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範文三篇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範文三篇

  導語: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還有一個地方有傳說,就是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是阿勒泰的完美演繹。本書的作者是李娟,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範文三篇,希望有所幫助!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書,就像餓漢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塊朵頤一翻才過癮,甚至是樂於犧牲睡眠時間的。但這次卻不同,看著《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氣看完,確切點應該是捨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覺得看了一點便少一點了。看書很少會有這種感覺的。作為書的上賓,請上床頭,每天睡前細細地品味其中的章節,如此下來,也看了兩個多月。看完後,想回憶一下書中的細節,竟是感覺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憶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發現,這真是一本無用之用的書。

  看完了正本書後,翻到最前邊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說寫這書只為了在努力地耐心地體會著種種美感的過去的自己,在一點一滴地逐漸成長中記錄著一種真實的平衡感,尋找著一種踏實。我想,這也正是我看這本書所能體會到讀者最純真的用意,至於書中寫了什麼,李娟她的經歷,隨著一個個故事讀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裡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種真實的平衡感,卻佔據著心中的感覺,同時也喚醒了自身對這種感覺的更為強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時間,也是在睡前看的書,看過梭羅的《瓦爾登湖》,作者在他的書中也描繪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獨居在一個小島上,獨自建房子,在島上獨自生活了兩年時間,他用兩年來感受一種孤獨平淡的生活,同時也用嚴謹的文字與文明社會作了對比。這本書,對於哲理性來說,有很好的閱讀性,但作為單純的人生感悟,作者的舉動,總是過於刻意了。相比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隨著她的裁縫店,商店,也隨著阿勒泰深山牧民的遷徙而不斷搬遷,在當地,人口是稀少的,物質也缺乏,但在這種貧乏的生活狀態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懷著對俗世生活的無限興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發掘生活的樂趣,也體會著生活的煩惱,也絮叨了當地牧民的率真。看完書後,很多描寫的細節雖是不記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樂趣,只感覺當時的涼水與陽光都是她獨有的;還有她眼睛對雪地的反應,這感覺即使是沒見過雪的人也能深深體會到一樣;還有晚上睡覺野貓的騷擾,抗爭,與妥協;以及牧民還錢的舉動,都純樸得讓人感動。這種純然的心態,或是梭羅所缺少的吧。故此,《瓦爾登湖》給人的是一種哲思,《阿勒泰的角落》反是能以更為簡單的文字就能觸碰到人的心靈深處。

  當然,這在也無意於貶低梭羅,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覺,我想東方的文章不像西方那樣追求一種邏輯的嚴謹,東方文章的審美追求的是一種意境,一種意淡而高遠的文風。這種把意境融進了文章裡面,也是東方所擅長的詩意的文風。試想《詩經》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依人,在水一方”就含有了蘆葦、霜、河流,人以及氣候等所組成的景象,也像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都能用平淡的文字勾起所閱讀者的無限聯想。再更深一點的,有意境的同時,也最求著一種淡。在描寫阿勒泰生活的平淡文字中,也在作者的那種平淡生活中,正是一種用心地體會,從而文字勾勒出了豐富的景像,生活也是充滿了詩意。原來,詩意的生活來源於一種對踏實生活的感悟。這也正應合了印度哲學家奧修所倡導的:真正的心靈到處,荒原即花園。

  心靈真正到達生活處處,可透過有為達成無為。這是《阿勒泰的角落》帶給我無用之用的感觸。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

  對於這本書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給我的感覺就是優美、清新,有迴歸自然的感覺,李娟用樸實的文字將我們帶進了她的阿勒泰生活。生活給人的感覺是千頭萬緒的,而在李娟的世界裡,是一種清淨、自然的生活。阿勒泰的風景在李娟的筆下讓我向往,而我正生活在一個充滿喧囂的世界裡,到處是人流與汽車的轟鳴,每天有縷不盡的煩惱,這些在李娟的生活中似乎很少見到,似乎她的生活永遠那麼美好。

  看完了這本書,發現李娟寫的最多的事就是睡覺了。庫委是個好地方,到處是一望無際的草場,加上李娟平時也不用太管小賣部的事,所以總喜歡一個人來到山野裡,往草場上一躺整個人陷入大地。

