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信》讀後感400字(通用22篇)

《雞毛信》讀後感400字(通用22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雞毛信》讀後感400字(通用2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雞毛信》讀後感 篇1

  我非常喜歡看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是《雞毛信》故事,其中講述的是:

  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老趙是民兵中隊長,十二歲的兒子海娃是兒童團團長。一天,父親得到鬼子要進山搶糧的訊息,便讓海娃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做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將信藏在了一頭羊的尾巴下面。鬼子們搶了海娃的羊還逼迫他帶路去龍門村。晚上,海娃乘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

  途中,信一度失而復得,但海娃卻再次被捉住。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至此,敵人才知中計,拔槍打傷了手,千鈞一髮的時刻,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海娃完成任務後暈倒了,八路軍根據雞毛信裡提供的情報,炸燬了敵人的炮樓,並捉了貓眼司令。

  我們要像海娃一樣堅強勇敢,敢於奮鬥的良好品質。

  《雞毛信》讀後感 篇2

  今天,我讀了《雞毛信》這個故事。

  海娃十四歲了,是龍門村兒童團長。有一天,海娃趕著羊群在大樹底下放哨。爸爸叫海娃送一封上面插著三根雞毛的信到三王莊給張連長,海娃知道這是重要的、緊急的信。他就趕著羊群出發了。走到半路他看見山上的訊息樹倒了,就知道有鬼子了。海娃就把羊群趕到了大路上,他看見搶糧的鬼子正往這邊走,越來越近,海娃一點也不害怕,他把老綿羊的尾巴擰成細毛繩,把雞毛信綁在老綿羊的尾巴上。鬼子抓住他,把他全身都搜了一遍,連鞋子也沒放過。他們讓海娃給他們帶路。

  到了晚上,鬼子把羊殺了幾隻,吃飽喝足睡覺去了。海娃趁著鬼子睡熟了,把雞毛信解下來放進兜裡,輕手輕腳地跑了。海娃一口氣跑到了山樑下,一摸口袋發現雞毛信沒了。他跑回大山樑,找到了雞毛信。卻又被鬼子抓住,叫他回去給鬼子帶路。他把鬼子帶到了埋伏圈裡。槍聲響了,海娃受傷暈倒了過去,等他醒來他看到了張連長。張連長告訴他說,他送來的雞毛信很及時,根據裡面的情報砸了鬼子的炮樓。

  這個故事告訴我要向海娃一樣遇見困難不要害怕,要想辦法克服。海娃生活在戰爭年代,他沒有機會上學,而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坐在教室裡讀書。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要好好學習。

  《雞毛信》讀後感 篇3

  暑假的一天,我興致勃勃地觀看了一部愛國影片《雞毛信》。我被主人公“海娃”的精神深深折服了。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的兒童團團長海娃,接受了給八路軍送一封緊急的雞毛信的任務。海娃扮成放羊娃去送信,一路上經歷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地把信送到了八路軍的手中。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頗深。我被海娃的勇敢、機智以及強烈的責任心深深感動了。“雞毛信”,一封十萬火急的信。我們的放羊娃——抗日小英雄海娃,立場堅定、深明大義、歷經艱險,與日本鬼子鬥智鬥勇,勝利完成任務。他為我們樹立了一座永恆的豐碑,指引著我們少年兒童前進的方向。同海娃相比,我自愧不如。記得有一次早自習,班主任老師讓我收齊昨天的練習本。全班同學我只收齊了一半就該上課了,我急急忙忙把練習本交給老師說:“還有一些同學沒交”。我以為自己順利完成任務了,沒想到老師問我:“那些同學沒交啊?”我無言以對。老師嚴厲的說:“你核對完了在再告訴我吧。”我現在終於明白了,要做好每一件事,不僅要善始善終的用心去做,還要講究方法,講究效率。

  抗日戰爭年代,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們無憂無慮的成長在祖國母親的懷抱裡,社會為我們創造了無比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想想70年前,烽火少年海娃們在艱苦歲月裡抗日救國的精神,更激勵我們少年兒童要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勤奮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像海娃那樣去攻克一個又一個堡壘,去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現在,我把“雞毛信”看作是一封激勵自己不斷進步的信。雖然我們和小海娃成長在不同的時代,但理想是一致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祖國對我們的期望是一樣的:強我中華,富我民族。只要我們牢記責任重於泰山,珍惜時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刻苦學習,敢於吃苦,勇於攻破難關,認真做好每一件自己該做的事情,將來就能完成一封又一封“雞毛信”,放飛我們一個又一個理想,才能不斷取得更輝煌的成績!

