定做都能走向自己的理想的大學。

  我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班級自主化管理,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心靈相約德育工作室等,無不凝聚了我們一中全體領導、老師的默默探索和辛勤付出,這一切都彰顯我們一中的特色教育,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嚴格要求自己,讓我們的校園和課堂天天展現素質教育的風采,讓我們的學校,隨時可以歡迎家長和社會各界領導的光臨和指導。

  謝謝大家。

教師教育的演講稿 篇4

  我是個從教僅僅四年的專職英語教師,雖然從教年數很短,可經過這幾年與學生的相處,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成為一個受學生尊重的教師,首先你得先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大作家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見,愛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樑,也是一條基本準則。

  我認為老師對學生要做到關愛有加,嚴而有度,師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關係學生性格的形成。一個學生如果生活在鼓勵和認可之中,他就會自信和自強。有學者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記得剛剛從教的時候,我總以為對於英語教學,學生只要懼怕我,就會在你的課上認真聽講,認真默寫,認真背誦。再調皮的孩子,也會在我的威嚴之下,不得不好好學習。事過一年,我才知道,這種方法絕對是錯誤的。那些調皮的孩子,因為害怕我,養成了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壞習慣。而且學生對英語失去了興趣,把英語學習當成了一種不能不完成的任務。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跟一個學生家長聊天,家長告訴我,“他家小孩子特別怕我,路上遇到我來了,他就會遠遠的跑開。”回家我好好想了想,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歸根結底,我覺得自己太刻板了,以為對他們越嚴格,就是對他們越好。其實,這樣會讓學生們害怕上我的英語課,從而害怕我這個老師,失去了對英語的興趣。得知這一點,我立刻改變了自己的方略。從此我上課,也不再一板一眼地給學生灌輸知道,我儘量用一些其他生活活潑的教學方法,與學生一起聊天,一起笑,一起鬧。遇到一些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我就是與他們交流,用我的愛的感化他們。我在學生眼裡,漸漸從懼怕轉變成了敬畏。

  對學生不要要有愛,還要有責任意識。教師的“責任意識”從哪裡來?首先,要進入角色。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只有進入了教師這個角色,才會用心去塑造、用情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薰陶學生,履行傳承文明、開啟人類智慧的職責。如果不進入角色,就不會有責任意識,更談不上盡角色的責任了。其次,要善於學習。當今社會,正處於知識爆炸的年代,知識更新的週期越來越短,速度愈來愈快。同時,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在某些方面所掌握的知識已經超過了教師。教師的“一桶水”應該是一汪充盈的活水,教師的目的不是把自己的這桶水倒給學生,而是要以自己的這桶水去引導學生自己去獲得水,創造新“水”。會學習的教師,才會教出會學習的學生。不學習就不長知識,沒知識就盡不了責任。但丁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本來是有才氣的 ,然而由於缺“德”,聰明反被聰明誤,步入歧途,造成千古遺恨。因此,只有有了知識,又有很強的責任意識,才能負得起與社會角色相匹配的責任。

  我在江洲路小學工作,這所學校有個特點。就是插班生很多。我經常遇到這種學生,就是從外地轉過來上四年級,五年級,甚至六年級。他們中好多一部分人,英語基礎很差,甚至根本沒有學過英語。遇到這種學生,我很頭疼。但是,我不能在他們面前表現的沒有信心。我有時候會找他們交流,告訴他們英語很好學,幫他們樹立信心。早讀課上,領完其他學生,我會把他們一個個帶到其他地方。一句一句的教他們讀課文,讓他們對英語保持著信心。平時默寫,特別關照他們。遇到他們默寫的非常好的時候,我就會表揚他們,鼓勵他們。星期五放學,我會把他們集中在一起,複習學習的內容,補習以前學習的內容。當然,他們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取得很大的進步,但是也總有一部分人,會不辜負我的希望。象我20xx我遇到的五年級的胡成成,從來沒有學過英語,來到我們班,他自己也聰明,也很努力。我一遍一遍的教他,利用課餘時間幫他補習,很快他的英語就突飛猛進,最後以英語60分卷子58的高分被二附中錄取。

  愛源於責任,我認為:愛與責任是相互聯絡,相輔相成的。責任是核心,愛是外化。有了責任才有愛,愛源於責任。是啊,“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什麼力量把一個人見人煩的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孩子?是愛。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

  有人說“付出愛才會得到愛”,而我要說,真正的愛只需付出,而不會刻意去追求回報。記得老師在我們畢業前就特別地強調過,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用快樂面對學生,用愛感動學生,用心傾聽學生,用眼睛讀懂學生,用手適當幫助學生。對學生多一份細心和耐心,就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走上三尺講臺,我們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我們為人師表。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師德的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底蘊的體現。讓我們一起建起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家園,用我們的愛與責任撐起教育的明天。

