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陝西曆史博物館之心得體會

遊陝西曆史博物館之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遊陝西曆史博物館之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遊陝西曆史博物館之心得體會1

  20xx年5月26日,我們集體參加了學院組織的青馬工程陝西曆史博物館參觀活動,充分感受了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經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裡建都。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別具特色。它將中國古典宮殿建築和庭院建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色彩協調,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築風格,同時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曆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陝西曆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陝西曆史博物館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線總長2300米。展廳跨度大,層位高,視野廣闊,照明裝置靈活多用,通風設施好,裝飾古樸典雅,給人凝重、舒暢、清新之感。整個陳列分為序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闢為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序廳位於中央大殿前端,陳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唐順陵石獅複製品),襯以黃河巨幅彩照,引導觀眾去領略由黃土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陝西古代史陳列,它以歷史程序為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陝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該陳列展廳面積4600平方米,共三個展室,分為七個部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選的20xx餘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興起與鼎盛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一天下氣勢的青銅劍、經機、兵馬等,以及顯示秦漢奮發崛起精神的鋼建築構件、大型瓦當,還有反映封建盛世繁榮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並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品。系統地展現了自115萬年前至1840年陝西地區的古代歷史。由於中國古代社會周、秦、西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陝西地區建都的,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為重點,既突出反映了陝西地區古代燦爛的文化,也反映了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

  專題展覽廳位於序廳西側,陝西青銅器珍品展和陝西曆代陶俑精華展是陝西曆史博物館首次推出的兩個專題展覽。展廳面積約2600餘平方米,展出文物600多件(組)。其中陝西青銅器珍品展選取這個陝西曆史上文物最宏富、最突出的橫斷面,從種類與用途、銘文與書法、造型與裝飾、隨葬與窖藏、青銅鑄造工藝五個方面予以展示。展出青銅器260件(組),整個青銅器展室給人一種厚重凝鍊的感覺。陝西曆代陶俑精華展展出文物341件,以時間為序,分為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個階段,分別以神武鷹揚、氣勢古拙、神韻質樸、儀態軒昂、典雅華美、灰色凝練、餘光明媚為主題展示了陝西乃至中國陶俑的發展過程。

  其中展示了八大類,還有字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漫步在五個大的展覽廳中,可以感受到陝西洶湧、博大的文化,在博物館的幾個小時中,我們一舉跨越了從公元前21世紀到現代社會。透過一件件的文物,我們無聲的與古人默默對話,感受著幾千年甚至數千年勞動技術結晶所帶來的衝擊。思想接受著歷史大浪的沖刷,歷史推著我們的好奇發笑。透過這次活動相信同學們對歷史文化也會有新的體驗和理解。

  如今的中國,已經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走得穩健而自信,但是在世界形勢愈發複雜的情況下,中國仍面臨著來自經濟、政治、安全等等方面的挑戰,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讓我們每一個參觀的同學懷著對中國璀璨文化歷史的感受和理解更應該以高度的責任感投身於學習和實踐,繼續革命前輩們奮鬥終身的事業,積極發揮現代大學生團員的特色,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遊陝西曆史博物館之心得體會2

  為了讓同學們增長見識、拓展視野,我們管理學院實踐部精心組織了一次參觀杭州歷史博物館的活動,讓大家身臨其境,親身感受歷史留給我們的財富,同時也讓大家感受到歷史創造了現在的西安,激發自己對於西安歷史的興趣和熱情。

  西安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歷史文化悠久。陝西曆史博物館分為三個展館,第一展館:第一單元《人猿揖別》,距今115萬年前的先民遺存,第二單元《鳳鳴岐山》,西周王都的豐富遺蹟,第三單元《東方帝國》,秦帝國以兵馬俑為代表的文物;第二展館:第四單元《大漢雄風》,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第五單元《衝突融合》,陝西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豐富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第三展館:第六單元《盛唐氣象》,中國古代鼎盛時期隋唐時代典型遺存,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唐以後作為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基本陳列精選的20xx餘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西周王都興起與擁有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一天下的青銅劍、兵馬俑等,以及顯示秦漢建築構件、大型瓦當,民族大融合文化遺存、佛教東漸的宗教文物,還有反映盛唐繁榮景象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等,並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

  片等輔助展品,系統展現自115萬年前至1840年期間陝西地區的悠久古代歷史和文化。由於中國古代社會周、秦、西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陝西地區建都的,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為重點,反映了陝西地區古代文化,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

  我們把參觀的時間選在週末,以便更多的同學參加進來。22日早上8點,我們準時集合出發,出發之前做了細緻的安排,任何離開或有事的人需要通知負責人,不得擅自行動。在到達目的地之後,我們先合了影,然後便開始參觀了。在參觀的時候,大家都很認真仔細的觀看展覽作品,參觀文物古蹟,秩序井然,沒有出現大聲喧譁等不好的現象,畢竟我們出門後不只代表自己一個人,也代表著自己的學校的形象,從我們身上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素質修養。對於大家的表現,我們都感到很滿意。陝西曆史博物館是西安一個具有其特色的博物館,裡面的作品令我們大開眼界,很多都是第一次看到,我們一行人都感到受益匪淺。

  透過此次參觀陝西曆史博物館,同學們都瞭解一些西安的'歷史、文化等知識;瞭解陝西曆史博物館的一些館藏,也欣賞了歷史遺蹟,既學到了知識,也增長了見識;同時還培養了同學們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興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提高了同學們對於活動的積極性,為我們日後的學習和活動打下了一個基礎。

遊陝西曆史博物館之心得體會3

  我和家人一起,來到陝西曆史博物館參觀。這也是我向往已久,期待已久的地方。這次參觀,使我們對陝西文化精華以及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來到門口,辦理好門票,我就迫不及待地順著噴泉徑直走入陝西博物館的大門,來到了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展覽館面前。這座館雄渾博大,主次井然有序,有著中國傳統宮殿軸對稱,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古樸大方。一進大門,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襯以奔騰的黃河和黃土高原巨幅照片映入眼前,從門口的介紹詞得知,陝西博物館的展覽館展出面積5051。64平方米,展線長1247米,分三個展廳,集中展示了陝西古代文明孕育、產生、發展的過程及其對中華文明的奉獻。展廳由7個單元組成,主要展示陝西出土的歷史文物,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重點,以青銅器、歷代陶俑、唐墓壁畫和唐代金銀器為藏品精華。根據朝代從遠到近,分為不同展示廳。都包含有陶器,瓷器,飾品,武器等等。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文物就是鑲金獸首瑪瑙杯。這個容器在以前是作為君王的盛酒器。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紋理雕琢而成。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

  那些珍貴的文物真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在這整個參觀的過程中,使我對古代人的智慧和藝術創造感受到無比的震撼,我不禁讚歎著讚歎著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西安又作為十三朝古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物遺產。

  我為古人們所留下的寶貴遺產而驚歎,一多個小時的時間轉眼間過去,雖然這麼匆匆一轉,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每一件文物,從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到盛唐時挖掘出來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金銀器,使我感覺就像時空穿梭一樣,領略到了中華大地幾千年的發展變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