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院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範文(精選8篇)
衛生院院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範文(精選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事蹟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衛生院院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範文(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衛生院院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
小陳,男,漢族,中共黨員,現任湖陽鎮衛生院院長。他在基層從事臨床工作已近20年,時刻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懈努力,不斷創新,成為了一名讓領導和患者都放心的好黨員、好醫生。2016年,小陳榮獲全市抗洪救災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十多年來,他的手機從沒有換過號,關過機,就為了能讓病患隨時可以聯絡到他,他能隨時答覆病人及辦事人員的電話。小陳對待病人,比對家人還親。有一次,醫院來了個五十歲的智障婦女,幾天都沒解大便,肚子脹的疼,灌腸也沒效果,他就找來一雙醫用手套給病人掏大便,才解除了患者的病痛。病人家屬感動地眼淚都流出來了。“自家的事情是小事,病人的事情才是大事。”小陳常常這樣說。不管是週末,還是節假日,他不做完工作絕不下班。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基層衛生院院長,他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始終謹記黨員職責,盡心做好人民公僕。今年7月,湖陽鎮遭受洪災,全鎮上下共同抗洪。湖陽鎮衛生院作為衛生應急的基層醫院,小陳帶領衛生院的全體職工分三個工作組日夜開展工作,暴雨期間連續一週沒有回家,吃住都在衛生院,堅守在抗洪前線,及時防控、治療疾病。“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小陳用仁心仁術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用無私奉獻詮釋了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的高尚情操。
衛生院院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
在羅婺山鄉,醫療衛生制度的改革大潮造就了一批批優秀的醫務工作者,也塑造和成就了一個個銳意進取,勇於改革創新的優秀院長,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用愛與責任,創造出了輝煌的業績。
武定縣插甸鎮衛生院院長小張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二十五年來,他由一名普通醫生成長為一名優秀院長。在二十多年的從醫生涯中,他三次在不同的地方擔任院長,但無論身處何時何處,他都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滿腔熱情地為病人服務,為患者排憂解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忠誠、乾淨、擔當”的無悔誓言。在擔任院長的22年裡,他始終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範,憑著嫻熟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思想品質贏得了領導、同行的讚譽及患者的好評。他也先後多次受到州、縣表彰,2007年3月,被楚雄州衛生局評為“先進個人”;2010年12月,在全科醫師崗位培訓中,被評為“優秀班幹部”。
小張能出身於書香世家,受家庭的薰陶和影響,他從小就養成了熱愛學習、刻苦讀書的良好習慣。由於父親體弱多病,從小他就目睹病痛給人帶來的折磨和痛苦,所以,自小他就立志要要成為一名白衣天使,為病人解除疾苦。在日後的從醫生涯中,他總能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他要求醫生為患者診治時,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設計最佳治療方案,能夠透過口服藥治癒的,絕不讓患者打吊針,能夠在門診治癒的,絕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療,儘可能減少患者的痛苦,減輕患者的負擔。
1992年,年僅20歲的他被分配到條件極端艱苦的發窩民族醫院工作,在這裡,他一干就是11年,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灑在了這片土地上,11年來,年輕的他一直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但無論工作如何繁忙,他仍利用工作之餘,刻苦學習醫學經典著作、名醫醫案、各家著論,認真閱讀有關醫學雜誌,及時掌握本領域的國內外發展新動態、新技術、新方法,並將其運用於臨床實踐中,使很多疑難病人解除了病痛的纏繞。小張能經常說:醫為仁術,必懷大愛之心。醫生面對的病人,很多因病痛的折磨而情緒急躁、焦慮、抑鬱。醫生在詳細診治疾病的過程中,必須心懷大愛,耐心細緻地與病人交流、溝通,安撫病人,消除其疑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調動患者及家屬配合治療的積極性。遇到疑難病變,他經常廢寢忘食地查詢資料,尋到辦法,想法設法為病人解除疾苦。病房工作時,經常遇到門診病人到了下班時間趕來求診,他毫無怨言地重新穿上隔離衣為病人診治。
1995年3月,憑藉突出的工作能力和出色的工作業績,他被組織考察提拔擔任該院院長,成為當時武定縣最年輕的院長。
或許是上天有意考驗這位年輕的院長,就在小張能新任院長剛剛滿半年的時候,以發窩為中心發生了“6.5”級地震,一瞬間,整個發窩街幾乎被夷為平地,發窩民族醫院首當其衝,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單位。
當地震來臨的那一刻,身為院長的小張能最先想到的是病人,在地動山搖中,他全然不顧個人安危,冒著生命危險衝入病房將病人轉移到安全地帶,用醫者的愛心與責任為人民群眾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橋。
不過突出起來的災難,還是讓剛剛擔任院長不久的小張能一時手足無措。看著昔日美麗的醫院變得面目全非,他傷心不已,但是,年輕氣盛他並沒被災難嚇到,短暫的悲痛過後,他意識到,自己必須首先堅強振作起來,他深知,此時自己就是醫院的頂樑柱、主心骨,如果這個時候連自己都亂了陣腳,那醫院怎麼辦,職工怎麼辦,病人又怎麼辦?
