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至如歸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有什麼典故
典故故事
春秋時,鄭國使臣子產奉命出訪晉國。到達晉國時晉平公擺出大國架子,沒有迎接他。於是子產就下令隨行人員把晉國賓館的圍牆拆掉,把車馬開進去。晉國大夫士文伯聽說這件事以後責備子產說道:“我晉國為保證諸位來賓的安全,所以修了賓館,築了高牆。現在你們把牆拆了,他們的安全由誰負責?”子產便回答道:“我們鄭國小,需要按時前來貴國進貢。這次貴國國君沒有空閒接見我們。我們帶來的禮物既不敢冒昧獻上,又不敢讓這些禮物受風吹日曬。我聽說從前晉文公做盟主時,並不是這樣接待來賓的。那時賓館又寬敞又漂亮,諸侯來到這裡像回到家裡一樣。而今,你們的離宮高大輝煌,而賓館卻像奴隸住的小屋,門口窄小到連車子都進不去,客人來了也不願接見。你們這種做法太令人失望了。”
士文伯回去把情況向晉平公說明了。晉平公自知理虧,馬上接見子產並認錯道歉,還立刻下令重修賓館。
賓至如歸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招待客人要親切周到,讓客人感覺像回到了自己家裡一樣滿意自在。很多成語的出現都有典故,學習成語的時候也不要孤立地記憶它的意思,結合典故能幫助我們記住它的意思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