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婦女工作者先進事蹟材料範文(通用6篇)

優秀婦女工作者先進事蹟材料範文(通用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肯定對各類事蹟都很熟悉吧,事蹟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婦女工作者先進事蹟材料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秀婦女工作者先進事蹟材料1

  蘭生幽谷,無人自香!

  在角斜鎮周莊村,有個了不起的婦女主任,叫管祝梅。管主任,今年五十開外,有一個讓眾人羨慕的大家庭。她自小被養父母抱養,長大後又招婿在家。所以,管主任上有六位父母大人。多年來,管主任不辭勞苦,裡外一把手,既把村裡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又能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的家人。這些年,她的故事被傳為佳話,無人不讚。

  管主任常說,村官無小事,要善於把小事做成精品。

  25年前,管主任走上村婦女主任崗位。初來乍到,她虛心向老同志學習,用心積累工作經驗。工作多年,管主任明白:平時裡,群眾所急的大多是一些瑣事。鄰里糾紛、婆媳矛盾、夫妻矛盾等時常發生,管主任總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化干戈為玉帛。幹群關係和諧了,村子發展的步伐也就邁得更快更大了。

  管主任常說,當村官受委屈的時候可多了,再委屈也得擔待著。

  本村十三組李海峰、陳玲玲是一對再婚夫婦,他們想領取《生育一孩服務通知單》。可根據調查,李海峰有過一次婚姻,且與前妻生過一個孩子。這樣的情況,應該領取《批准再生育一孩生育證》。可女方陳玲玲對此不理解,竟然當場哭了起來,她稱自己初婚未育,憑什麼要辦二孩生育。這樣的場面,管主任經歷得多了,面對掩面而泣的陳玲玲,她端了杯茶,勸她先冷靜冷靜。 接著, 管主任拿出了《江蘇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指出了他們再生育一孩適用的法律依據。夫妻二人看到相關的法律知識,情緒才稍稍平息下來。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勸說,夫婦倆最終同意領取《批准再生育一孩生育證》。

  管主任常說,面對群眾,要有廣闊的胸襟,要容得下群眾的誤解,要有向群眾解釋的耐心,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才能溫暖百姓的心。

  有一次,村裡修建田間路道,村民曹大爺與修路工發生了衝突,並惡語相向。管主任趕到現場,三言兩句就摸清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原來是年近七旬的曹大爺,捨不得自己耕種一輩子的田地用來修建路道。管主任握住老人滿是老繭的雙手:"大爺,您看修好了路,大卡車就能開到田地邊。我們種的大白菜、土豆啊就能順利進入市場 ,賣個好價錢。您說是不是?"大爺的心結解開了,修路隊繼續施工了。這樣的事兒舉不勝舉,正是這一次次地為群眾排憂解難,管主任被村民視為自家人。

  管主任常說,我是女兒,是兒媳,是妻子,是母親,我要扮靚人生的每一個角色。

  2014年-2014年,是管主任人生中最為悲痛的3年。2014年的春天,管主任的養父中風,臥床不起,再加上老人患了前列腺炎。管主任和愛人商量,將養父送到醫院做了手術。院裡院外,管主任忙得團團轉。

  就這樣,大半年過去了,養父的病情時好時壞。夏天一到,躺了大半年的老人身上長了疥瘡,於是消毒、清洗、上藥,為養父擦洗身體,成了管主任每天必做的功課。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她每天都累得大汗淋漓,直到老父親去世,這樣的堅持從未間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老父親剛過世,公公也因疾病倒在病榻。公公雖有子女六七個,可大都遠在外地,不能經常照料公公。還沒緩過勁來的管主任,毅然挑起了服侍公公的擔子。同樣的辛勤付出,等來的是2014年臘月,公公撒手人寰。

  天有不測風雲,婆婆眼看老伴離世,也一病不起,整天說胡話。打擊接踵而來,全家人都懵了,可必須有人時刻照看婆婆的起居生活。愛人張儉是鎮派出所的一名司機,加班加點,出勤處理事件是常有之事。沒辦法,經過村黨支部同意,管主人把村裡的辦公地點挪到了家裡。婆婆神志不清尿溼了床單,她換了洗;大便不出來,她用手掏……臨終前,老太太竟然清醒了,她拉著兒媳的手說:"這些年苦了你了,有你這樣的好兒媳,我知足了!"