災情就是命令,驚魂未定的他還沒來得及平復情緒,就帶領全院職工投入到了緊張的抗震救險工作中,在他的組織帶領下,全院職工精誠團結,眾志成城,搶險工作有序推進,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辛勤努力,在上級相關部門的關心幫助下,發窩民族醫院得以恢復重建,一所嶄新的醫院從廢墟上拔地而起,為傷痕累累的災區撐起一片生命的綠洲。
在發窩工作的11年時間裡,小張能帶領著他的團隊走村入戶,風餐露宿、披星戴月。他的足跡遍佈發窩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他心繫百姓疾苦,把群眾視為自己的親人,俯下身子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現如今,說起小張能的事蹟,很多發窩的老百姓都感激不已並會由衷地豎起大拇指。
因為工作業績突出,能力出眾。2003年,他被上級調到獅山鎮衛生院擔任院長,當時的獅山鎮衛生院處於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尷尬境地,偌大的一個縣城,除了縣醫院和中醫院兩所縣級醫療機構外,還有多家醫療機構,醫院的發展面臨著重重困難。小張能初到任時,醫院的年收入僅僅10萬元,面對一所醫療裝置落後,條件簡陋,科室佈局不合理,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的醫院,小張能陷入了思索之中,醫院該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縣城謀得發展、尋求到出路?他想,只有透過改革,找準制約醫院發展的瓶頸,大膽創新,凸顯特色,醫院才能贏得一線生機。說幹就得幹,從此,他和衛生院一班人同舟共濟,攻堅克難,想方設法改善醫院就醫條件,努力為群眾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透過10年的不懈努力,無論是門診人次、醫療收入及各項主要醫療質量指標均步入全縣前列,僅2015年,醫院的年收入就接近1000萬元,獅山鎮衛生院真正發展成了人民群眾放心滿意的醫院。
2016年,因為工作需要,小張能被調入縣人民醫院任副院長,兼任插甸鎮衛生院院長,“新官上任”的他,根本沒有想到插甸衛生院的醫療基礎設施竟然如此薄弱,面對一所人民群眾怨聲載道、上級評價差的醫院,小張能並沒有喪失信心,而是發動大家集思廣益,從改善基礎設施、培養醫療團隊、增加科室、配套醫療裝置入手,大刀闊斧地對醫院進行改革,還將縣城醫院的骨幹醫生源源不斷地聘請到醫院就診,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難”問題,在他的勤奮努力下。插甸鎮衛生院的科室由原來的1個增加到7個,並建起了住院樓、彝醫館、食堂,才短短几個月,醫院的面貌就煥然一新。2016年插甸鎮衛生院住院部建成投入使用以來,當年收治的住院病人達到442人次,住院收入50餘萬元,而在2016年以前這兩個數字均為0。得益於科室建設和人才培養,該院的門診病人、門診收入也從2015年的2.23萬人、56萬元增加到5.23萬人、226.21萬元。短短一年的時間,插甸鎮衛生院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院也成為武定縣繼續深入推進“縣鄉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改革的榜樣。這一切的變化無不得益於小張能院長鍥而不捨、敢拼敢打的實幹精神。
說起小張能擔任院長這22年的經歷,人們都對他的醫德和人品交口稱讚。許多病情嚴重的病人住進了醫院病房,經小張能帶領的團隊精心治療,病情好轉或痊癒出院後,有些家屬表示感激之餘邀請其吃頓飯或塞一個紅包之類的,都被婉言謝絕了。他常說病人不容易,治病花費不少,回家康復還需調養,要多為病人著想啊!千萬別為一些蠅頭小利,喪失了自己的人格,丟棄了醫生的醫德!
