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金陵渡唐詩三百首

題金陵渡唐詩三百首

  題金陵渡

  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

  兩三星火是瓜州。

  譯文:

  夜晚寄宿在鎮江西津渡的小碼頭

  夜不能寐愁思不斷,

  落潮的夜江落在斜月的光照裡,

  在煙籠含水的背景上忽然看見有幾點星火在閃爍

  註釋

  [註釋]

  ①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附近。

  ②津:渡口。小山樓:渡口附近小樓,作者住宿之處。一宿:一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當。

  ③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遠處三三兩兩象星星一樣閃爍的火光。瓜州:在長江北岸,今江蘇省邗江縣南,與鎮江市隔江相對。

  賞析

  [賞析]

  此詩寫詩人的旅夜愁懷。詩的前兩句寫羈旅之愁:詩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樓裡,因為遠離了家鄉,心裡不免泛起一陣淡淡的鄉愁。三、四兩句從自可愁引出。因胸懷愁悶,所以深夜難眠,在小山樓上推窗遠望,只見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裡,在煙籠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見遠處有幾點星火閃爍,詩人不由脫口而出:兩三星火是瓜州。那兩三星火點綴在斜月朦朧的夜江之上,顯得格外明亮。那是什麼地方?詩人用是瓜洲三字作了回答。這個地名與首句金陵渡相應達到首尾圓合。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把江上清麗的夜景描繪得美妙如畫。

  金陵津渡小山樓,首句起筆輕靈妥帖,平白自然,小山樓既是詩人羈旅夜棲之所,又是詩人愁緒發端之地。次句一宿行人自可愁,直抒行人(詩人)一夜未眠之愁情,言情自然真切。自可愁三字平淡、自然不著痕跡地引人進入真正精彩的妙境: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一團漆黑的夜江上,本無所見,而詩人卻在朦朧的西斜月光中,觀賞到潮落之景。一斜字,妙極,有景有時將曉未曉的落潮之際;與上句一宿呼應,詩人一宿羈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躍然紙上。詩人用筆輕靈而細膩,在精工鏤刻中,又不顯斧鑿之痕地將此句與第二句自然地溝通,顯得那麼渾成無跡,神韻天成。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裡,在煙籠寒水的背景上,忽見遠處有幾點星火閃爍,顯得格外明亮,詩人不由脫口而出:兩三星火是瓜州。兩三星火,用筆清婉空靈,動人情處不須多,兩三星火已足矣。同時,這兩三星火也暗示出對岸瓜洲漁民或擺渡人或其他什麼人已開始起床點燈準備新的一天勞作的情形,與潮落夜江斜月裡所描述的將曉未曉的情景十分吻合。詩人運思縝密,觀察細緻,描寫逼真,啟人想像,耐人尋味。而末句之瓜洲渡,又與首句金陵津渡遙相呼應,首尾圓合,自然渾成。

  張祜的這首客愁傑作,緊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燈火(漁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貫穿全篇,詩旨甚明,神韻悠遠。詩在藝術結構方面更是獨具匠心:

  其一,簡約明快的.視覺效果。身宿小樓旅舍,張祜注重視覺效果。居高臨遠,所見星火乃為遠景,故不能明辨是什麼燈光。對夜江、潮落、斜月和兩三星火的夜色景物描寫相對較為簡單,不善曲折,按時抒寫,這既是詩人所見真景之反映,又是詩人著意而為之。以景誘人,景融真情,動人心絃,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

  其二,以情融景的情景結構。絕句的結構方式基本上是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或前兩句敘事,後兩句寫景;前兩句抒情,後兩句敘事等模式組成的。張祜詩的結構方式是:情景。以情融景,強調的是畫意美。以景結情,追求的是神韻美。令人回味無窮。

  其三,疏密有致的佈景設定。張祜詩前疏後密。前二句僅寫詩人一宿之愁。後二句則一氣連寫落潮、夜江、斜月、星火、瓜洲等五種景象,透過鮮明的畫面,來隱約傳達出詩人一夜未眠之孤愁。詩的重心落在後二句上,寫出了詩人在特定環境濃郁的客愁,千載之下,不失其感人的藝術魅力。這是小詩的得意之處、精彩之筆、美之所在。

  其四,虛沖平淡的飛白筆墨。張祜詩多用淡墨、虛筆,呈現出平淡輕靈的藝術風格。如兩三星火之描寫,絕不能坐實為《楓橋夜泊》中的漁火。這是因為,漁火乃是近處所見,辨析清楚,而兩三星火是遠景,看不清是何種燈光。這反倒增添了想像的餘地,別具朦朧美和空靈美。

  總之,這首詩的境界,清美之至,寧靜之至。這首詩的結構,簡約之至,明快之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