  優秀婦女工作者先進事蹟材料2

  古往今來,華夏五千年光輝燦爛,星河浩瀚,繁星點點;無數仁人志士用智慧和汗水織就一幅文明國度的宏偉藍圖;滄海桑田,偉大的祖國正以豪邁的步伐跨進資訊時代,站在世界的前沿陣地,散發出巨大的魅力。

  中華民族是優秀的民族,中華兒女是祖國母親優秀的兒女,斗轉星移,當雄獅醒來,發出怒吼的時候,萬千炎黃子孫揚眉吐氣,中國,你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母親!

  一代又一代,人類生生不息;一輩又一輩,人類書寫歷史,翻開那本凝重、寫滿滄桑的巨書,記載的不僅是曲折變遷的文明史,而且還是人類世界的主宰向大自然發出的挑戰史!

  物競天擇。在時代前進的匆匆步伐中,人們絲毫不敢放慢節奏,以免被現實無情地淘汰;在競爭的緊張氣氛中,已經容不得人們有半點喘息,實力與實力的較量,在競爭中發出堅硬的碰撞,靠實力取勝,正是人類之歌的主旋律。

  精神財富永遠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在每一個角落,當精神之花開放,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奮鬥故事,也就成為動力之源,溶入人們的靈魂中,支援起每一個新的開始。

  在xx公司xx車間,就有這樣一位敢於挑戰人生的女性——xx。是xx人,來江前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在xx廠上了五年班,在修織工的崗位上,由於工作出色,她還當過廠裡的“操作能手”。19xx年x月xx日,這是xx一生難忘的日子,她作為xx公司的職工子女報考並考入了xx廠。此舉讓許多人懷疑,大城市的女孩跑到小城鎮發展,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身邊沒有親戚朋友的照顧,一切得從零開始,一個弱女子能應付嗎?在眾人的眼光裡,這天,她發誓:一定好好工作,不讓別人小看自己。

  陳友枝開始獨身一人闖世界。剛來江的日子裡,xx遭遇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境,她滿腔的鬥志豪情與殘酷的現實劇烈的磨合著:在孤獨難捱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那些從小到大在一個房簷下生活的親愛的人兒,轉眼已居千里之外,家人的歡聲笑語彷彿在耳邊迴響,他們熟悉的身影彷彿就在眼前,伸手觸及的卻是冰冷的牆壁。沒有食堂,只好買只電爐做飯,可從小生就是父母懷裡最疼愛、也是最小孩子的她卻還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每天下班回來,已經疲憊不堪的她要自己動手買菜做飯。一向事業心強的她認為,生活可以艱苦些,工作是一定要用心去做,為適應崗位的要求,她必須拋開一切雜念,全身心投入到培訓中,以勤奮的學習來掌握技能知識。周旋在以往生活漸行漸遠,在新的生活向她發起不斷挑戰的歲月裡,xx頂住壓力,勇於接受磨難給她帶來的一切,以自尊自強、奮鬥不息的精神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她寫信,寫日記,把內心的痛苦轉化為美麗的文字,見證自己的成長;她和幾個姐妹徹底交談,在傾訴和傾聽中,消融著日積月累的負荷,把陽光引進渴望甘露的心田,她向長輩討教,跟她們學習做飯,雖然有過將白菜用水煮著吃的經歷;她秉燭夜讀,犧牲寶貴的休息時間猛攻《電學》,那是她從未接觸過的學科……

  xx用事實說話,又一次出色的說服了家鄉的父老鄉親:在漢幹得好,在江一樣幹得好!她很快轉變角色,成為一名有知識武裝,充滿活力的新時代女工。

  中國是一個曾經經歷過封建社會二千多年統治的國度,儘管現代文明之風颳遍神州大地,但拋卻理想狀態的假想,在那不平等的意識中,依然是永遠的弱者和那美麗的花瓶——女性,生來就註定要承擔更多的負荷,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精力去贏取屬於自己的人生。