  《雞毛信》讀後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一部愛國主義影片《雞毛信》,講的是海娃機智勇敢,客服各種困難,歷盡艱辛後終於把雞毛信交給了八路軍的故事。

  海娃是龍門村的兒童團長,他不但是個放羊娃,還是個小情報員。每當有鬼子進村,小海娃都會把訊號樹放到,告訴村民們鬼子進村了。有一天,爸爸交給海娃一個重要的任務——把一封雞毛信交給八路軍總部的連長。為了不讓信落到小鬼子的手裡,海娃把信藏到了大綿羊的尾巴下。一路上他冒著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的躲過了鬼子的搜查,終於把信交給了八路軍。八路軍按照地圖的指引,終於把敵人的炮樓端掉了。

  看完這部影片,我真的很佩服海娃的機智勇敢,我要向海娃學習,遇到困難沉著冷靜,開動腦筋想辦法去克服。

  《雞毛信》讀後感 篇5

  今天我讀了一個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故事——《雞毛信》,它講的是一個12歲的兒童團員海娃突破層層困難送一封雞毛信的故事。他那意志堅強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讓我久久回味。

  面對鬼子,海娃毫無畏懼之情,在鬼子一步步向他逼近的危急關頭,一點也不慌張,還能鎮定地想辦法――把信藏到羊尾巴底下;當敵人把槍對著他的小腦袋時,他裝出傻楞楞的樣子,從容地給鬼子做怪臉;當鬼子向他揮白旗時,他機智地向敵人揮動自己的衣服……正是由於海娃在危險臨近時,堅強勇敢,堅持不懈,才能安全地把雞毛信送到目的地。

  一天晚上媽媽要出去有事,讓我一個在家寫作業,雖然我的作業還多得很,可我就是不敢一個人在家呆,媽媽只好把我帶著,到十一點多回來我才寫作業,第二天上課總是提不起精神。往後,在這一方面,我一定要向海娃學習,做一名堅強勇敢的少年。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深地被海娃的機智勇敢的精神感動,小小年紀的他,在危難時刻,如此冷靜,如此機敏,真是可敬可佩啊!我的心被海娃那深深的愛國之情打動了。

  《雞毛信》讀後感 篇6

  前幾天,我看了《雞毛信》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一個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我非常喜歡海娃,他的勇敢、機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娃是一個放牛娃,也是一名兒童團團長,他負責給鄉親們報信,每當鬼子進山的時候,他都會及時推倒報信樹和稻草人,鄉親們看到後就立即轉移,一點吃的都不會留給鬼子。有一天,爸爸交給他一封雞毛信讓他送給八路軍的張連長,海娃想了想,選了一條安全的路出發了,沒想到迎面碰到鬼子也走這條路,海娃擔心雞毛信被鬼子發現,他靈機一動,用布條將雞毛信綁在羊屁股上,然後繼續前進。

  鬼子抓住他問他是不是小八路,海娃說:“什麼,我不懂!”,鬼子沒辦法,就抓海娃一起走。到了晚上,鬼子們都有被子蓋,而海娃只有稻草,什麼吃的都沒有,好可憐!海娃趁鬼子睡著後趕緊跑,可是第二天又被抓回來,再跑,還是被抓了回來……海娃一路與鬼子機敏地較量,終於將雞毛信交到了張連長手中,海娃卻暈了過去。最後,張連長根據雞毛信裡的資訊,取得了戰鬥的勝利,還抓了鬼子的司令呢。

  我覺得小海娃很勇敢,他遇到困難勇往直前,堅持將信送到八路軍手中,我很喜歡。

  《雞毛信》讀後感 篇7

  我記得周總理曾經說過: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雞毛信》。這個電影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做一件事情要堅持到底,不要畏懼敵人,要臨危不亂。長大要好好回報養育我們的祖國。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在平川鎮有一對父子。兒子是兒童團團長名叫海娃,父親是位八路軍名叫趙虎。海娃每天一邊放羊一邊監視日本兵。有次日本兵進攻平川鎮,日本陣地那邊有個炮樓,於是那裡沒人看守,八路軍準備攻打那兒,可要通知張連長。於是呀,他們就寫了一封信,上面插有三根雞毛,他們要交給海娃傳信,海娃知道這封信十萬火急很重要。中間海娃落到日本人手裡,他急中生智,把信綁在一隻羊腿上。雞毛信一度的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最終海娃成功把信交給張連長。當日本兵發現上當又會怎樣報復呢……