小張能是一位平凡的醫生,也是一位普通的院長,但是,他卻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情繫患者,真情服務,無怨無悔,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一點一滴的事蹟,把醫者的溫暖送到了廣大患者的心中,贏得到了廣大患者真心擁戴,如今,年已45歲的他,正秉承一顆仁愛之心,繼續跋涉在從醫行善的路上。
衛生院院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3
歲末年初,一場來勢洶湧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武漢,席捲全國,一場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戰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嚴峻,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攻堅戰正在全面打響。盛世之下,總有人為萬家燈火負重前行,他們不忘過去,更不懼未來。這個世界上,從來沒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這就是就是我們的基層醫務工作者,賭上生命,保我平安,護你周全!逆行戰魂,向陽而生。然而,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醫療衛生疫情防控隊伍中,有這樣一個人,她堅守崗位,帶領她的娘子軍堅守一線,無私奉獻為抗擊疫情工作盡職盡責,她就是循化縣積石鎮衛生院院長小董。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小董院長接到縣衛生健康局的緊急通知,馬不停蹄趕往鎮衛生院組織全院職工和村醫緊急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會議,啟動應急預案,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雖心急如焚,但卻臨危不亂,安排疫情防控工作她的確格外有經驗,因為她有經歷過SARS非典的考驗和經驗,不管是什麼傳染病疫情都要嚴格按“四早”處置原則搶時間處置,否責會有傳染病蔓延和擴散的巨大風險。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她堅持衝鋒在前,紮實工作,充分發揮“排頭兵”“主心骨”作用,帶領團隊-娘子軍將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切實守護群眾安全,真正做到了“聯防聯控無死角、群防群治全覆蓋”。
剛開始由於疫情緊急,單位醫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體溫計等防護物資成了緊缺物,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更是極度缺乏,鎮衛生院庫存告急。會後,她開始思考如何在防護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圓滿完成衛生健康局及鎮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務,於是她連夜統計17個村衛生室和衛生院衛生應急物資庫存,一一羅列清單,看到防護服100件、醫用口罩3000個、額溫儀10支、水銀體溫計200個、84消毒液100瓶,她心底才鬆了一口氣。疫情就是命令,即使有皮膚過敏和嚴重的腰椎疾病的難言之隱,但她毅然決然不顧自己的身體奮鬥在抗疫一線,帶領她的娘子軍團隊,分片包組,挨家挨戶進行摸排登記,逐個量一遍體溫才算放心。到了深夜,儘管在家人的極力勸說下,她仍然帶病堅持奔坡在檢查站、17個村衛生室、5個居民小區和單位之間。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她是是千千萬萬基層醫療工作者醫生的縮影,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奮鬥30栽。雖然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幾十年來紮根基層,心繫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安危,疫情面前,她毫不退縮、勇擔職責、踐行使命,保障著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嚴防死守顯擔當。全鎮有17個行政村,34名村醫,承擔著全鎮返循人員的發熱預檢患者的篩查和隨訪服務,更艱鉅的是對大量返循居家隔人員的居家醫學觀察任務,每天兩次、白天黑夜,放棄休息和節假日,無怨無悔!穿梭在鄉間村道,跑步在樓上樓下,她和她的團隊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配備水銀溫度計,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挨門逐戶摸排核查返循人員休息,發放宣傳冊頁,細心給他們做心理疏導,做健康教育。衛生健康系統像她這樣無數個南丁格爾,他們心連心、並肩作戰、舍小家、顧大家,和全系統兄弟姐妹一起,守護著家鄉人民的健康和平安。積石鎮衛生院是沿黃鄉鎮返鄉人員最多的一個鄉鎮衛生院,自武漢疫情發生後,返鄉人員與日增多,自然而然衛生院和村醫的任務也相對比較繁重,衛生院還承擔著17個村、伊麻木交通防疫檢查站、5個居民區人員體溫檢測登記任務和單位發熱預檢分診的日常工作,為全鎮1600多返鄉人員居家醫學觀察,每家每戶從早到晚都要跑兩次,給他們做健康體檢,補充完善健康檔案,做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晚上還要跑去單位彙總報表,總結當天的工作情況。在她的激勵和帶動下全院職工和村醫沒有一個說累,大家都保持著積極的工作動力和激情。大家都知道,在全縣人民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每一個人都是辛勞的,工作再多再累也無怨無悔!基層的絕大部分同事們都在為疫情防控忙碌著,有的病了還堅持上班,她說大部分同事已經白天黑夜連續作戰沒有回家,身心屬實有些疲憊,但大家誰也不敢懈怠,誰都知道,任何一絲疏忽大意潛在著疫情輸入的千萬個隱患和風險。她和她的娘子軍團隊,在為轄區居家隔離人員服務的日日夜夜見證著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在摸排過程中,摸排到重點疫區河南返循人員韓XX,韓XX一家四人於2020年1月22回循。這是一件典型的鮮活例子,韓XX一家4口在外務工,由於疫情他們遭受了很多破折坎坷,也得到了許多好心人士的幫助和政府的關懷。在得知他們賠本30多萬元餐飲生意失敗,目前生機也成問題的時候,況且家中還有一個正在讀大學的女兒,她悄悄和愛人商量,把今年準備過大年的節省的5000元毫不吝惜的慰問給韓XX一家人,還給他們準備了隔離期間所用的大米、油、麵粉、蔬菜等生活物資,同時給他一家人做心理疏導,鼓勵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我們在對韓XX隨訪時,韓XX難掩感激之情,激動的說:“共產黨就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共產黨的幹部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一定要感恩黨、感恩政府,要聽黨和政府的話,更不能為政府添亂,為了自己和大家的安全,會在家好好隔離,不能給董豔玲院長臉上抹黑,等疫情結束,打算出去務工”。一個人能力是有限的,但為正義而出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要的是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不需要去做錦上添花,經其所能做些雪中送炭事,真誠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去做一件有意義真能量的善事,這真是她的初心使命!