  xx有了自己的`家,丈夫和她一樣,都是從漢拓工來江的。孩子出生後,她更忙了。沒有雙方父母的鼎力支援,面臨第一次做母親的喜悅,xx依然那麼堅強。房子小,工資低,丈夫經常加班,孩子無人看管,xx乾脆換了夜班與丈夫錯開時間,給孩子應有的愛。她保持著一貫的好學,xx大學自修漢語言文學的課程不能拉下,她要求丈夫和她一樣也不能拖延功課,夫妻倆互幫互學,經常一邊哄著孩子,一邊抓緊時間學習。孩子身體不好,為此xx操碎了心;同時,她因為工作出色,被調往廠空壓站,新的學習任務落在她的肩頭,和她初入江一樣,她再次站在生活的浪尖,她要做和大風大浪搏鬥的勇敢的水手!

  回想那段日子,xx欣慰地說,她感謝生活給了她閱歷和體驗,雖然生活處處充滿挑戰,但她堅信,自尊,自強永遠是一個奮鬥的基石!“把工作當作自己的小孩”這是xx的信念。

  奮鬥如歌。祖國母親偉大的兒女,人人心中都有這樣一支奮鬥之歌,面對新機遇,勇者從不言敗,人人平等,人人都擁有自己駕馭人生的權利,不論是男女,都有人生的大舞臺,在歷史前進的軌跡中,人人都是那顆最亮的星辰!

  優秀婦女工作者先進事蹟材料3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個國家來說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說,她這一輩子都在為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為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為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再到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這一個個身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為名利,不圖回報,只為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透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透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課,是用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致敬張桂梅事蹟心得範文2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以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地區教育特點的方法。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的工資拿出絕大部分來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嗎,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了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她們。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的影片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溼潤的:當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麼遠山路只為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階中學的高中,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處塗完治療風溼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說出唯一的願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同為教師,自問難以到達張桂梅同志這樣的大愛無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獻精神境界。

  我們應該學習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投入了這場脫貧攻堅之役。早在我在大學時代,我也有幸參加過一次為貧困山村的貧困群眾獻愛心的公益活動,對貧困有了初步的直觀感受,心中萌發出了自己該為此做點什麼的真情實感;而在我畢業之後,來到了農村教書,一晃眼,十五年過去了。身體力行的投入到了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將“所想”變為了“所做”,不僅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還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到了扶貧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卻顯得相形見絀了。所以,我們都應以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為指引,再接再厲,努力奮進,讓更多的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因為我們都知道,消除貧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致敬張桂梅事蹟心得範文3

  假如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剩下的人生,還是在奮鬥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39歲的張桂梅選擇了化悲痛為力量,紮根小城華坪20餘載,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透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帶領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傳說。

  愛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蘊含著張桂梅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10餘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為1500多戶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為的就是減輕“山裡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們就是要把一顆愛心融化在群眾的心田,尤其是對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要透過日常生活交往,和他們建立友情,從心底打破隔閡,詳細瞭解掌握他們的真實意願,在千方百計解決實際困難中,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定。“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為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著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為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為當地學生家長嚮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對於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著入黨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眼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她來說,“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面對“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為標杆,對標對錶,學習她們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做出我們的貢獻。致敬張桂梅事蹟心得範文4

  張桂梅同志深深紮根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愛教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別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愛學校,不顧身患多種疾病,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經常超負荷地工作在教學崗位上;她愛學生,拿出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張桂梅同志是教師的優秀代表,是教師的榜樣。張桂梅同志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張桂梅同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張桂梅同志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認真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切實加強師德建設,真正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張桂梅同志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勤奮工作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透過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以後,我們要更加熱愛和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高素質的建設人才和接班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甘為園丁,做到教育安心和專心,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熱愛本職,踏實工作,不追逐名利。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與能力。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認真聽取他們的教誨。講好普通話,使用規範字,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堂課。絕不得過且過和放任遷就學生,而要以又紅又專的高標準要求學生,以滿腔的愛心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誘,管教管導,既教書又育人,對學生一視同仁。做到深入學生,為學生排憂解難,為學生多辦實事。致敬張桂梅事蹟心得範文5