  我們要學習海娃這種不懼強敵,堅持到底的精神,好好回報祖國。這種精神一定是寶貴的。像海娃這樣一定會得到回報,那些叛國人,欺軟怕硬,一定會得到報應。

  我在這裡呼籲大家:回報祖國、不懼強敵、不懼死亡、不叛國、堅持到底、臨危不亂。你可以做到!

  《雞毛信》讀後感 篇8

  假期我讀了一篇有關抗日戰爭的文章——《雞毛信》,它講述都是一個12歲的兒童團員在抗日戰陣時期為送一封雞毛信突破重重困難的故事。我非常喜歡海娃,他的勇敢、機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海娃是一個牧牛的孩子,也是兒童團長。每當鬼子進山的時候,他都會及時的推倒報信樹和稻草人,給鄉親們報信。《雞毛信》講的是海娃在一次送信任務中被鬼子刁難,但最後小海娃透過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完成了任務,將信交給了張連長,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並且抓住了鬼子的司令的故事。書中的海娃年紀很小卻有很大的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

  面對鬼子,海娃毫無畏懼之情,在鬼子一步步向他逼近的緊急時刻,他一點也不慌張,還可以鎮靜的想辦法,將信藏到鬥尾巴下面;當故人用槍對看他時,他對鬼子做鬼臉;當鬼子向他揮白旗時,他機智地向敵人揮動自己的衣服,正是因為海娃在危險臨近時堅強勇敢,才可以將信送到目的地。

  作者對海娃送信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充分體系那了海娃聰明勇敢,彰顯海娃堅決抗日本軍隊,愛國、不怕國難,勇往直前、永不屈服的品質,他作為一個真正的小英雄,讓我敬畏。

  《雞毛信》讀後感 篇9

  《雞毛信》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小交通員海娃,利用放羊做掩護與日本鬼子鬥智鬥勇,終於完成了送雞毛信的任務。

  其中印象讓人深刻的情節就是海娃在看到敵人時,他明知道有危險,不是退縮,而是選擇了直面智鬥敵人:他怕那封重要的雞毛信會被敵人發現從而奪去,導致任務失敗,事功一虧,於是便把雞毛信藏在老綿羊的尾巴根裡頭了。但不幸的是,鬼子還是捉住他了。他為了革命任務,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為了讓人民們過上好日子,他不惜面子,不怕捱打,壯起膽子來做出了一個膽大的決定——裝傻。要知道,在這種危急時刻,他還能鎮定自若地面對。佩服!要是換做別人的話,估計連這個任務都不敢接受!

  為什麼這會成為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為我被小英雄海娃頑強、自信的表現深深吸引著,敬佩他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明明是在生命的緊要關頭,卻還是為革命的利益著想,去智鬥敵人。再看看我們,平日裡遇到些雞毛蒜皮點的小事就會害怕,會不敢面對,甚至是哭鼻子。看了海娃這種頑強的表現,我們還能這樣嗎?我們不能!

  所以,我們要向海娃這種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學習!

  《雞毛信》讀後感 篇10

  暑假裡,我讀了《雞毛信》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爸爸讓正在山上放哨的海娃去給游擊隊的張連長送一封雞毛信。在路上,他遇到了一隊日本鬼子。他把雞毛信藏到了羊尾巴底下,躲過了敵人的搜查。憑著機智和勇敢同敵人周旋,最終把信送到了張連長手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我真佩服海娃的機智啊。當他看到那些日本人的候,他把信迅速的藏到了羊尾巴底下;當哨兵問他是幹什麼的,他回答說自己是喂牲口的;當一個鬼子遠遠地朝他揮舞白旗的時候,他把自己的白褂子脫下來朝對方揮動;當日本人讓他帶路時,他選擇了一條不好走的羊腸小道。我更佩服他的勇敢。在鬼子朝他和羊群開槍的時候,他依然拼命地先前跑,一點都沒有被嚇倒。

  儘管海娃只有十四歲,但面對那麼多的.敵人,他不害怕不放棄,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的精神值得我學習。當我遇到困難時,要動腦筋、想辦法、不放棄,努力的完成任務。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像小海娃那樣的英雄以自己的智慧、勇敢、鮮血甚至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一切。