為確保防控無死角,白天她奔走各村宣傳防控知識,夜間就在重點伊麻木防疫檢查點進行巡迴值守。尤其是對返鄉人員,她格外關心和虛寒溫暖,因為她自己祖籍是四川重慶,從小就奔波他鄉,她深知出門在外的艱難不易和對家鄉那份依戀之情,懂得他們返循人員的疾苦和不易!此時此刻說是返循,其實就是被迫無奈失業而已,面臨著生活經濟來源的喪失。小董院長始終從大局出發,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一邊安撫一邊溝通,協調爭取理解支援,一邊依法依規加強管控措施。從開始實施管控措施起,她每天晚上都是在伊麻木防疫檢查站周圍,睜著眼睛等天亮,打著哈欠,天就亮了,連續20個晚上都是在檢查站和單位度過。
她還主動承擔了15戶居家隔離人員人家的生活物資採購任務,人家在生活上有困難時,隨叫隨到。晚上不睡覺,白天還要擠時間為15戶人家生活物資,即便如此,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關鍵時候她總是挺身而出肩抗重任,無怨無悔,堅持做到人家早上一開門,就看到買好的菜和其他物品已經擺放在門口。也正因為如此,她的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她所重點聯點的15戶人家堅決表示不給村鎮添亂,不給社會添亂,嚴格按照要求不出門、不串戶。
設關把守衝在前。她在疫情防控中始終做到衝鋒在前。雖然鎮上實行村幹部分片包乾,但她義無反顧要求聯點,將返鄉人口最多、人口居住最集中、防控任務最重的村作為自己的,並逐一入戶排查。她兒子說:“媽媽天天喊著要我們不出門,她自己卻在衛生院和檢查點逐個排查進出人員,還每天在重點關注物件周邊轉悠。”這段時間,她對家人宣佈了“禁令”,要求家人帶頭執行各項規定要求,可自己每天都要出去宣傳、排查和防控,愛人有時雖有些想法,但是也表示理解,她是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這個時候她不衝在前,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醫務人員。自大年初三以來,積石鎮17個村村頭巷尾、院落之間頻繁響起陣陣鑼聲,到處張貼懸掛標語,這是小董院長在帶隊宣傳冠狀病毒肺炎的危害及防控知識,勸導不要走親訪友,不要串門,及時排查返鄉人員。除了這些傳統的宣傳手段外,她還不斷鼓勵大家宣傳工作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現在是網路時代,我們走街串巷喊破喉嚨,不如來點新潮的東西,發動年輕人,利用微信、抖音等載體加大宣傳力度。”
她是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大年三十就開始奮戰在防控疫情的一線。她說沒有大家和小家之分,大家都要同舟共濟,帶頭髮揮老同志和領導的'作用,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戰役還在繼續,感動仍在上演,正是因為有像她這樣無數的者堅守一線崗位“負重前行”的逆行者,才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守護好人民幸福安康!
