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通用16篇)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通用16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通用1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1

  《大國工匠》講述的是八個工匠靠著他們自己的雙手所締造的神話。他們早已經走到了職業技能的前端,但他們仍然努力地追尋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鑽研,憑著他們的專注和執著,締造了一個個“中國製造”。

  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的公民,我們難道就沒有工匠精神嗎?還是說社會的浮躁,已經讓我們忽視了這種精神的存在?“大國工匠”的感人傳奇故事和他們生動的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職業,腳踏實地,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能拓展人生價值觀,尋得成功。他們是一群成功的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靠上名牌高中和名牌大學,而是在於追求自己職業技能的完美,靠著他們自己的專注和努力,最後成為了國家級頂級技工,成為了一個他們職業領域裡面不可缺少的領跑者!當前我們國家缺少這種工匠精神,需要用大量的技術人才作為支撐,讓享譽全球的“中國製造”升級為“優質製造”。而在這個過程中,代表我們國家實力的製造工程,其頂級工藝技術確實需要十分精良的,但對於更多的中國製造領域,我們仍然缺乏響噹噹的“中國名片”。其背後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礎製造業優質技術人才——大國工匠的缺失!看完《大國工匠》後,我領悟到我們非常需要擁有他們偉大的堅持,努力和盡職盡責的精神。這樣的話,我想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有意義,也只有擁有他們的精神,我們才可能取得成功,並且昇華自己的生活。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2

  我們有沒有注意過不知名的工匠?那個看似平凡的職業,我們有過那樣的經歷嗎?只有工匠才會對其中的跌宕起伏有一定的體會。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工匠是一個一直重複工作的工人。甚至認為工匠努力工作,掙的錢屈指可數。那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工匠是一個偉大的職業。雖然看起來很普通,在人群中找不到,但在他們的精神中,工匠比其他職業更高貴。

  因為工匠都是精雕細琢的人,有一顆精緻樸實的心和兩隻粗糙勤勞的手。他們只靠這神奇卻平凡的心和手,堅守著有價值的東西,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得極其精緻,即使是最挑剔的人也找不到任何瑕疵。但是,做這些事情的辛苦,收穫果實的甜蜜,可能一輩子都體會不到,只有用心做一件事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從中得到的樂趣和甜蜜。

  那是一種很高的感覺。透過努力獲得的果實,比世間萬物都要甜。即使有一絲苦澀,也早已被甜蜜取代。這個工匠的靈魂難道不值得學習嗎?這種工匠精神不正是我們所缺乏的嗎?現在,我們不是經常半途而廢嗎?做了開頭就跑路了?其實學習也是如此。如果上課累了,無聊了,沒興趣了,心不在焉了,這不就是藉口嗎?但是你靜下心來,冷靜的重新拿起書,控制自己貪玩的心,慢慢的,也許學習會好一點?所以工匠的靈魂是一種高尚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好處是無窮無盡的。為什麼我們不學習這種精益求精的工藝精神?

  一個卑微的職業,卻依然有著如此高尚的精神。作為學生,難道不應該學習嗎?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3

  學校在晚自習期間安排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大國工匠,令我感受頗深。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製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蹟。

  大國工匠中高階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裡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階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專案,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藉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

  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鑽研,我們應該時刻向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使自己在以後可以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4

  任何一個國家的進步都需要製造各種各樣的東西,它需要工匠來製造這些東西。工匠們有很多手藝。

  什麼是工匠精神?願意當工匠?不,我覺得工藝很努力,細緻,負責。

  工匠精神是艱苦的工作。在工地上,你我都看到來來往往的工人反覆上班。他們不停地在材料和施工區域來回奔波,日復一日,不僅無聊浪費體力,還面臨各種危險。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不放下工作休息一下呢?是努力讓他們工作,是他們的手藝讓他們如此。沒有他們勤勞的工人,我們的街道房屋將不復存在。他們用工匠的勤勞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正是他們的勤勞促進了國家的建設。