  《雞毛信》讀後感 篇11

  《雞毛信》的確是一本很好的書。

  《雞毛信》講的是一個小孩叫海娃,他的爸爸要他送雞毛信,但是他遇見了日本鬼子,他把雞毛信藏到了羊尾巴後面,但是被日本鬼子抓住了,日本鬼子讓他帶路帶到另一個村子,然後海娃把日本鬼子帶到了陷阱裡,他把信交給了張連長,海娃也因此受了傷,因為累,餓所以暈倒了,海娃的信送的非常及時,張連長帶人把小鬼子的炮樓給端了,日本鬼子全軍覆滅。

  日本鬼子很可恨,但是偽軍更是可恨,既然跟我們的敵人日本鬼子一起禍害中國,實在是太可恨了,竟然背叛自己人,來投靠日本鬼子,根本就沒資格當中國人,更別說活在中國領土上。

  海娃的勇敢,聰明機智所以才會從日本鬼子手裡逃出來,不過因為它的粗心大意把雞毛信給弄丟了,所以她又回去找,結果被日本鬼子抓了,因為海娃的聰明,騙了日本鬼子差不多兩天,正因為這樣他做了一件大事,也才能顯現他的聰明和機智,如果我是海娃,我也會和鬼子周旋到底,讓他們知道我們國家的厲害,我們國家也不是好欺負的。

  《雞毛信》讀後感 篇12

  這天,我有看了一遍四年級下冊的同步閱讀——《百合花開》,其中有一篇是《雞毛信》,我懷著激烈的心情讀起了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主人公海娃到三王莊去,要送給指揮部的一封信,在途中所和鬼子糾纏的事。

  這篇文章使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這一段了:他看著胖乎乎的羊尾巴,心頭一動,就搶到前面抱著那隻帶頭的老綿羊,把它尾巴根的長毛擰成兩根細毛繩,把雞毛信折起來,綁在尾巴底下。我不僅從“心頭一動”這個詞中體會出了海娃的機智聰明,還從“抱”“擰”“搶”等動詞體會出海娃的機靈。在我的眼前好像出現了一幅海娃藏信和焦急的心情形成的海娃藏心夜晚圖。

  這次,我收穫到了許多豐富的果子,比如:在別人給你好處時,千萬不要輕信;不僅僅要機智聰明,還要善於思考解決問題。

  在讀書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這篇文章所發生的一切,似乎自己就在其中,海屋再跑的時候,好像我比海娃還急;海娃在吼的時候,好像我也在叫;海娃急的時候,好像我比他還急。

  《雞毛信》讀後感 篇13

  暑假裡,我看了《雞毛信》這部故事書,看完後我對這部故事書中的主人公—海娃,有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故事主要講了十四歲的海娃是龍門村的兒童團團長,一天傍晚,海娃的父親讓他把一封雞毛信送到三王莊去。海娃接過信趕著羊群往三王莊走去,忽然來了一群鬼子,海娃機智地把信藏到老綿羊的尾巴里躲過了鬼子的搜查。可是鬼子沒放走海娃,黑狗子要海娃把羊留下來殺了吃肉。到了晚上,海娃裝成日本兵取走了信並逃了出去,但海娃在途中把信丟了,再回去找信的時候,被鬼子抓住給他們帶路,海娃機智地把鬼子引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看完這部故事書,小英雄海娃的精神令我佩服。他面對兇惡的日本鬼子毫不退縮,能夠沉著冷靜地想辦法脫離險境,並勝利完成任務,真是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自從看了《雞毛信》這部故事書,我明白了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毫不退縮,沉著冷靜地面對困難,機智勇敢地去解決困難。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也應該出手相助,做一個聰明勇敢的人。

  《雞毛信》讀後感 篇14

  今天,我看了抗日戰爭《雞毛信》影片,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十二歲男孩海娃突破層層困難把一封雞毛信交給八路軍的張連長。

  這部影片主要講龍門村的兒童海娃一邊放羊一邊放哨。有一天,爸爸把一封重要的雞毛信交給海娃,讓他把這封信交給三王村八路軍總部的張連長。爸爸一再叮囑他:“千萬別把信弄丟了。”海娃說:“放心吧,我保證完成任務。”海娃剛一出村,就遇到了鬼子,幸好他急中生智,把信藏在了大綿羊的尾巴下。鬼子發現了海娃,就讓他帶路。