  我想,那種閒適是每個生活在喧囂中的人所向往的。可是那終歸太過孤單,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我想李娟或許是已經適應了那種生活,如果讓我們去到一個語言不通,沒有多少朋友交流的場所,我們能過靜下來,在草地上睡上幾天嗎?她那些優美的文字或許就是在睡覺的時候蹦出來,跳到了她的日記本上。

  友善與質樸也給了我很深的.感觸,可愛迷人的江阿古麗、漂亮溫和的麥西拉、天真活潑的努爾楠。生活對於他們來說那麼平靜,玩的時候,高高興興的穿上漂亮的衣服,彈起優美的冬不拉琴音,跳起熱烈的哈族舞蹈,幹活的時候,換上舊衣服就會夯起土坯或是騎上大馬牧羊。

  哈族人的生活很簡單,簡單給人的感覺是美與幸福,沒有那麼多的煩勞,沒有那麼多生活中的瑣事,不用擔心下崗,不用擔心失業,不用擔心什麼時候會漲工資。當一年工作完成的時候,族裡的人們可以聚起來辦一場盛大的拖依,讓歡快的舞蹈與琴音消除一年中的疲勞。

  李娟一家人的生活態度也讓我有所感,三個女人,包括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在新疆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為生活拼搏確實很不容易,但是三個人卻從沒有被任何困難打倒。雖然小賣部賺的錢並不多,但是一家人生活的卻很快樂。書中寫道當她們一家人隨牧民轉場來到沙依橫布拉克,剛到的時候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天還下著連綿不絕的雨,帳篷剛搭起來就被掀翻,夜晚雨水會灌進被子,即使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她們一家人還是堅持下來了。我想只要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快樂的生活,那就是幸福了。

  李娟的文章我還會繼續讀,感受她平靜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

  從作者的筆下,我驚喜的看到一片還沒有被外界文明所侵擾的極荒僻壤。那裡的人有本能的笑淚愛痛,完全展現出生命最原始的狀態。正如她所說,在那樣的地方,人不是主宰,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

  這應當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才是宇宙間平衡有序的生命形態。那裡的自然狂野直率,沒有被城市文明所加工,生長在這樣的天地間,或許她理所當然就被浸潤出一副與天地渾然一體的性靈和情懷吧。他們不一定懂得文化是什麼,但是他們對美和對美的表達卻有著先天的自覺,而且這種自然而發的美比之經過文明浸染和藝術加工的美更具震撼力。即使你沒有與他們共通的語言,也能產生文化的共鳴,而心生感動。

  如果不是透過作者的文字,我無法想象在茫茫天地之間還有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一群寂寞而卑微的人,艱苦卻欣欣向榮的生活著。我不能不讚美他們的隱忍、堅毅、樂觀。但他們自己不這樣認為,他們把上天降臨自身的一切悲喜哀愁都看作理所應當,看作一切生命出現、存在、消忘過程中的常態,平靜而無怨的接受。當然,他們之中也不乏一些對生活充滿熱望而對現實無比絕望的的人。他對認識世界、改變人生是有主動意識的,對過上富足、文明、溫暖的生活是有願望的,但卻沒有改變這種貧窮的能力。於是就形成了獨特的一群——酒鬼。

  作者對這些人的描述總是奇妙而且詼諧,使他們的人性在固執、可愛中透出巨大的悲涼。我們笑過之後,實在不能不承認,他們除了用酒精來麻醉自己孤獨的靈魂,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那些居住在她的四周,常常與她打交道的貧窮的原住民、孤獨的遊牧者也都有著形形色色、性格迥異的生活方式,有時他們甚至會因為十分荒誕的思維、怪異的僻好而做出令她無法忍受的舉動。假設我們有一個或數個這樣的鄰居,肯定會天下大亂。

  而作者的眼晴卻能透過她寬容的人格,去看待這些人,而且走進這些人的內心世界去認識、體諒他們。因為她自己也是這樣寂寞無望。她把他們描述的滑稽有趣又可愛可親,使你笑中帶淚,為他們如此真實的活著,又活得那樣寂寞、那樣苦辛而感嘆。

  作者用樂觀向上的姿態詮釋了世界,實在值得我們去感受她那獨特的見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