  工匠精神一絲不苟。作為一名傳統工藝美術家,孟劍鋒的工作是精心製作手工藝品,他的作品作為國家禮物送給外國元首。作為國家的禮物,手工藝品必然是極其精美的,而作為製作人,孟劍鋒完美地體現了一絲不苟的工藝。沒有他精心製作的手工藝品,這件手工藝品就不會作為國家禮物送出。如果所有工匠都缺乏應有的照顧,中國的形象將大大降低。

  工匠的精神是盡責的。胡雙千是中國大型飛機制造的首席鉗工。在過去的35年裡,他加工的零件沒有一個出現問題,為飛機制造積累了大量的零件。胡雙千的責任是對飛機負責,像飛機這樣的精密機器不應該馬虎。胡雙倩的責任為飛機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他負責任,這是他工匠精神的體現。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工匠是不可或缺的,工匠的手藝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保證。工匠們應該一絲不苟地生產,努力工作,態度負責。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5

  首先,工匠精神要求對工作精益求精,對每件工作都能做到極致。在工作中,精通自己的工作業務,掌握自己所管科室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進展,是知識升級和能力升級的基本要求,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精神,

  注意工作細節,工作方法,反覆改進,不斷進步。

  在這次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新建100口監測井施工工作檢查督導過程中,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工作中精益求精的理念的重要性。每一個施工環節,重點施工流程等關鍵節點都應該親臨現場、重點盯緊,掌握每一個井場的具體情況,及時瞭解施工現狀,對發生的狀況及存在隱患,在周密的考量後,提出解決對策和實施方案。工作做到細緻入微,精益求精,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提交的成果才能獲得肯定和認可。

  其次,工匠精神要求對待工作嚴謹、耐心、專注和堅持。不投機取巧,不停止追求,不得過且過。絕不能有

  “差不多、過得去”的錯誤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態度,要對自己實施“高標準、嚴要求”。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成功離不開堅持不懈和執著的追求。對待本職工作一定要一絲不苟,細緻入微,深入一線瞭解工作情況,這樣才能對工作了然於胸,堅持與同志們溝通交流,耐心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專注於工作中的每件小事,熱愛自己的工作,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最後,工匠精神要求勤於學習,不斷鑽研,不斷創新。要把“工匠精神”應用於專業領域,勤於學習新理論,主動研究新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用心鑽研業務知識,在工作中學習創新,立足於現狀,綜合分析,冷靜思考,尋找創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的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6

  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於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為企業裡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選擇完善。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你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

  我深刻領會到,使自己由浮躁變為腳踏實地,由隨波逐流,循規蹈矩變為積極主動工作,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領域裡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不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應該保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

  “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思維方式。態度決定一切。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態度的根本是:我是誰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讓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讓自己做事的結果超越直接領導的期望……

  這句話能讓我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結果是要超越領導的期望,而不僅僅是達到領導的期望,我們常常以為達到領導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實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會有人把你當回事,對於大部分人想獲得的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質量上,如果你在為別人不認可你而抱怨的話,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質量,這樣工作上對你的認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7

  看完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片中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階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一樣崗位勞動者,他們用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我內心無比激動,久久不能自已,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人,孟劍鋒和寧允展。

  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由於過於逼真,讓人看後會情不自禁伸手觸控感受。其實它就是孟劍鋒在僅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能做到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零失誤,這種完美和卓越僅有我們的“鏨刻大師”孟劍鋒做到,怪不得會讓人不禁伸手去觸控!

  另一個數據——486。1公里,這是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的最高時速,它重新整理了高鐵列車試驗運營速度的世界紀錄。而寧允展就是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第一人,首席研磨師,更讓人感動的是,為了完成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階段,他沒有無法天天陪伴身患白血病的父親最終的時光,卻在下班的路上才得到父親去世的訊息。

  看到那裡我不禁又難過又慚愧,難過的是這位“大國工匠”沒能送父親最終一程,慚愧的是,我們在職場久了總會覺得工作枯燥乏味、乏善可陳,生活好像沒有了活力,工作也常讓我的進取性磨損,甚至有時覺得看不到期望。《大國工匠》中的師傅,他們都沒有沒有顯赫的出身,高深的學歷,甚至放棄誘人的跳槽機會,在國家的崗位上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堅持十幾年,幾十年,我確實應當向他們學習啊,如果有夢就應當去追,用“大國工匠精神”把夢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8