衛生院院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4
從豆蔻年華到知天命之年,33年如一日,他不忘初心,歷經多個衛生院輪崗,卻始終堅守在基層一線的衛生院,用滿腔熱忱、愛心書寫著一名醫務工作者愛心之路;用妙手仁心解除患者疼痛,以實際行動踐行從醫行業時立下這樣的誓言;用自己的真心、真愛贏得當地農牧區群眾愛戴的好醫生、好院長,他就是新疆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鎮衛生院院長小段。
用真情,當好基層群眾的“健康衛士”
“醫者仁心,救死扶傷,學醫的目的,就是為基層老百姓做好服務。”這是小段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現實中他也是這樣做的。
小段出生在福海縣一農場一戶普通的職工家庭,當時的農場缺醫少藥,且交通不便,很多醫生都不願留在這裡工作。1987年從學校畢業以後,原本可以留在縣城工作,但小段依然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面對質疑,小段說“我都不願意,誰還願意來。”,這一干就是十年。
1997年以後,小段先後被調整到福海縣阿爾達鄉衛生院、解特阿熱勒鎮擔任衛生院院長,他始終嚴於律已,熱心為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關愛各族患者,對待患者、職工及家屬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每當有孤寡老人來衛生院看病住院時,按政策儘量減免醫藥費,老人出院時,他常親自開車送老人們回家。
位於福海縣近西部的解特阿熱勒鎮,全鎮居住著漢、哈、維、回等13個民族,總人口1.3萬餘人,針對少數民族患者,為了避免因語言溝通不暢的實際,他帶頭利用工作之餘,學習哈薩克語,主動向院裡哈薩克族職工虛心請教,重點學習看病時常用日常短語、語句等,2015年不僅通過了“雙語”測試,還能夠講一口流利的哈薩克族醫療日常用語。每年,在開展脊髓灰質炎發放小兒麻痺糖丸,不使五歲以下的兒童有人漏服,由於牧民人口分散,行居不定,他和院裡醫護人員深入距離衛生院200多公里外的冬夏牧場發放糖丸,將糖丸發放到位。
2011年,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落實工作中,他帶領院裡一班人突出以預防為主,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醫療水平,衛生院醫療門診報銷比例為80%,住院報銷比例為90%,在報銷比例的基礎上,對困難戶、五保戶報銷比例提高五個百分點。幾年來,衛生院在醫療工作中,以安全生產為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沒有發生一起醫療事故。小段經常牽掛著各族退休職工和職工遺屬,每年逢年過節,小段和院班子成員會到家中或打電話向退休職工、職工遺屬進行慰問,瞭解生產生活實際,帶去組織和關心關愛,還為他們免費體檢。
用真愛,築牢百姓平安的銅牆鐵壁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危急時刻,共產黨員必須衝在前,幹在先”。
危難之際顯擔當,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小段主動請纓,到一線工作,舍小家顧大家,不分晝夜奮戰在工作崗位上。在“抗非”戰役最艱苦的60多個日夜裡,他始終堅守一線,最終因工作突出被評為縣級非典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小段再度請纓出戰。1月23日,大年三十闔家歡樂之際,他卻仍然堅守在衛生院的崗位上,運送2名返疆大學生及其家庭密切接觸者前往隔離點後已到凌晨5點,他顧不上個人休息,又電話聯絡院班子成員,對衛生院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來不及回家和家人見上一面,他便主動申請,前往阿勒泰地區的“南大門“”—奎阿高速赫勒檢查站卡點負責疫情防控檢測工作。有人說:“檢測點與疫情傳播直接接觸,容易被傳染,你是單位領導,安排別人去就行了。”他回應說:“我是黨支部書記,衛生院院長,我必須親自站在防控工作的第一線,”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在小段的時間表裡,從來沒有節假日,吃住都在檢測點。面對卡點檢測人員需要分成白班、夜班兩個班次時,53歲且患有高血壓的他毫不猶豫選擇了夜班。他沒有任何抱怨,始終堅持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他認為,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在疫情來臨之際,當前就要義無反顧的戰鬥在最前線,儘自己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小段的愛人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兼任縣疾控中心、縣人民醫院負責人,和他一樣始終堅守在防疫一線,共同守住人民群眾的健康防線。疫情發生後,他心繫武漢人民,率先從工資裡拿出1000元向武漢捐款,希望給疫情一線盡一份力量,在他的倡議下,全衛生院向武漢捐款6700餘元。
在村衛生室建設中,他每季度不定期親自帶領公共衛生、防保專幹、藥庫管理人員、基本醫療人員對各村衛生室的防疫、婦幼保健工作進行指導,並對村衛生室藥品、處方、門診登記本、公共衛生專案等進行檢查,嚴格杜絕了醫藥購銷不正之風及工作人員不負責任的事件發生。經過不斷努力,全鎮建設了標準化村衛生室11座,實現了村村有衛生室,解決村民就醫困難等問題,讓村民小病不出村,方便了群眾。
2015年,解鎮衛生院代表阿勒泰地區建立國家級“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由於衛生院是第一批參加建立的單位,沒有更多的經驗,他在全院召開動員會,成立領導小組,與領導小組成員一起按照建立標準逐條稽核,積極部署各科室、各部門協調工作,細化工作任務,自己則每天穿梭在衛生院與各村衛生室之間,在短時間內克服種種困難,最終代表阿勒泰地區通過了國家級“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的驗收。
用真心,夯實基層健康的堅強堡壘
