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李善長傳》閱讀答案及譯文
《明史·李善長傳》閱讀答案及譯文
李善長,字百室,定遠人。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為裡中長者,禮之,留掌書記。嘗從容問曰:“四方戰鬥何時定乎?”對曰:“秦亂,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載成帝業。今元綱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稱善。從下漵州,為參謀,預機畫,主饋餉,甚見親信。太祖威名日盛,諸將來歸者,善長察其材,言之太祖。復為太祖布款誠,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齟齬者,委曲為調護。郭子興中流言,疑太祖,稍奪其兵柄。又欲奪善長自輔,善長固謝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軍和陽,自將擊雞籠山寨,少留兵佐善長居守。元將諜知來襲,設伏敗之,太祖以為能。
太祖為吳王,拜右相國。善長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又嫻於辭命,太祖有所招納,輒令為書。嘗請榷兩淮鹽,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複製錢法,開鐵冶,定漁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吳元年九月,論平吳功,封善長宣國公。改官制,尚左,以為左相國。太祖初渡江,頗用重典,一日,謂善長:“法有連坐三條,不已甚乎?”善長因請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與中丞劉基等裁定律令,頒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謂:“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功甚大,宜進封大國。”乃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時封公者,善長位第一,製造比之蕭何,褒稱甚至。
善長外寬和,內多忮刻。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侵善長權,即按其罪奏黜之。與中丞劉基爭法而詬。基不自安,請告歸。太祖所任張昶、楊憲、汪廣洋、胡惟庸皆獲罪,善長事寄如故。貴富極,意稍驕,帝始微厭之,四年,以疾致仕。後坐幃庸黨死。
(節選自《明史·李善長傳》,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元將諜知來襲 諜:刺探情報的人
B.為參像,預機畫 預:參與
C.習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謀劃
D.善長因請自大逆而外皆除之 除:廢除
5.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李善長“有智計”和“甚見親信”的一組是 ( )
A.(1)善長固謝弗往 (2)稍侵善長權,即按其罪奏黜之
B.(1)法其所為,天下不足定也 (2)為參謀,預機畫,主饋餉
C.(1)制詞比之蕭何.褒稱甚至 (2)改官制,尚左,以為左相國
D.(1)設伏敗之,太祖以為能 (2)禮之,留掌書記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朱元璋既讚賞李善長有謀略,又稱讚他面對危險形勢,臨危不亂,制勝敵人的能力。
B.主帥郭子興因為輕信傳言而慢慢剝奪朱元璋的兵權,此時李善長堅定地站在朱元璋一邊,從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長了。
C.太祖起事時,向李善長問天下之計,李善長認為,劉邦雖然知人善任,不喜殺人,五年成就帝業,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時候,李善長位居公侯之首,榮寵無雙,但由於性格弱點,李善長逐漸被朱元璋厭煩,終至被殺。
7.把第1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善長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又嫻於辭命,太祖有所招納,輒令為書。
(2)貴富極,意稍驕,帝始微厭之,四年,以疾致仕。
參考答案:
4.A(刺探,動詞)
5.B(A(1)忠於朱元璋,(2)多刻薄;C.兩句都是寫“甚見親信”的; D.(2)是待之以禮,不是“親信”)
6.C(錯在“不能平定天下”)
7.(1)李善長熟悉先例(或“舊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作出決斷,又擅長外交辭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時,總是讓李善長寫信(或“起草文書”)。(一句一分,共5分)
(2)李善長權勢地位到了頂點,心裡漸漸變得傲慢起來,朱元璋開始對他暗暗生厭,洪武四年,因為生病退職還家(或退休)。“極”“稍”“致仕”,各1分,通順2分)
參考譯文
李善長字百室,安徽定遠人。讀書不多,但有智慧和謀略,通曉法家(學說)言論。謀劃事情大多符合實情。太祖朱元璋知道他是鄉里的長者,就以禮對待他,留下他做幕府的掌書記。朱元璋曾經神情從容地問李善長:“天下的'戰爭什麼時候能平定呢?”他回答說:“秦末戰亂時候,漢高祖從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達大度,瞭解人並善於用人,不胡亂殺人,五年就成就了帝王的基業。現在元朝綱常已經混亂,國家四分五裂。(如果您)效法漢高祖劉邦的做法,天下不是很容易平定嗎!”太祖稱讚他的主意好。他跟隨太祖朱元璋攻佔滁州,給朱元璋出謀劃策,並參與重要事情的決策,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很是被朱元璋親近、信任。朱元璋的威名一天天大起來,起事的將領來歸附的,李善長察他的才能,(再)報告給朱元璋(任用)。又替朱元璋表達(對投誠者的)誠摯情意,使他們能夠安心。有人因為某些事情相互意見不合,產生矛盾,李善長就瞭解事情的原委從中調停。郭子興聽信流言而懷疑朱元璋,逐漸剝奪他的兵權。又想從朱元璋身邊把李善長奪過來輔佐自己,李善長堅決辭謝不去。朱元璋很倚重他。朱元璋在和陽駐軍時,親自率軍攻打雞籠山寨。留下很少一部分兵力給李善長留守和陽。元軍將領刺探得知訊息來偷襲和陽,李善長設下埋伏打敗了元軍,朱元璋認為他很有本事。
朱元璋做吳王的時候,任命李善長做右相國。李善長熟悉先例(或:舊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做出決斷,又擅長交際辭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時,總是讓李善長寫信(或譯“起草文告”)。朱元璋曾經請他管理兩淮鹽務,訂立茶葉(專營)的法律,他都仔細考慮元朝(相關)的制度,剔除那些不好的規定。恢復制錢後,又依法開放冶鐵業,訂立了漁稅,國家資財更加豐饒,百姓也不覺得困苦。吳王元年九月,評論平定吳地的功勞,封李善長為宣國公。改了官職制度後,以左為尊,朱元璋任命他為左相國。朱元璋剛過長江,很用重刑(治理),有一天,朱元璋對李善長說:“法律上有三條關於連坐的規定,不是太嚴厲了嗎?”李善長趁機請求除謀反要連坐之外,其他都廢除掉,於是朱元璋就命令他和劉基確定法令制度,頒行朝廷內外各處。
洪武三年,朝廷大肆封賞功臣。朱元璋說:“李善長雖然沒有戰場上的汗馬功勞,但侍奉我的時間很長,(別的)功勞很大,應該進封大的封國。”就授予他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太師、中書左丞相,封爵韓國公,每年享受四千石的俸祿,子孫後代可以世襲封爵。賜予鐵券,免他兩死,兒子可免一死。當時封公的大臣,李善長位居第一,朝廷在他的封賞文書所寫的堪比劉邦對蕭何的讚詞,(可說是)稱讚到了頂點。
李善長外表寬厚平和,內裡卻多剛愎自用,待人刻薄。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微冒犯了他的權威,他就追究(查究)他們的罪責上奏朝廷,把他們貶職了。他和中丞劉基爭論法條而受辱,劉基內心感到不安,就請求告老還鄉。朱元璋所信任的大臣張昶、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獲了罪,只有李善長還像原來一樣在朝廷做官。李善長權勢地位到了頂點,心裡慢慢變得傲慢起來,朱元璋開始對他暗暗生厭,洪武四年,因為生病退職還家(或退休)。後來因被認為是胡惟庸的同夥而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