  “日本佔世界百年老店30%”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直認為中國是一個傳統老店留存比較好的國家。為什麼還在運營的老店不如日本?直到我瞭解到日本工匠的“工匠精神”。山本醬油的第三代傳人山本太郎,為了做出最好的醬油,花了一年時間學習如何做出最好的木桶。有人問他是不是浪費時間,他覺得是他對父母和客戶的責任。這種精神就像這個浮躁的社會里的一縷清風,沁人心脾。

  匠人的精神就是專注於眼前的人,腳踏實地的盡職盡責。工匠從來不在乎產品的售價,只在乎人們認為自己可以提高的地方。人的思維是有限的,不能用同樣的熱情同時對待很多事情。工匠們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手中的工件上,剩下的就交給別人了。如果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工匠,只要分工明確,社會就永遠不會混亂,但現在人們看到電影行業賺錢很快,所以不管是作家、歌手、食人族,都去當導演,最後落得工作沒做好、電影口碑很差的尷尬境地。

  手藝的第一個條件是崩潰。當前面的路很多的時候,有些路可能看起來是捷徑,有些路看起來是漫長而艱難,但是你怎麼知道這兩條路有相同的終點呢?我一直認為不努力就沒有結果,不走彎路就沒必要走。為了找到最合適的方法,孟劍鋒嘗試了幾十種材料,推翻了一套又一套方案。沒有那些看似無用的嘗試,你怎麼能得到外賓渴望讚美的.結果?工匠的精神,不急於做出最優質的產品,大概是我們社會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東西。

  說到工匠,我們總覺得“踏實”、“踏實”,因為他們不能被整個社會浮躁的風氣所驅使,卻給這個社會帶來一絲涼意。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9

  最近,央視新聞推出了一個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講述了八個不同崗位的工人的故事,比如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階技師高鳳林,他們用靈巧的雙手和獨創性創造了夢想。這群超常工作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入名牌大學,拿到耀眼的文憑,而是默默的、勤奮的堅持下去,在普通崗位上追求專業技能的完善和完美。終於脫穎而出,成為“國寶”技師之一,成為某一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劍鋒磨礪。我看這一系列節目的時候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自己的工作和奉獻精神。他們很熟練。有些人可以在薄如牛皮紙的鋼板上焊接而不漏水。有的人可以把封口精度控制到頭髮的五十分之一。有的人能感覺到像x光一樣精準,很神奇。他們能夠憑藉創造力,依靠繼承和學習,依靠專注和磨練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問運河這麼清楚,這樣才有活水的來源。”一旦人們心中有了源源不斷的“活水”,就會有取之不盡的創業創造和成就的“源泉”。我稱之為“成功之源”。這種“成功之源”就是愛崗敬業的精神。有一些人想成功,但缺乏必要的“成功之源”。表現在,不愛崗位,更不工作。有的挑肥揀瘦,這山望那山高;有的工作不到位,專注於“第二職業”;有的大大咧咧,不求“命硬”,只求“過得去”;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佔用廁所”多年了。

  愛與奉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之一。構建美好的人生夢想,踐行核心價值觀,既不是虛無縹緲,也不是遙不可及。“成功之源”根植於你的職業道德和情感良知。表面上看,愛和奉獻是利他的;本質上,愛崗敬業也是利己。換句話說,就是滿足社會需求和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

  “大國工匠”感人的故事和生動的實踐表明,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腳踏實地,勤奮、盡責、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就事業,拓展人生價值。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10

  當我聽到耳熟能詳的品牌名字,如“百達翡麗、江詩丹頓、萬國、卡地亞”時,我腦海中常常浮現出一位年邁的老人,戴上老花鏡,在深夜的檯燈下,一次次打磨著不足幾毫米的零件。手錶,在生活中或許是件奢侈品,但也因此體現出了工匠精神的偉大。老鐘錶師們夜以繼日的堅持著每一個沒有絲毫偏差的零件,才做出百年不停的機械手錶。