“老百姓健康了,才有精力去投入農牧業生產,守護百姓的健康,就是為脫貧攻堅、小康社會做貢獻”。
在基層工作多年,小段深知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戰役。於是他從簽約醫生、完善醫療條件、落實醫保報銷政策等方面下功夫,確保貧困人口“少生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在他的帶領下,解特阿熱勒鎮衛生院在全縣率先推廣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了全鄉52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先後成立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18個,採取集中、診間、上門等簽約方法,優先為貧困人口提供醫療服務,實現建卡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
完善軟硬體措施,結合“三好一滿意,保障基本醫療、保健防疫職能,發揮新農合服務優勢”為主題的調研活動中,他帶領班子成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化醫療改革,加強醫療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醫務人員職業道德及執業水平。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做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工作,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婦幼保健水平逐步提高,強化了縣、鄉、村三級婦幼保健網路建設。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建造了衛生院綜合門診部,在驗收國家級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時,專家組對解鎮衛生院給予高度評價。
作為衛生院的“領頭羊”,多年來他在美化衛生院的工作中,與其他同志一起種樹苗、修草坪。在硬化衛生院的道路上,他與其他同志一起挖土、平地。在衛生院建設的小事上親力親為,更帶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雖然他已獲得高階職稱,但他還是不斷涉獵專業外的知識,他經常鼓勵衛生院的年輕同志要積極向上,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多年來,在他的帶領下,衛生院也取得了多項殊榮。解熱阿熱勒鎮衛生院被評為“國家級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地區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敬老文明號”等榮譽,他本人也先後被評為2015年2018年獲阿勒泰地區十佳優秀醫師。優秀衛生院院長,
一個人一輩子有幾個十年,而他卻用了三十餘載春秋,始終如一,紮根基層,堅守初心,一直以來在崗位上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並在實際工作中實事求是,勤奮敬業,贏得了各族患者和衛生院職工的一致好評。
衛生院院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5
三峪鄉地處禮縣南部,距縣城80公里,全鄉共11個行政村4937人。這裡山大溝深,遠離縣城,交通不便,加之發展基礎薄弱,醫療衛生髮展水平較低,醫療技術人才更是匱乏,看病難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老百姓,往往得一場病就要到周邊鄉鎮衛生院或縣城醫院就診,儘管有醫保報銷政策,但看病過程中出現的交通費用和生活費用成了群眾巨大的負擔,有些疾病常常因為交通不便、醫療資源等原因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2021年7月,組織任命小董擔任三峪鄉衛生院院長。上任伊始,他懷著組織的重託和三峪人民的殷切期望,帶領衛生院幾個年輕大夫和村醫走遍了11個村莊,對群眾的整體醫療狀況進行了深入瞭解,逐步明確了自己的診療思路和醫院發展方向。
工作中,他不斷的探索著醫院發展的新路子,為了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他帶領衛生院職工,先後赴甘谷縣新興鎮中心衛生院、武都區第三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參觀學習醫院的管理運營、特色科室、隊伍建設、醫療業務發展、公共衛生服務、資訊化建設、醫療裝置配置、村衛生室的管理等;為更好的服務群眾和最佳化資源配置,三峪鄉衛生院增加了新的科室,他用自己擅長的中醫診療技術,設立了中醫館,依託當地光照充足、植被茂盛、氣候溫和的自然條件,他嘗試引入了一種古老而新奇的診療技術——蜂針療法,蜂針療法是利用蜜蜂螫器官為針具,配合穴位施行不同手法的針刺,同時自動注入皮內適量的蜂針液,以達到藥物(蜂毒)及穴位的雙重治療作用,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其針後繼發區域性潮紅充血,以兼具溫灸效應,是針、藥、灸相互結合的複合型療法。適宜於體虛易感冒、經常咽喉發炎、反覆呼吸道感染、氣管炎、哮喘、鼻炎、頭痛、腹痛、腹瀉、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面癱、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腰背痛、膝關節炎、足跟痛、強直性脊柱炎、陽瘻、月經不調、痛經、不孕不育等疑難雜症的治療。目前,已為200多名患者進行蜂針療法,療效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肯定。
