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寓言小故事

感悟寓言小故事

  寓言總在小故事裡一點一點為我們說出生活的道理,以下是應屆畢業生文學網小編為您帶了的幾則寓言小故事,歡迎閱讀!

 

  不該為小事大發脾氣

  天剛破曉,朱友峰居士就興沖沖地抱著一束鮮花和供果,趕到大佛寺想參加寺院的早課。

  可是,沒料到剛踏進大殿,左側突然跑出一個人,正好與朱友峰撞個滿懷,將他捧著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滿地的水果忍不住叫起來:“你看!你這麼粗心,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得給我一個交待!”

  那個人名叫李南山,他非常不滿地說:“撞翻已經撞翻,頂多說一聲對不起就夠了,你幹嗎那麼兇啊?”

  朱友峰十分生氣:“你這是什麼態度啊?自己錯了還要怪人嗎?”

  接下來,兩個人互相咒罵起來,互相指責的聲音很大。

  廣禪師正好經過這裡,問明原委後,說:“莽撞地行走是不應該的,但是不肯接受別人的道歉也是不對的,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為。能坦誠地承認自己過失及接受別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舉止。”

  停了片刻,廣禪師又說:“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協調的生活層面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在社會上,如何與親族、朋友取得協調;在教養上,如何與師長們取得溝通;在經濟上,如何量入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養夫妻、親子的感情;在生活上,如何使身體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夠如此才不會負我們可貴的生命。想想看,為了一點兒小事,一大早就破壞了一片虔誠的心境,值得嗎?”

  聽到這裡,李南山先說:“禪師!我錯了,實在太冒失了!”他說著便轉身向朱友峰說:“請接受我至誠的道歉!我實在太愚痴了!”

  朱友峰也由衷地說:“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該為點兒小事就大發脾氣,實在是太幼稚了!”

  【感悟】

  在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分等著我們去做,我們沒有必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爭執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出現矛盾後,我們應該既要有敢於承認自己過失的勇氣,又要有接受別人道歉的雅量。

  過真正快樂的生活

  某日,無德禪師正在寺院裡鋤草,迎面走過來三位愁眉苦臉的年輕信徒,在向他施禮,其中一位口中喃喃地說道:“人們都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可是我們已經向佛多年,卻一點兒也不覺得自己快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無德禪師放下手中的鋤頭,安祥地看著他們說:“想快樂?這並不難,你們首先要弄明白人為什麼活著啊?!”

  這三位年輕的信徒,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誰也沒料到無德禪師竟然會首先向他們提出這樣的問題。

  過了片刻,甲猶豫一下後輕聲地說道;“人總不能死吧!這死亡對於人來說,這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著!”

  乙也不甘落後地大聲說道:“現在拼命地勞動,就是為了將來自己老的時候能夠享受到糧食滿倉,子孫滿堂的生活。”

  丙想了想後低聲地說道;“我可沒你們那麼高的奢望,我必須活著,否則我的一家老小靠誰來養活。”

  無德禪師聽後爽朗地大笑,他笑著說:“怪不得你們三位都感覺得不到人生的快樂,原來是你們所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的勞動,而不是理想、信念和責任。一個人活在世上,如果沒有理想、信念和責任的生活,那樣當然是會感到活著是很疲勞、很累的了。”

  信徒們頓時都不以為然地說:“理想、信念和責任,這說說倒是很容易的,但這總不能當飯吃吧!”

  無德禪師看了看眼前這三位愁眉不展的信徒後十分慈愛地說:“那你們再說說,人有了什麼才能快樂呢?”

  甲毫不遲疑地說:“有了名譽,就有一切,也就能快樂!”

  乙情緒有點激動地說:“有了愛情,才能夠快樂!”

  丙堅決而又肯定地說:“有了金錢,就能夠快樂!”

  無德禪師收斂了笑容後,較為嚴肅地說:“那我現在再向你們三位提出個問題。那你們先想一想,為什麼有人有了名譽卻很煩惱,有了愛情卻很痛苦,有了金錢卻很憂慮呢?”

