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六軍閱罷閱讀答案

菩薩蠻·六軍閱罷閱讀答案

  菩薩蠻·六軍閱罷,犒飲兵將官

  王安中

  中軍玉帳旌旗繞,吳鉤錦帶明霜曉。快馬去追風,弓聲驚塞鴻。

  分兵閒細柳②,金字回飛奏。犒飲上恩濃,燕然思勒功③。

  [注]①此詞是作者任燕山府路宣撫使時所作。②細柳:本為地名,因漢代名將周亞夫紮營於此且軍容整肅而聞名。《史記》載,漢文帝慰勞將士,至細柳營被告知“不得驅馳”,只好“按轡徐行”。

  ③《後漢書·竇憲傳》載,竇憲追討北單于,登上燕然山,刻石記功。

  13.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3分)

  A.詞的上片展現了一幅兵強馬壯、軍威雄偉的畫面。“霜曉”點明瞭檢閱軍隊的時間,“塞”點明瞭地點。

  B.下片首句對應“中軍玉帳旌旗繞”,用典貼切,且照應標題,由“六軍閱罷”引出“犒飲兵將官”之意。

  C.“分兵閒細柳”的“閒”字看似尋常實則絕妙。邊防力量強大,敵人不敢侵犯,守軍自然顯得“閒”。

  D.“金字回飛奏”的“回”字極言回報朝廷之速,“飛”是“金字”下達後的行動反響,凸顯將士的忠君愛國之情。

  14.“快馬去追風,弓聲驚塞鴻”與辛棄疾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語意相似,但藝術手法和寫作目的不同,請具體談談二者的不同之處。(6分)

  參考答案

  13.D(3分) (“‘回’字極言回報朝廷之速,‘飛’是‘金字’下達後的行動反響”錯,應是“‘回’ 是‘金字’下達後的行動反響,‘飛’字極言回報朝廷之速”)

  14.(6分,第一點2分,第二點4分) ①手法不同:王詞用的是誇張手法;辛詞不僅使用了誇張手法,還使用了比喻手法。 ②寫作目的不同:王詞寫邊防戰士的騎藝高超、箭術精湛,是為了顯示出軍隊的訓練有 素、能守能攻,側面讚揚指揮者的高超能力。 辛調寫想象中的將士馳騁沙場、衝鋒陷陣,是為了抒發自己空有報國之志卻不得施展的無奈。

  簡析

  上片,極寫邊防部隊的軍容整飭,將士英武,展現出一幅兵強馬壯,秋肅軍威的雄偉畫面。起勢二句突出軍帳的威儀和裝備的精良,顯示出邊防部隊的強大聲勢。中軍帳外,旌旗迎風招展,劍戟帶霜閃亮,兵將官之精神面貌可想而知。接下來二句抓住“快馬追風”、“弓聲驚鴻”的特寫鏡頭,讚揚邊防戰士的騎藝高超,箭術精湛,進一步顯示出治軍有方,訓練有素,能守能攻的雄厚實力。這四句雖與李白《俠客行》“趙客縵胡嬰,吳鈞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稼軒詞“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語意相似,但又獨具特色。在這深秋破曉,遠守邊塞的將士,不畏風寒,馳馬彎弓,勤於王事,一聲令下,勇往直前,其勢可以追風,其聲足以驚鴻。將士們的英武驍猛、指揮者的高超藝術自在不言之中了。

  下片,概寫犒飲將士,回奏軍情,反映出士氣鼓舞、思報國恩的振奮心情。首句“分兵閒細柳”照應“中軍玉帳旌旗繞”,承寫上片“六軍閱罷”,引出“犒飲兵將官”以盡題意。暗用“周亞夫軍細柳”的故事(《史記》:西漢名將周亞夫帥軍防邊,駐紮細柳,漢文帝親自前往慰勞將士,至細柳營“不得驅馳”,只好“按轡徐行”、“以軍禮見”)。說明這是一支軍紀嚴明,神聖不可侵犯的'部隊。用典貼切,蘊含有致。尤其“閒”字用得極妙,看似尋常最奇崛。“閒”可作“閒靜”解,亦可作“閒暇”解。邊防部隊的任務是“防邊”,是“備戰”,而不是“作戰”,備而不戰,似乎閒而無用,但是,有備無患,實則備有不閒。邊防力量強大,敵人不敢侵犯,保境安民,自然閒靜。平時加強訓練,將士講武習兵,厲兵秣馬,則又不閒。所以,閒於不閒,不閒始閒,正如周亞夫駐軍細柳,匈奴不敢侵犯,文帝亦遵軍禮,這就是閒而不閒,不閒而閒。作者“六軍閱罷,犒飲兵將官”之際,著一“閒”字,則是對這支邊防部隊的最好評價。詞人巧妙地把下片的靜與上片的動作對比映襯,為下文寫犒飲作鋪墊。

  “回飛”二字連鎖而出,“回”是“金字”下達後的行動反響,承上啟下;“飛”字極言回報朝廷之速。一種感恩戴德之情溢於言衷。

  “犒飲上恩濃,燕然思勒功。”上句說皇上御賜犒飲六軍,恩重如山。下句說全軍將士深感皇恩,決心為國立功。據《漢書·竇憲傳》記載:漢和帝永和元年,大將竇憲追北單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還”。作者藉此激勵將士,確平是“言簡意賅”,用極少的文字,表達了很豐富的內容。

  全詞寫景而不敘事,狀物而不寫人,卻又令人感到事在景中,人在物後。透過景物的描寫顯示事件的過程和人物的活動,同時表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到了有記敘,有描寫,有抒情,有議論,而且融會貫通,使人物相生,情景相融,敘議相合,渾然一體,自然協調,充分表現了勤於國事,忠於職守,肩負起保衛祖國任務這一主題和愛國精神。所以,有人評論其詞“似東坡暮年之作”。正因如此,在高手如林的宋代詞壇上,他才有一席地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