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認識水庫實習報告
河南信陽認識水庫實習報告
實習地點:信陽市南灣水庫
實習學生:水文與水資源工程08級2班學生
實習專案:對南灣水庫的大概,建築,運作機制,工作情況進行了解,重點認清本專業將來所承擔的任務。
實習內容:
為了讓我們更好的認識本專業,學校在這學期開學之前組織我們水文的學生進行了為期一週左右的認識實習。雖然這次實習的時間比較短,但是它能鍛鍊我們的觀察的能力,也同時培養我們對專業課的更深層次的認識,激發我們的興趣。不僅讓我在參觀中學習了知識,更多的瞭解了本專業,也變相的對我進行了敬業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
一、認識實習動員大會(8月23日):
學校老師對我們說明了此次認識實習所要到的地方,所要接觸的工作和一些認識實習可能碰到的情況及解決方案。
二、河南信陽:
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處於東經:114.06,北緯:32.125.東與安徽為鄰,南與湖北接壤,左扼兩淮,右控江漢,承東啟西。遮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稱,從古至今,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又是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陽曆史悠久,人傑地靈。信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信陽地區山水秀麗、氣候宜人,素來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豫南小蘇州”之美譽。
信陽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區,季節氣候明顯,又兼有山地氣候特點。光照充足,雨量豐沛,氣候溫暖溼潤,能滿足多種植物培育和生長的需要,因而農副產品豐富。在地貌上,信陽既有綿延重迭的崇山峻嶺,也有岡巒起伏的低山丘陵,既有坦蕩無垠的平原,也有群山環繞的盆地,旅遊和礦產資源都非常豐富。
信陽地跨淮河,位於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上,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這種過渡氣候造成淮河南北自然景觀的差異:淮南山清水秀,水田盈野,稻香魚躍,猶如江南風光;淮北平原舒展,一望無垠,盛產小麥、雜糧、棉花,北國情調濃厚。信陽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1-15.3℃,無霜期長,平均220-230天;降雨豐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氣溼潤,相對溼度年均77%。
信陽河流眾多,分屬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98.2%,屬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僅佔1.8%。信陽地處淮河上游,淮河在河南省境內流長437公里,其中在信陽境內長363.5公里。淮河支流密集,淮幹南側支流佔支流總數的2/3,河短流急,水量豐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溮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均按西南-東北方向匯入淮河。淮幹北側支流是坡水河道,灣多水淺,流速緩慢,流程多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向東南匯入淮河。淮河支流流域面積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條,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8條,其中一級支流15條。屬長江流域的主要是源於大別山主脊南側的十幾支源頭細流,河道陡淺,蜿蜒南流,境內流程總長83.7公里。全市河流水面面積共計3.7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1.96%。
水資源成為城市發展重要的制約因素,全國668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缺水。信陽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資源總量9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 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13座,小型水庫866座,總庫容40.52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佔河南省總量的 22%。另外,信陽還有溫泉水、礦泉水等特殊水資源。
三、南灣水庫簡介:
