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監督制度
財務監督制度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場合越來越多,制度是指一定的規格或法令禮俗。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制度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財務監督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基本任務
保證現代學校按照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政府的各項法令及財政財務制度,正確地領用與支出教育財務資金,合理、節約、有效地運用經費於教育教學活動之中,保證學校教育質量與辦學效益的不斷提高;嚴肅學校財經紀律,同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作鬥爭並抵制亂支付和鋪張浪費現象,確保學校資產的安全。
二、學校財務監督的原則
1.實事求是。就是對於檢查發現的問題要如實地、全面地、準確地反映與彙報,不擴大不縮小,不隱瞞也不說假話。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處理與解決問題時,要對問題的性質以及錯誤的事實、情節、原因、後果、背景等進行具體分析研究,根據問題的大小與輕重程度、性質和政策規定,作恰如其分的處理。
3.讓事實與資料說話。檢查出的問題,既不能輕率地作結論,也不能憑自己個人好惡、情感和主觀推測辦事,必須有證有據,事實與資料確鑿,並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切忌朝令夕改,更不能今天處理,明天平反昭雪。
4.以教學為主軸。財務監督要堅持為現代學校教學與教學管理服務,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發展。
三、主要內容
財務監督是學校財務部門重要職能,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以個方面:
1.對學校預算的編制與執行的監督。
首先是學校預算的編制是否根據國家與地方政府的方針政策與學校事業計劃、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定編定員定額進行編制,有無寬打窄用或寬打亂用、擴大範圍、提高標準等現象。其二是學校財務計劃的執行情況,預算內收支計劃、預算外收支計劃是否與學校工作目標、任務、事業計劃相一致,如有很大差距,應查清原因和財務責任,是否有浪費現象。其三是學校人力、物力、財力消耗是否貫徹執行了以教學為中心、為教學服務的原則以及勤儉辦學的方針。
2.對學校收入方面的監督。
主要察看學校各項收入是否按規定的範圍與標準合理地組織,有無擅自擴大或縮小收費範圍,提高或降低收費標準的情況。對應上交的收入是否按規定上交了,是否有拖欠、挪用以及截留、坐支等情況。
3.對學校支出方面的監督。
學校各項支出是否按預算規定的範圍、內容與要求進行支付,有無亂支亂用、損公肥私、假公濟私與貪汙盜竊等情況,有無應在預算外開支的而在預算內列支的情況;各項支出是否精打細算,是否真正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為教學服務,講求辦學效益;是否嚴格執行了費用開支標準,有無擅自擴大範圍與提高標準的情況;財產物資的購置是否執行了控制社會集團購買力的規定。
4.對學校資金的.監督。
學校預算內、外資金是否按規定使用,有無將預算內經費轉為預算外經費的情況;學校各種週轉金有無超過定額,收支的現金是否按規定及時送存銀行,留存的現金有無超過庫存限額的情況;使用現金是否符合現金管理規定的使用範圍,有無隨意借支、挪用、白條抵庫以及套取現金的現象;是否按規定取消學校及其各職能部門的小金庫等。
5.對學校財產物資方面的監督。
學校財產物資的購進、驗收、領發、登記手續是否齊全,制度是否健全,有無管理不善、使用不當、損失浪費與被盜竊的情況;教育、教學與科研裝置的保管是否妥善,有無專人負責和有無亂堆亂放等情況;學校各種裝置利用率是高還是低,維修、保養、檢查和使用是否有制度與科學的操作程式和科學規範;學校財產物資是否賬實相符、賬物相符,是否存在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等問題。
6.對學校預算外資金方面的監督。
對於學校預算外資金的財務監督,可以參照上述五個方面內容進行。
四、學校財務監督應貫穿於學校財務管理全過程中,其監督形式應是按學校財務工作執行的正常順序進行,即包括事前監督、現場監督(日常監督)和事後監督三種形式。
五、現代學校財務監督的方法
1.賬務檢查。
賬務檢查也叫會計檢查,主要是一種透過對學校報帳員憑證、賬簿、會計報表進行認真細緻的檢查分析,發現問題,查明原因,及時糾正。
2.實物檢查。
實物檢查,是一種對學校裝置、財產、物資的存放、保管、使用以及領取制度的檢查、清查和盤點,核實裝置、財產、物資的數量、價值,弄明情況,查清原因,做出結論。
3.現場檢查。
現場檢查,是一種透過現場觀察,召集有關人員座談,揭矛盾、擺問題,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事實真相的一種監督方式。目的在於查清和核實問題,分析原因,找出責任人。
4.學校管理者與財務人員共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