  相信在教育系統內部,每位教師對“張桂梅”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對張桂梅的先進事蹟都能說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對張桂梅先進事蹟進行學習,我都發現自己對她又認識了很多,學到了很多。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紮根貧困地區全身投入教育事業,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傳說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一輩子。張桂梅同志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她響應黨的號召,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華坪縣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張桂梅讓黨員在群眾和師生面前“明身份”,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做到了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徽在閃爍。2000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後,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裡,在她身上充分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她牢記使命,為民奉獻一輩子。40多年來,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張桂梅與孩子們之間有很多故事傳說,每一個都是催人淚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著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後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並連夜把他送到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

  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不遺餘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當地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

  優秀婦女工作者先進事蹟材料4

  每當盛夏時節,村小張村儼然變成了一片世外桃源。只見滿山的油桃行行站立,滿樹的桃果紅豔惹人。山邊地角,綠蔥蔥的優質茶葉迎風起舞,三三兩兩的村民們滿臉笑意地採摘著芽尖。熟知這裡的人都知道,這一切都與一位平凡卻不普通的農村婦女密不可分,她就是張啟芳。

  十五年前,來到村,面對滿眼的荒山,村裡的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外出打工,她卻選擇了留下來,堅守這片荒蕪的土地。她堅定這滿山的土地就是資源,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創造出一片新天地,而首選的途徑就是種植果樹。從此她踏上了風雨旅程,開始憑著一番熱情,苦幹了三年,換來的卻是一身的債務。原因是果樹的品種不對,種植的技術不過關。痛定思痛,她明白了,科學技術才是唯一的致富之路。於是她買來大量的書籍,刻苦自學,不學不知道,原來自己先前走了很多彎路,於是她又開始調整果樹品種,防病防蟲,精心修剪,科學施肥,漸漸的走上了一條科技興農的大路。但是,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她又發現僅僅在家自學,資訊太閉塞了,要想進一步地提高效益,就必須走出去,及時瞭解外面的資訊,將最新的資訊化為致富的催化劑。與此同時,村領導也鼓勵她多出去學習。於是她走南闖北,請教大學的專家學者,觀看外面的大型果園,科技知識結合先進的經驗,使她受益匪淺。特別是大量的走訪,讓她看到了果樹發展的新方向,開始注重對優新品種的引進,實現了果樹品種的更新換代。如今她的果園面積已有近百畝,種植的全部是目前最優的品種,果子個大、色豔、味好,成為市場上的寵兒,也給她帶來豐厚的回報。

  憑藉自己的堅持與不斷地學習鑽研,先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但是,她更重視村民的共同致富,於是她把村裡閒散的勞動力組織起來,在自己的果園裡工作,一方面解決了果園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村民們也可以得到實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讓她們學到技術,領略科技的無限作用。部分村民在張啟芳的帶動下,還思考著除了種果樹,可不可以再闢新路。於是他們從浙江引進優良的茶葉品種,更換原來的老品種,老品種的效益一般在每畝400元左右,而新品種由於發芽早,成芽狀,三季都可採摘優質芽孢,大大提高了種茶的效益,每畝的年收入可達4000元。更重要的是讓村民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加激起了他們學習科技的熱情,更加堅定了他們走科技致富道路的信心。

  小張村位置偏僻,道路一直難走,在村民們漸漸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時,張啟芳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方面積極爭取,得到村兩委的支援;一方面廣泛宣傳,在村民中集資,把村民團結起來。足夠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使得不到兩個月,一條村級道路就貫通了。從此,這個偏僻的山村交通便利了,村裡的茶葉和其它農產品也能迅速運出了,大家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寬敞了。

