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解方程》集體備課心得體會

五年級數學上《解方程》集體備課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上《解方程》集體備課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依據市小學教研室舉辦的全市青年教師調教的活動安排,我校推薦李傳玉老師擔任五年級數學《解方程》這一課參加此次活動。為此,我校數學組全體成員和李老師開展了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有幸參加該老師在學校擔任這節課的備課、試教、評課,最後都定案的全過程。此次活動先由李老師自己備教案,到數學組全體成員集體評議,先後在學校試教三次,最後形成定案,參加市調教活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暢談觀點,出謀獻策,活動氣氛十分熱烈,充分體現了我校數學教研組活動開展的有效性,李老師備課認真,能夠很好的把握教材,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體現新課改教學理念。各科組教師抓住課堂教學的要點,提出各種不同觀點及看法,大到教學流程的整體設計,小到教態、板書的細節,發揮集體的智慧,真正實現資源共享,收取了良好的的效果。以下就本人參加此次活動談談幾點體會。

  一、本節課教學亮點:

  1、李老師備課認真,吃透教材,整體設計符合學生實際。

  2、課堂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3、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4、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製作課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5、注重學生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如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天平的平衡”和等式不變的性質來幫助學生理解解方程的.步驟。

  二、心得體會:

  本課的最大亮點就是注重學生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如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天平的平衡”幫助學生理解解方程的步驟。但就此教材的編排及要求,本人談談兩點個人的困惑和體會: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改變了小學階段解方程方法的教學要求,採用了等式的性質來教學解方程。現將解方程的新舊方法舉例如下:

  老方法:

  100+x=250

  x=250-100

  x=150

  依據運算之間的關係:一個加數等於和減另一個加數。

  新方法:

  100+x=250

  100+x-100=250-100

  x=150

  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相等的數,等式不變。

  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學參考書):

  新教材編寫者如此說明:長期以來,小學教學簡易方程時,方程變形的依據總是加減運算的關係或乘除運算之間的關係,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到了中學又要另起爐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或方程的同解原理來教學解方程。小學的思路及其演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對中學代數起步教學的負遷移就越明顯。因此,現在根據《標準》的要求,從小學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並以此為基礎匯出解方程的方法。這就較為徹底地避免了同一內容兩種思路、兩種算理解釋的現象,有利於加強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

  從這我們不難看出,為了和中學教學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

  那麼,小學生學這樣的方法,實際操作中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這樣的改革有沒有什麼問題?在我的教學過程中真的出現了問題。

  1、無法解如a-x=b和a÷x=b此類的方程

  新教材認為,利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後,解象x+a=b與x-a=b一類的方程,都可以歸結為等式兩邊同時減去(加上)a;解如ax=b與x÷a=b一類的方程,都可以歸結為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乘上)a。這就是所謂“相比原來方法,思路更為統一”的優越性。然而,它有一個相應的調整措施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迴避掉了。原因是小學生還沒有學習正負數的四則運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a-x=b,方程變形的過程及算理解釋比較麻煩;而a÷x=b的方程,因為其本質是分式方程,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解需要先去分母,也不適合在小學階段學習。

  我認為為了要運用等式基本性質,卻迴避掉了兩類方程,這似乎不妥。更重要的是,迴避這兩類方程,新教材認為並不影響學生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因為當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時,總是要求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但我認為,這樣的處理方法,有時更會無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發生矛盾。

  我們不難看出,根據現實情境列方程解決問題,X當作減數、當作除數,應當是很常見、很必要的現象。要學生學會解這些方程,是正常的教學要求,這是不應該回避的,否則,我們的教學就會顯得片面和狹隘。

  2、解方程的書寫過程太繁瑣

  教材要求,在學生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時,方程的變形過程應該要寫出來,等到熟練以後,再逐步省略。這樣的要求,在實際操作中,帶來了書寫上的繁瑣。

  因為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每兩步才能完成一次方程的變形。這相對於簡單的方程,尚沒什麼,但對一些稍複雜的方程,其解的過程就顯得太繁瑣了。如從課本第69頁例2:(2.8+X)x2=10.4,

  (2.8+X)x2÷2=10.4÷2

  2.8+X=5.2

  2.8+X-2.8=5.2-2.8

  這樣的過程,等式似乎在越變越長。等式長會對小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因為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對數量過多的資訊處理能力弱。在上述變形中,等式長、數字多的特點,會使得小學生因為書寫過程複雜而導致分心,抄錯數字、簡單計算出錯等等現象就會接踵而來。現在的家庭作業中不少同學總是反映說,作業寫得慢,錯誤率也較高.

  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小學裡學習等式的基本性質,並運用它來解方程,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許多的現實問題。那麼,如果說用算術思路解方程對初中學習有負遷移,需要改革,現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同樣出現問題,那我們又如何是好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