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小董又引進了中蜂和東北黑蜂等品種,採用了花蜜和中藥進行對比餵養,在自已身體上先進行了小規模試驗,最終採用了經過中藥飼餵減毒處理後的東北黑蜂開展診療服務,避免了因蜂毒而出現的中毒問題,從而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蜜蜂”能治病,透過蜂針療法解除病痛的患者將這一訊息口口相傳。前來三峪衛生院找小董治病的患者絡繹不絕。小董用蜂針療法為群眾治病的事蹟也被《中國日報網》《中國縣域經濟報》《禮縣融媒體》等多家媒體報道。面對榮譽,小董沒有驕傲,而是更加深入地專研蜂針療法,更加熱情地為群眾服務,以自己精湛的醫術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把患者當親人,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遇上孤寡老人和生活特別困難的群眾,小董還為他們減免了治療費。小董用一顆赤誠的心,詮釋了“白衣天使”這一聖神稱號,2019年、2022年兩年被評為隴南市優秀醫師,更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黑蜂院長”。
衛生院院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6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我院小劉院長的座右銘。“吃苦在先、衝鋒在前,為他人、為事業、為社會。這就是生命的價值。”作為一個管理型人才,小劉院長並沒有放鬆自身的提高與進步,而是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現代醫院管理的更高境界。
成功的甘霖,是由艱苦奮鬥的汗水釀成的。沒有人能夠計算出劉院長為醫院的發展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她幾乎沒有什麼個人愛好,工作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多少個深夜,劉院長伏在辦公桌前,思考著醫院的發展。無論是出差途中、病榻前,只要有同事在身邊,她談話的主題就離不開工作,只要是一個人,她就離不開書。她秉持公心,嚴於律己,把自己的心血、精力、智慧,毫無保留地投入到醫院的發展之中,她耐心傾聽職工們的意見,細心、周到地關心職工們的生活和思想情況,積極解除職工們的後顧之憂。
除此之外,劉院長不定期帶領醫院的職工下村為老百姓進行免費體檢,包括量血壓,測血糖,聽診,耐心講解疾病防治知識等專案,還免費給老百姓發放各種疾病防治宣傳冊,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評。
劉院長不忘農民苦,心繫貧困戶。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勤勞踏實,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務實高效,積極深入農戶,瞭解他們致貧原因,掌握所思所盼,量體裁衣定措施,真正達到因戶施策,實現精準脫貧。下村入戶宣傳扶貧政策,同時還給貧困戶送去大米、麵粉、食用油等用品。
劉院長總是用實際行動溫暖著老百姓的心。在繁忙的工作中,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劉院長也不忘送去關懷,一戶一戶親自送去毛毯,拖鞋,筷子,毛巾等生活用品。
在事業面前,她敢於負責,求真務實;在苦樂面前,她以苦為榮,無私奉獻;在金錢面前,他兩袖清風,廉潔自律。她熱愛自己所從事的醫院管理事業,積極探索醫療衛生管理的新理論、新方法,嚴格的管理使醫院在近幾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院職工的素質得到了極大提高,以病人為中心,愛崗敬業已在廣大職工中蔚然成風;廉潔行醫,提供優質服務已成為每一位醫務人員的自覺行動。劉院長以其坦蕩的胸懷、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和實實在在為職工、為廣大患者辦實事的作風,贏得了職工的信賴和社會的認可。
“成就和榮譽只是一個新的起點。”談到醫院未來的發展,劉院長清醒地分析形勢,她說,作為一個鄉鎮衛生院,我們需要面對的是如何辦人民群眾放心滿意的醫院,如何與時俱進,如何實現醫院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快發展,只有轉變發展方式,更加重視學科建設,更加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加重視醫療質量,更加重視科技創新,更加重視服務流程和細節,只有這樣,才能推進醫院整體實力提升,樹立醫院崇高的形象、信譽和品牌。
衛生院院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7
一個多月以來,在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揚芬港中心衛生院院長小趙帶領全體職工,日夜堅守榮烏高速揚芬港站,既要嚴把卡點、守土盡責,還要無微不至、為醫護人員做好防護。採取了種種措施,做了大量工作,為更好的防控疫情提供重要保障。
作為院長,小趙不僅要保證全鎮人民的生命健康,更要保護衛生院每一位兄弟姐妹的人身安全。一個多月裡,他絲毫不敢放鬆,及時檢查清點院內所有防控物資,對於緊缺的防護物品,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籌集,為職工們購買了防護服、護目鏡、口罩等防護物品,買來了酒精和消毒液,並借來了額溫槍,購買了紫外線消毒裝置,確保每一位職工在工作期間防護到位。
榮烏高速楊芬港站口外來人員的疫情防控,工作內容簡單、但是責任重大。遇到發熱病人帶到隔離區,聯絡上級發熱門診進一步處理,每個環節到伴隨著風險。為了減少風險、提高醫護工作者自我保護意識,院長小趙率先垂範,帶領兩名經驗豐富醫務人員,全副武裝進行第一夜的執勤,以教科書式的防疫規定動作為大家一個很好的示範,讓其他職工增長了經驗、提高了警惕。當時條件非常艱苦,臨時搭建的帳篷四面透風,夜晚零下七八度,即使在這樣寒冷的冬夜,他仍然認真負責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疫情肆虐的日子裡,趙院長醫院高速口兩頭跑,始終跑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小趙院長的帶動下,職工們不懼寒冷,不怕困難,努力堅守,沒有一個職工掉隊,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為老百姓築起堅強的防護堡壘。