  但是,榮譽面前她並沒有止步,因為她知道路還遠的很。她說在這樣一個科技引領致富的時代,只有永不止步的人,才能走在發展的前沿,為祖國的新農村建設不斷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優秀婦女工作者先進事蹟材料5

  一個普通下崗女工,在命運的挑戰面前不甘屈服沉淪,勇敢地挑起生活重擔,憑著自己吃苦耐勞、堅毅執著地艱苦創業,她終於成就了一番事業,贏得了一片屬於她自己的天空,還光榮地當選為荊州市人大代表。她就是荊州開新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1978年被招進沙市棉織四廠,當了名擋車工。在棉織四廠工作期間,踏實勤奮、吃苦耐勞的她,多次評為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幾年後當上了質量檢查員。她的青春在平凡的勞動崗位上,閃著為周圍同事們看得見的光!

  30歲那年,正準備辦理退休的父親因車禍去世,也下崗了。不沉淪,要拼搏。責任讓她深思,責任讓她正確地對待命運,責任讓她再次重新真正意義上地承擔了整個大家庭的沉重擔子。要挑這重擔子,等、靠、要是不實際的,想幹就幹,說幹就幹,先做點力所能及的小生意吧。最開始選擇了賣水果,下崗後的第二天,她帶著家裡的全部積蓄———80元錢,來到長江邊的水果市場。為了便宜點,她直接到水果運輸船上進貨。揹著幾十斤橘子,戰戰兢兢,腳下江水翻滾,“獨木橋”似的跳板搖搖晃晃,嚇得她腿發軟,直流冷汗,上岸後,一些打貨的人看著渾身上下已經溼透,和他們一樣又似有些不大一樣的她,讚歎不已地說:“一個姑娘家,真是不簡單啊!”

  橘子進回來了,可怎麼賣出去呢?當時,她連秤都不認識,並且還要當街叫賣,碰見熟人臉紅心跳、雙手不知放在什麼地方好,思想鬥爭非常激烈。想到自己不偷不搶,靠自己的勞動有什麼可害羞的呢!想到了家裡的狀況,想到了肩上的擔子,就有了底氣,底氣足了,腰桿自然就硬了。她虛心地向旁邊的姨媽學習認秤,一天下來,橘子賣完了,第一天就賺了九元錢。的頭腦突然光亮起來:人,只要勤勞,只要有志氣,能吃苦,就不怕沒有生存之路。幾個月下來,竟有了近千元的積蓄,這些收入,相當於她當時上班兩年的工資總和。經濟上豐收了,精神上收穫更大,因為自己的勤勞換來了家人的豐衣足食,因為自己的雙手改變了家人的困境,當時的她感到非常的欣慰。

  勤勞讓她走出困境,責任讓她開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從推著兒子坐過的童車走街串巷地叫賣水果、低廉的內衣內褲,到副食煙雜的小店經營,生存的路子越走越順當。1993年在朋友的幫助下,她在沙市開發商場和他們合租了一個鞋櫃,把經營的腳步邁進了大商場,從“游擊戰”轉到了“陣地戰”。在洪城商場賣服裝時,頻繁進貨能克服資金不足,從沙市到湖北的夜班車就成了她的“旅行床”,午飯、晚飯就一份盒飯。1996年臘月,她動了手術,傷口還沒有痊癒,吊針剛摘下,就要坐車趕到湖北進貨,當時她愛人跑到紅門路車站從車上硬拉她下車,堅決不讓她去,說:你這哪裡是在做事,簡直是在拼命!為了第二天不缺貨,她還是堅持去了。誠信為本,文明經商。她的門店“開新族”成了沙市個體戶中服裝、鞋類的一個名牌。在再就業和創業的歷程中,得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諸多支援和肯定,多次獲得省市區“十佳下崗再就業明星”、“十佳巾幗創業明星”、“先進個體戶、信得過經營戶”、“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消費者滿意單位”榮譽。