  這三位信徒頓時都低下了頭,無言以對。

  無德禪師又接著說;“理想、信念和責任,這並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在人們每時每刻的日常生活之中。必須改變自己對原有生活的觀念、態度,這樣生活的本身才能有所變化。名譽要服務於大眾,才能快樂;愛情要奉獻他人,才有意義;金錢要佈施於窮人,才有價值。也只有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快樂生活!”

  【感悟】

  我們為什麼生活得不快樂?是因為我們的人生缺少些必須要有的東西——理想、信念和責任。我們所有的行為應該為理想、信念和責任服務。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生活的快樂。

  一個問題並非只有一個答案

  從前,普陀山上有座廟,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他們師徒二人在寺廟中相依為命。

  有一天,老和尚給小和尚出了一個問題:“一個愛清潔的人和一個不愛清潔的`人一同從外面回來,是愛清潔的人先去洗澡,還是不愛清潔的人先去洗澡?”

  小和尚搔了搔頭皮,迅速地答道:“當然是不愛清潔的人先去洗澡,因為他身上髒得很。”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不置可否。

  小和尚以為自己回答得不正確,又馬上改口說:“一定是那個愛清潔的人先去洗澡。”

  老和尚問:“為什麼?”

  小和尚胸有成竹地說:“那還不簡單,愛清潔的人有愛洗澡的習慣,不愛清潔的人沒有愛洗澡的習慣,只有愛清潔的人才有可能去洗澡。”說完,小和尚等待師傅的誇獎。

  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不但沒有誇獎小和尚,還說小和尚沒有悟性,小和尚更加莫名其妙了。

  “兩個都得去洗澡,愛清潔的有洗澡的習慣,不愛清潔的需要洗澡。”小和尚只有這樣回答了。可師傅的臉色告訴他,又錯了。

  小和尚只剩下最後一個答案,於是怯生生地回答:“兩個都不去洗澡,原因是愛清潔的人很乾淨,不需要洗澡,不愛清潔的人沒有洗澡的習慣。”

  他剛說完,老和尚滿意地說:“其實,你已經把四個答案都說出來了,但你每次都認準一個是正確的,你的答案是不全面的。因此,單單拿出一個都不是正確的答案。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尤其是在與人交往中,有時並非因為做得不對,而是沒有全面地考慮問題。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一個問題並非只有一個答案。

  【感悟】

  在我們的認知中,一個問題往往只會有一個答案,其實,這是不對的,很多時候,一個問題並非只有一個答案。什麼樣的答案才是正確的呢?只要是能夠解釋的通的答案都可以說是正確的。

  奴僕守門戶

  從前有位大富翁,有一天想到很遠的地方去,當他要出門的時候,特別把守門戶的奴僕叫來說:“我出門的時候,你要好好看門,用心照顧驢子。”“主人你儘管放心,我會依照你吩咐去做的。”主人就放心的出門去了。

  主人剛出門的幾天,奴僕也確實小心翼翼的看守門戶、照顧驢子。可是沒有幾天,村裡的廟請有名的戲班來演戲,聽說戲演的十分精彩。守門的奴僕心裡就癢癢的想去看戲。可是主人一再的交代要看守門戶和照顧驢子,怎麼辦呢?”

  於是他想:“主人叫我守門,看好驢子,我就用繩索把門縛在驢背上,牽著驢子去看戲,不就行了嗎?”於是他歡天喜地的照著自己的想法,先把驢子牽出來,再將大門除下,放到驢背上,用繩子牢牢的縛住,便大搖大擺的看戲去了。結果大富翁的家不但沒有守門的人,連大門都沒有了,小偷趁機把富翁的財寶一掃而光。

  富翁回家見到家裡的財寶都沒有了,問奴僕說:“家裡所有財寶那裡去了?”奴僕說:“主人外出,只交代我看守門戶,照顧驢子這二件事我都做到也,至於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叫你守門就是要你保護家裡的財寶,若無財寶何用守門?”

  【感悟】

  在處理事情時,要洞悉原委真相,把握本癥結所在,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我們要守住的不僅僅是住家的大門,更重要的是守住自己智慧的心門。我們要善於用智慧來自如地開啟我們的心門,這樣才不會做出愚痴的事情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