  晚上,海娃想:“如果鬼子明天要吃羊,雞毛信不就被發現了嗎?不行,得想個辦法逃出去。”於是海娃趁鬼子都睡著了躡手躡腳的跑了出來。路上他冒著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躲過了鬼子的搜查。海娃已經三天沒吃飯了,他把信交給張連長:“張連長,信、信……“還沒說完他就餓暈了。張連長按照地圖,帶著部隊,成功地將鬼子的炮樓給轟掉了。

  看完這部影片,我真的很佩服海娃的機智勇敢、隨機應變。他只不過給我一樣大,可是他面對困難沉著冷靜,不害怕、不退縮。他真是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雞毛信》讀後感 篇15

  今天,我們在班級裡觀看了《雞毛信》這部影片,講的是主角海娃冒著生命危險,捨棄了自己心愛的羊,但卻機智地與鬼子周旋,將雞毛信送給連長的故事。在觀看影片時,有好幾次我不禁“哇”地叫出來,我太佩服海娃的機智勇敢了:假哭、裝糊塗、反應快都是他的絕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一下海娃,比如在路上,總覺得有人在跟蹤,但不要太快下結論,在玻璃鏡前或別的辦法確認一下。如果真的有人在跟著你,也不用太慌張,因為這樣會更加讓跟蹤你的人懷疑。所以我們應該在家周圍多繞幾圈,千萬不要暴露自己家的位置,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往人多的地方跑,去超市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這樣可以甩掉壞人。

  “砰”的一聲槍響,把正在思考中的我震了回來,原來影片演到海娃趁鬼子睡覺時將雞毛信拿了出來,卻被發現了。鬼子連放兩槍,嚇唬海娃,海娃見狀將雞毛信放入口袋,耍起他的絕招“裝糊塗”。但鬼子不信,海娃又使招:假哭!這一下鬼子心軟了,但還是把海娃抓了回去。

  看到這,我又一次對海娃五體投地地佩服,隨機應變,雖然還是被抓了回去,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這時海娃勇敢地衝上山,想找到張連長,但不一會就疼痛不已,原來是中彈了。張連長跑來,海娃把粘著血的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我敬佩海娃,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去送雞毛信,這是多麼大的勇氣呢?!

  《雞毛信》讀後感 篇16

  讀了《雞毛信》這篇文章後,我覺得海娃是一個勇敢的小英雄。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位叫海娃的孩子年僅十四歲。有一天爸爸讓海娃上山送信,一封密秘的雞毛信。海娃趕著羊群上山了,怕被敵人發現,他把信藏在了羊尾巴下,在路上海娃遇上了敵人,敵人讓他帶路,後來到三王莊前海娃從敵人身邊逃走。八路軍殲滅了敵人,海娃把信送到了張連長的手裡,海娃立了一個大功,得到了一支槍。

  我從中感受到海娃雖然只比我大了三歲,送信我也送過,在我認為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在文中,送信顯得很困難,可海娃面對敵人是如此沉著冷靜,如此聰明伶俐,這是我怎麼也想不到的,也是我永遠都比不上的。

  雖然,這只是一封小小的雞毛信,但是這必竟意味著大家的生命安危啊!戰爭是殘酷的,鬼子們根本不把我們放在眼裡,就算是孩子,老百姓還是八路軍,還把我們通通殺光,我恨他們。

  這樣比起來,我們現在幸福多了,但大人們對我們太過於溺愛。像以前孩子的日常生活根本不用大人操一點兒心,我們應該振興中華好好學習!

  回家後我還在網上查詢資料,發現還有許多像海娃一樣的英雄們。如,劉胡蘭,鄭成功等。我敬佩他們,因為是他們創造了一切,是他們給了我們幸福,我們更應該奮發圖強、積極向上,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雞毛信》讀後感 篇17

