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衛生院個人先進事蹟材料(通用5篇)

基層衛生院個人先進事蹟材料(通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蹟吧,事蹟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基層衛生院個人先進事蹟材料(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基層衛生院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

  今年55歲的xx從事護理工作36年。三十多年來,她參與絕育手術3000餘例、放環8000餘例、接生嬰兒10000餘人,實現了無新生兒死亡、無孕產婦死亡、無破傷風、高危病人減少的“三無一少”,參與子宮肌瘤、闌尾炎、小兒疝氣等多種手術近千例,無一例醫療差錯。竹陰溝組劉老漢患腦血栓臥床不起,需要出診,xx一連跑了一個半月,炎熱的夏季,熱得人喘不過氣來,可xx從未延誤過一次治療時間,看著老人一天天好起來,她心裡充滿了成就感。白果樹村老人王家好生病需要醫生上門,xx在去出診的山路上扭傷了腰,造成兩處椎間盤突出,需住院治療。可她為了不影響工作,硬是採取了腰部牽引,邊治療邊上班,沒有影響一天工作。xx幾十年來一直在護理和婦產科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維護著母親和新生兒的健康安全。如今,她接生的孩子最大的已經36歲,成千上萬的嬰兒從她的手中來到人間,享受著人世間的母愛和社會的關愛。

  雲山街道李莊村產婦xx入院檢查,診斷為重度妊娠中毒症,xx認真查治,精心護理,嚴密觀察,並在床前特護了3天,一個3.8公斤的大胖小子順利分娩,產婦母子平安,第五天便健康出院。鄰鄉轉來的產婦騰秀萍,雙胞胎、早破水且臀位,照理應該轉入市、區條件好的大醫院,但騰秀萍全家人堅信xx的接生技術,堅決要求留在衛生院生產。xx拿出看家本領,幫助產婦平安生下一對雙胞胎。幾十年來,xx的丈夫沒有吃到過她親手做的一頓生日麵條,兩個孩子沒有一個晚上見到母親後才入睡的。丈夫由於長年操勞患上肝部腫瘤,他感到無比內疚和自責,面對情緒低沉的丈夫,她每每心如刀絞,暗暗落淚,後悔沒好好照顧過丈夫。可是,在丈夫介入手術後的第二天,老趙就返回到自己工作崗位。三十春秋終無悔,丹心一片化熱血。目前,年近六旬的xx仍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在婦產科這個特殊的崗位上忠實履行迎接新生命的神聖職責。

  基層衛生院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

  今年42歲的xx,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xx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xx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xx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xx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xx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xx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割槽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xx便多渠道聯絡,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群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範防護措施……

  基層衛生院個人先進事蹟材料3

  他是鎮中心衛生院院長。他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憑藉執著、頑強的精神,將一個醫療條件極為簡陋的衛生院發展為全區實力最強的衛生院;他沒有豪言壯語,憑藉著精湛的醫術和一顆情繫患者的心,為前來就醫的患者解除痛苦。

  2019年,憑藉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無私奉獻的精神,獲得了“英才”榮譽稱號。三年來,他沒有沉浸在過去的成績和榮譽中,而是將成績和榮譽化作動力的,實踐著“紮根山區,興醫為民”的諾言。他始終把服務山區百姓,做百姓健康衛士為奮鬥目標,不斷開拓創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使許多患者免除了疾病的折磨。

  作為衛生院的主要負責人,三年來,大力實施科技立院、人才強院、特色興院之戰略,全力打造集“預防、醫療、康復、養老”於一體的鄉鎮綜合衛生院。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新建、改建醫療用房10000平方米,設定床位300餘張;投資500餘萬元引進美國GE螺旋CT、CR、彩超、數位電子胃鏡、肢體康復系統裝置等70餘臺醫療裝置。投資近百萬元用於科室建設,建立了外科、手術室、腦中風康復科、理療科、特檢科,發展壯大了內科、婦產科、放射科、中西藥房等科室,業務科室也由最初的1個綜合科室發展成為14個科室。

  注重醫院人才隊伍建設,先後引進臨床、醫技各科室專業技術人才50餘人。加強年輕人培養,職工隊伍常抓不懈,班子成員5人中,年齡在30—60之間,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的梯次隊伍。激發員工活力,對員工提出了“所有人員在物質上、政治上、技術職稱上平等對待,沒有正式、臨時之分,只要在工作上有水平,業務上有能力,同樣可以擔任中層以上職務、晉升職稱、發展黨員”。全院18名中層幹部中有一半以上屬於非在編人員,多數已晉升為中級職稱、加入了黨組織。為李效勤、張金水等一批老鄉醫,晉升了職稱,購買了保險,解決了後顧之憂。

  注重發揮名醫效應。作為一名全科醫生,他始終堅持長期坐診、業務查房、主刀手術,救治過數以萬計的`病人,實現兩萬例手術無事故,在周邊地區具有較高的聲譽。在發揮自身名醫優勢的同時,全力打造腦中風康復專科,以李效勤為首的腦中風康復科成為“山東省特色專科”。