生活方面,趙院長非常關心疫情期間醫護人員的飲食問題。在他的安排下,職工們建立了小廚房,購買了米麵糧油和廚房用品,大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疫情防控的後方,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為長期堅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此外,遠道的職工出行不便,趙院長就主動聯絡當地政府,為我院職工開證明,保證職工上班途中順利通暢。職工們有任何困難,他都會想方設法的幫助解決,但是輪到自己的事情卻一點顧不上了,因為趙院長夫妻倆都是雙職工,疫情期間只好把年幼的小女兒送到了外婆家,大女兒面臨高考,因為疫情防控也沒有時間為孩子輔導功課,他舍小家而顧大家,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工作中和同志們的防護上,深受職工們愛戴,在他的領導下,職工們以院為家,不懼風險,聞令而動,為全鎮的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貢獻。
衛生院院長先進個人事蹟材料8
2020年的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安全危機席捲中華大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征程中,西和縣西高山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小潘,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帶領全院職工堅守西高山疫情防控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新時期一名共產黨員的拳拳初心和使命擔當。
1月23日(農曆臘月二十八)下午,當年貨市場的年味正濃,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之際,剛參加完西和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視訊會議的小潘同志利用微信工作群第一時間傳達了會議精神,並安排了衛生院職工和各村鄉村醫生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聯防聯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截止2月24日,西高山衛生院分組統計轄區內返鄉人員,共統計返回人員超過2348人,其中湖北武漢共19人,留觀人數超過28天2234人,未超過28天的114人(其中超過14天的62人),衛生院單獨送醫院檢查的共5人,疾控中心來西高山鎮抽檢16人。1月23日(古歷臘月二十九日),有一位武漢返鄉學生出現咳嗽症狀,並及時彙報了上級,必須第一時間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作為專業的醫護人員,看著體溫計上的資料和咳嗽症狀後,對於只採取了簡單防護的職工都談“疫”色變,而誰送病人去醫院檢查?成了小潘同志面臨的難題,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衛生院院長和黨支部書記,他有責任第一個衝鋒在前,發揮先鋒作用。隨後毅然決然地選擇由他和副院長兩人送病人去醫院檢查。那個夜晚,當看到病人血檢、拍片正常時,他長吁了一口氣,才想起忙了一整天還沒來得及吃飯……
1月25日,甘肅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正在衛生院值班的小潘同志以西高山衛生院黨支部書記的名義號召全院職工放棄休假,返回衛生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那晚的黨員大會上,小潘同志首先帶領大家學習了黨中央、省市縣關於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會議精神,並組織成立了西高山衛生院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小組,他自任組長,同時要求每一位職工發揮黨員帶頭作用,以更加務實有效的工作保障轄區內人民群眾的公共衛生安全。
1月26日,小潘同志帶領衛生院職工,宣傳組織鄉村醫生和村幹部在西高山鎮各村設立新冠肺炎疫情監測點,系我縣最早設立村級疫情監測點的鄉鎮之一,得到了全鎮人民的一致響應。並安排人員將酒精、手套、84消毒液等用品定時發到各村疫情監測點,共發放疫情防控宣傳冊4000餘冊。隨後,又配合縣衛健局、疾控中心等單位的工作安排,在石峽鎮包家窯疫情防控監測點安排衛生院職工輪流值班,並在石峽交警隊監測消毒點定期開展排摸工作,認真開展好疫情防控監測工作。
疫情防控的每一天,都是每一個醫務工作者堅守的日日夜夜。對於小潘同志來說,不僅僅要開展疫情監測,更要每天安排詳細登記轄區內的返鄉務工人員並持續開展疫情防控宣傳,也要對戰戰兢兢地奮鬥在防疫一線的每一位職工打氣。既要對當天的疫情防控工作作簡單的總結,也要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更要鼓勵每一位職工。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疫情來了,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別無選擇,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是共產黨員,理應衝鋒在防疫一線,只有這樣才能夠無愧於人民的衛生健康事業,也才能夠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共產黨員理應衝鋒在防疫一線!”疫情終將戰勝,公共衛生安全必將保障。在這場戰“疫”裡,正是由於有了像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這樣的民族脊樑的堅持與拼搏,和像小潘同志這樣的普普通通基層鄉鎮衛生院的醫務工作者,我們每一個人,不論身居都市,還是身處鄉村,都可以安心地在家裡等待疫情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