  《雞毛信》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叫海娃的放羊娃,為了把雞毛信安全的送到張連長的手裡,與可惡的“貓眼”等其他鬼子鬥智鬥勇,當海娃累的不省人事時,想到了爸爸的囑咐,振作起來。堅持送信。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把雞毛信送到了張連長手上。但是,他已經累的天旋地轉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思潮起伏,仔細想想我們,遇到什麼事情,都鑽到爸爸媽媽的背後,讓爸爸媽媽幫我們解決。自己每天想在蜜罐裡生活一樣,卻曾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爸爸媽媽離開了我們,我們怎麼辦,沒有爸爸媽媽的幫助,我們就像一個個柔弱的螞蟻,任人宰割的羔羊。再看看海娃,遇到什麼事情,都冷靜處理,認真思考;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會放棄。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海娃依舊那麼冷靜,任憑日本鬼子怎麼打罵,他也不說,氣得日本鬼子團團轉。在自己體力微乎其微時,還堅持不懈,繼續送信。再看看我們,如果我們是海娃,在日本鬼子的刀下,我們肯定會淚流滿面,把所有事情都招了,並做日本鬼子的走狗,在日本鬼子身旁點菸倒酒。多麼可恥啊!

  都說我們是新時代的小孩,但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不但對現狀不滿,還和別的同學攀比誰的衣服更漂亮些,這些就比以前的小孩差了十萬八千里遠,以前的小孩為了報答祖國努力學習,而我們卻連報國都沒想過。所以,請我們新一代的小孩子們,要靠自己的雙手開闢新世界,更要努力讀書,長大後報答祖國!

  《雞毛信》讀後感 篇18

  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故事有很多,小英雄的故事更是說也說不完,今天我讀的一個故事《雞毛信》便是其中之一。

  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個龍門村,村裡有一個名叫海娃的14歲男孩。一天,海娃要為村裡的大人去三王莊送一封極其重要的雞毛信。三王莊離龍門村有好幾裡,途中又有鬼子軍隊巡查。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聰明機智的海娃輕巧地避過了鬼子們,將信送到了三王莊指揮部。指揮部根據雞毛信的內容,有力地打擊了鬼子軍。

  作者在文中對海娃送信途中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充分體現了海娃勇敢和聰明的品質:在鬼子軍隊即將來到海娃身邊的時候,海娃腦子一轉,把雞毛信吊在了羊群的領頭羊那條白色的大尾巴底下,輕而易舉地使雞毛信躲過了鬼子的搜查;在海娃被鬼子們拉進一間黑乎乎的屋子裡,趁鬼子們睡熟的時候,海娃小心翼翼、一聲不響地跳過鬼子們的包圍,離開了屋子,逃出了鬼子的手掌心;在自己逃出後又被鬼子們追趕、但自己的體力已經達到了極限的時候,海娃用盡全力向山上放聲大喊“鬼子來了!快打呀!”……這些動作,這些聲音明顯地湧現出海娃的一種堅決反抗日本軍隊、愛國的情感和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永不屈服的精神,這些情感與精神集中到了海娃身上。他是一個真正的、勇敢的小英雄!

  我讀了《雞毛信》之後,決心向海娃學習,做一個不怕失敗與挫折、熱愛生命的人。

  《雞毛信》讀後感 篇19

  當我讀了《雞毛信》這一課後,文中的海娃的勇敢、機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雞毛信》這一課文章主要講的是:在龍門村裡有一個兒童團團長,也就是海娃。有一天,他的爸爸給了海娃一個任務,就是讓海娃送三根雞毛的信,海娃接受了任務,送信路上,海娃遇見了鬼子,他在鬼子搜查之前巧妙的藏雞毛信。後來,海娃被被鬼子拉進一間黑黑的屋子裡,但是海娃深夜機智的逃走了。在逃跑路程中,信丟了,後來又把它找了回來。鬼子發現了海娃,他誘敵上山,打敗了鬼子,自己身負重傷。海娃完成了任務,八路軍根據雞毛信的內容,砸了鬼子的炮樓。

  我被這篇課文感動了,回到家,我又認真的讀了幾遍《雞毛信》這一課,後來我知道了海娃是一個遇到困難,鎮定自若、臨危不懼,為祖國做奉獻的人。要不是海娃,游擊隊也不能砸了鬼子的炮樓,海娃為了把信送到指揮部張連長的手中,犧牲了自己的羊,自己卻身負重任。為了送信,還被敵人抓到,不過,他用自己的機智逃走了。我要學習海娃這種精神。我讚美海娃,因為他只不過是一個孩子,居然能想出這樣好的辦法。如果那時是我去送信的話,可能我早就不知所措了,也可能不能信送不出去……

  我敬佩這位少年英雄,他的光輝形象銘刻在我的心中。

  《雞毛信》讀後感 篇20

  自從讀了《雞毛信》以後,我就非常的佩服海娃,佩服他的機智,佩服他的勇氣,佩服他的堅強。我已經對海娃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呀!