  注重實施惠農政策,儘量給病人用新農合報銷範圍內的藥物,切實減輕病人負擔;為住院病人免費供應早餐、熱水,免費車接車送,無償提供陪護摺疊床等。堅持走醫養結合的發展之路,建設養老公寓,已有30位老人入住。

  近三年,中心衛生院門診共接診8萬餘人次,年業務收入達到2019萬元,成為全市綜合實力最強的鄉鎮衛生院、全國特色專科建設典型醫院、全國基層衛生院設施最齊全的醫院。先後被授予“山東省十佳衛生院院長”、“2019年度感動博山人物”等榮譽稱號。

  談起怎樣繼續發揮“英才”效應,說:“成績屬於過去,今後我將繼續最佳化診療配套設施,把名醫名科技術發揮好,讓患者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好的治療,帶領全院醫護人員更好地紮根山區,興醫為民。”

  這是我們的醫生,值得尊敬的醫生。

  基層衛生院個人先進事蹟材料4

  我先來向大家彙報一組一家鄉鎮衛生院的數字:淨資產總額1200萬元,年業務收入900萬元,門診量3萬人次,住院病人人次。這組數字乍一聽也許您並不在意,但當告訴您這組數字的出處時,或許您會生出“不簡單、不容易”的感嘆。

  數字出自鎮衛生院。鎮是全市最偏遠、

  只有3萬人口並不富裕的鄉鎮。在這樣的條件下,衛生院創造的這些數字您說簡單、您說容易嗎?

  熟悉情況的人並不感到奇怪,因為他們知道,這裡有個“以院為家、把醫院的事當成自家事”的院長。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衛生院多年來一直是全市鄉鎮衛生院中的佼佼者。院長名叫,1987年擔任衛生院院長。“院長真正把醫院當成家,職工才會熱愛這個大家庭;職工熱愛大家庭,也才能安心工作、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服務”。這樣理解“家”的含義。20多年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守和經營著自己的“家園”。

  1987年,接手的是個真正“窮到家”的窮家:房屋破爛、裝置陳舊、技術落後,入不敷出。“窮歸窮,畢竟是個家;只要心裡有個家,‘窮家’定會變‘富家’”。懷著這樣的心態,曾經當過兵、做過鄉分工幹部的帶領職工艱苦創業,實施了一系列的“治窮”攻堅戰。為改變“窮相”,拆危房、修舊房、建新房;為留住醫療骨幹,他耐心做工作,創辦了以眼科為主的特色專科;為保證職工福利,他以個人名義借錢,兌現對職工的承諾。在的努力下,“家境”開始慢慢改變。1994年後,衛生院走出低谷,並逐漸在全市鄉鎮衛生院中脫穎而出。目前,全院擁有達5000平方的門診、住院和醫技樓,添置了大型光、彩超、c臂機、腹腔鏡等一大批先進醫療裝置,一些在大醫院才能開展的診療專案,在這裡也出現了。

  心中有家愛自生。對衛生院這個大家庭不僅包含著濃烈的愛心,還有著一段深深的情結。1996年,因患腦膜瘤,在揚州做顱腦手術。他人在病床上,心裡卻時時牽掛著衛生院這個家,因擔心會影響衛生院工作,他反覆勸說職工不要探望,但出於對“家長”由衷的敬愛,當時全院的50多名職工還是自發地安排好各自工作,先後趕到醫院探望他。倍受感動,由然產生一種情感:我要用全部精力回報衛生院這個大家庭,回報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他關心職工生活,在全市率先為全院職工辦理了養老保險。建起了職工宿舍樓,解決了職工後顧之憂。他關心職工家庭,對有就業需求的職工家屬子女,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決。當職工家庭遇到困難時,總是第一個會想到他,都是以家長的身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他關心職工成長,每年都選派2至3名職工前往上級醫院進修深造。就是對偶爾犯過錯誤的職工,也以包容之心予以關愛。他還儲存著十幾年前一位職工的檢討書,這事以前從沒向外透露過,只是想在退休後悄悄撕掉。

  有家的感覺心境是平靜、安詳的。在的辦公室裡,“先做人、後做事,誠信為本”的座右銘特別醒目。時下,一些醫院常與醫療裝置回扣、藥品提成、紅包等字眼相聯。但在衛生院,這些問題從不存在,“自家買東西、做事情你會要好處嗎?”他總是這樣告誡自己和身邊的人。在衛生院採購藥品器械時,始終堅持不吃商家一根菸、不喝廠家一杯酒和不拿經銷商一份禮品的“三不原則”,為的是砍價時“手硬嘴不短”。一位常年從事醫療器材的經理說,我做了多年生意,沒見過像你這樣的院長。是的,在心裡,始終裝的是衛生院這個“大家”而不是自己的“小家”,在第一輪“兩權分離”改革結束後,他將自己應得的大部分獎金用於衛生院的發展和職工的福利。