風景優美的信陽南灣水庫位於淮河最大的支流溮河上,在河南省信陽市城市規劃區內,位於信陽市西南8.5km溮河上游南灣風景管理區,大壩距市區中心7公里,是建國後首批興建的大型治淮骨幹工程。水庫工程開工於1952年,建成於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其功能當初第一考慮的是防洪,其次是灌溉,然後是發電和水產養殖等。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目前水庫已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發展成為集城市工業與生活供水、水利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南灣湖附近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區,具有過渡氣候特點。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低山環抱,皇陵起伏。南灣水庫上承溮河(發源地雞公山、四望山),五道河(發源地:攔箭是垛北側豫鄂兩省交界處),董家河(發源地:天雲寨東麓),小泗河(發源地:天雲寨北部),飛沙河(發源地:湖北省應山境內)。五條河流之水匯聚一湖,水質清澈,碧波萬項。南灣湖上游聳立著李先,念戰鬥過的四望山;下游連著歷史文化悠久的賢隱山。賢隱山上有迄今1400多年的“梁王壘”遺址;有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南陽玄觀廟齊名的賢隱寺;有奇異的仙人床、丈人石、動人神奇的平頂松傳說。登此山,東可眺信陽城貌,西可觀南湖煙波。
南灣湖處在南北氣候過渡帶,青山疊翠,綠洲點點,山深林密,季相多變。由於地理位置稍偏南,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頗有江南水鄉之美。年平均氣溫為15.1°C,夏季炎熱之時,林內最高溫度在35°C以下。動物種類達1000餘種,其中脊椎動物200餘種,屬國家級保護動物有獼猴、揚子鱷、大鯢、小靈貓、白冠長尾雉等;種子植物有116科525種,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
南灣水庫:主壩816米、壩頂高程114.1米、最大壩高38.3米、壩頂路面8米 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 流域面積:1100平方公里 總庫容:16.3億立方米 興建於:1955年 主要建築物:大壩、溢洪道、土門堵壩、輸水洞、洩洪洞、電站 位於淮河最大的支流溮河上,在河南省信陽市城市規劃區內,位於信陽市西南8.5km溮河上游南灣風景管理區,大壩距市區中心7公里,是建國後首批興建的大型治淮骨幹工程。師河。全長141.5公里,流域面積2070平方公里,南灣水庫控制了 76.5公里,佔54%,控制流域面積1100平方公里,佔53%。水庫工程開工於1952年,建成於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並投入使用。水庫原設計百年一遇水位106.9米高,9.8億立方。萬年一遇校核水位110.5米,高13.1億立方。後於1979-1982進行第一次除險加固防洪提高到千年一遇108.9米高,11.7億立方,可能最大洪水校核112.8米高16.3億立方。水庫設計合理,施工質量優良,經53年運用,2007年7月 14日達歷史最高水位105.89米,庫容8.8078億立方。經鑑定可按萬年一遇標準運用。
氣候為南北氣候過渡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溮河流域平均年降雨量1195.9毫米,全年無霜期222天,壩址以上1144mm。降水特點:雨量年內分配不均勻,汛期為6-9月份,降雨量佔全年50%—60%。
四、息縣水文站:
息縣水文站位於淮河中上游,控制流域面積10190km2,上游主要有溮河、竹竿河、遊河、明河、清水河等支流匯入。該站建於1931年5月,解放前由於政府的腐敗和戰亂,觀測時斷時續,僅有片斷的水位、降雨觀測資料。解放後,1950年恢復設站,位於息縣縣城關大埠村淮河北岸。由於黨和國家的重視,水文事業得到飛躍發展,實現了水位、降雨量觀測自記化,電子遙測技術和計算機的應用不斷得到推廣。
息縣水文站是淮河干流的一個主要控制站,是國家重點水文站,現有職工9人,其中工程師1人,助理工程師人,黨員共5人。現有主要測驗任務有:水位、流量、單沙、輸沙、比降、水溫、水質監測、降水量、墒情、水量調查、蒸發等,每年還擔負著為中央、淮委、省、市及當地政府防汛釋出水情的任務。下屬有9個委託雨量站。
息縣水文站歷史最高水位為45.29m、最大流量為15000m3/s、最大斷面寬為2470m、最大水深為10.50m、最大漲率為0.81m/h、最大流速為2.73m/s、最大含沙量為9.25kg/ m3、最大比降為4.1萬分率、至河口距離為540km。該站保證水位為43.00m,警戒水位為41.50m。
幾十年來,息縣水文站職工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奮戰,取得很大成績,為當地政府提供水情服務,取得很大經濟效益,直接減少經濟損失數千萬元。該站職工於1978年光榮出席全國第一次科技大會,受到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並留影紀念,同時榮獲“水文纜道自動測流、取沙技術”科技成果獎。該站於1977年、1990年先後二次被評為“全國先進水文站”,1992年被水利部評為“水利系統抗洪搶險先進集體”,2003年被國家水文局評為“全國先進報汛站”,站長廖中楷同志於1992年榮獲“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抗洪救災先進個人”稱號。此外,該站還多次被省水利廳和省、市水文局評為“先進水文站”、“先進黨小組”等。
五、實習行程:
8月24日上午啟程出發,當天將行李、住處等都安排妥當,我們此行人在信陽市區錦和賓館入宿,當晚我們想到明天就要開始認識實習了,都有些興奮,可是為了更有精神,因此早早便入睡了。
8月25日早上大家很早就起來了,吃罷早餐,等了一會兒租借的公交車也到了,大家登上車,約莫40分鐘到達南灣水庫,這天上午主要是聽南灣水庫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南灣水庫的地理位置及所在流域。吃過午飯,下午在水庫管理處參觀了遙感資料收集裝置,該裝置主要用於遙感測量雨情及水深,以及資料收集、備份、上傳等,工作人員給我們介紹了相應軟體的來源和用法。有了這些技術,我們對水位、水情、雨情的資料的收集就變得更加方便了,這樣形成的工作數字化、檔案數字化也為後來者提供了方便。之後我們還去南灣水庫電站進行了參觀,工作人員為我們介紹了電站的運作機制並簡易介紹了一些設施的工作原理,我們因此對發電站也有了一些直觀的瞭解。這天第一次見到了美麗的南灣湖,真的很驚歎,太美麗了,都有些嫉妒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了。。。