教師教育的演講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當了14年班主任,一直在教差班,和待進生打交道,使我不得不硬著頭皮想怎麼辦才能教好他們,雖然到現在也沒想出個一二三,但至少面對待進生,我可以不急不煩不燥了。我覺得教好待進生的天字第一號問題是教育家長。

  一、幫助家長給學生打造一個合適的家庭教育環境

  因為每個待進生後面都站著一堆差家長,很多孩子其實都是家長給“教”差的。

  要教育待進生家長,得想辦法,因為這些家長經過小學老師的反覆“教育”,都有了相當的反教育能力。

  我與待進生家長溝通一般選擇在孩子沒犯錯誤的時候,見面時間由家長定,見面以後,我都是先請家長說孩子最近的情況及對我的建議,然後我再把孩子的最近顯露出的優點和進步說給家長,再指出孩子的缺點以及家長該如何做,接下來就是監督家長做,每週一我都要聽待進生向我彙報家長做得怎麼樣,我再發資訊肯定家長哪做的好,哪還需要改進,同時把孩子在本週的進步發給他,這樣做很麻煩,但卻能形成了對待進生進行教育的合力。

  二、看優點,樹信心,因勢利導,

  1、我把所有的學生包括待進生都叫“好孩子”。

  這個稱呼最初是因為我記不住學生的名字,但我又不願意讓學生髮現我不認識他們,才這樣叫的,後來我發現這個稱呼可以讓學生們感覺溫暖,還可以給學生一個“好孩子”的心理暗示,就作為我的一個特色延續下來。很管用的。

  2、給待進生每人買一個筆記本,讓他們每天記錄自己的進步,然後我不定期的讓他們讀給我聽,孩子們寫著、讀者自己的進步,自信心會有很大的提升,

  我稱其為固根教育,根深才能葉茂。其實要想改變待進生,必須從孩子的優點著手,強化待進生身上雖然隱藏很深但仍然具有的真善美,以此為基礎,弱化乃至根除孩子身上的假惡醜,這樣孩子的生命才真正被點化,他的成長才有後勁,如果只盯著孩子的缺點,就事論事,永遠治標不治本。

  3、在長期的被批評和教育中,待進生們練就了一身抗打擊的真功夫,所以對於經常犯小錯誤的同學,我一般不直面批評而是因勢利導,防止師生間因為無所謂的爭論而削弱教育的力量。

  4、待進生之所以成為待進生,並非一日之寒。我轉化矯正他們的行為,從不提過高的要求,從不指望一蹴而就,從來有耐心,不斷地預見學生的反覆,然後堅持不懈。

  三、查原因,想辦法,對症下藥

  仔細研究待進生變差的原因都差不多,但使學生變差的那一瞬間的人和事有時是不一樣的,要對症下藥,才會事半功倍。

  有一些待進生,是小學老師教育不當造成的。

  對於這類學生,在他升入初中以後,得給他們一個尊重,給他們一個改頭換面的機會,我的具體做法是座位自己選,(但不是瞎選,有具體規定),鑰匙每人一把,班級管理誰都可以發表意見。

  待進生犯錯誤時喜歡百般抵賴,其實就是怕被批評,被罰。所以我經常跟學生說錯了沒關係,但要承認,更要改正,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就沒事了,我不罰,這樣孩子們感覺安全了,也就願意配合老師解決問題了。

  要讓這些待進生感到安全的另外一個辦法就是讓他們說,學生犯了錯誤之後,我找到他們,我很少先入為主上來就教育,而是先聽他們說,孩子們見我沒發火,會感覺自己是安全的,於是他們開始放鬆了對我的戒備,直到他們說的越來越接近接近事情的真相了,我再開始教育,就容易多了。

  因為待進生們無事,所以才生非, 要讓他們有事可做。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幫助科課代表查誰沒交作業,有些能聽懂的課下課後找我交流聽會了哪些知識。

  課下組織他們掰手腕,到操場跑圈,打籃球,填看各種表格,我喜歡以表治班。

  我想強調的是現在我教育待進生很少用以前慣用的待進生教育三斧子半 ——--打罵罰加轟回家。有點老套,況且仔細想想,硬碰硬,也許我們在言語上或行動上佔了上風,但待進生心裡不服,這種無法走進學生心靈的教育是難起作用的,再有就是萬一有個一個半個想不開的,跳樓呀跳樓的,我們就犯不上了。不如想點有針對性人文一點的辦法,也許我們想的辦法不一定有多好,但只要真誠,關鍵是堅持不懈,肯定會起作用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