  一、工匠精神是堅持認真、堅持細緻

  日本賽車手井田在職業生涯結束後開始著手改裝汽車,每一輛保時捷都由他親手只用眼睛與彩筆在模具上畫出,精心打磨剪裁一星期甚至一個月後,才安裝在車體上,完美無缺。不得不講,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著實讓人佩服。

  二、工匠精神是少而精,不求利

  德國人生產的汽車每年都會限量,但他們只用半年工資便買得起,每一輛汽車都可以使用二十到四十年。對於工匠精神,可謂完美的詮釋。相反,馬虎湊合終釀惡果。舊時,有一位畫家在畫馬時覺得不像,便將其改成了老虎。他的兩個兒子問他時,他便解釋道一個是馬,另一個是老虎。於是他的兒子出去打獵時,一個將馬誤看,射死了一匹千里馬,另一個將虎誤看,騎上去被咬死了。湊合看著像,卻終釀成了悲劇。

  三、中國目前的工匠精神是稀缺的

  在如今這個變化萬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安靜下來,持之以恆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論是身邊微末之事的變化,還是宏大的社會政事變化,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在萬千改變中卻總有一些東西曆久彌新。它們經歷時間的淬鍊,依然散發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們頭頂的蒼穹一般,日升日落,亙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產物。

  我們必須具備工匠精神。或許現在的我們如少年般浮躁豪言“差不多”,但成熟後,反觀自己的不足,由虛而實剝落浮華,將自己從一彎急流瀑布點化為靜水深流時,我們才會發覺工匠精神如此重要。所謂工匠,亦是認真細緻。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11

  在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央視播出了一系列紀錄片《大國工匠》,忠實地記錄和頌揚了植根於中國勞動者的“工匠精神”。有這樣一群工人,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高中或大學,而是追求自己專業技能的完善和完美。透過繼承和學習,以他們的專注和堅持,成為了國寶級的頂尖技師,以工匠的名義成為了某一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紀錄片《大國工匠》講述了八個“工匠”的故事,主題是熱愛職業,奉獻精神。其中有中國航天界第一個焊接火箭“心臟”——發動機的人,載人潛水器“雙線”鉗工顧,高速鋼軌打磨器寧,港珠澳大橋等。深海裝配工嚴觀安,裝配工胡雙千,坐大飛機的,刻骨銘心為APEC會議做禮物的孟劍鋒,釣魚紙大師。他們文化不同,年齡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亮點: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敬業。他們之所以能巧妙地構建夢想,靠的是傳承和學習,靠的是專注和磨練。

  “三百六十行,各行其是”,這些偉大的匠人給我們的財富,就是深深地植下“光榮的勞動,珍貴的技藝,偉大的創造”的理念,繼承中國悠久的工匠精神和精湛的工藝,讓“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釋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在這個多姿多彩,極度物質化的時刻,這些成功的工匠們也受到了幾倍的工資,幾套房子,幾個升職的誘惑。然而,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感動。因為他們的共同點和特殊性不僅在於他們精湛的技藝,還在於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對所從事事業的熱愛和忠誠,以及他們崇高而充滿職業道德的“工匠精神”。高鳳林的話代表了大國工匠的聲音:“每次我們看到我們生產的將衛星送入太空的發動機,都會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偉大的鄉村工匠,匠心打造夢想——每個五金製造商都是工匠,都有一份責任。每個產業工人都應該以“偉大的鄉村工匠”同樣的精神標準,盡職盡責,贏得尊重。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12

  有一種精神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心雕琢,力求產品完美的精神。

  在我的家鄉泉州豐澤廣場,有一座“鯉魚魚龍”的石球城雕。整個球體由121個花崗岩榫頭拼接而成。上面雕刻著五條翱翔盤繞的龍、三條進化的龍頭鯉魚和十一條躍上浪尖的鯉魚,每一個細節都栩栩如生,故名“鯉魚魚龍”。

  我媽告訴我,這個“鯉魚、魚龍”雕塑是我們學校的傑出校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的作品。一聽說是我學校校友的傑作,我頓時激動起來,心裡好像很佩服陸的校友。

  我是透過百度認識這個優秀校友的。李思大師從事木雕設計和製作已有50多年的歷史。他的印象很簡單,但每一張記錄他創作的照片,都讓人感受到一種兢兢業業、刻苦耐勞、勇於實踐、勇於探索的精神。

  你看,當他在雕刻的時候,他專注的表情意味著藝術大師在用心交流和談論他的作品。陸大師的藝術精品一件接一件地欣賞,他高超的技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必須對木刻有深厚的激情,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創作出如此勵志、有創意的作品!