8月26日上午我們再次來到了南灣水庫,參觀了洩洪道、洩洪洞和相關閘門、閘室,很壯觀的設施,再一次驚歎於工業時代那令人震撼的鋼鐵裝置。結合書本上的知識,更加直觀的認識了洩洪道的原理,挑流坎等等。..並對這樣的大型設施的嚴格的管理和應用有了很直接的認識。接著,我們去參觀了水庫的大壩和輸水洞。下午,我們在南灣水庫的一個小水文站參觀了,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水文站進行測流、測水深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儀器,並告訴我們這裡的一起還比較落後,我們將要去的息縣水文站會有更加先進的儀器,大家都有些興奮和驚歎。
8月27日的上午我們早早起床,搭上了去息縣的大巴,經過兩三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抵達了息縣,並在息縣水利招待所安置妥當。當天下午,由老師帶領我們前往淮河干流最大的水文站-息縣水文站。到達之後,餘金峰站長對我們致歡迎詞,接著由程秀斌副站長向我們介紹了西縣水文站所在流域的基本情況,與以前工作條件的對比,西縣水文站所獲得的榮譽,以及西縣水文站在淮河干流中上有所起的控制作用。
8月28日上午,我們瞭解了息縣水文站的所需測量的各種資料和測站的工作流程,測量方法和先進的測量儀器,例如“走航式聲學多普勒流速儀”(簡稱ADCP),併為我們演示了ADCP的工作,因為停電,所以未完成的參觀計劃延遲到下午。下午,我們參觀了水文站的流速儀測速、測沙等等,大家都因此對水文與水資源這個專業將來所要從事的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最後,水文站的工作人員與我們進行了合影留念,至此,為期一個星期的認識實習也就落下了帷幕。
8月29日我們早早的開始起程,踏上歸途。
六、感想及結語:
經過這近一個星期的認識實習,雖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很有收穫,認清了本專業的工作方向和任務,見識了實際工作中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先進儀器也促使我們更加努力的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途中的站長的一句話“未來還要靠你們,這些先進儀器還需要你們這些大學生來操作,更希望你們能讓我們國家用上自己研發的精密儀器”讓大家感覺肩上有了一種責任與希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們採用了看、問,親自動手等方式,對所學專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同時我也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儘管我們還沒有正式開始專業知識的學習。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近一個周短暫而又充實的實踐,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作用,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雖然我們還算是水文專業領域的門外漢,這次的實習也算是長見識、看熱鬧,但這次的經歷也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大寶貴的財富。同時也促使了我們對專業知識的渴求與學習的積極性。在認識實習的過程中,我意識到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掌握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在以後的更多的實習工作甚至於將來的工作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我認為認識實習,是在我們完成部分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進行的,它不在意我對專業知識得到的多少,是以瞭解水文測量的環境,水文站的運作為主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我們瞭解本專業的一次認識活動,是進一步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基礎。所以說,本次認識實習,我感覺我們真的完成的很好。
總的來說,我們的這次認識實習是有意義的,讓我們開始越來越關心自己的將來,初步明確了本專業將來要涉及的方面和自己未來的努力方向。這樣的實習正是我們所希望要的。
我堅信此次的認識實習,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對我終身有益,在我今後的學習中以至於今後的工作中都將不斷的得到驗證,我會不斷的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得到的知識,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利用他們或是學習或是創造,充分展示自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實現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