  《雞毛信》裡寫了一個機智、勇敢的小英雄,他就是海娃。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天,海娃的爸爸叫海娃去送信。海娃在送信時被鬼子給抓住了,但是機智、勇敢的海娃,還是成功的擺脫了鬼子的魔爪,將信安全地送到了張連長那裡。

  如果,拿我跟海娃相比,那可是天壤之別呀!就說上次,我有一次坐公交車,遇到了一個賊眉鼠眼的人。突然,我發現那個人把手伸進我的口袋裡,膽小害怕的我渾身發抖,心想:怎麼辦呀?如果說了,他肯定會打我的。所以,我只好讓他把錢包拿走了。

  其實,在五百多年前就有像海娃這種愛國的人,他就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撒尿小英雄一於連。事情是這樣的,比利時人因為打敗了外國侵略者非常高興,就在布魯爾中心廣場跳起舞,有一個殘敵趁些機會在市政府的地下室裡放下導火索一直到院子,因為地下室有許多炸藥,那個殘敵點火後就逃之夭夭了。恰好被一個叫於連的小孩看見,於連急中生智撒了一泡尿,滅了導火索,拯救了整個城市。他豈不是跟海娃一樣為了祖國的安危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海娃,你的機智,你的勇敢,你的認真仔細,你的永不畏懼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海娃你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楷模,我一定號召大家向你學習呀!

  《雞毛信》讀後感 篇21

  今天,我有幸地讀了抗日小英雄海娃的經典故事—— 《雞毛信》,雖然我已經讀完了,但是海娃那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的形象久久浮現在我眼前。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海娃是一個放牛娃,也是一名兒童團團長,他負責給鄉親們報信,每當鬼子進山的時候,他都會及時推倒報信樹和稻草人,鄉親們看到後就立即轉移,一點吃的都不會留給鬼子,更沒有任何生命危險。

  有一天,爸爸交給他一封雞毛信,讓他送給八路進的張連長。海娃想了想,選了一條安全的路出發了,沒有想到迎面碰到了鬼子也走這條路,海娃擔心雞毛信被鬼子發現,他靈機一動,用布條將雞毛信綁在了羊屁股上,然後繼續前進。鬼子抓住他問他是不是小八路,海娃說:" 什麼我不懂!" ,鬼子沒有辦法,就抓海娃一起走。

  到了晚上,海娃趁鬼子睡著了逃跑了。但是第二天又被抓了回來,再跑,又被抓了回來…… 海娃一路與鬼子機敏的較量,終於將雞毛信交道了張連長手裡,海娃卻暈了過去,最後取得了戰鬥的勝利,還抓了鬼子的司令。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海娃的機、勇敢和他那堅定的信念以及他的抗日情懷。他不怕危險,英勇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我被他這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也要做一個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的孩子。

  《雞毛信》讀後感 篇22

  前幾天,我學習了《雞毛信》這篇課文。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海娃為了送一封十分緊急的雞毛信,兩次被日本鬼子抓住,兩次巧妙逃脫,最後他不僅完成了任務,而且還幫著八路軍消滅了日本鬼子的故事。

  當我讀到"海娃揣好信走到山崖,突然看見西山頂上的訊息樹倒了"時,我對海娃油然而生一種敬佩感。海娃只比我大四歲,卻敢接受這麼危險和嚴峻的任務,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才可以完成呀;當我讀到"他看到胖乎乎的羊尾巴,心頭一動,……把雞毛信折起來綁在尾巴底下"時,我覺得他很執著,碰到問題時,他沒有害怕,沒有放棄,而是積極的想對策,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保全了雞毛信;當我讀到"海娃一點也不怕,他故意歪著腦袋、長大嘴巴,傻愣愣的望著小鬍子"時,我感受到了海娃的機智聰明,當敵我力量懸殊時的時候,透過裝瘋賣傻使用迂迴戰術騙過了鬼子,保證了雞毛信的安全。當我讀到"他看到蹲在身旁的正是張連長,連忙說‘雞毛信’"時,我被他堅強的責任感打動,他都已經受傷暈倒了,還記得自己的任務,他真是小英雄!

  海娃真是一個勇敢、機智、聰明、有責任感的英雄,我要向他學習,學習這些優秀的品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