  我媽告訴我,我們學校有很多像魯大師李思這樣的優秀校友,比如世界體操冠軍蔡煥宗,上海復旦大學首席教授蘇東水,泉州木偶劇團團長王敬先,他把中國藝術瑰寶木偶藝術傳播到了世界各國。

  這些校友在各行各業的崗位上,以一種熱愛和創造性的工作,促進了家鄉的建設和祖國的發展。我媽給我講了一個又一個優秀校友的故事,包括我們學校的建立和發展之路,以及它的輝煌成就。我深受感動。從故事中我明白了什麼是勞動和創造之美,即在勞動中創造美,在勞動中實現價值,在勞動中實現夢想!

  我媽告訴我,匠人精神是時代進步所需要的精神,是世世代代必須繼承和發揚的優良傳統!我認為,就是從我們的孩子開始,就要學習工匠精神,把這種工匠精神帶到學習中,積極進取,努力工作.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13

  說到工匠精神,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的“工匠”這個詞。日本人自古就推崇“工匠精神”。以食物為例。在日本,人們心目中飲食的最高標準不是法國菜、義大利菜、菜名等一個單一的詞,而是某個人煮的某種食物,是工匠精神的體現。日本京都壽司、天婦羅等烹飪四大神祗都是由單一食物形成的,體現了匠人精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在單一領域力求完美。在日本,人們甚至可以說出細分為某種茶點的工匠的名字,而這種崇尚工匠的社會風氣,可以讓許多傳統技藝在工匠手中流傳至今。可以說工藝代表傳承。

  不僅日本,工匠精神也存在於世界的每個角落。瑞士製表師不用電腦和機械,不用一副鑷子和眼鏡,就能組裝出世界上最複雜的機械錶芯。每當我們這樣舉起手錶,就能聽到陀飛輪、占星術、音樂、報時等功能下齒輪齧合的輕響,這就是製表師們日夜在工作臺上創造的奇蹟。類似的工匠還有很多,比如法國高階皮具大師,德國跑車發動機調校師,捷克水晶工匠。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技巧,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創造出一件又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可以說,在現代社會,工匠精神是高檔和完美的代名詞。

  在中國呢?中國工匠精神在哪裡?我們可以在博物館裡找到:精美的漆器、玉器、青釉和蠟筆。古代工匠創造了這些精美的藝術品並儲存至今。當我們驚歎這些文物的時候,我們會不會在想:“我們的現代工匠精神在哪裡?”當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當機器取代了燈下工人的手,當人們開始對同樣的電子產品充滿熱情,有多少人會想到保護我們瀕臨滅絕的工匠精神?也許我們可以從國外的例子中為中國工匠精神看似黑暗的未來找到一些曙光。工匠精神是冷機無法替代的。只有當工匠精神被大眾所重視,當手工藝術從流水線上的產品中被區分出來,當工匠精神承載了本該屬於它的高貴,我們的工匠精神才能發揚光大。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14

  近日,揚州大學有幸邀請到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南京市北京東路附屬幼兒園吳邵萍園長來校作“家園共同體的建構,幼兒園家長工作方法與策略”為主題的學術講座。教科院學前教育專業全體師生、國培計劃青海學前園長班等一百餘人聆聽了報告。

  講座中,吳園長分析了當今我國幼兒教育的五大需求,也指出其中存在的兩大缺失。針對這種現狀,吳園長提出了幾點構建家園共同體的途徑,並一一介紹了與不同型別家長合作的策略。吳園長和藹可親,結合理論與實踐,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為大家“傳經送寶”,分享了作為一名幼兒園的管理者在建構家園共同體中應給予教師的支撐力量。