  優秀婦女工作者先進事蹟材料6

  xx,女,xx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20XX年12月參加公安工作,現任指揮中心內勤、秘書調研科科員。該同志參加工作以來,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中愛崗敬業,積極肯幹,克己奉公,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特別是在服務群眾,執法辦案方面,勇創新、固模式,充分發揮領導的參謀助手作用,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成績。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十佳資訊化應用標兵”、“黨委資訊工作突出個人”等。

  一、注重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理論素質

  理論素質的提高,是日積月累不斷昇華的結果。xx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理論學習,用她的話說,不學習就不知道上級的要求,就不清楚一段時期的公安工作精神,執法辦案就會失去準則,就會偏離上級要求,在實踐中就很可能犯錯誤。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一是積極參加指揮中心每週組織的理論學習。只要沒有外出任務,或工作任務不急,她都會靜下心,坐下來,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和心得。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領會上級檔案精神,體會群眾的疾苦,從而提高新聞寫作質量;二是把讀書、看報當作每天的必需工作。《人民公安報》、《xx公安法制》、中國警察網是她每天必看的報紙、雜誌和網路媒體,一有時間就坐下來專心閱讀,並把重要的精神、精點的論述摘錄下來,作為自己實際工作的指南;三是積極參加縣局舉辦的各種學習活動。2012年9月,她參加了雲夢縣組織部開展的“雲夢縣年輕幹部成長工程”培訓班,在培訓中做了1萬多字的學習筆記,還撰寫了多篇心得體會,她撰寫的文章在政法班簡報發表獲得了領導的認可。她多次在孝感日報、晚報、大楚網、中國警察網等媒體發表新聞宣傳文章。

  二、做好服務工作,充分發揮上傳下達紐帶作用

  指揮中心內勤工作繁雜瑣碎,檢查、考核、迎檢,製作報表,情報資訊收集,矛盾糾紛排查,日常接處警警情分析,領導或上級交辦的事情落實,相關中心工作等等,都需要兼顧好,處理好,做到“十個手指彈鋼琴”。平時非常注重認真處理好上下、橫向關係,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全心全意為基層服務,及時準確地做好上傳下達和下情上報工作,確保資訊暢通和工作落實。及時瞭解中心民警開展各類工作的情況,去粗取精,把有價值的資料及時反映給領導,及時上報縣局。截至目前,共整理上報各類資訊210條,其中被中央級媒體採用20條,省級媒體採用50餘條,市級媒體採用100餘條,並透過將民警日常工作點滴結合起來,撰寫了《雲夢青年暈倒拉薩街頭,警方查詢助其回老家》、《雲夢破獲詐騙案205起,挽回經濟損失500餘萬元》等新聞宣傳。

  三、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紮實做好基層工作

  作為秘書科民警,xx擔當著全域性性會議籌備的重任,從領導講話、議程安排、通知擬發、會務管理、拍照記錄等等各個環節,都離不開我們秘書科民警忙碌的身影。日常工作中,從局黨委(擴大)會議到各類專題排程會議,我們全年約需籌備30餘場次,撰寫各類領導講話40餘篇,而且多數會議都是緊急決定召開的,會議籌備時間緊促。為了確保每次會議的成功召開,加班是必然的,但作為孩子的母親,我們心裡卻是矛盾的,加班後顧不上吃飯,就是為了趕緊回家將孩子哄睡。有時週末一接到單位電話,孩子就警覺地放下手中的玩具,拉著我的手用那無辜的眼神央求道:“媽媽不去加班好不好,你都好久沒陪我啦!”我們只能連哄帶騙的聽著孩子的哭鬧聲急匆匆的下樓,心裡是對孩子、對家人滿滿的愧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奔波在單位與家庭的兩點一線,變化的是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漸老、是我們身材的走樣,而不變的是我們對工作的執著、是同事們同甘共苦烙下的深厚的情誼。

  歲月錚錚,鐵骨柔情。警中玫瑰,風雨同舟。xx就是這樣一個紮根基層,愛崗敬業的人民警察。她幾年如一日,默默地守護著一方熱土,譜寫著一名人民衛士的赤子忠誠,用青春和熱血為金色盾牌增光添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