  雖然衛生院家產殷實了,作為當家人,勤儉持家的本色沒有改變。他常說,“我們衛生院這個家是屬雞的,扒一下,啄一口,不扒就沒食吃;積累家產不容易,稍不節儉就會敗家。”對想到醫院蹭吃蹭喝揩油的物件,一律高掛“擋箭牌”,他也因此落下“鐵公雞”的外號。去年新投入使用的1800平方米的住院大樓,全部裝潢按一般預算要80多萬元,而他只用了30多萬元,就連審計人員也不大相信。但“鐵公雞”硬是一筆筆地摳省出50萬元。

  20多年來,之所以能夠一直“以院為家”,是因為身後有一個始終支援他的小家。他的妻子攬下了全部家務,為的是不讓分心。1996年手術後,落下了繼發性癲癇、左側肢體功能乏力等後遺症。最初的兩年多,的妻子每天如影相隨地陪他上班,料理他的生活,這段情景至今不能忘懷。他愛人沒有工作,也沒有養老保險,經常半是埋怨半是擔憂地說,我家老徐這個人,職工的家屬他能安排,就是自己家屬他不安排,我老了不曉得怎麼辦?回答說,在家洗衣做飯,跟在我後面永遠不會下崗,這是最好的工作安排。話雖回得巧妙,但心裡有個小九九沒說出:如果安排了你,就會少安排一個職工家屬。

  20多年同一崗,“以院為家”自風光。比起同時期工作並轉入公務員隊伍的老同事們,多年“家門”未出的難免有一點遺憾。但看到衛生院的巨大變化,想到任職20多年來,和諧大家庭裡沒有一封人民來信,先後兩輪改革測評時,“家庭成員”對自己百分之百的支援率,就有一種成就感。

  家是心靈的港灣,家是奮進的動力,家是永遠的守候。“以院為家”的,用20多年的堅守向我們解讀並證明了這一切。

  基層衛生院個人先進事蹟材料5

  我叫xx,曾在青春年少時就有了當一名白衣天使的夢想,在高考擇校時毫不猶豫在選擇了醫學院校,於2001年畢業後進入了淮陰區漁溝衛生院工作,上班以來一直堅守在臨床第一線,從事內兒科、急診工作。本人紮根基層,恪守本職、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默默奉獻。時刻牢記著職業賦予的使命,樹立了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始終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一直以“假如我是一個病人”的設想去指導自己的言行,不僅解決患者身體上的疾苦,同時關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基層醫務工作事情多繁雜,每天都要面對臨床上的各種疾病,我在十幾年的臨床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每個科的疾病都能做到了解掌握,在x市第二人民醫院及省人民醫院普內科進修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刻苦鑽研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2012年取得了主治醫師的資格,連續5年被淮陰區衛生局評為年度先進個人,優秀醫師稱號。

  幾年前一個深冬的夜晚,天氣寒冷,下著小雪,我在值班的時候,突然接到一個求救電話,說敬老院有一孤寡老人,長年的慢性病,好像突然病情加重了,但沒人把他送到醫院,聽到情況危急,我立刻和備班的護士一起趕往老人的住處,發現老人的生命體徵很微弱,出現了休克,立即揹著老人上了救護車送到了醫院,經透過積極的搶救老人病情好轉了,老人含著眼淚緊握著他的雙手連聲感謝,類似這樣的事情每年都能碰到幾次,而我從來沒有懈怠過。

  遇到沒錢看病的患者,我會主動替他們交上住院費用。比較危重的病人就診時,由於基層醫院的診療條件有限,大多數建議轉院,可有些病人經濟困難,沒有能力到上級醫院治療,我努力協調,冒著風險,儘量爭取病人在衛生院得到有效的治療。雖然出現了一些醫療環境惡化的事情,接受這樣的住院病人會導致醫護人中心裡承受相當大的壓力,但我認為這是必須做的,為病人的切身利益著想是共產黨員最基本的職責。

  在工作中,本人能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特別是醫藥購銷領域不正之風。他時刻警醒自己,作為一名黨員,一定要恪守醫德,不為利益所惑。當一些病人以“物質形式”表達感激之情的時候,我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婉言謝絕或立即退還,樹立優良的職業道德。

  因為出色的工作及需要,兩年前我被提升為業務副院長,角色的轉變讓他的責任感更加強烈,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時,仍堅持在醫務工作第一線,堅持每日查房,做門診,指導年輕醫師處理急診、急救工作,定期開展業務學習,並親自授課,參與全院的會診工作,每月定期組織開展醫療質量檢查,大力促進職工工作作風的提升,技術水平的提高,從而為病患提供更好地服務。

  我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從事著平凡的醫務工作,沒有驚人的壯舉,也沒有耀眼的光環榮譽,唯有一份對病人做好服務的執著:踏踏實實做人,端端正正行醫。在我心裡永遠銘記一句話:解除患者病痛,擔當廣大百姓健康衛士是我終生使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