  此前,揚州大學教科院舉辦過“學習吳邵萍老師先進事蹟座談會”。從影片和材料中學習吳邵萍老師,吳邵萍老師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在幼兒教育一線工作崗位上,用工作中平凡的點點滴滴譜寫了不平凡的幼教生涯,將一生中所有的愛全部傾注在幼兒身上。

  今天能夠近距離和吳老師交流,面對面感受吳老師對幼教事業的執著追求,對孩子的愛和對幼教事業的愛,師生收穫更大。國培班學員李老師深情地說,“吳邵萍老師用自身栓釋了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就是愛的事業、愛的專業、愛的藝術、愛的傳遞,愛的幸福。”學前1301班高秦同學表示:“聽了吳園長的講座,我充分感受到作為一名幼教人的辛苦與幸福。吳邵萍老師系統解答了對於家園合作方面的各種困惑,使我們對構建家園共同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進一步對什麼是教育理想、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教師職業的精神追求、教師職業不僅在於奉獻等等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吳老師一句“幼兒教育首先是愛,愛就是我的教材”久久迴響在教科學子們的心中。同學們紛紛表示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進一步樹立教育理想、提升職業素養,進一步明確當代師範生的價值追求,做一個吳邵萍式的好老師,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心中有愛的老師。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15

  時代飛速發展,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慢”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工業時代。中國式製造業大國,而現在很多企業都追求“投資少,見效快”的理念,從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導致如今中國人去日本等地大批次採批生活用品,甚至連馬桶蓋,剪刀等也求“日本製造”,對中國製造敬而遠之。這類現象的出現正是因為現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風滋生蔓延,所以我們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讓我們追求完美。顧閎中大師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圖》木板復刻至今無人再做第二份,因為他所做的太精妙,難度太大。他用1667塊木板才做成,先打板列印,不合適的再修改,如此反覆,一年半才做成,其堅守細緻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歎服。正因這樣的工匠精神,才讓我們獲得如此藝術精品。相信有了這樣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製濫造的產品也就不復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來讓我們解放心靈,摒棄浮躁之氣。著名拼布藝術家金媛善認為,工匠精神需要堅守,情懷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幾百個小時做出世人精絕的《百花爭豔》,在外國展覽上備受稱讚。她肯靜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藝術,反觀我們的製造業,恨不得一個小時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讓國人對“中國製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師一般的不顧浮躁,只專心做自己的產品,“中國製造”一定會大放異彩。

  逯耀東先生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以米飯為主食的國家,我們有一隻有內涵的碗嗎?我們每天點燈生活,我們有一盞有感覺的燈嗎?是啊,如今文明推動文明太快,來不及體會傳統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國人情懷的東西,即使有也是少數,所以我們要從今天開始拋下浮躁做產品,慢一點也不是壞事,將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的工匠精神發揚起來,融入產品,拉回國人總“向外看”的目光,讓中國製造有朝一日成為人人爭先購買的產品。

  工匠精神,我們需要它!

  工匠強國夢心得體會16

  《大國工匠》向我們呈現了兩絲鉗工顧秋高、航空手藝人胡雙錢、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等典型人物,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中追求完美與極致、視技術為生命的崇高的敬業精神,他們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永不滿足的“匠人精神”令人欽佩與折服。在他們身上,勞動精神裉詮釋得淋漓盡致。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製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有的是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不可能。

  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苜都航天機槭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階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專案,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藉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素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

  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鑽研,我們應該時刻向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使自己在以後可以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我們勤奮勞動、誠實勞動、熱愛勞動,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且至會有奇蹟的發生。這些勞動者,之所以成為大國工匠,就是因為他們尊重勞動、堅守勞動、視勞動為生命。他們以辛勤的勞動積累經驗、創造奇蹟與力量,以不懈的追求唱響了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強音。作為一名勞動者。我們都應該像大國工匠一樣,勇於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不平凡與奇蹟,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時代的最強音。讓我們共同贊大國工匠,讓我們共同揚勞動精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