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情境創造力策略》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教學情境創造力策略》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教學情境創造力策略》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本期我們學習了《教師教學情境創造力策略》,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對語文知識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讓我找到了方向。透過學習,我知道新課程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新的要求。我不由得內心生成了一種緊迫感,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鑽研,不斷提高自己。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

  新課標明確地指出要“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因此超越知識符號的課堂,構建生活的課堂,放飛學生的心靈,並使之穿梭於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間,是對教師的`課堂藝術的時代要求。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透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開啟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聯絡生活實際展現情境既給學生“導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給學生“開源”,促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只有美好和諧的語文課堂心境,才能讓課堂充滿創造,充滿生命的活力。

  例如:在教學《新型玻璃》一課時,我改變了過去逐段講解後填表總結的傳統教學模式,放手讓學生在自學課文後,舉行“產品釋出會”:學生選出一種自己喜歡的玻璃,假設你是該玻璃廠的廠長,現在你如何把你的產品推銷出去?同時也讓一些同學充當記者、經銷商和客戶,就自己想知道的問題進行發問。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記者的身份出現,將同學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加以提問。(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玻璃的特點、作用進行發問、講解並展望發展前景)最後完成課後思考練習2。整堂課學生學得其樂融融,有效地避免了說明文枯燥無味的毛病,又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了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而產生的。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利用實物直觀演示,創設特定情境的技能。實物演示情境的特點是直觀性強,具體可感。它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驗證間接知識,形成明確概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教學《琥珀》一文,課前教師展示實物琥珀,讓學生對琥珀有個感性的認識,從而對其形成產生好奇,觸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由此順理成章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來。又如教學《新型玻璃》中的“藕斷絲連”一詞,教師不是機械地去講解,而是請一位學生上臺折斷一節蓮藕,這時同學們經過仔細觀察就明白了“藕斷絲連”的原義,再理解比喻義自然也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既能幫助學生明白事理,也能增進學生的實感體驗,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節省教學時間。

  音樂是透過有組織的樂音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表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藝術。它以特有的旋律、節奏和塑造出的音樂形象作用於人們的感官,將聽者帶入特定的情境。音樂具有開發性、暗示性、審美性。能幫助大腦放鬆,啟用大腦接收新資訊,幫助將資訊移入長期記憶中,還能極大地增強回憶力和激發靈感。因而,運用音樂渲染情境是創設語文教學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能夠把音樂語言和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真正實現了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的綜合調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例如: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學《月光曲》,課前,他播放貝多芬的著名鋼琴曲——《月光曲》,學生們凝神屏息地聽著,他們的興奮點都集中在這美妙的琴聲上。這時,教師望著學生用莊重而舒緩的語調說:“同學們,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偉大的音樂家,叫貝多芬。他曾經這樣說過:”我的音樂只應該為勞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他的一生譜寫了許多曲子。我們現在聽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片刻,教師把音量放小,接著說:“《月光曲》是怎樣譜寫的——”美妙的琴聲和教師動情的講述,扣響了學生的情感之弦,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富有暗示性的美好情境,也為課文定下了情感的基調。

  總之,情境教學是以“情”為“經”,將傳統教學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質、興趣、價值觀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確定為語文教學的有機構成;以“境”為“緯”,透過創設各種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環境,拉近學生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距離,為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